作家安伯託·艾柯曾說:「不讀書的人只過了一生,讀書的人過著5000種生活。」
這話如果放到讀童書繪本的人身上,可以這樣說:讀書的人過著5000種生活,讀童書的人過著10000種生活。因為童書繪本裡的世界包羅萬象、精彩紛呈,有魔法世界的愛與勇氣,也有奇幻角落的悲傷失落。
所以童年有機會讀繪本的孩子是幸運的。因為這些帶著愛與魔法的繪本,不斷滋養著他們,讓他們從童書的美好裡慢慢看到生活的希望,從而愛上這個世界。
正如日本國寶級童書作家中川李枝子在《當孩子遇見書》裡說的:「作為讀書入口的繪本,在我看來一樣也是人生的入口。因為,這是讓每一個孩子牢牢記住『活著非常美好』的機會」。
因為懷揣這樣的信念,所以有著17年保育經驗的中川李枝子先後創作了《不不園》、《古利與古拉》等作品。尤其是代表作《不不園》銷量超過200萬冊,不但斬獲多項大獎,被日本「全國學校圖書館協議會」列為「必讀童書」,連動畫大師宮崎駿都曾因《不不園》而放棄了童書作家夢。
宮崎駿曾在紀錄片《吉卜力書櫃》裡說:「剛讀到《不不園》的開頭就覺得這真是一部了不起的傑作,原來孩子的內心世界是這樣的啊。」覺得自己無論如何也寫不出超越《不不園》的宮崎駿,因此放棄了童書作家夢。
去年後浪出版社引進了中川李枝子的讀書散文集《當孩子遇見書》,書裡的繪本閱讀理念、親子閱讀體驗,讓人深受啟發。今年後浪又引進了她的經典低幼繪本《橘子》、《小兔子的胡蘿蔔》、《老大、老二和老三去釣魚》,簡單質樸的畫風,充滿童趣的故事,讓看到的人都忍不住為之感動。
柳田邦男曾在《繪本之力》裡說:「人的一生有三次讀圖畫書的機會,第一次是自己還是孩子的時候,第二次是自己做了父母撫養孩子的時候,第三次是人生過半,面對衰老、疾苦、死亡的時候。」
可我覺得像中川李枝子的繪本,這一生我們讀多少次都不為過,因為書裡的童心與溫柔,無論什麼時候讀,都會帶來感動。
一、繪本裡簡單的「吃和玩」故事,寫出了孩子的小心思
兒童文學家彭懿曾這樣評價中川李枝子的《古利和古拉》:「在一般人眼裡,古利和古拉不過是一-個玩與吃的故事,但對一個未涉人世的孩子來說,童年還有什麼呢?不就是玩和吃嗎?孩子們就是喜歡這樣的故事。」
其實這句評價用到這套經典低幼繪本《橘子》、《小兔子的胡蘿蔔》、《老大、老二和老三去釣魚》上也很合適。
了解孩子心思的中川李枝子在《小兔子的胡蘿蔔》裡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春天小兔子撒下胡蘿蔔種子,到了秋天收穫了一堆胡蘿蔔。善良的小兔子請小夥伴一起分享胡蘿蔔,於是小夥伴們一起開心吃胡蘿蔔,可吃著吃著,小夥伴們和小兔子都變成了胡蘿蔔橙色,不過大家毫不在意,因為胡蘿蔔實在太好吃,大家咔嚓咔嚓一起吃完了所有的胡蘿蔔。
這些小動物不管不顧的吃貨形象,很容易讓孩子產生共鳴,因為大部分孩子也是如此,為了一口吃的,弄髒也無所謂。
好的低幼繪本符合幼兒生理發展特點,契合幼兒認知。所以故事情節往往設計很簡單、人物設定也很單純。但簡單並不意味著無趣,簡單故事裡往往藏著創作者對孩子小心思的把握。
就像《橘子》,老奶奶愛吃橘子,有一天吃到一個橘子種子,於是把種子種到院子裡,還念起了魔法咒語「叮叮,嘭!」被施了魔法的種子,嗖的一下就長成了高高大大的橘子樹。
淘氣又貪吃的孩子們看到橘子樹,對老奶奶說:「橘子要是長出來,給我們吃一個。」這種直接要食物的方式,只有天真無邪的孩子才能做得出來,換做任何一個成年人,恐怕都難以開口,但對孩子而言,沒那麼多顧及,想吃就開口要。
為了讓孩子們吃上橘子,老奶奶繼續念咒語,橘子樹結果了。可偌大的橘子樹只結了一個橘子,這麼多孩子,要怎麼分呢?
不得不說中川李枝子真的了解孩子的心,能用如此巧妙的故事引出來孩子眼裡的分享難題,而且用魔法解決了難題。
儘管老奶奶睡前又念了一次咒語,但橘子樹上還是只有一顆橘子,怕孩子們失望,老奶奶用圍巾蓋住橘子。第二天孩子們一來,就著急地問橘子在哪裡?
無奈老奶奶又念了一遍咒語,結果魔法靈驗了,橘子長成了一個巨無霸,這次再多小朋友也夠吃,於是大家開始一起嘿喲嘿喲剝橘子吃。
看似普通日常的食物卻藏著奇妙魔法,而正是魔法,才讓孩子體會到了分享食物與故事的快樂。
幼兒時期的孩子沒有時間觀念,在他們心裡,一分鐘長得像一天,一天長得像一年,所以他們常常缺乏等待的耐心。
而了解孩子的中川李枝子用魔法解決了這一難題,我們成人知道,種下種子,沒個三兩年是不會結果的。但在中川李枝子的故事裡,一句魔法咒語,就可以讓一粒種子一夜之間發芽結果,充分滿足了孩子的期待。
《老大、老二和老三去釣魚》的故事也很簡單,三個貓兄弟一起去釣魚,老大釣到了海帶,老二釣到了巴掌大的小章魚,唯獨最小的老三釣到了一條超大的紅鯛魚。三兄弟沒有嫉妒爭執,而是帶著戰利品唱著歌一起回家去。
對歷經世事的父母來說,這樣的故事或許略顯無趣,甚至覺得這樣的繪本「無用」,寧願給孩子買英語、數學之類的功用性繪本。
但好的繪本,尤其是低幼繪本,它最大的意義恰巧就在「無用」。因為這樣的「無用」能觸動孩子柔軟的心,給孩子帶來美好的閱讀體驗,讓孩子感受到快樂。
正如松居直曾說:「圖畫書對幼兒沒有任何『用途』,不是拿來學習東西的,而是用來感受快樂的。」
二、繪本插圖和故事的處處留白,寫著孩子心裡的詩與歌
書拿到手,我翻開的第一感受是:「好浪費,竟然留了這麼多空白畫面。」
當我陪女兒共讀時,漸漸意識到我的無知與淺薄,繪本裡的留白那是浪費,明明是創作者為孩子們留下的想像空間。
正如松居直在《如何給孩子讀繪本》裡說:「繪本的留白處並非什麼都沒有,而是寫著詩。」
其實繪本的留白處不止是寫著詩,還寫著歌,還藏了豐富的想像力。
《小兔子的胡蘿蔔》裡小兔子和小夥伴吃了胡蘿蔔後都變成了橙色,最後吃得飽飽的小夥伴們一起對小兔子說謝謝,說完謝謝後小夥伴竟變回了原來樣子,只有小兔子還是橙色的,哎呦這是怎麼回事?故事到這戛然而止。
但書裡的故事結束,並不代表孩子心裡的故事結束,孩子大可在讀完後,繼續腦補後面的故事發展。
童書作家瑪麗·卡爾霍恩曾說:「寫繪本故事需要寫詩時的那種緊湊、強度以及克制。」
所以好的繪本創作者講故事時會克制講述欲望,並適當留白,以便給孩子們留下更多想像空間。
除了故事留白,《橘子》、《小兔子的胡蘿蔔》、《老大、老二和老三去釣魚》三本書裡的插圖也處處留白。
說起插圖,不得不提山脅百合子,她是中川李枝子的妹妹,高中時就為姐姐作品《不不園》畫插圖。她和姐姐合作的《不不園》、《古利與古拉》等繪本暢銷千萬冊,受到一代又一代孩子喜愛。
山脅百合子畫風清新自然、質樸簡單,完美呈現了中川李枝子筆下讓孩子放鬆玩耍的溫情世界。這種質樸到像是孩子畫出來的插圖,其實藏著孩子世界裡的純粹、簡單與熱愛。
不過有父母或許會疑問:「這種連孩子都能畫出來的簡單插圖,有價值嗎?」
「大道至簡」啊,畫風像孩子其實最難。畢竟連大師畢卡索都曾說:「我能用很短的時間就畫的像一位大師,卻要用一生去學習畫的像一個兒童。」
繪本畫面是靜止的,但當父母給孩子閱讀時,那些畫面就在孩子腦海裡生動了起來。
就像《小兔子的胡蘿蔔》裡胡蘿蔔豐收了,中川李枝子只給了一句「哇,收穫了這麼多胡蘿蔔,請大家來吃吧。」山脅百合子給了一幅「大盤子裡盛滿胡蘿蔔」的圖。
沒有描述小兔子如何辛苦拔蘿蔔,也沒有相應畫面展現。但孩子閱讀時,卻能腦補出小兔子嘿喲嘿喲拔蘿蔔的場景。我陪女兒讀到這一頁時,她嘴裡開始哼哼:「拔蘿蔔、拔蘿蔔、嘿喲嘿喲拔不動。」
而且因為每個孩子生活、想像力不同,他們腦補的畫面也不同,這種差異性才是最珍貴的。
書裡插圖幾乎每一頁都有留白,這些留白沒有中斷故事連續性,反而為孩子留下續寫自己故事的空間。
唯一沒有留白的只有《橘子》裡的一幅插圖。夜幕降臨,繁星點點,老奶奶為讓孩子們都吃上橘子,臨睡前站在橘子樹下念咒語「希望早上醒來樹上可以長出更多橘子。」
第一次看到這幅插圖,我驚呆了「這不就是梵谷星空的既視感?」不過查了梵谷作品後,我覺得這幅插圖更像梵谷的《夜間的露天咖啡座》,同樣的星空,同樣的繁星點點。
梵谷作品《夜間的露天咖啡座》
留白的插圖激發了孩子的想像力,唯一沒留白的插圖竟有名畫既視感,激發孩子對美的感知力。
所以繪本中的留白並非是浪費,而是藏著孩子心裡的詩與遠方。
三、繪本故事帶給孩子的美好閱讀體驗
優秀繪本創作者不會對孩子強行說教,他們會啟發孩子從繪本故事和畫面裡,感受生活的意義。
就像《小兔子的胡蘿蔔》最後大家都變回了原來模樣,因為他們都對小兔子說了謝謝。唯獨小兔子還是橙色,因為她沒有說謝謝。但中川李枝子沒有給出答案,而是結束了故事。
我陪女兒讀到這時,陷入慣性思維「胡蘿蔔是小兔子的,它當然不用說謝謝」。直到女兒一句話點醒我:「小兔子可以對自己說謝謝。因為她種蘿蔔很累啊。」
我這才恍然大悟,對啊,我們最該感謝的不是我們自己嗎?感謝我們辛勤勞動,感謝我們慷慨大方。所以孩子比大人更懂童書,因為他們對童書的感知力、覺察力更敏銳。
松居直在《繪本之力》裡說:「繪本這東西不過是一個抓手,孩子自己創造的故事世界才是真正的繪本,才是真正的繪本體驗。」
就像我陪女兒讀了《老大、老二和老三去釣魚》,她關注的不是三隻小貓如何齊心協力釣魚。而是這麼一大條魚,小貓們怎麼才能吃完?
因為關注點不同,所以故事之外,她又續編了故事,這樣的閱讀體驗比所謂的教育意義更難能可貴。
在《老大、老二和老三去釣魚》的最後,三隻小貓帶著戰利品回家時,我首先關注的是老三獨自拖著大魚回家,老大、老二竟然不幫忙,可孩子關注的是老三的手在魚嘴裡。
我關注的是書裡的教育意義,可孩子關注的卻是書裡的趣味世界。其實這也是親子共讀時,父母最常犯的錯誤,總想讓孩子從繪本裡學到什麼,但其實從繪本裡得到的快樂與想像力,才是孩子閱讀繪本最美好的體驗。
四、繪本呵護童心的背後,其實是創作者對孩子的溫柔與用心
好的繪本背後,都藏著創作者對童心的呵護,對童年的守護。
正如著名繪本畫家蔡皋在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裡說的:「繪本創作者的使命,其實是守護童年。 」
中川李枝子的這套經典低幼繪本,雖說適讀年齡2-4歲,但其實再大點的孩子,也會愛上。因為繪本裡藏的天真與溫柔,即使到了白髮蒼蒼,依然會為之感動。
就說《橘子》,魔法加持的故事背後,其實還藏著中川李枝子對孩子的用心與溫柔。老奶奶念了咒語,但魔法似乎失靈,橘子樹上並沒有長出更多橘子。不忍孩子失望的老奶奶用圍巾擋住了樹上僅有的一顆橘子。而不忍小讀者失望的中川李枝子,再次讓魔法顯靈,所以老奶奶再次念起咒語時,僅有的一顆橘子變成了巨無霸,足夠很多很多孩子吃。
更有趣的是,這套繪本前後環襯都被設計成了粉色,更加凸顯了繪本創作者的溫柔用心。
中川李枝子繪本裡的溫柔比比皆是,與其說她用心,不如說她有童心,所以她了解孩子,呵護孩子,讓孩子在繪本的愛與溫柔裡慢慢長大。
《小王子》裡曾說:「使生活如此美麗的,是我們藏起來的真誠與童心。」
所以在孩子慢慢長大的過程中,父母要儘可能多陪他們讀繪本。因為繪本裡的童趣會讓孩子童心永存,為童年留下微妙又美好的終生回憶,這些童年回憶會治癒他們的一生。
這套高顏值、有趣味、呵護孩子童心的經典低幼繪本才不到100塊。其實我們大人買件衣服、出去吃頓飯都不止100塊,所以為孩子投資100塊,買一套呵護童心的書,真的超值。而且這樣的經典繪本,其實什麼時候讀都不過時。
而且現在官方有滿減活動,隨意湊單一本,這套書就能減50,到手價不過50來塊,真的太划算!
想要呵護孩子童心、為孩子投資100塊的父母點擊下方連結即可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