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愛心文體屋、捐淨水器,這位大學教授用行動種下一粒希望的種子

2020-12-03 瀟湘晨報

楊雪,她是大學裡三尺講臺上的教授,是博學宏才的博士後,也是紅河縣垤瑪鄉河瑪小學同學們心中十分喜愛的楊老師。

2017年3月,楊雪主動報名去到了300多公裡外的紅河縣垤瑪鄉駐村扶貧,2年多的扶貧工作中,與丈夫一起在村子裡開辦英語興趣班、建立愛心文體屋、捐贈淨水器改善學生的飲水安全。

楊雪:「離開算是一年多一點。因為我是去年(2019年)7月16號回來的,到今年7月16號算1年嘛,現在1年多一點點。

挺想他們的,因為一開始到我們那去的時候才那麼高,後來到五六年級到升初中就那麼高了,我們教她們唱歌,教她們跳舞,教她們英文……」

雲南 紅河縣 垤瑪鄉

2017年,3月初的垤瑪鄉很冷,楊雪帶著兩個大大的行李箱,從昆明來到了垤瑪鄉河瑪村委會,開始履行扶貧使命。陪她前來的,還有已退休的丈夫白波。一個房間,幾張桌椅,簡易堆疊起來的供學生們下課後前來借閱的書籍和貼牆而掛的衣物,這就是楊雪和他先生在垤瑪鄉的宿舍。

扶貧先扶智。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楊雪深諳教育對於一個偏遠鄉村的重要性。知識匱乏是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因素,她想為當地開展的教育扶貧盡一點微薄之力。

駐村一個月後,楊雪決定,除了定時參加學校裡舉辦的英語課外興趣小組活動外,每晚在自己的住處辦起一個以六年級學生為主的英語提高小組。學習小組組建之後,她開始糾正孩子們的英語發音,教簡單的英文歌曲、單詞的記法,還用英文歌曲排舞蹈節目。

紅河縣垤瑪鄉河瑪小學六年級學生 段志英:「楊老師上課的時候講得非常仔細,平時對我們也非常照顧,很喜歡楊老師。」

為了豐富孩子們課外生活,楊雪夫婦還在住處建了「愛心文體屋」,屋內放置著愛心人士捐贈的書籍、各種體育用品等供孩子們課外借用。孩子們常來借書、玩拼圖、踢球、畫畫。楊雪總是教導孩子們要愛惜公物,有借有還,教他們知識也教他們做人做事的規矩和道理。

她說,脫貧致富之路會改善這裡的生活,讓孩子們走出大山,但是她更希望孩子們可以自信,陽光,明志懂禮,去迎接新的生活。

能夠把一些美好的種子種在他們心裏面,讓他們也知道外面的美好的世界,繁華的世界不是說等來的,靠來的,要來的。你必須要通過勤奮地勞動、工作,你才會有收穫。當然就把這些教給他們,放在他們心裡,希望他們將來有更好的發展。

2年多的扶貧工作結束後,楊雪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雖然不能常常回去,但是她和孩子們依舊保持聯繫。年幼的孩子們或不能全然讀懂楊雪給予的這份深情,但是他們很想念楊老師。

「孩子給我發微信,老師,我們又來看你住的地方啦,那個你給我們上課的會議室,太髒了,我們又找了抹布去打掃乾淨了……」

我們種下一粒種子,它未必能開出最美的花。和楊雪一樣千千萬萬的扶貧工作者,他們種下的種子,卻真實照亮過某一個孩子的內心,他們臉上的笑容,也溫暖了某一個下午的時光。他們點亮的星星之火,終將燎原成最燦爛的山河!

編導:鄭冰

攝像:王傑

編輯:楊舒涵(實習)

【來源:雲南臺都市條形碼】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開英語興趣班、建愛心文體屋、捐淨水器,這位大學教授用行動給孩子...
    楊雪,她是大學裡三尺講臺上的教授,是博學宏才的博士後,也是紅河縣垤瑪鄉河瑪小學同學們心中十分喜愛的楊老師。2017年3月,楊雪主動報名去到了300多公裡外的紅河縣垤瑪鄉駐村扶貧,2年多的扶貧工作中,與丈夫一起在村子裡開辦英語興趣班、建立愛心文體屋、捐贈淨水器改善學生的飲水安全。楊雪:「離開算是一年多一點。因為我是去年(2019年)7月16號回來的,到今年7月16號算1年嘛,現在1年多一點點。
  • 從分享一粒種子到社區花園:「SEEDING行動」進行時
    一粒種子的力量有多大?3月初,抗擊疫情的好消息逐漸多了起來,記者在朋友圈裡看到了這樣幾張照片:這是上海創智農園的「種子接力站」,無人值守貨櫃為社區準備了可免費領取的愛心有機蔬菜。如果你僅以為這是一個為社區設立的疫情愛心驛站,那就錯了。
  • 7旬老黨員建起了愛心理髮屋
    考慮到小區老人多,行動不便7旬老黨員建起了愛心理髮屋「怎麼樣?頭髮理得還滿意嗎?」「行,行!不錯,非常感謝。」每周五,呼和浩特市三順店社區科技小區裡,都會有愛心理髮師為老年居民公益理髮,解決了小區裡老年人的「頭等問題」。
  • 這位老教授全捐了
    這位老教授全捐了 原標題: 在河南農業大學家屬院39號樓的一個老房子裡,舉目看不到一點現代化的陳設。當房子主人出現時,你也絲毫看不出這位衣著樸素的古稀老人竟有億萬身家!
  • 從一粒種子聊起
    今年春末想起了這事,從玻璃鐘罩裡找到了它,黑黑圓圓的種子像個小地雷,我找來一個裝海鮮用的泡沫箱子,從花壇地上挖些泥土填滿後,搬入窗外的陽臺,把這粒可愛的種子埋了進去。  一天、兩天……天天查看,不多久,果然從泥土裡冒出兩顆「豆芽」來,我這從不會種花之人,頓時心生憐愛之心,每天澆水鬆土察看,這粒頑強的種子,一天天茁壯成長起來,從幾片葉枝變成一棵枝繁葉茂的株體,每到傍晚一朵朵紅花開滿枝頭,它的芳香飄入室內,開始從幾朵逐漸發展  到幾十朵,幾個月一直開  著,中秋時節遠遠就看  到花蕊衰落處,一粒粒  黑色種子露了出來。
  • 深圳愛心團隊組織愛心企業為紫金敬梓貧困戶安裝淨水器
    深圳愛心團隊今日組織愛心企業——深圳市泓清泉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專程趕赴河源市紫金縣敬梓鎮,為當地貧困戶免費安裝淨水器。據深圳愛心團隊負責人彭海棠介紹,當天先後為紫金縣敬梓鎮各村貧困戶安裝淨水器80多臺,彭海棠稱,這些淨水器在市場上每臺零售價為1980元,為幫扶當地貧困戶儘快走上脫貧奔康路,深圳愛心團隊決定免費為他們安裝,讓貧困戶都能喝上經過過濾的安全放心的山泉水。
  • 種下一粒種子,長出一顆星球
    「種下一粒種子,長出一顆星球。」這麼天馬行空的想像,不存於世間,卻存於看過動漫的每個人心中。動漫《種下星星的日子》改編於井上直久的作品《伊巴拉度》,全片僅16分鐘,該片屬於宮崎駿動漫奇幻系列之一,畫風以宮老一貫清新自然的日式風格,為觀眾呈現一個青春少年短暫出逃,在旅途上歷險的趣事。不少漫迷看過後,久久不能忘懷。這部動漫劇情簡單,篇幅短小,卻因想像力豐富,充滿人文關懷,給人一種無法抗拒的治癒力量。
  • 語文是一場生命的修行,是一粒文化的種子!
    語文只是一粒種子,一粒經歷過無數次播種、生長、收穫的文化種子。它的第一個細胞,或許誕生於洪荒世界中的一支隨風搖曳的花,亦或許形成於雨後樹林間偶爾墜落的一滴水珠。當那偶然間誕生的文字,成為他人能夠認知並接受的某種固定意義,語文便無可避免地誕生,最早的那粒種子,想來註定乾癟。植入大地後,或許經歷了若干年,才破土而出。但它頑強地生長著,竭盡全力地汲取各種養分。當它終於成熟時,它成了新的種子——一粒相對飽滿的種子。隨後的數千年,它春日裡種下,夏日裡生長,秋日裡收穫。
  • 播下一粒種子,靜待生命花開
    每年「開學第一課」中有一項面向一、六年級新生的活動——「我眼中的學校」,通過帶領學生逛逛校園和校史館,了解學校現狀與歷史,暢想學校未來,在學生心中種下一顆愛校的種子。每年畢業典禮期間有一項面向五、九年級畢業生的活動——「我為母校留下——」,組織學生重溫校史館,找尋變化,為母校留下一句話、一首詩、一幅畫、一棵苗、一句誓言、一個期盼……在學生心中點燃一把前行的火炬。
  • 渭南桃園學校「暖冬行動」:奉獻愛心 以愛之名傳遞希望
    原標題:點點愛心 溫暖真情——— 桃園暖冬在行動渭南青年網(編輯 閔盼龍 通訊員 菊香)為進一步紮實做好留守(困境)兒童、貧困家庭學生關愛工作,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克服疫情影響,助力全區脫貧攻堅收官戰
  • 習書記來到我們的慈善愛心屋——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十二)
    2007年5月9日,習近平同志在華東師範大學調研時,非常關心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學習生活,特意來到學校的慈善愛心屋,了解慈善愛心屋的運作模式,與學生志願者親切交談,並以個人名義捐款400元。他肯定了這一慈善助學和幫困育人的模式,認為這體現了大學的大愛精神和人文底色,勉勵大家將愛心播種在更多人的心中。
  • 植物科普啟蒙繪本|從一粒種子開始,帶孩子探索自然的奧秘
    今天要介紹的這幾種植物科普繪本,不僅能夠解答孩子的疑惑,還能幫助孩子探索更多自然的奧秘。一粒種子的旅程這套繪本包括《牽牛花》《向日葵》和《蒲公英》。作者從一粒種子開始講起,細膩且完整地還原了牽牛花、向日葵和蒲公英的生長過程。以《向日葵》為例,看看作者都告訴了孩子哪些奧秘吧!
  • 一元復始萬象新生 南開錄取通知書送兩粒蓮花種子
    一元復始萬象新生 南開錄取通知書送兩粒蓮花種子時間:2020-07-27 08:1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一元復始萬象新生 南開錄取通知書送兩粒蓮花種子 (7月25日)天津考生剛開始能查高考成績,今天南開大學就用錄取通知書搶跑熱搜榜了 每份錄取通知書都送了兩顆蓮子當伴手禮
  • 撿起書本種下希望!76歲老人廢品站挑書建愛心書屋:能動就一直捐
    在山東濟南,一位76歲的大爺愛好收藏,他連續30多年在廢品回收點挑選適合中小學生閱讀的,品相好的圖書,買下之後為鄉村孩子捐贈愛心書屋。在廢品回收集散點,老人身穿棉服,戴著手套和套袖,在幾米高的廢舊書本堆中慢慢淘,細細挑。
  • 愛心+勇氣=播撒愛的種子,點燃生命之光
    愛心+勇氣=播撒愛的種子,點燃生命之光 2020-12-19 22: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陽區紀委監委「愛心幫扶」建穩「連心橋」
    大家不僅扛著鐵鍬、鋤頭,拎著鏟子、耙子和清潔用具,還抬著滿滿一大箱愛心捐助的物品紛紛走進院子......溫情問候片刻,大家分工協作,有人揮著笤帚、有人拿著抹布,有人用著鐵鍬、有人使著耙子,一點點將劉慶芝家的屋裡院內打掃的窗明几淨、舒心整潔。
  • 捐800平米一層樓給留守兒童建圖書館,泉州這位老伯了不起
    12月27日,圖書館將開館,這裡承載了姚老伯兒時因家貧未能實現的讀書夢,他希望留守兒童和少年們能在這「知識的海洋」裡快樂成長,學有所成。姚老伯捐贈的一整層樓公益圖書館一角姚老伯(圖右)與志願者一起整理書籍籌建圖書館缺場地 農村老伯捐出一層樓「當時我們還在發愁哪裡找場地建圖書館,姚老聽說這事,立馬說要把自家的一層樓無償捐出來
  • 【黨課開講了】我是一粒種子
    帶著這麼一種渴望,1981年我大學畢業,來到了河南科技學院的前身百泉農專,有幸被當時大名鼎鼎的黃光正教授選做了助手。黃教授不僅是傑出的科學家,而且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共產黨員。他讓我對中國共產黨這個偉大的組織產生了無比的嚮往。我一次次遞交入黨申請書,我渴望成為一名共產黨員,用我所學的知識育出好品種,生產出更多的糧食,讓全國人民吃得飽吃得好。
  • [廣東] 肇慶愛心父母牽手困境兒童大聯盟行動
    從2003年的「四援助」到如今的愛心父母牽手困境兒童大聯盟行動,近10年來,肇慶市婦聯針對困境孩子的幫扶活動從未停止過,規模越來越大,參與的人越來越多,湧現出了很多積極幫扶的單位和個人。前不久,在省婦聯對愛心父母的表彰中,肇慶市100個單位(個人)獲「愛心父母」獎章。  在這場愛心接力中,有著怎樣的故事?
  • 廈門46家「愛心屋」開業運營 助殘獻愛心蔚然成風
    興建「愛心屋」是廈門市委市政府關愛殘疾人的一項惠民舉措,也是「愛心助殘」行動的重要載體。「愛心屋」作為促進殘疾人就業增收的新平臺,一年來運營效益持續提升,匯聚了廣泛的社會愛心力量,幫助殘疾人成就夢想。截至12月10日,廈門市已有46家「愛心屋」開業運營,實現各街(鎮)全覆蓋,安置殘疾人(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屬)及殘疾人職業援助中心學員133人,累計營業收入1444.64萬元,用愛心行動為深化文明創建添光加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