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科幻電影中的科學》:在孩子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

2020-12-10 虎皮柚子

如果你愛看科幻電影,那你一定會喜歡《科幻電影中的科學》。

如果你家娃喜歡星辰大海,那你一定要給他買《科幻電影中的科學》。

如果你也對浩瀚宇宙感興趣,那更不能錯過《科幻電影中的科學》。

《科幻電影中的科學》是一本由科學家奶爸出品的宇宙科普手繪書,講解了《流浪地球》《星際穿越》《火星救援》這3部經典科幻電影中孩子們最關心的30個問題,給大家科普宇宙空間站、時間膨脹、火星通信、太空對接等等科學知識,內容硬核、專業,值得一讀再讀。

專業作品的出現是因為有專業的人在傾情創作。作者王元卓是中國科學院的博士生導師,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是他的主要研究方向。2019年看完《流浪地球》後,他給女兒們的手繪《流浪地球》知識講解圖火爆全網,受到上億網友關注,他也被譽為「硬核科學家奶爸」。

這讓王元卓博士深刻意識到大眾對優秀科普作品的迫切需求和對科研人員參與科普工作的認可度,因此,他萌生了將科普進行下去的想法,《科幻電影中的科學》就這樣應運而生。

這是一本全年齡段的科普讀物

說它全年齡段,是指它既適合小朋友,也適合大朋友。王元卓在前言中說:「如果你是小學生,那這套書就是科學家;如果你是科學家,那這套書就是小學生。」而在科學面前,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小學生。

比如對於「流浪地球計劃的可行性」,你怎麼看?

書裡先介紹了流浪地球計劃的5個階段:剎車階段、逃逸階段、先流浪階段、後流浪階段和新太陽時代。同時解釋了幾個關鍵問題:為什麼選擇帶著地球流浪?如何利用木星加速?為什麼選擇利用木星加速?為什麼會墜落木星,地球解體?點燃木星可行嗎?地球流浪為什麼沒帶月球?

這些問題都太專業了,反正我是一個都答不出來,但是這些問題又都很有趣。在我家,大朋友看這書比小朋友更起勁。

在孩子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

可能小學生、初中生看這本書正是時候,因為可以自行閱讀了。我家是學齡前兒童,喜歡插圖更甚於文字。《科幻電影中的科學》書裡的知識增量很大,如果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那可以看很長時間,我家娃就是蹭蹭蹭地翻書看圖,看到自己感興趣的才會停下來讓我們讀。

比如說翻到「蟲洞」這一頁。

「媽媽,這個蘋果裡有條蟲子!」小朋友大聲叫到。「蟲洞」這兩個字他已經認識了,所以他自然而然地問:為什麼會有蟲洞?

不好意思,雖然我是工科碩士,但要是沒有文本,我也回答不出來。現在嘛,很簡單,看著書,挑選其中的內容,繪聲繪色地給他讀一遍就可以了。哈哈,這個問題搞定!然後小孩就拿著書很臭屁地向他爸爸炫耀去了,「爸爸,你知道蟲洞是怎麼來的嗎?你不知道嗎?這個我知道!我來告訴你哦……」

孩子們對於科學知識的渴望和天馬行空的思考可能超乎我們的想像。

作為家長,很高興能遇見《科幻電影中的科學: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因為它可以在孩子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也希望未來我們能擁有更多更好的科普繪本。

喝水不忘挖井人,在此向所有的科普工作者致敬!

我是虎皮柚子,一名教育工作者,喜歡閱讀與寫作,歡迎關注。

很高興在這裡遇見你。

相關焦點

  • 首都科學講堂第651期《科幻電影中的科學》
    首都科學講堂在疫情防控期間將靈活運用各類載體形成宣傳陣地,利用網絡手段為公眾帶來更多豐富主題的線上活動,進一步發揮科普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科幻電影中的科學  如何通過科幻電影在孩子心中播下科學的「種子」?如何從日常生活入手,培養孩子們的科學精神和創造力?
  • 我不是科幻迷,但孩子吵著要買的劉慈欣系列漫畫,我看了三遍!
    平時各種科學期刊、系列漫畫等訂閱的不少。不過內容質量層次不齊,要收藏一套作為科學啟蒙的收藏書,真不容易。上個月,我特地帶著孩子去天河購書中心選書。當孩子看到劉慈欣系列科幻漫畫的宣傳角時,那小眼睛閃著blingbling的小金光。"媽媽,《三體》的作者,電影《流浪地球》,科幻漫畫,看看看,要買這一套!
  • 汝州市:讓愛科學、會創造的種子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
    5月28日,在逸夫小學機器人搭建社團的課堂上,姚曉莉老師穿梭在學生中間,為他們解決組裝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作為一名教師,我深知肩上擔子的重大,不僅要負責向學生傳授和宣傳科技方面的知識,還要培養孩子探索科學的興趣。」姚曉莉滿眼充滿希望地看著正在做實驗的孩子們說道。
  • 我家門口|給孩子播下科學的種子
    1月14日,「中國流動科技館」河南巡展鄭州高新區站所在地——鄭州高新區科學大道第二小學籃球館內,三年級學生謝雨馨正在熱情解答同學們的疑問。  巡展現場最受歡迎的當屬球幕影院,同學們看到屏幕上火箭升空的畫面不時發出驚嘆聲。
  • 讓「節約的種子」在孩子的心中「生根發芽」
    《方案》要求,學校要組織教師充分發掘各類課程中蘊含的勤儉節約教育內容,作為德育內容滲透、貫穿到學科教學全過程。推動與健康教育相結合,教育學生科學膳食,均衡營養;與綜合實踐課程相結合,教育學生認識食物,惜糧節約;與勞動教育相結合,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思想感情;與安全教育相結合,增強師生食品安全意識。
  • 積木育兒:扎不破的水袋,讓孩子走進奇妙科學世界
    家有小學生的父母會發現,課改一大變化,就是孩子從一年級開始就有了科學課。而且教育部還規定,科學課每周不少於1課時。科學課與語文、數學一樣,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學習,且性質由啟蒙課改為基礎課。孩子的科學素養需要從小養成。
  • 從小種下一顆愛科學的種子
    從小種下一顆愛科學的種子 2018/10/22 07:50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編輯:楊凡 瀏覽:11522
  • 電影中的這些科學奧秘,我們可以這樣講給孩子!
    今年的春節賀歲檔,出現了一匹黑馬,就是被稱為中國科幻電影新紀元的《流浪地球》。  這部由劉慈欣小說《流浪地球》改編的同名電影,歷時4年與觀眾見面。  為了打造這部科幻電影,劇組做了大量的功課,整部電影對太空、航天、機械等有著豐富的表現。  很多人看完電影後表示,不相信這是中國拍的。很多人看完後依然意猶未盡。
  • 6年,在65萬少年心田種下科學夢想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這是寧夏固原楊忠堡小學的孩子,用歌聲送別為他們帶來科學種子的黃木水老師。6年,在65萬少年的心裡種下科學夢想,南京工程學院的這位校友近日登上最新公布的「福布斯中國30歲以下精英榜」。
  • 雨果獎得主劉慈欣編寫了一套少年科幻小說文集,好在這裡
    他是高級工程師,更為人熟知的是2015年8月23日,他憑藉《三體》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為亞洲首次獲獎。由此中國的科幻登上了世界的舞臺。《三體》所體現的複雜人性和劇情的曲折跌宕,包含著科學的幻想以及作為高級工程師的專業素養,讀起來既讓人有真實的代入感,又有著對未知的神秘和各種可能的猜想。
  • 你真的看懂科幻電影了嗎?來「科學答人」答題了解電影中的科學知識
    《三體》、《流浪地球》、劉慈欣、郭帆、王晉康……這些中國科幻的核心符號將在11月1日亮相第五屆中國科幻大會,為科幻迷們帶來一場互動、視覺展示盛宴。值此良機,"科普中國·科學答人"推出"科幻電影中的科學知多少?"
  • 種下科學的種子,成就未來科技之夢——記五校區小學科學課
    這麼多神秘問題,是直接告訴孩子答案,還是讓他們探索得出答案呢? 東方雙語五校區的科學課按照年級來分班學習,每個班級的科學課都有需要解決的神秘問題。在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都成了小小科學家,讓我們一起去回顧一下課程的精彩瞬間吧!
  • 中國科幻助力點燃並保護孩子想像力
    他說,「幸運的是,我比別人又多想了一步:如果一個孩子,身上的靜電現象特別強,強到別人都不敢碰他的程度會怎麼樣?在這個孩子身上會發生什麼事情?」張之路因此創作了科幻小說《霹靂貝貝》,主角是一個「全身帶電的神奇孩子」。作為上世紀8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科幻兒童影片,《霹靂貝貝》成為一代人的童年回憶,也成為很多孩子的科幻啟蒙。不少人因此開啟了自己的想像之旅,甚至嘗試科幻文學創作。
  • 廈門集美:在孩子心中播下「影視種子」
    在孩子心中播下「影視種子」集美區首推電影美育進中小學校園活動,電影公益課堂昨正式開講廈門晚報訊(10月25日,在2020「看見集美青春電影展」開幕式上,全省首個電影研學課程及路線——「星影力」電影研學營正式發布,首期公益課堂共計16課時。電影研學營與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獲得者、廈門理工學院影視與傳播學院陳俊傑教授緊密合作,陳俊傑帶領團隊編寫研學手冊,為課程提供專業的學術背景。
  • 在孩子心中種一顆善良的種子,卻不逆來順受《木偶的森林》
    梁實秋的《孩子》中有這樣的形容:我看過不少的孩子,鼓譟起來就像一營兵;動起武來能像械鬥;吃起東西來能像餓虎撲食;對於尊長賓客如生番;不如意時撒潑打滾有如羊癇;玩得高興時能把家具什物狼藉滿室,有如慘遭浩劫……一翻生動的描述令人忍俊不禁,浮現在眼前猶如實質,且不管他寫得多真實,即便過去這麼多年,孩童中依然有這種
  • 比起獲獎 播撒科學「種子」更重要
    我國首個火星行星探測器升空在即,上海靜安區第二中心小學的孩子們圍繞這次科學探險的奇思妙語和科學幻想給人帶來升空前的驚喜。教育專家表示,太空探索看似遙不可及,但是,探索的精神和科研的態度能激發孩子的想像。「在青少年的科學實踐研究上,播撒科學的種子比獲獎更重要。」
  • 科幻電影中的科學——《流浪地球》
    作為中國的第一部硬核科幻電影,之前正在銀幕上不斷刷新票房和口碑紀錄。同名短篇小說《流浪地球》改編自劉慈欣是同名短篇小說,然而這部電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講述了太陽乾涸和膨脹的故事,地球需要通過木星的引力彈射器逃離太陽系,然而卻偏離了木星的洛希極限,在危機時刻地球被木星的引力撕裂的地方,全世界的人們都在一起努力逃離木星的引力。
  • 王雨婷:把民族團結的種子播撒在孩子心中
    王雨婷:把民族團結的種子播撒在孩子心中 2020-12-11 13: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橘子:會「魔法」的老奶奶,為孩子的心中種下了愛與分享的種子
    「中川李枝子的作品震撼了我,讓我確信,我的一切創作都是為了孩子。」她的繪本作品便是最好的驗證,前幾天入手的繪本《橘子》,畫面清新溫暖,別說是孩子了,作為大人的我都非常喜歡。充滿生活氣息的村落裡有一位特別喜歡吃橘子的老奶奶,有一天她在吃到第九個橘子的時候發現了一顆種子,於是老奶奶把種子種到了地裡。
  • 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需著陸在科學基礎之上
    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需著陸在科學基礎之上王鐘的「在某種程度上,公眾對科幻作品的接受能力,也是社會科學素養高低的體現。對科學技術的未來有期待和嚮往,對科學創新的當下自然有動力和追求。近些年,常有本土科幻愛好者討論中國科幻電影元年何時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