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辦事處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有效的防線,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雲巖區鹽務街街道黨工委高度重視,在省、市、區的領導下,第一時間制定專題工作方案,成立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落實以街道、居委會、網格防控為主的三級防控措施,啟動紅色動員令,發動骨幹精兵衝上疫情防控第一線,把黨的組織體系轉化為抗擊疫情的組織優勢,把疫情戰場作為檢驗考察幹部擔當作為的試金石,全街道下好一盤棋,「疫」起共戰鬥。
啟動「紅色動員令」 織起紅色「防疫網」
街道黨工委掛圖作戰阻疫情
貴州省一級應急響應後,鹽務街街道全體黨員幹部職工即刻取消休假,全員上崗,抽調精兵強將,組建綜合協調組、輿論宣傳組、環境整治組、後勤保障組、數據統計組、應急管理組,共計150餘人,街道黨工委書記、辦事處主任親自掛帥指揮調度整個轄區疫情防控工作,聯合轄區衛生服務中心、轄區派出所、交警部門、市場監管局成立聯動工作組,連續召開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會議、防控工作推進會議以及黨工委會議,共計12次,切實落實各項疫情防控工作,夯實街道疫情防控工作力量,爭取時間贏取主動,進一步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創新做法,理順全面宣傳、深入摸排、精準管控、迅速處置、人性關懷的先後步驟,牢牢把控疫情防控工作大局。
實現「五報到」 織密紅色「防疫網」
鹽務街街道在轄區呼籲機關幹部、黨員、企業、青年等多方面的志願者到居委會報到,鼓勵大家積極走向一線。截至目前,由街道黨工委牽頭組織辦事處在職黨員37人、市區下派志願者黨員15人、青年志願者25人、轄區黨員96人、群眾志願者103人五類人員到居委會報到。一方面,街道黨工委委員主動認領人口稠密區域,實施黨員幹部分段包片,各區域務必責任到人、聯繫到戶,深入網格構建「街道黨員幹部+網格員+樓棟(物業)人員+社區民警」的四級防疫摸排模式,參與封控值守、排查防控、出入登記、消殺清理等工作,服務轄區4萬餘人次。
另一方面,在轄區最大的一個疫情防控卡點成立了一個臨時黨支部,吸納包保單位市鐵建辦、區自然資源局黨員、街道辦黨員和居委會黨員8名進入黨支部,第一時間制定支部工作職責,明確崗位任務分工,一間臨時搭建的帳篷房、一張登記桌,成了臨時黨支部的前線陣地。連日來,支部黨員堅守在卡點,負責過往車輛和人員的信息核實、體溫檢測、旅居史詢問等工作。同時,還積極宣傳疫情防控相關知識,提醒大家做好個人防護。充分譜寫出了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動人「故事」。
分享戰「疫」故事 築牢紅色「防疫網」
為全面凝實疫情防控工作合力,辦事處採取線上+線下的宣傳方式,活用網絡平臺、新聞媒體、海報傳單,積極做好輿論引導。引導告知群眾新冠肺炎居家隔離常識,提高自我居家隔離意識。提醒居民做好家庭衛生工作,要求做到「不串門、不聚集、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多鍛鍊」。不斷宣傳街道辦事處一線工作艱辛,利用主題黨日,使用新聞報刊、自製H5、美篇和MV等媒體,大範圍的宣傳各支部疫情發生以來黨員幹部、委員、志願者們的抗疫故事。
街道黨工委研判轄區疫情防控形勢
這些點滴故事激發轄區單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群眾都積極在防疫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衝鋒在前——
轄區單位貴州省防汛防汛抗旱搶險總隊、貴州省陽光救援隊、貴州省志願服務聯合會應急救援隊、貴陽先鋒應急隊結合單位的實際情況,立即組建一支精銳的志願者隊伍30餘人,積極投入到轄區疫情防控中來,使用小型噴霧器、電動噴霧、無人機器設備,免費深入轄區院落、街道、馬路、農貿市場、小公園等開展全方位消殺10餘次;
轄區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紛紛捐贈口罩消毒液、酒精、食品等疫情防控物資給街道;
轄區企業、單位紛紛給一線值守送上愛心蔬菜、奶茶、水果、湯圓等等,讓街道全體上下感受到了一份沉甸甸的暖心,以更高的戰鬥力,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來,使轄區疫情防控工作更加安全、嚴密;
……
越是急難險重,越顯初心擔當。鹽務街街道黨工委始終堅持以黨建引領疫情防控工作,充分發揮轄區各級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全方位織牢疫情防控大網,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激活疫情防控紅色「防疫網」,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匯聚紅色正能量。
張羽芬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高偉
編輯 羅昌
編審 王太師 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