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還未皈依佛教,但現在已經開始念大悲咒、心經,可以嗎?

2021-01-09 明月天心

有些人說,我沒有皈依佛法僧三寶,但現在想念大悲咒、心經,這樣可以嗎?可以。但是如果你能夠有信心,皈依三寶再來念,力量不一樣,功德福報也不一樣。信心很重要,皈依三寶是個信心,你有信心當然有更多的加持。

有人問,是不是要皈依以後,才可以做煙供、慈悲施食、打坐、修法比較好?因為人還是有一些冤親債主、業力,皈依你就有皈依的三十六個護法神,受戒又有戒的護法神。如果你不持戒,這個正的護法神就不會來。負面的這些,不好的進到你身體,偷你的功德,你傷害就很大,這個叫功德賊,它來破壞你,享受你的功德。但如果你持戒就不會有這些負面的。

我們皈依,做煙供、慈悲施食,就是希望普度眾生。普度眾生還要加一個菩提心。你菩提心的心就代表著普覆一切。譬如說,我發菩提心,真是發菩提心,整個地球所有的生命,有形、無形,都能得到你的大悲心的加持。所以你用菩提心去做煙供念咒,他們就會得到,重點是怎麼才叫真正發菩提心。

為了發菩提心,你可以去了解菩提道次第,也可以去研究大乘經典,但是菩提心是以大悲心為根本,你要對所有的眾生都生起一種承擔他的苦的責任。要形容大悲心,最容易形容的就是你對待兒子、對待最愛的媽媽,你看他們受苦,你心裡就很痛,這個大悲心只是你對待你親人的悲心而已,這叫「有緣慈」。

我們講的大悲心是你對所有有佛性而他自己卻不知道他有佛性,還在造業輪迴受苦的眾生,心裡想到他們就很痛,你對所有眾生的苦都很痛。就像愛狗的人,愛狗的人知道只是狗在痛,他就會很痛。因為他愛狗,對他來講,所有的狗對他是平等的。我們講的大悲心,是你真要有悲心才能夠真實發起菩提心。

發了菩提心你還要能夠守護這個菩提心,不退轉。你要有空性,還要有波羅蜜,這樣才會更圓滿。因此大家要多讀佛經,以佛經為準,以論為輔,千萬不要只讀論,而不讀經,這個會很痛苦,因為佛經是佛的加持,你要研究《菩提道次第廣論》,你最好把《華嚴經》或是一些大乘當然這種成佛的經典看一下。

然後這個論會來告訴你怎樣去抓重點。這樣,有這個經和論作為基礎,你的資糧才圓滿。進一步,你要去修密,有這種菩提心的善知識才可以讓你得空性。什麼叫不退菩提心?你必須要感受到他的菩提心,你才會知道什麼是菩提心。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心經賞析:心經和大悲咒念完可以一起回向嗎
    《心經》和《大悲咒》是非常經典的經文,也是非常流行的經文,許多的人都在修持這兩部經文,修持《大悲咒》和《心經》的好處都是可以利益眾生的。所以《心經》和《大悲咒》念完是可以一起回向的。誦經後回向給自己的冤親債主歷代宗親。一般是一部經一回向。
  • 佛教:念「大悲咒」有什麼功德?看完你就懂了
    學佛的人都知道,念咒其實也是佛教的一種修行方式。而觀世音菩薩所講的「大悲咒」,則是流傳最廣的咒言之一。「滅除一切惡業重罪故」,強調的是念「大悲咒」可以滅除累世以來的一切的惡業,就算是重的惡業,都可以消除。
  • 佛教:為什麼要念《地藏經》?《地藏經》晚上可以念誦嗎?
    《地藏經》是受眾很廣的一部佛教經典,初學佛法的人,經常會被人介紹要常念《地藏經》。這部經之所以受人歡迎,首先是因為它是佛教中的孝經,是佛陀成道後,為報母恩,特意上忉利天為母親宣講的一部經,經書中詳細記載了地藏王菩薩為救母親而做出的種種行為以及發心。
  • 這些佛教歌曲你都聽過嗎?
    前倆天有人要小禪給他介紹一些佛教歌曲,差點給忘記啦。這不今天小禪就靜心給大家挑選了一些佛教歌曲,大家一起來看看吧。佛教經、咒類:《十一面觀音咒》、《往生咒》、《藏傳大悲咒》、《大悲咒》、《六子大明咒》、《蓮師心咒》《具德天母心咒》、《靜心咒》、《金剛薩埵心咒》、《黃財神心咒》、《佛頂尊勝陀羅尼咒》、《大白傘蓋佛母心咒》、《財寶天王心咒》、《報父母恩咒》、《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心經》、《準提陀羅尼》、《大悲心陀羅尼》、《聖無量壽決定光明王》、《三皈依》、《如意寶輪王陀羅尼》、《七佛滅罪真言》等等。
  • 佛教:常念誦「大悲咒」,有什麼好處?
    儘管不是原本,但是這個版本的「大悲咒」在佛教的傳承當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據說「大悲咒」是觀世音菩薩為了利益一切眾生而宣說的咒言,其功德無量無邊,對於持此咒的人來說,無論是消障除難、得善遂願,還是究竟的覺證解脫,「大悲咒」都有著不可思議的效果,也正因為如此,「大悲咒」才在佛門享有非常崇高的地位,因此,此咒也成為學佛之人持念最廣泛的咒言之一,幾千年,不曾斷絕。
  • 心經常識:心經大悲咒普門品回向文
    《心經》、《大悲咒》、《普門品》都是觀音菩薩宣說的經文,都是對我們有很大的好處的,我們修持《大悲咒》、《普門品》、《心經》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對我們的人生會有很大的積極的影響。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心經》、《大悲咒》、《普門品》回向文。
  • 佛教:觀世音菩薩和「大悲咒」的淵源,你知道嗎?
    假如你聽過佛教音樂,我想唱誦版的《大悲咒》,必在其列。經過四眾弟子之口,唱誦出來的經文,具有一種特殊的感染力與震撼力。那麼,你知道《大悲咒》的來源,以及誦持此經咒的功德利益嗎?它與大悲觀音菩薩之間,又有何淵源呢?本文將把這些問題的答案,為你一一揭曉。
  • 六字大悲咒是佛教的,為什麼道教也有六字大明咒?
    「有音無義,有字無解」的佛教《大悲咒》,一部深刻影響中國人的咒語。根據相關研究,早在唐代,僧眾及信眾就對《大悲咒》產生了信仰。如今的中國社會,也隨處可見以《大悲咒》為主題的護身符、音樂、圖片等。宋元之後,《大悲咒》更廣泛的影響著僧人與世俗信眾的生活。在宋元文獻裡,有很多關於《大悲咒》神效的記載。
  • 佛教:詳解大悲咒
    學佛的人都知道,「咒言」本身就是佛教最重要最殊勝的修行法門,至於重要與殊勝的程度,我們在上一節已談過,在此不再複述。因為今天我們談的是另外一個主題,即大悲咒。在眾多的「咒言」當中,「大悲咒」無疑是流傳最廣的「咒言」之一。儘管「大悲咒」流傳如此廣泛,但是真能夠懂得其內涵的人並不多,也就是說,對於很多人來說,「大悲咒」不過是聽聽看看念念而已,至於其內容,他們並不關心,反正大家都說殊勝,大德們也說殊勝,念念就是了,沒有必要有太深的研究。
  • 佛教:持誦「大悲咒」,做不到這兩點,再念也無用!
    作為大慈悲心的化身,觀音菩薩與娑婆眾生有著極深的緣分,而由觀音菩薩為此間眾生所宣說的《大悲咒》,更是漢地叢林的必修功課。與許多佛門弟子一樣,最初皈依三寶,我修學的第一部陀羅尼,就是大悲咒。應師父的要求,每天誦讀,日日不輟,幾年功夫做下來,儘管早就能背誦,卻少有感應道交。
  • 那些皈依佛教的名人們
    在香港出生的劉德華現今已經59歲。天王劉德華的老爸劉禮生了六個小孩,劉德華當然是在名利上最出息的那個。他還有三個姐姐,一個妹妹一個弟弟。大姐現在一家住在低端的社區過著比較寒酸的生活。據說之前大姐有過利用劉德華的招牌騙粉絲錢的行為。妹妹生活低調,媒體也沒怎麼曝光過。
  • 佛教:念《心經》中的咒,究竟有多大成就?真懂的人不多
    學佛的人都知道,佛教是講咒的,尤其是後來的大乘佛教,甚至把咒當成佛的真言和總持。可見,咒在佛教之中的重要地位。二、持戒所謂的持戒,其實最終的目的就是戒掉妄想與執著,也唯有把這些舍掉之後,內心才得以清淨,修行者才有可以以清淨心修持戒波羅密,因此,這裡的持戒並不是專指佛教之中戒條,而是以戒為律,用以規範自己的內心與行為,這也是佛一直強調「以戒為師」的道理。
  • 佛教:大悲咒到底是什麼?(深度分析)
    引文:關於大悲咒的來歷,根據《大悲心陀羅尼經》中記載,在往昔觀世音菩薩因地修行的時候,遇到一位千光王靜住如來。這位千光王靜住如來對觀世音菩薩宣說大悲咒之後,觀世音菩薩立即由初地菩薩,升至八地的大菩薩。也就是說,大悲咒具備非常大的威力。最明顯的,就是它能直接提升一個人的境界。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除了觀世音菩薩之外,佛教中的記載,並沒有其它的人,因聽聞大悲咒而直接提升跨度很大的境界。這是怎麼回事呢?大悲咒究竟是什麼?當然它是一種咒頌是肯定的,但是它是怎樣的一種咒頌呢?
  • 佛教各種經文咒語的用途
    1、大悲咒可以產生心靈能量。這個是原始能量,先念大悲咒再念其他小咒,才可以發揮功效。多念大悲咒可以使身體健康,遠離疾病。2、心經能為人開啟智慧。3、往生咒用以超度。4、七佛滅罪真言可以求菩薩來幫我們消除罪孽。5、解結咒可以解除人與人的怨結。6、消災吉祥神咒是消除災禍的。
  • 佛教所說的「皈依三寶」,你知道是什麼寶麼?
    佛教也是如此,如果真正皈依,那當然需要很正規且很規範的儀式,並且非常重要。皈依佛教也是如此,皈依佛教的時候必須請一位出家的僧尼作證,並且教授三皈的內容,那就是:「我某某,盡形壽皈依佛,盡形壽皈依法,盡形壽皈依僧。(念三遍)我某某,皈依佛競,寧捨身命,終不皈依天魔外道。
  • 佛教:念「六字大明咒」的功德
    學佛的人都知道,念咒是佛教最殊勝的修行法門之一。而修行的目的在於消惡斷業,由此積累功德,待到功德圓滿,也就可以往生佛國淨土,解脫世間輪迴苦海了。因此,念咒也是有功德的,如念準提咒、大悲咒、穢跡金剛咒、佛頂尊勝咒、往生咒、功德寶山神咒、光明真言等,都有很大的功德,甚至念佛經、佛號也一樣有很大的功德。
  • 為什麼念大悲咒沒效果?關於修持大悲咒的三個問題!
    問:我常念大悲咒為何未見感應 ?答:誦大悲咒的時候,常常有一個想求感應,想求神通,這個心本身就是躁妄的。大悲咒是從觀世音菩薩大悲心裏面流現出來的陀羅尼,是從清淨、慈悲、智慧心裏面流現出來的。既然大悲咒是這樣的一種特點,我們能用躁妄的心、有求的心、生滅的心、汙染的心跟它感應上嗎 ?
  • 佛教:有3種所謂的「善行」,不但無功德,而且危害很大
    學佛只為博取聲名有的人接觸佛教,並對佛教進行一定程度的認識,其目的並非真正的去學習、修持佛法。而是覺得佛教有一層神秘感,佛教徒的修行有特異性,與一般人的正常生活大為不同,於是接觸佛教以獵奇,同時突出自己「與眾不同」的特異性。
  • 佛教:《心經》怎麼樣誦讀,才能獲得無量福報?希望你沒做錯
    《心經》是觀世音菩薩的心咒,雖然是篇幅短小,但是多年來研究的人不在少數,更是將它當作自己的修行準則。研讀過《心經》的人可能都發現一個問題,心經的篇幅雖然短小,卻基本涵蓋了佛教中所有的經典,更是將三科、四諦到十二因緣詮釋清楚,可見其在佛教中重要性。
  • 佛教:心經中的「究竟涅槃」,到底指的什麼?
    心經是佛教中用於修行的一部佛經。很多人以為,心經是佛教「專屬」佛經,只有出家人才能看得懂。其實,真正的修行,不分年齡,不分男女。只要一個人有了修行的願望,就可以修行。只要一個人修行,心經就能對他起到一定的作用。心經篇幅較短,非常適合現在這個社會中,工作比較忙的人群。只要平時抽出一點時間來看一看心經,就必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