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蒙餐,內蒙人都熟知,但吃過的其實並不多;內蒙之外的省份可能對於蒙餐的了解就不算多,他們可能只能從字義上來理解,蒙餐就是蒙古族人常吃的奶茶、奶酒、奶豆腐、手把肉、炒米等餐食。
實際上,蒙餐不止於人們常見的奶茶、奶豆腐、手把肉等,它是一個系列,不論是營養價值還是色香味形藝,都與內蒙古大草原獨特的地域息息相連,體現著草原民族特有的文化餐飲風俗。
正是因為蒙餐有系統性,區別於其他菜系,所以在2011年,由內蒙古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牽頭,內蒙古自治區標準化院聯合內蒙古自治區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在內蒙古各盟市廣泛調研,深入挖掘蒙餐內涵,運用標準化原理,採用標準化手段對蒙餐涉及的烹飪原料、烹飪技藝、烹飪方法、烹飪設備及菜品等進行系統的整理、歸納,規範了蒙餐涉及的術語和定義、原料、製作工序、盛裝器皿、質量要求、營養指標等基本要求,將蒙餐進行了理論化升級,正式成為平行於中國八大菜系之外的第九菜系。
蒙餐理論化的證明,就是由內蒙古自治區標準化院、內蒙古自治區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組織編撰的《蒙餐——中國第九大菜系》一書的出版面世。這本書填補了內蒙古餐飲史和中國餐飲史上的空白,蒙餐標準成為內蒙古文化符號中最亮麗的篇章。
目前,內蒙古各餐飲企業在國外開設的各類蒙餐店面總數超過120家。內蒙古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將全力推進蒙餐標準化工作建設,與國際標準接軌,推動蒙餐國際化。
未來,蒙餐在國外也必將成為中國的代表菜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