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刷高分 IPS 體驗如何?
技嘉小金剛 G27Q
144Hz 刷新率和較低的響應時間能保證在激烈遊戲下看清楚畫面,同時高解析度 + IPS 更廣的可視角度還有更好的色彩表現都能在日常工作時看到更多的內容,顯示出更平滑的字體,得到更舒適的觀感
大
人,時代變了。2019 年的時候,一提到的高刷新率,低響應時間的電競顯示器,那時候只有 TN 可選,儘管那一代的 TN 電競顯示器在可視角度和色彩上都要比早年間的 TN 顯示器好很多,但還是沒辦法和 IPS 相比,用途就基本被限制在了電競這一點上。
到了 2020 年,IPS 不斷降低自己的響應時間,而且提供了更高的解析度和色彩表現,重新在殺入了電競領域,而且不打遊戲的時候用起來也都還不錯。
這一次我們評測的技嘉戰術小金剛G27Q 就屬於這個類別:1440P 解析度,144Hz 刷新率還有 HDR400 的支持,通過了 AMD FreeSync Premium高級認證併兼容NVIDIA G-Sync,所以這一次的評測我們主要就想解決三個問題:
G27Q 本身的設計如何?1ms 響應時間的 IPS 是真是假?除了電競屬性之外,這臺顯示器的其他屏幕素質怎麼樣?
本文基於 G27Q 國行量產版本,1440P解析度,144Hz刷新率,售價 2399(2199 優惠價)
設計與體驗
從命名上其實就能看出 G27Q 大概是什麼樣的產品了,技嘉旗下的電競顯示器如果是曲面,那麼型號會以 CV 開頭,而如果是技嘉品牌(非 AORUS)的直屏顯示器,都以 G 開頭,27 代表尺寸為 27 英寸,最後的 Q 則是解析度達到了 QHD(1440P)。
從正面看上去, G27Q 的邊框儘管不能和設計定位的四面窄邊框顯示器相比,但在同價位的電競顯示器裡也並不寬,我們實測的四面邊框是 10.5mm, 所以在電競顯示器裡看起來的視覺效果還是不錯的。
機身正面沒有任何按鈕,只有一個電源指示燈,所以在視覺上做到了最整潔,但 G27Q 也沒有因此犧牲操控和便利性,因為它採用了我最推崇的顯示器操作方式:搖杆。
G27Q 的機身右後側,你能找到一個可以上下左右活動以及點按的搖杆,相對於一排按鍵的設計來說,它需要的空間更小而且還更符合我們的操作直覺,不需要慌忙的尋找按鍵,只需要一隻手指就能完成所有的操作。
同時它還支持快捷操作,比如向左打開音量設置,向右選擇顯示模式等等。
接口方面,G27Q將所有的視頻接口,以及電源接口都設置在了機身底部,包括兩個 HDMI 2.0 接口,一個 DP1.2 接口和兩個USB-A 接口(銜接上行線後可支持快充),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我們想要達到 1440P 144Hz 的視頻輸入,那麼必須選擇 HDMI 2.0 或者 DP 1.4 接口來完成,同時線材也需要滿足相應的標準,這裡使用顯示器自帶的DP線材連接即可。
G27Q 的支架比較穩固,底部向前伸出兩個延長腳,從水平上看並沒有超出屏幕本身太多,而且它們也並不厚,所以並不會過多侵佔桌面的空間,還能提供130mm 的升降調節範圍。
而支架與顯示器的連接處為單軸,雖然無法左右旋轉,但支持俯仰角度調節。而顯示器背面上部的開孔不僅是散熱孔,也是揚聲器的開孔,所以大部分顯示器音響在下方的設計有一定的區隔。
除了硬體之外,G27Q 在軟體上也有一些突出的特點,像屏幕準星這種比較尋常的功能我也就不贅述了,G27Q 真正有意思的還是它的 OSD SIDEKICK 軟體,在 PC 上完成安裝之後,你可以通過軟體來調整顯示器模式,打開/關閉遊戲輔助,甚至能用來升級顯示器的固件。
不過我用到最多的還是系統信息窗的功能,它能以顯示器 OSD 窗口的形式實時顯示你的系統信息,包括常用的 CPU/GPU 溫度頻率使用率,還有風扇轉速等等信息,對於經常全屏玩遊戲的玩家來說,還是很實用的。
電競素質測試與實際體驗:
在連接 HDMI 2.0 或者 DP 1.2 接口之後,我們就能在系統設置裡找到 144Hz 刷新率的選項了,高刷新率的優勢相信我們也不需要多說,在這個整機性能遠超 60 fps 的時代,60Hz 的屏幕早就不能滿足玩家的需求。
而 144Hz 又算是一個比較平衡的點,它能得到比 60hz 明顯快很多也更加順滑的體驗,而又不會像 240Hz 甚至 360Hz 屏幕那樣,要求整機的 CPU, 內存和顯卡完美配合才能達到超高幀率。
要知道一個能在 1080P 之下特別費勁能跑到 200 fps 的機器,往往都是可以輕鬆實現 1440P 144Hz 的,所以 1440P 144Hz 也是我個人認為比較均衡的,能更好發揮出機器性能的規格。
一般來說只要達到 RTX 2060 以上的顯卡,就能在 CS:GO 或者守望先鋒這樣的 FPS 遊戲中跑滿 144Hz, 而 PUBG 選擇合理的特效也能做到平均 120 fps 以上。
所以 G27Q 這樣同時通過AMD Freesync Premium高級認證併兼容 G-sync compatible的顯示器就很合適了,因為即便你的幀率稍低於 144Hz 也不用擔心,顯示器都能讓自己的刷新率和遊戲幀率同步,不會出現畫面撕裂的情況。
另一個讓我們好奇的地方就是響應時間了,眾所周知由於 IPS 先天的像素顯示機制,它的響應速度會弱於 TN, 那麼 G27Q 這樣宣傳自己能達到 1ms 響應時間的 IPS 產品,實測的表現究竟如何呢?
MDT 當然也一直擁有專業的設備通過測試上升時間和下降時間來驗證 G27Q 的響應式表現:
黑-白-黑的響應時間測試下,G27Q 能做到 2.0ms 的上升時間以及 4.8ms 的下降時間,儘管能做到比大部分 IPS 屏幕更低,但和官方宣稱最低 1ms 的還有差距。
後來我們也聯繫了技嘉官方,它們給到的答覆是,1ms 是需要在開啟「壓槍輔助」功能之後才能實現的,我只能說這個名字起的還是有一點問題,聽起來太像外掛了,它實際上是一個減少運動模糊的功能,相對於 60hz 高響應時間的顯示器來說,G27Q 能減少屏幕的拖影。
上邊左側就是開啟之後的效果,右邊則是 144Hz 的樣子,對比看來在開槍這樣有比較明顯畫面抖動的情況下,畫面就不會因為拖影而變得模糊。
為了更貼近現實地模擬不同刷新率帶來的感官差距,我們採用 Rejhon 先生提出的相機運動跟隨方法,也就是在保證 UFO 和相機以相同速度運動前提下,拍攝一張照片對比不同刷新率的清晰程度。
這樣就可以模擬我們的眼睛在追蹤屏幕上運動圖像時的實際感受,我們能看出左邊沒有開啟這個功能時,能發現屏幕顯示運動的圖像是有拖影的,而右邊開啟之後就沒有了拖影,這也和我們剛才實際遊戲的測試結果一樣。
MDT 自然也沒有放棄刨根問底的傳統,進行了響應時間的測試,可以看到在開啟了「壓槍輔助」功能之後,其實 G27Q 會通過插黑幀來減少屏幕的拖影現象,最終也就能實現 1ms 左右的上升時間和 2ms 的下降時間。
G27Q 的「壓槍輔助」插幀頻率為 144Hz, 和刷新率相同,所以能在每一幀畫面顯示之後關閉背光,自然也就能把模糊的拖影變清晰,當然代價也就是實際上相當於認為增加了頻閃,長時間使用可能會更快的造成用眼疲勞。
屏幕素質
1400P 解析度,144Hz 刷新率的 IPS 還能達到 1ms 的響應時間,這確實是非常讓人著迷的,那麼它的表現具體如何,MDT 也對它進行了專業的測試,在電競參數之前,首先還是一塊面板的基礎參數
G27Q 擁有多種顯示模式,我們主要測試默認+sRGB 兩種模式下的表現,從上圖也不難看出來,sRGB 模式下(上圖內的小三角形)G27Q 能很精準的覆蓋紅色和綠色極限,而藍色則有些偏紫,所以最終只能做到 92% 的 sRGB 覆蓋。
而在默認模式下 G27Q 則是以 P3 為基準的,但是主要的問題依然是藍色有一些偏離,所以儘管紅色和綠色的極限覆蓋比較精準,但依然也只能做到 93% 左右的 P3 覆蓋,並沒有達到接近 100% 的精準。
按我們在當評價一款產品時,我們關注的是什麼?中提到的標準,sRGB, P3 和 AdobeRGB 才是對消費者更為直觀有效的色域,因此 G27Q 對於非設計類用途的用戶來說表現不錯,能在遊戲或者娛樂時看到更鮮豔討喜的顏色。
光譜方面,我們發現 G27Q 上的這一塊 IPS 面板屬於標準的為 P3 設計的LCD 光譜,它的紅光波峰更長,所以能實現 P3 更鮮豔紅色的要求,只是藍色波峰有一些偏紫,符合我們之前色域測試的結果。
亮度變化方面,我們通過手動調節屏幕亮度,每隔 10% 測試一次,最終結果如上圖,G27Q 的亮度變化比較均勻,能覆蓋 53cd/m ~ 332cd/m,範圍,沒有出現陡升陡降,最大亮度比一般的 300 cd/m 級別屏幕要高,接近官方宣傳的 350 cd/m 水平,對於非陽光直射的環境都有比較好的表現。
而 HDR 下它的最大亮度能接近 400 cd/m, 但是對比度為 892:1 屬於中等水平,所以在最大亮度下的黑色可能會出現發灰的情況,並不能實現真正理想的的 HDR 效果。
色準方面我們首先使用默認模式:
平均 ΔE 為 2.9最大 ΔE 為 6.2
儘管不是設計類顯示器,但 G27Q 的默認色準表現也並不差,平均 ΔE 還在 3 以內,也就意味著如果不和專門經過校準的顯示器對比,大眾用戶也看不出明顯的色差。
而在 sRGB 模式下:
平均 ΔE 1.2最大 ΔE 2.8
sRGB 模式下的模式下色準表現就很不錯了,平均 ΔE<1.5 而且最大 ΔE 也沒有超過 3, 也就是說在這個模式下它能用來進行比較專業的圖像處理,而且也不用擔心可視角度的問題。
總結:
就像我們之前所提到的,技嘉戰術小金剛G27Q 作為高刷新率+高解析度+高響應速度的「三高」 IPS 顯示器,最大的優勢就是均衡,在超高刷新率(240Hz)TN 顯示器霸佔了電競顯示器很長一段時間之後,用戶總算能選擇電競-畫質這兩個天平上更均衡的產品了。
優點:
高刷新率+高解析度,能更好的發揮系統性能比傳統 IPS 更快的響應時間,比 TN 更精準的色彩支持 AMD FreeSync Premium且兼容NVIDIA G-Sync特色軟體和遙感操控都很方便
缺點:
實測並不能完全精確覆蓋 sRGB 和 P3 色域HDR 效果聊勝於無
因此,產品的適用人群其實很明確,那就是對於競技類遊戲有一定需求,同時也不願意犧牲日常使用體驗的消費者,它的 144Hz 刷新率和較低的響應時間能保證你在激烈遊戲下看清楚畫面,同時高解析度 + IPS 更廣的可視角度還有更好的色彩表現都能讓你在日常工作時看到更多的內容,顯示出更平滑的字體,得到更舒適的觀感。
均衡,就是 G27Q 的最大特色,這大概就是目前顯示器上的「水桶機」了,如果你不知道或者還不敢確定自己今後的主要用途是遊戲還是工作,那麼選擇 G27Q 這樣兩者兼顧的產品是最保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