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由原子構成,當肉體消失後,人身上的原子會去哪裡?

2020-12-16 科普探空使者

審核-小文

世間存在的物質都是由不同的原子組合而成的,人類的身體也是由原子組合構成的,只是這地球上組成人類身體的一系列原子組合的數量亦是我們想像不到的龐大,如此才成就了我們人類結構複雜的身體。

既然我們的身體是由一系列原子組成的,原子也是在不斷地運動並變化著的。生命在循環,花草樹木都有可能枯木逢春,只有人類是一去不復返,生命的旅程只有一次。那當人類死去的時候,這些構成身體的原子又何去何從呢?

當人類死去,大多數選擇安息的方式就是埋葬或者火葬,極少部分例外。我們分析這些原子的去向也可以從這兩方面入手研究。首先就是埋葬這種方式,埋在地下的話,身體會被細菌和微生物所分解,簡單地說就是成為細菌和微生物的食物,那麼按照生物鏈的走向,這些原子也終會回到自然界。

另一種火葬就更簡單了,身體的大部分成分會被「燒掉」,其實就是變成了氣體回歸大自然。哪怕是骨骼,它裡面的成分也會被微生物所化解,進而被自然界中的生物進行分食,那這些物質自然也就是回到生物圈的循環之中了。

其實,無論是被分解、被吃掉吸收還是變成了氣體,這些原子都是回歸了它本來的樣貌而已。我們人類身體的一系列原子組合雖然複雜,但大部分來說歸根結底就是氫、氧和碳這三種元素,所以它們是被大自然所回收的。

身體上的原子十分複雜,除了能回歸本來樣貌的原子外,還有些原子不服從管教地變成其他元素,成為一種地球上所沒有的新元素,從而脫離地球的控制力,飄向宇宙。例如氦元素便是如此,在人體元素進入生物圈循環之前發生了變異,慢慢地變成了不受地心引力的氦元素,從而飛入太空之中。

如此說來,自然界的循環真是奇妙的很!我們完全可以認為,地球上自然界的原子大部分是永遠的,只是不同時期以不同的面貌出現,但它終究會循環回歸自然,存在於地球上千奇百怪的物質當中。

那麼,我們身體也很有可能是古老的原子組合而成的,而我們的身體組成元素也是會繼續延續下去,組成別的物質。再大膽地換個思路想,我們的身體是永存於自然界的!

相關焦點

  • 人身上的原子來自哪裡?人死後,原子又會去哪裡?
    無論是沒有生命的物體,還是像人類這樣的生命體,都是由一系列不同的原子所組成。據估計,一個成年人包含的原子數量多達6000億億億個,元素種類超過60種,其中大部分為氫、氧和碳。那麼,這些原子都是哪裡來的呢?它們存在了多長時間呢?
  • 人體由大量原子組成,這些原子從哪來?人逝世後原子又會去哪?
    (高)眉宇原創2026:人身上的原子來自哪裡?人死後,原子又會去哪裡?自擬標題:人體由大量原子組成,這些原子從哪來?人逝世後原子又會去哪?引言:原子是什麼?原子看不見也摸不著,但卻發揮著巨大作用,地球內幾乎所有事物都由原子構成,那麼,大量原子是從哪裡來的呢?說到原子,相信大家對它既熟悉又陌生,它廣泛存在於生活各處,但我們無法以肉眼看到它,也無法直接觸摸到它。從定義上來看,它是構成化學反應的最基本微粒,不可以再被分割。
  • 德謨克利特:世界由原子和虛空構成,萬物皆從原子演化而來
    德謨克利特(約公元前460—公元前370),出生在色雷斯海濱的阿布德拉的商業城市,古希臘偉大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原子唯物論學說的創始人之一,他率先提出原子論,認為萬物由原子構成。古希臘偉大哲學家留基伯的學生。
  • 原子可以永生,那麼由原子組成的生命能永生嗎?
    什麼是原子?原子是化學反應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繞核運動的電子組成。原子構成一般物質的最小單位,稱為元素。有限的生命是人類發展史一直以來最大困擾,在我國古代多少的帝王將相為獲得永生無所不用其極,想盡辦法但都沒有得償所願。
  • 苦尋200年,人類終於看到了原子的樣子!英德科學家拍到原子影像
    原子是構成我們這個世界的基本單位,不同的元素正是不同結構的原子,這些不同的原子形成的組合構成了不同的物質分子,我們所見的這個世界便是由原子和分子組成的。那麼作為我們這個世界的基本構成的原子,到底是什麼樣呢?
  • 人類是由多少個原子組成?
    幾乎每個人體中的每個原子都是數十億年前由一顆恆星製造的。當恆星燃燒、爆炸並最終死亡時,它們創造了這些基本元素。從石頭、建築物到人類的一切事物中都會出現這些元素。
  • 人死了之後去了哪裡?
    對於死亡,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界定,即便是醫學,對於死亡的界定也是有爭議的,比如:科學家就發現,人類的心臟停止跳動時,大腦還會繼續運作。因此,目前比較主流的看法,死亡指的是腦死亡,也就是說,大腦停止了運作。懼怕「死亡」是生物的本能,所以怕死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人怕死其實有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不清楚人死到底會去哪?
  • 人死後會去哪裡?從科學的角度分析,你願意相信嗎
    每個人都會經歷生老病死,在很多人的眼裡,人在死後靈魂就會脫離肉體,飄向遠方。人死後真的會變成靈魂嗎?阿良這就要科普一下了,其實就算你死後真的變成了靈魂,那也和你想像的不一樣。第一是不能行走,因為人死後腳是非物質的,也就不能與物質的地面產生摩擦,只能飄著。第二是看不見,事物需要反射光線才能被看見,就算是白天有光,如果不能反射光線,那也看不見,然而人死後缺少了這個特性,所以任何人都看不見。第三是與世界隔絕,人是由原子物質構成的,靈魂卻沒有了原子,不僅碰不到任何東西,連聲音都發不出來。綜合來看,人死後會變成靈魂是沒有科學證據的,只會在電影電視劇中。
  • 徵服原子—揭開原子的神秘面紗
    徵服原子-揭開原子的神秘面紗偉大的科學家費曼說:「假如只允許把人類的科學史壓縮成一句話,它就會是——一切東西都是由原子構成」。人類在探索物質是由什麼構成的歷史長河中,充滿了智慧。(1)1803年,近代化學之父,英國科學家道爾頓(Dalton J)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道爾頓原子論」:一切物質都由原子構成,原子很小、呈圓球狀、不可再分……但由於受當時實驗條件限制,道爾頓無法用事實證明自己的觀點。1811年,義大利化學家阿伏伽德羅提出:有些物質也是由分子構成,原子的基本工作形式是分子。
  • 宇宙秘密藏不住了,科學家將原子放大千萬倍後,發現了人類被禁錮?
    目前夸克是人類所知的基本粒子,但是這也不代表夸克就真的不可再分割了,已經有科學家預測夸克還能由「前子」構成,只不過目前還沒有發現而已,但是誰也無法確定它就不存在,因為我們曾經斷言沒有比原子和強子還小的粒子
  • 淺析假面騎士Kuuga(空我)的分子·原子分解重組能力
    Kuuga最具代表性的能力就是原子·分子分解再構成的超能力,變身、武器轉換以及超自然發火都是這項能力的應用。40集有具體介紹:將肉體或手上的東西分解為分子·原子水平再重新構成。而靈石平時是分解在體內,只有變身時才會在體外重組。
  • 你腦海中的原子模型是什麼樣的?
    我指的這些人是他們知道原子是構成萬物的基本單元,但卻沒有正確地認識原子的結構。我認為「原子」這個概念是每一個人都必須知道的科學術語,畢竟你、我、包括日常我們見到的所有東西都是由原子構成的。所以,今天我們就簡單地從原子模型的發展歷史來正確的認識目前已知最準確的原子模型。
  • 科學家將原子放大,發現和宇宙極其相似,宇宙也許只是更大的原子?
    目前夸克是人類所知的基本粒子,但是這也不代表夸克就真的不可再分割了,已經有科學家預測夸克還能由「前子」構成,只不過目前還沒有發現而已,但是誰也無法確定它就不存在,因為我們曾經斷言沒有比原子和強子還小的粒子
  • 原子的連接方式,其實和「俄羅斯方塊」異曲同工
    孫亞飛 清華大學博士 很多人都會問我這樣一個問題:我是從哪裡來的?人是由什麼東西構成的?人類和世界萬物之間有什麼區別? 從化學的角度來講,人類和世界萬物之間還真沒有什麼區別。 我們是由原子一個個地堆積起來,慢慢地構成的。 但是我們得想,為什麼有些原子可以構成我手上的提詞器,有些原子就可以構成人?
  • 原子中空間幾乎都是「空的」,那由原子組成的萬物也是「空的」?
    原子是由電子、質子、中子(氫原子由質子和電子構成)構成。原子直徑的數量級大約是10^(-10)m,質子和中子的尺寸相仿,均在2.5×10^(-15)m這一數量級,而電子的直徑在電子10^(-16)m的數量級。
  • 初三化學上冊,構成物質的微粒,分子、原子與離子性質舉例講解
    從宏觀角度看,物質是有元素組成,從微觀角度看物質是由分子、原子與離子構成的。分子、原子與離子之間存在間隙且在無規則的運動。1、分子、原子與離子構成物質舉例原子可以構成分子,分子構成物質,另原子與離子也可以直接構成物質,不同種分子、原子與離子構成不同種物質。
  • 原子模型最短簡史
    第二個出場的是Empedocles(恩培多克勒),說世間萬物是由土、氣、火與水四種原素組成的,它們以不同的比例混合起來,這樣就產生了我們在世界上所發現的種種變化著的複雜物質。第三個出場的是Anaxagoras(阿那克薩戈拉,本文譯作安娜拉),他認為「種子」有各種不同的性質,數目無限多,體積無限小,是構成世界萬物的最初元素;種子具有各種形式、顏色和氣味,它們的結合構成了世界上千差萬別的事物,頭髮是由頭髮的種子、血是由血的種子、金子是由金子的種子構成的。山有山種,水有水種。
  • 分子和原子的概述
    分子並不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唯一粒子,因為原子、離子也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這要根據具體的物質來分析:如果物質是由分子構成,則分子就保持該物質的化學性質;如水、氧氣、氮氣等是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則保持它們化學性質的粒子分別為水分子、氧分子、氮分子。如果物質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則原子就保持它們的化學性質。
  • 宇宙難道真是一顆巨大的原子?若將普通原子放大一億倍又會如何?
    星空如此浩瀚,上仙帶你去看。大家好,我是星學菜上仙!大之極致莫過於宇宙,小之極致莫過於原子,這是漫長歲月以來人們的共識。在我們的宇宙之外或許還存在著平行宇宙、無限宇宙、高維度宇宙等更大的空間物體;在原子之下或許也還存在著夸克、膠子、上帝粒子等更小的微粒,但是,這些目前都還只是存在於理論之中,到底是否為實還猶未可知。拋卻理論的推測,原子可以說是世間萬事萬物的基本組成微粒,換言之,任何物體都是由原子組合排列而成。
  • 需要將原子放大多少倍,才可以看到隱藏在原子裡面的微觀宇宙?
    往小的說,僅僅是組成我們身體的原子的數量就至少是1000億億億個,而據我們所知,原子並不是構成物質的最小單位,在原子內部還有「非常廣闊」的內部空間。很顯然,假如將原子放大足夠的倍數,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會是一個微觀的宇宙。我們常常聽到類似「將原子放大1億倍,就可以看到一個宇宙」這樣的說法,那麼將原子放大1億倍,真的就可以看到一個微觀宇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