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壇2019:金曲絕跡神曲變少,音樂付費時代將至未至

2020-12-08 手機鳳凰網

作為2010年代的最後一年,2019年是華語流行音樂產業艱難的一年。20年來音樂的傳播途徑一直在快速而混亂地變化著,但對於聽眾付費習慣的培養卻始終進展緩慢。在邁入2020年之際回望2019,這份艱難之中,是否也蘊藏著一點希望呢?

「網際網路思維」下金曲絕跡、神曲變少

隨著影視劇和音樂綜藝影響力進一步降低,2019年的爆款歌曲進一步減少。如果說上半年仍有《綠色》《大碗寬面》《知否知否》等歌曲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的話,從下半年開始,能稱得上「出圈」的歌曲幾乎只有《野狼Disco》,儘管在其掀起的City-Pop風潮下也有《R&B All Night》等以上世紀80年代R&B風格為特徵的歌曲受到了歡迎,但在受眾的量級上幾乎無法與前兩年的「爆款」歌曲相比。

《野狼disco》封面。

作為流行音樂遊戲規則的改變者,短視頻平臺儘管在海外大殺四方,但在本土,它在音樂層面似乎也已經度過了增量紅利時期,逐漸失去了此前批量產生神曲的魔力。究其原因,在於2018年開始的大批量快餐音樂的「生產」所產生的弊端逐漸顯現。

2018年筆者便在新京報的總結中指出:由於持續的巨大增量,不少新型音樂公司瞄準了短視頻音樂這塊蛋糕,開始以和傳統音樂公司完全不同的思路生產音樂。其核心概念在於1.對熱點話題快速反應;2.旋律簡潔洗腦;3.大量生產;4.弱化藝人的重要性。

而在2019年,這種思路的問題開始顯現——大量未經仔細斟酌的快消歌曲降低了短視頻爆款的轉化率,聽眾開始逐漸失去對快餐音樂的新鮮感。事實上這種將音樂從「作品」降格為「產品」的思路很可能只是一種外行人對流行音樂產業一廂情願的想像。自2017年起,儘管短視頻平臺捧出了大量紅極一時的「神曲」,但它們大部分還是音樂人認真作為一首作品去創作的。尤其在藝人層面的誤判令這些歌曲大部分都無法具有傳統歌星作品的那種粉絲黏性。沒有藝人籠絡粉絲,聽眾往往缺乏重複購買這些歌曲的意願。

「網際網路思維」在前幾年已經製造出了大量概念很精彩味道卻十分寡淡的餐飲產品,而今年流行音樂的平淡局面也不外乎是這種思路在一個對品質有著「平均以上」要求的領域的又一次碰壁。

短視頻衝擊的全球化,給予新人機會也在檢驗真正的經典

而在網際網路還僅僅是一種傳播手段,並沒有介入到內容生產的歐美,短視頻作為一種新媒介開始顯現出前兩年在國內的那種強勁勢頭。截至2019年11月,某音的海外版Tik tok在全世界範圍內積累了15億用戶,位列全球APP第3。這種高速的增長配合上歐美流行樂壇目前還較為傳統的內容生產模式,在2019年內連續創造了多次產業奇蹟。

《Old Town Road》封面,2019年的一匹「黑馬」。

2019年4月13日,原本在美國只是個無名小卒的歌手Lil Nas X憑藉在Tik Tok上爆紅的《Old Town Road》奪下了主流榜單公告牌百強榜的冠軍,而這只是它傳奇旅程的開始,近5個月後,它帶著19連冠的奇蹟超越了瑪麗亞·凱莉塵封了23年的紀錄,成了百強榜上連冠最久的歌曲。除了Lil Nas X,Billie Eilish、Lizzo等歌手也受到了短視頻流量的加持,成了樂壇超新星。

即使是剛剛被打破了紀錄的瑪麗亞·凱莉也從短視頻的興起中獲得了益處——她在1994年推出的聖誕單曲《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在推出了25年之後,於2019年聖誕期間被大量短視頻使用,並憑藉著這波流量首奪公告牌百強榜冠軍,成為「牛姨」(中國粉絲對瑪麗亞·凱莉的暱稱)的第19首冠軍單曲。正如前兩年李克勤的《護花使者》等歌曲在短視頻上翻紅,新的傳播模式不光給予著新人機會,也在檢驗著真正的經典。

流媒體平臺減少版權購買,不甘於當中間商

與數年前流媒體播放平臺揮舞著現金,爭相從傳統唱片公司購買版權相比,2019年各大流媒體音樂平臺在聽眾遲遲未能形成的音樂付費習慣和短視頻的衝擊之下開始紛紛改變經營思路。他們不再甘於僅僅當個「賺差價」的中間商,而開始向產業上遊試探。

2019年11月,網易董事局主席丁磊在網易第三季度的財報中指出,網易未來在音樂內容上成本可能會減少,轉而增強自製內容,包括雲音樂平臺上的用戶自製內容。在流量變現方面,除了以前的廣告會員,會增加直播和社交類型的收入來源並持續推出自籤藝人。而2019年的最後一天,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則通過旗下的一個子公司開始收購全球三大唱片公司之一的環球音樂集團(UMG)約10%的股份。

網易和騰訊作為目前流媒體音樂平臺的領頭羊展現了不同的轉型思路,但目的都很一致:流媒體平臺開始施行對傳統唱片公司的斷奶和取代。在年前的一次聚會中,丁磊和一些音樂人炫耀網易自籤藝人用「大數據」思路製作的《世間美好與你環環相扣》在平臺上取得的輝煌戰績,這令在場的音樂人們感到困惑:音樂人的思考和創作真的是可以用大數據的分析所取代的嗎?還是說像TME那樣向傳統音樂製作者注資,繼續以人本位創作的做法會更好呢?未來的時間裡,我們拭目以待吧。

樂隊夏天帶來了更多觀眾,但「夏天」仍未到來

如果說2017年是「嘻哈之年」、2018年是「偶像團體之年」,那麼2019年在音樂綜藝層面毫無疑問是「樂隊之年」。在音樂綜藝體裁幾乎都只有一年保質期的當下,《樂隊的夏天》成功把握了已經被多次操作失敗的樂隊題材,成了今年的音綜主宰。新褲子、痛仰展現了他們多年來能在各大音樂節壓軸的理由,刺蝟樂隊重新找回了組隊的意義,九連真人橫空出世,留下了許多精彩的表演。

《樂隊的夏天》中的新褲子樂隊。

《樂夏》的火熱令更多年輕人開始參加音樂節和live house演出,2019年第四季度,各地live house的預訂開始顯著增加。但演出的增多對於產業整體的惠及並不明顯,儘管新褲子和痛仰的出場費已經漲到了100萬,九連真人也達到了每場十幾萬元的報價,但多數未能上電視的樂隊演出費沒能增加,也難以在音樂節得到新歌迷。甚至許多認為樂隊熱潮即將到來而展開了秋冬巡演的音樂人失望地發現,他們的票房反而還受到「樂夏」巡演的影響。一位著名民謠歌手就在南京撞上了樂夏巡演,觀眾比他前一年來到南京要少了近百人。而成都12月的某個周六,近10場演出嚴重撞車,有的拼盤演出甚至上場的藝人比觀眾還要多。儘管《樂夏》帶來了一定的觀眾增長,但與音樂人因此而膨脹的信心相比,增長的這點觀眾數量完全不夠分。

歸根到底,指望一個爆款節目就令「夏天」真正地來到並不現實。從《好聲音》到《歌手》再到《有嘻哈》《創造101》和《樂夏》,每一年的熱門音綜都是將厭倦了上一個體裁的觀眾搬運到下一個體裁,在此基礎上有一部分流失、有一部分增長,慢慢地將觀眾群體培養起來。獲得付費觀眾的路途任重道遠,它需要電視人和音樂人繼續不懈地窮盡創意的抽屜。

付費時代將至未至,傳統公司無所適從

與線下觀演付費相比,線上音樂內容的付費習慣養成則更加艱難。儘管TME在2019年的付費用戶達到了3100萬人,僅次於Spotify和Apple Music位列全球第三,但與前兩者1億和6000萬的付費用戶群體來說,這個數字還是有不小的差距。

目前,國內的線上音樂付費依然屬於粉絲經濟和情懷消費的範疇,擁有營收能力的藝人主要集中在偶像歌手和周杰倫等令聽眾持有「補票」心理的明星。2019年,各平臺加大了付費專屬內容的比例,儘管不少媒體擅自進入了「付費時代即將到來」的狂歡,但他們沒有提到的是,對於線上收費音樂的撻伐之聲依然響亮,免費內容依然能滿足大部分聽眾的需求。而即使是付費用戶,2019年在數碼唱片的購買上所花的金額也大部分在200元以下。相較於前兩年,2019的線上音樂付費狀況的確有起色,但「付費時代」的到來,還需要經過音樂平臺和聽眾之間更長久的博弈,而在這種博弈中,曾經被努力爭取的傳統內容方,則逐漸成為了沉重的成本包袱。

對於專注內容生產的傳統唱片公司來說,2019年在平臺方逐漸改變的態度中顯得更加艱難。在複雜的行業態勢中,多數人選擇了觀望。

與2018年相比,傳統華語「歌星」發片量大為減少,傳統頒獎影響力也進一步減小。傳播模式的改變帶來了產業中話語權結構的改變,作品和藝人的聲音變小了,平臺和數據的聲音蓋過了他們,這令許多從業者感到無所適從。

過去兩年產業裡發生的轉變,對2019年華語流行音樂行業的內容生產產生了影響,以「精品」為目標而去創作歌曲的人們被淹沒在快餐音樂的海洋中,而大部分人則忽略了會在短視頻熱潮中收益的卻往往是在用心創作的歌曲。新的思路可能會取得一時的成功,但卻造成了2019年幾乎是史上最低迷的華語樂壇。人們過於專注在流行音樂的「產業」屬性,卻紛紛忽略了其始終還是一個藝術門類。這樣的景象和前些年影視行業的亂象如出一轍,但同樣和影視行業相似,聽眾會用自己的聆聽和消費去為想要的音樂「投票」。關於音樂的好壞,他們始終會納過悶來。國產電影的品質在2019年迎來了回溫,相信音樂也會在不久的將來再度得到品質的提升。

相關焦點

  • 華語樂壇完了?年度十大金曲都是抖音神曲
    而且大家一定也發現了,這些金曲實際上就是這一年的抖音神曲。我們再來看一下2019年抖音最火的十首歌曲裡《綠色》、《一曲相思》、《知否知否》都和星途裡面的十大金曲重合。而且剩下的七首歌曲,也是抖音裡常見的歌曲。這些歌曲的共同點就是旋律簡單抓耳,歌詞通俗易懂。
  • 為什麼網友都懷念曾經的華語樂壇,那時候的樂壇堪稱是神仙打架
    懷念那些美得各有千秋的香港美女,懷念那些百看不厭的經典電影,懷念華語樂壇的巔峰時代。2000年代初時,華語樂壇湧現了一大批實力歌手。2001年的第12屆臺灣金曲獎,最佳新人後補就有周杰倫、孫燕姿、戴佩妮、範瑋琪、林凡,堪稱神仙打架。
  • 口水歌、神曲泛濫,昔日華語樂壇的輝煌何時能重現?
    華語樂壇,每個時代都有其自己的特徵,或是百花齊放的輝煌,或是偶爾星光的平淡,就像是中國的朝代更替,有著巔峰,也有著毀滅;又不像朝代,因為一個朝代巔峰過後會被另一個朝代的巔峰所取代,而但是華語樂壇,我看不出即將迎來盛世。
  • 華語樂壇兩大頂級金嗓子,其中一位已過世多年
    其次,小編是通過歌手對歌曲的演繹、對華語樂壇的影響以及地位綜合考量。一、林子祥現在的年輕人對於「歌隱」林子祥可能不太熟悉,就算聽過他的音樂也是那首神曲《男兒當自強》。不過,這位在華語樂壇的江湖地位是殿堂級的,而且,他的嗓子賦有極廣的音域,以及獨一無二的演繹方法和卓越的創作才能。
  • 流行金曲排行榜新聲力量集結號2019年度盛典圓滿收官
    流行金曲排行榜新聲力量集結號2019年度盛典1月11日在北京圓滿收官落幕,盛典當晚星光璀璨,眾多知名音樂人、流行音樂製作人、歌手出席盛典。媒體和觀眾粉絲們共同見證2019年新聲華語樂壇的巔峰盛況,勁歌熱舞的視聽享受讓當晚盛典高潮不斷,氣氛熱烈。各大獎項得主揭開面紗,實至名歸。
  • 不想在KTV老歌懷舊,你可能需要這份網易雲音樂2017年度音樂榜單
    這首《全部都是你》紅得一踏糊塗,在網易雲音樂2017年度音樂榜單的年度最新熱門單曲中排名第七。而像這樣的洗腦神曲在2017年的音樂市場中還有很多,上一次達到這種熱度的恐怕還是《小蘋果》。《全部都是你》專輯封面2017年,無論是音樂付費的普及、原創音樂人的爆發還是各種神曲的再度風靡,音樂市場的重新活躍,每一個人都有切身體會。
  • 重啟華語樂壇黃金時代?網易雲音樂和滾石唱片將要做什麼
    生猛的藍調混合草根搖滾,是當時華語音樂從未有過的風格。儘管這張專輯的銷量不算好,但他真正的把地下樂壇帶進了主流市場。兩年後,滾石給這位年輕音樂人換了一個名字。唱片封面上飄著狂野長發,旁邊打著「伍佰」。聽眾的驚喜在於,原來憂鬱也是可以如此粗獷的,情歌也是可以不柔弱浮靡的。2020年,伍佰又因為穿越神曲《Last Dance》火了。
  • 華語樂壇的的音樂鬼才,你知道幾個?
    2019年,當我們回顧周杰倫在21世紀初創作的歌曲,不論是曲風還是唱法甚至是rap的flow,依然能夠與時代接軌完全沒有近近二十年的老舊感。不得不說周杰倫領先華語樂壇何止十年?即使在今天,依然沒有出現第二個周杰倫,這足以證明他是當之無愧的時代領袖。華晨宇出生於湖北十堰,畢業於武漢音樂學院。2013年,他參加了湖南衛視的《快樂男聲》,並獲得了年度冠軍出道,獲得了公眾的關注。
  • 香港原創音樂教父——顧嘉輝,與「中島美雪」瓜分香港樂壇
    他開創了華語樂壇原創音樂的新篇章。顧嘉輝在作曲及編曲上有著極高的天賦,一生創作了兩千餘首歌曲,作品融匯中西音樂風格,受廣東粵曲的影響頗深,曲調優美、流暢,調式大氣、簡潔,韻味獨到,為香港樂壇發展帶來重大和深遠的影響,有香港歌壇教父之稱。他的作品唱紅了一批香港流行音樂歌手,從羅文、甄妮到張國榮、梅豔芳等,驅逐了英文歌的白色陰影,開啟了全新的粵語流行樂壇。
  • 抖音2019最熱最火歌曲排行 熱門十大神曲排行榜2019
    抖音火了以後也帶火了不少網紅和網紅歌曲,今天呢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於2019年抖音最火十大神曲排行榜。喜歡聽歌喜歡唱歌的小夥伴可以來看一看哦!  2019年抖音最火十大神曲排行榜  1、Something Just Like This  《Something Just Like This》這首歌能位居2019年抖音最火十大神曲排行榜榜首,肯定是有道理的。
  • 「四大天王」領銜的香港樂壇輝煌時代,少不了「四大天后」的功勞
    眾所周知,上世紀九十年代整個香港樂壇都是被四大天王所「統治」的,若是他們願意,想必千禧之後的十餘歲月,也都還會是他們的天下!但你們可知,在四大天王時代中,其實在香港樂壇還有著眾多非常優秀的女歌手們,她們之於香港樂壇的貢獻與影響力,或許及不上四大天王,但她們每一位都是風靡一時不可或缺的存在!那麼如果要在眾多女歌手之中,挑選出四位來組成與四大天王相的「四大天后」,那麼都有誰會入選呢?
  • 那個神曲漫天的彩鈴時代,唱《童話》的光良怎麼消失了?
    2006年,該曲榮獲第十二屆華語音樂榜中榜年度最佳歌曲,第二十八屆香港電臺十大中文金曲。 周杰倫不但出現在《時代周刊》封面上,還被封為「新亞洲音樂之王」,更是憑藉《東風破》開創了經久不衰的古風浪潮。
  • 《2000-2019年華語樂壇年度盤點》:音樂分層,誰也代表不了誰
    看虎撲的步行街 的帖子《2000-2019年華語樂壇年度前三單曲盤點》有感,寫了一些粗淺的看法,有些地方記憶不準確,請見諒:,而不是內地樂壇獨自操刀;然而,在2009年內地廣場舞火了,下載下來的音樂隨著廣場舞火遍全國;2010年是網絡音樂播放平臺鼎盛時期(酷狗音樂、千千靜聽、QQ音樂),網絡歌手人才輩出,比如以汪蘇瀧、許嵩、徐良為代表的QQ音樂三巨頭;2011年後是OST時代,音樂隨著影視劇火爆而紅火。
  • 由你音樂榜發布《2019華語數位音樂年度報告》 大數據見證樂壇流行
    3月23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旗下由你音樂榜《2019華語數位音樂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在正式報告中,「新作井噴之年」、「周期跌宕」、「國風大年」、「原創歌手當道」、「OST佔領聽歌分支」、「付費音樂迎來高光時刻」、「聽歌主力軍依然90後」以及「成都趕超深圳進入一線聽歌梯隊」八大關鍵詞清晰且完整地描繪了一個高速發展中的中國數位音樂產業;在歌曲、專輯、音樂人等常規調研數據之外,瞄準泛娛樂領域的「跨界篇」的加入更藉助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的產業優勢,通過2019年音樂與影視、綜藝、國漫、遊戲乃至虛擬偶像的聯動成果
  • 盤點2019音樂「頂流」 :這些人的故事不簡單
    2019,他們都在各種平臺,甚至全網,創造了驚人的流量奇蹟,製造了轟動效應。最重要的是,這些樂壇爆款唱作人,都將同場出現在#Q music 2019年度音樂盛典#上,堪稱「活久見」。
  • 「廣州新音樂十大金曲」拉票會 小清新風潮浮現
    藍寶石少女(南方網訊 記者文妍)「廣州新音樂十大金曲排行榜」在廣州珠江琶醍舉行第二季金曲拉票音樂會,東山少爺、宋嘉其、拾音社、歐豪、藍寶石少女等一眾本土歌手登臺飆歌。據悉,「十大金曲」由廣州廣播電視臺和廣東省流行音樂協會聯合主辦,FM102.7廣州汽車音樂電臺承辦,最終總決賽頒獎盛典將於9月23日在百信廣場舉行。
  • 加速付費模式、起步新業態,在線音樂平臺新的發展之路
    來源:新浪財經前不久,「蝦米音樂將關閉」的消息在網絡上迅速發酵。在線音樂免費獲取的時期裡,蝦米憑藉良好的社交和小眾曲庫優勢獨樹一幟。而在智慧財產權越發重要的時代,版權貧乏蝦米逐漸走向消亡。蝦米倒下之後,那些獲得版權優勢的在線音樂平臺,是否就能順利發展?
  • 華語樂壇有多尷尬?培養「音痴」冷落實力歌手,流量為王的時代
    華語樂壇湧入不少新生代,按道理來說,應該能比以前繁榮昌盛才對啊!事實上,並不是如此。當然,若只從流量上來看,如今的華語樂壇確實是贏了,畢竟,當下是一個流量為王的時代。‖華語樂壇的尷尬點你有沒有發現,現在能靜得下心來傾聽的歌曲越來越少了?
  • 歷屆十大勁歌金曲的金曲金獎,看看誰家偶像是這一獎項的最大贏家
    眾所周知,在八九十年代,港臺樂壇比我們內地發展得要快很多,在當時的華語樂壇中,湧現了無數的實力歌手,個個成就非凡,為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留下了無數的經典歌曲。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競爭與比拼,音樂也如是!當時香港TVB舉行的每年一屆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就是華語樂壇音樂獎項最具權威性的代表,得到各國各界人士的關注與肯定!歷屆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中對於音樂與音樂人有多項獎項頒發,每個獎項都極具權威性,能踏上領獎臺的每一位歌手,每一首歌都是得到了大家最大的肯定與支持。
  • 《驚雷》50億流量的神曲背後,抖音快手入局音樂產業「三國殺」?
    15秒的短視頻正在顛覆改寫音樂產業鏈條的各個環節:供給、宣發、終端市場。  近日因楊坤Diss而成為眾矢之的的MC六道喊麥神曲《驚雷》,承認伴奏搬運,從各大平臺下架,但這並不妨礙成為它成為破圈層的文化現象,引發關於「音樂鄙視鏈」的討論,以及再次驗證了短視頻平臺「神曲推手」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