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樂壇,每個時代都有其自己的特徵,或是百花齊放的輝煌,或是偶爾星光的平淡,就像是中國的朝代更替,有著巔峰,也有著毀滅;又不像朝代,因為一個朝代巔峰過後會被另一個朝代的巔峰所取代,而但是華語樂壇,我看不出即將迎來盛世。
如今各種口水歌泛濫,各種神曲肆虐,不禁想問,昔日華語樂壇的輝煌何時才能重現?
我也不說的太遠,遠古時代還沒有樂壇這個概念,就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吧。那時候的華語樂壇屬於香港和臺灣,從夢中情人的鄧麗君再到火遍大江南北的四大天王,從羅大佑、崔健,再到周杰倫、林俊傑,華語樂壇的輝煌是一個巔峰接著一個巔峰。人們的品位和喜好在變化,但不變的是英雄輩出,巔峰不斷!
但自從過了2010年之後,香港樂壇和臺灣樂壇逐漸日薄西山,內地樂壇應聲而起,尤其是在砸下重金之後,內地樂壇似乎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但明眼人一下子就能看出,這是假象,只是牌面上好看而已,沒有實質性的突破,你們想想,內地歌壇有哪些作品能讓你耳熟能詳的?有哪些作品能夠奉為經典的?
答案是,幾乎沒有!雖然事實很殘酷,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內地歌壇就是一個笑話。說到內地樂壇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什麼呢?是各種口水歌、各種商業選秀、各種洗腦神曲,這些歌手或者說他們背後的經紀公司,他們在意的是流量,是經濟利益,而不是專注於歌曲本身的雕琢,令人悲哀。
《野狼Disco》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去年火遍網絡的這首歌曲,幾乎成為了樂壇的代言詞,先不說各大小視頻APP上的刷屏,連各大衛視的節日晚會都是爭相演唱,一時間,真是如日中天!你要是說沒聽過這首歌,都不敢說自己是中國人。
再如什麼《狂狼》、什麼《學貓叫》、什麼《生僻字》等等,這些口水歌和洗腦神曲都有一個相同的特徵:傳播速度迅速,但沒有任何藝術價值!這些歌曲出現最多的是在「抖音」、「快手」等各種小視頻APP之中,也成了各種「帶貨」直播間的背景音樂。
但是你要問,這些歌曲是不是一點用處都沒有,那還真不是沒有!一首歌曲之所以爆紅,必定是有其獨特的價值所在,這些歌曲雖然沒有什麼藝術價值,但是能滿足網友們的低級品位和所謂的新鮮感,商業價值十分明顯!因為這些歌曲從最開始的製作,就是衝著流量和商業市場去的,從這個層面來看,歌曲本身是成功的。
看到這裡,大家不禁會有疑問,難道這就是華語樂壇的發展趨勢?顯然不是,這些神曲只能作為大家平時消遣的工具而已,是單純的商業運營,是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產物,並不能將它們視為樂壇的主流,充其量也只是過眼雲煙罷了!
那麼華語樂壇的輝煌還能再現嗎?這個問題比較嚴峻,我想任何人也給不出準確的答案,畢竟任何一種音樂都會墮落,也會有新的音樂再次崛起,在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們首要關注的還是商業價值,人們想聽到好歌更是越來越難,但是我覺得大家還是抱著樂觀的態度去看這個事情吧,畢竟這是我們曾鍾愛的樂壇啊!希望它能重現昔日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