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活至今的6種史前生物,有一種曾以恐龍為食,大熊貓是其中一個!
地球上生命體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順利的,在這個過程中,由於地球環境的變化導致很多的生物從地球上滅絕。在6500萬年前一場全球性災難的到來,讓統治了地球1.6億年的恐龍滅絕,一直到450萬年前才出現了人類。在6500萬年前的這場災難當中,並不是所有的生物全部都消失不見,也有一些古老的生物得以延續,有的進化成為了其他的生物,有的已經適應了地球的環境。比如以下的這幾種生物就是史前遺留下來的動物,也被稱為活化石。
首先第1個就是澳大利亞的國寶考拉,這是一種原始的樹棲動物,根據考拉的化石來看,最早它們出現在距今2500萬年前。那時的考拉並非是生活在樹林裡,而是生活在熱帶雨林,很多人都比較驚訝,這種行動緩慢反應又非常慢的生物,居然可以在地球上生活幾千萬年的時間。
第2種生物是同樣作為國寶的大熊貓,作為中國的國寶,它們在地球上至少生存了800萬年的時間,在中國的古代就有關於大熊貓的明確記載,它們也有不同的稱呼,關於大熊貓還有這樣一個傳說,熊貓是上古時代蚩尤的坐騎,看起來憨憨的,作為中國最為珍貴的動物,它們現在也漂洋過海到達了其他的各個國家,來傳遞中華民族的友好情誼。
第3種生物是中華鱘。中華鱘是最為古老的生物,在我國的長江流域分布廣泛,這個世界上的中華鱘只有27種,其他的基本已經絕跡。根據古生物的資料記載,中華鱘最早出現在2億3000萬年前,可能它們出現的時間比恐龍這種生物還要早一些,也是地球上最為古老最早的脊椎動物。
第4種生物是鱷魚,它們也是地球上最為古老的動物化石之一。曾經和恐龍處於同一時期,甚至一些體型比較大的鱷魚,還以一些恐龍為食,它們之所以能夠在日益惡劣的地球環境當中生存下來,和他它們的生活習性有非常大的關係。鱷魚靜靜地趴在水中,體力消耗上是比較少,在食物短缺的情況下依舊可以生存下來。在鱷魚這種生物身上,還可以找到很多當年恐龍爬行動物的特徵,對於研究古生物時期的生物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第5種生物是鴨嘴獸。它們出現在距今2500萬年前,主要分布的地區是澳大利亞,是一種最為原始的哺乳動物,作為一種哺乳動物,它是卵生卻不是胎生,它會像其他的鳥類一樣孵化自己的蛋。在幾千萬年的發展過程當中,鴨嘴獸沒有進化,也沒有滅絕,一直保持著最為原始的心態,在眾多的生物當中還是比較少見的,曾經在2013年澳大利亞在一個沙漠當中發現了鴨嘴獸祖先的化石,外貌幾乎相同,但是體型卻比現在地球上已知的鴨嘴獸大了一倍還要多。
第6種生物是娃娃魚,雖然叫做魚,但是它是一種兩棲類的動物。雖然它們的眼睛看不到,但是在地球上生存了1億6500萬年的時間。由於身體構造的不同,讓它們進化出了一套完整的可以緩慢新陳代謝的系統,它們在沒有食物飢餓的情況下,生存2~3年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是它卻面臨著滅亡。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棲息地遭到了人為的破壞,雖然現在可以通過人工養殖的方式,出現更多的娃娃魚,但是很容易造成遺傳的均均一化。如果我們再不重視起來,那麼娃娃魚距離滅絕不遠了。
以上的這6種動物都是從史前生存至今的古生物,它們見證了地球上歷史的變遷。當然它們也是地球上的保護動物,對我們研究地球上的史前動物的變遷擁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對於以上的這6種生物有怎樣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