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霸主,連霸王龍都不是它的對手!現在的水中大熊貓,大鯢

2021-01-15 霏兒的小屋

大家好,這裡是霏兒的小屋。今天帶大家了解一個龐然大物,它不只是世界上最大的兩棲動物,而且還是曾經連恐龍都聞之色變的怪物!你猜到是什麼了嗎?它就是被稱為水中大熊貓的瀕危物種—娃娃魚。今天我們不只是要了解世界上最大的娃娃魚,看它怎麼跟霸王龍爭雄鬥智,還要讓大家知道為什麼這種世界上最大的兩棲類動物即將永遠消失在人們眼前的真正原因,這原因也絕對不只是棲息地被破壞那麼簡單。

一、生命頑強的娃娃魚

你知道嗎?娃娃魚這種生物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3億年以上,其原住民的程度恐怕連恐龍都要叫它一聲大哥,但是這個在人們看來軟綿綿移動又超級緩慢的傻大個,到底是憑什麼能力成功渡過這麼多次地球災難的呢?這個其實可以從這種生物的習性猜個大概。娃娃魚在淡水中生活,其棲息地主要在我國,因其叫聲類似娃娃的哭聲,人們便俗稱「娃娃魚」,學名為中國大鯢。它雖然被叫做娃娃魚,但它可不是魚,而是兩棲類珍稀生物,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兩棲類,它一般的大小可以到100釐米左右,最大的個頭能長到多少?先讓我賣個關子,後面再隆重介紹。

讓人比較意外的是,這個看起來非常可愛的生物竟然是肉食性動物,也許很多人可能要問了,它動作這麼慢,能吃到什麼動物的肉啊?不過大哥的菜單可是很長的,從水中的昆蟲魚類、螃蟹,到陸上的鴨子、青蛙、蛇,甚至是鳥都來者不拒。它的捕食方式當然也是最懶的,就是守株待兔,等就行了,笨拙的它一定要等到食物送到嘴邊才會張口,不過它的瞬間吞食速度還是相當快的。雖然娃娃魚的嘴裡有相當密集的牙齒,但是這些牙齒主要是用來困住獵物的,而不是用來咀嚼。娃娃魚吃東西都是囫圇蒸棗吞的,一般會花很長的時間去消化,也正因為如此,它的耐餓能力幾乎能被稱為超能力,如果娃娃魚住在一個舒適的環境裡,它能夠兩到三年不進食也不會死,這種誇張的生存能力也是它能存活億年的原因之一。

再來說說它的繁殖能力,很多人可能會想娃娃魚既然都快要滅絕了,那它的繁殖能力應該很差吧,但事實其實正好相反。娃娃魚的繁殖季節在每年的5-8月,雌性會一次產下400-1500顆卵,數量真的非常驚人。產下卵後,雌性娃娃魚會自行離開或是被雄性趕走,不然餓壞的雌性可能會把自己產下的小孩們都給吃了,所以這些卵還是由雄性照顧比較放心,有時候雄性還會直接將這些卵像圍脖一樣掛在自己身上,避免被天敵吃掉,假如一旦有威脅接近,雄性就會張開大嘴進行示威,嚇跑敵人。大約2-3周後,小娃娃魚就會孵化,並在約15-40天開始獨立生活。

二、滅絕的真相

了解完這個生物的繁殖方式,我們就會發現它的繁殖能力一點也不弱。事實上,娃娃魚正是憑藉其驚人的生命力、耐餓能力和繁殖能力才能夠在地球上存活這麼長時間的。那這種生物到底是因為什麼已經到了極度瀕危的地步呢?而且,國內某些地區還有專門做娃娃魚料理的,對吧?如果現在還能吃到這種生物,那它真的是瀕危生物嗎?答案是肯定的。娃娃魚的確有相當高的概率即將滅絕,但是人們對它滅絕的真相完全了解的並不多。當然,不可否認棲息地被破壞絕對是威脅娃娃魚生存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最主要的還是人們某些無知的行為更是讓它的生存雪上加霜。

首先,我們先來說說娃娃魚料理這件事。大家不用氣憤,能在公開場合吃到的娃娃魚基本上都是合法的,因為大多數都是人工養殖的娃娃魚。聽說娃娃魚吃起來相當美味而且營養非常豐富,不光是肉質好、味道鮮美、富含蛋白質,還能夠抗衰老、抗氧化,具有很高的養生價值。衝著這個好處,野生的娃娃魚早期就已經被人們大量捕殺,數量迅速減少,後來直到列為國家二級水生野生保護動物才得以繁衍。

隨之而來的是人工養殖娃娃魚漸漸代替野生娃娃魚成為了人們桌上的美食,像現在的張家界桑植縣就是著名的娃娃魚之鄉,該縣某些地區甚至每家每戶都在養殖娃娃魚銷售賺錢,養殖的數量絕對不在少數。但是為什麼這樣娃娃魚還算是瀕危物種呢?表面上看起來人工養殖的娃娃魚數量非常多,但是很重要的一點是:在人工養殖條件下,娃娃魚是不能進行自然交配的,基本上都是通過人工授精方式進行繁殖,而使用的種魚都是固定的幾隻!因此,不論怎麼繁殖,都是固定的基因在重複複製,基因多樣性相當低,很不利於種群發展,這是第一點。

第二就是這些大量養殖娃娃魚的地區,出於保護娃娃魚物種的需要,每年都會放生相當數量的娃娃魚到野生的環境中,希望能增進野生娃娃魚交配繁衍的比例。想法是好的,但是他們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娃娃魚是移動相當緩慢的生物,它們的遷徙能力那是相當差的,所以當這些不同地區的娃娃魚被山嶽、湖泊、河流等隔開時,彼此之間幾乎不可能有任何的接觸。不同棲息地之間的娃娃魚沒有交流繁殖,長期下來就會出現一個現象—生殖隔離,就是物種之間的差異過大導致根本無法交配繁殖。這就是那些野外放生娃娃魚的好心人所沒有料想到的,他們以為全中國的娃娃魚只有一個品種,所以想著放到哪兒都能跟當地的娃娃魚繁殖下一代。

但是科學家已經證實全國的娃娃魚至少有五個品種以上,所以當養殖業者野放大量在養殖場固定基因重複繁殖的娃娃魚到不同品種娃娃魚的棲息地時,兩種娃娃魚若存在生殖隔離將無法交配繁衍下一代。同時,它們所需的生存資源極為類似,因此它們真正的關係其實是競爭者,大量的外來養殖娃娃魚會大肆侵佔少數稀有品種娃娃魚的領地並瓜分它們的食物。如果繼續這樣下去,最終的結果就是讓少數稀有品種的娃娃魚生存環境更加艱難,最後完全消失在世界上,到時候地球上就只有人工養殖品種的娃娃魚了。這才真正是娃娃魚瀕臨滅絕的真相,人類絕對需要重新評估,進一步改進保護娃娃魚的做法,不要讓我們的好意變成壓倒娃娃魚的最後一根稻草。

三、吃恐龍的娃娃魚

講這些是不是覺得娃娃魚這個生物好像挺悲催的?不過娃娃魚其實也曾有過相當威風的歷史,甚至連恐龍都要叫它一聲大哥。雖然這聽起來挺誇張,不過也算是有跡可循,畢竟這種生物即使放到現代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兩棲動物!娃娃魚由於活動緩慢,新陳代謝也非常慢,壽命因此也相當長,這些特點其實跟烏龜有點像。

最長壽的娃娃魚是在重慶的一個溶洞中被發現的,這是一隻200歲的娃娃魚,體長140釐米,重量超過50公斤,發現的人一開始踩到它,被它巨大的體型給嚇壞了,還以為是水怪。這隻娃娃精雖然是最老的娃娃魚,但並不是最大的娃娃魚,最大的是張家界的守護神獸,體長長達200釐米,體重達到180斤,壽命更是有兩百年之久。

不過現代可不是娃娃魚最霸氣的時代,1970年古生物學者在非洲賴索託王國找到了一塊長22釐米、寬10釐米的兩棲動物頭顱化石碎片,起初學者認為這是屬於蝦蟆螈類生物,依照頭顱跟體型比例推算,這個生物的體長約在3到4米,在史前時代根本算不上是大傢伙。不過到了2001年,古生物學家達米阿尼重新研究了這個碎片,經過對比,他明確表示這個化石並不屬於蝦蟆螈類,而是屬於短頭鯢科。短頭鯢科比起蝦蟆螈類腦袋跟身體的比例更小,也就是說,這個生物的真正體型要比之前推算的要大很多很多。經過詳細的計算,大約是個8米長3噸重的巨型怪物,這生物被稱為賴索託短頭鯢,也被叫做史前霸王蠑螈,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兩棲動物,也是現代許多兩棲動物的祖先,甚至是某些電影裡各種怪物的原型。

霸王蠑螈的外形跟它現在的親戚娃娃魚十分相似,你可以直接把它想像成放大版的娃娃魚。當然,霸王蠑螈的攻擊力絕對是翻倍的,在兩億年前,它絕對可以被稱為頂級掠食者。作為最大的兩棲動物,水裡的小魚小蝦只能塞牙縫,霸王蠑螈一般都是將恐龍作為主食,以它的體型幹掉一隻三四米的恐龍不是難事,甚至面對恐龍中的王者霸王龍,霸王蠑螈都有自己獨特的戰法,它並不會正面硬剛霸王龍,而是等霸王龍喝水的時候突然發動襲擊,將霸王龍拖入水中,然後憑藉自己的體重淹死對方,是當時水陸交界處最恐怖的巨型殺手之一,也絕對是少數敢對霸王龍動手的怪物。霸王龍也絕對想不到當時的大哥,現在卻因為渺小的人類正面臨著生死存亡!

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如果喜歡,請關注我點讚分享吧!

相關焦點

  • 連霸王龍都怕的史前巨鱷真的存在嗎?
    連霸王龍都怕的史前巨鱷真的存在嗎?這是一幅很有名的古生物復原圖,作者是大神勞爾·馬丁,圖中包括了大名鼎鼎的恐鱷(Deinosuchus)和「霸王龍」(Tyrannosaurus)。正是因為這幅復原圖的廣為流傳,才給人一種恐鱷能殺死霸王龍的錯覺!
  • 恐龍之前的地球霸主霸王蠑螈,若它還在,恐龍還有崛起的機會嗎?
    史前巨獸-霸王蠑螈在《鬼吹燈之精絕古城》裡,霸王蠑螈和火瓢蟲一起守護著九層妖塔,其中碰到人就能讓人燃燒的火瓢蟲是杜撰的,並不存在,但是,霸王蠑螈卻真的有原型存在。那麼,它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生物呢?從化石的分析看,霸王蠑螈生活在距今2.3億年前的三疊紀,這個時間節點非常的奇妙,因為在2億年前曾經地球的另一種霸王-恐龍開始發跡了。從出土化石的地形看,霸王蠑螈是一種喜歡棲息在潛水中的兩棲類動物,它的捕獵與鱷魚一樣,都是喜歡潛伏在水下等待獵物到來後直接躍出水面咬住獵物,然後拖入水中享用。
  • 大熊貓為什麼被稱為「國寶」?它與其他珍稀動物的區別在哪?
    其次,大多數的動物都有亞種分化,比如花豹有9個不同的亞種,老虎有6個不同的亞種,就連野豬都有21個亞種分化,但是大熊貓這種動物沒有任何的亞種分化,在整個世界上它是獨一份的。至於說它數量稀少,就有些太牽強了,在「國寶」的身份加持和專項保護下,野生大熊貓的數量已經達到了1861隻,而且早在2016年,大熊貓的保護級別就由瀕危降低為易危了。因此,分布非常的局限,且沒有任何的亞種分化是大熊貓成為「國寶」的主要原因之一。
  • 存活至今的6種史前生物,它曾以恐龍為食,大熊貓是其中一個!
    存活至今的6種史前生物,有一種曾以恐龍為食,大熊貓是其中一個!地球上生命體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順利的,在這個過程中,由於地球環境的變化導致很多的生物從地球上滅絕。在6500萬年前的這場災難當中,並不是所有的生物全部都消失不見,也有一些古老的生物得以延續,有的進化成為了其他的生物,有的已經適應了地球的環境。比如以下的這幾種生物就是史前遺留下來的動物,也被稱為活化石。首先第1個就是澳大利亞的國寶考拉,這是一種原始的樹棲動物,根據考拉的化石來看,最早它們出現在距今2500萬年前。
  • 「它」是鱷魚的天敵,五秒鐘可以撕咬完鱷魚,水中霸王不是白叫的
    「它」是鱷魚的天敵,五秒鐘可以撕咬完鱷魚,水中霸王不是白叫的但是,當你遇到哥麗雅圖虎魚的時候,你沒有任何反擊力,可以在5秒鐘內撕裂鱷魚。這種被稱為大猩猩虎魚的生物是住在淡水的魚,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大猩猩虎魚的體重可以達到50公斤。
  • 4億年前的海洋老大,咬合力達1.5億牛頓,連霸王龍都打不贏它
    在我們的普遍認知中,鯊魚一直是海洋霸主,它們憑藉超強的捕食能力,可以在深海中自由活動,加上速度極快,很少有魚類可以逃過它們的「手掌心」。甚至有觀點認為,如果鄧氏魚後來到達陸地的話,恐怕霸王龍都未必是它們的對手。
  • 閩北這條溪引來「水中大熊貓」,好生態令人驚嘆!
    經管厝鄉河長辦請專家確認,溪畔裡稀奇古怪的動物,原來是條野生的大鯢。 (官田溪登俊段水堤,作者:黃慶黨 ) 大鯢,因叫聲像嬰兒哭聲,又稱「娃娃魚」,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貴的兩棲動物,被稱為水中「大熊貓」
  • 世界最強的海洋霸主,能吞下3米長的鯊魚,連鯨魚也不是它的對手
    對於海洋人類的探索程度其實是非常少的,現在陸地上的大部分地區人類都已經涉足了,但是對於海洋卻還有很多地方是人類從未去到過的。目前人類的最深潛水艇也無法到達海洋最底部,強大的水壓讓人類對海洋的探索變得格外艱難。
  • 史前海洋三大霸主,史前第一可怕巨獸你知道是什麼嗎?
    我們都知道,遠古時期的地球出現過很多體型巨大的生物,而史前海洋更是如此,像蛇頸龍、上龍、魚龍這些動物都非常強大,它們作為大型食肉動物,性格非常兇猛,而今天我們要說的並不是它們,而是比它們厲害很多的史前海洋巨獸。
  • 水中高手《石器時代》史前海洋生物
    Q版回合制網遊《石器時代》有著眾多的史前生物,無論是陸地上霸氣的暴龍、雄壯的雷龍,還是海洋中的魚寵、海主人系寵物。超多卡哇伊、霸氣強悍、拉風十足的史前生物等你來參觀,或者收服你喜歡的寵物暢遊原始大陸。而今天、為大家帶來熟悉水性的水中高手,海主人系列寵物!
  • 《山海經》——大鯢
    山上山石遍布不生長花草樹木,但蘊藏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各色美玉,決決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東流入黃河,水中有很多人魚,形狀像一般的魚,長有四隻腳發出的聲音像嬰兒哭啼,吃了它的肉人就不會患上瘋癲病。這裡的鮮魚,實際上就是現在的大鯢,也就是俗稱的娃娃魚,是一種兩棲類動物,西山第一列山系的竹山上面的人魚也就是這種魚。相傳東漢末年,在武陵山區澧水源頭,四周都是懸崖峭壁,沒有人煙。
  • 消失8000萬年的史前生物,堪稱海洋霸主,滅絕原因可惜了!
    消失8000萬年的史前生物,堪稱海洋霸主,滅絕原因可惜了!生活中出現過許多玄幻的詞語,例如死而復生、長生不老等等,這些皆與自然規律相悖。任何生物生存在地球上,都該遵循自然界中的規律,一旦違背,下場都格外悽慘。
  • 戰神蚩尤的坐騎,傳說中的"食鐵獸",史前大熊貓如此強悍嗎?
    ,而且在我們現在有關大熊貓的記錄當中,大熊貓在食性上面確實喜歡啃食鐵製品。 根據生物學家的仔細研究分析,大熊貓的胃部的黏膜非常的厚實,它的腸道只有其他動物的六分之一長,而且整體的腸道結構不是蜂窩式的,所以就能夠將銅鐵這樣的金屬吃下去,還不會損壞腸胃。
  • 史前時期的「霸主」並不是恐龍,這種生物體長12米,專以恐龍為食
    很多網友表示史前恐龍並不是真正的霸主,原來這種吃恐龍的生物才是真正的大腦,那麼吃恐龍的這種生物到底是什麼呢?據了解這種生物就是恐鱷。這種鱷魚大家應該都沒有聽說過,一般來說我們日常生活當中遇到的鱷魚體型一般都是三米到5米,而我們今天說的這種鱷魚,其實是要比現在的鱷魚要大很多的,在地球上面曾經出現過體長12米的鱷魚。
  • 科學家發現多個大鯢隱存種 破「中國大鯢單物種」論
    「中國大鯢是一個物種」的結論,對今後我國大鯢的保護策略提供了新的科學指導和依據。中國大鯢(Andrias davidianus)俗稱「娃娃魚」,為中國特有珍稀野生動物,也是世界現存兩棲類中體型最大的物種,體長可達2米。據科研人員介紹,中國大鯢與日本大鯢及美洲大鯢共同組成了兩棲類中的隱鰓鯢科(Cryptobrachidae)。該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侏羅紀時代(約160 Mya)。
  • 戰神蚩尤的坐騎,傳說中的「食鐵獸」,史前大熊貓如此強悍嗎?
    在《山海經》當中也有記載,說食鐵獸從表面上看起來比較像熊,而且毛髮是黑白交錯,當然食性,還是喜歡吃銅鐵,如果根據這樣的外表描述的話,基本上可以確定傳說當中的食鐵獸,確實就是大熊貓,而且在我們現在有關大熊貓的記錄當中,大熊貓在食性上面確實喜歡啃食鐵製品。
  • 史前怪獸霸王蠑螈,能將獵物瞬間撕裂,為何如此強大還會毀滅?
    經過研究發現,在恐龍之前確實還有更強大的生物霸主,甚至統治了整個地球,那就是史前怪獸,一種叫做霸王蠑螈的生物。若是之前追過《鬼吹燈精絕古城》的朋友都知道,有一集中出現了一個龐然大物,那個動物就是霸王蠑螈。這種生物體長差不多4.5米以上,牙齒特別的鋒利,而且嘴巴超級大,所以想要撕碎其他生物並不是難事。若是跟恐龍生活在同一年代,想必霸王蠑螈會是它最強勁的敵人吧。
  • 蚩尤的坐騎,有「食鐵獸」之稱,史前大熊貓真的這麼強嗎?
    近日,四川德陽再次拍到野生大熊貓的珍貴畫面,這一下子就在網上引起了非常大的轟動,其實有關於大熊貓的新聞,幾乎都能引起全民關注,原因無他,誰讓它是我們的國寶呢!提及大熊貓,我們總是能夠看到一些說它戰鬥力奇高的文章,將大熊貓描繪成不懼虎豹的「食鐵獸」,本有著超強悍的實力,但卻以賣萌為生。
  • 恐龍時代的「海洋霸主」滄龍能否與霸王龍一較高下?為什麼?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滄龍在恐龍時期(三疊紀到白堊紀),「霸主」這個詞並不是恐龍的專屬,因為恐龍只是泛指陸地上的爬行動物,也就是中生代蜥形綱下鳥臀目和蜥臀目下所有動物的總稱。而會飛的、水裡遊的爬行動物並不是恐龍,比如會飛的翼龍屬於蜥形綱翼龍目。
  • 世界上最危險的魚類,就連鱷魚見了也得瑟瑟發抖,堪稱水中霸王!
    世界上最危險的魚類,就連鱷魚見了也得瑟瑟發抖,堪稱水中霸王! 來源:動物大觀察 原標題:世界上最危險的魚類,就連鱷魚見了也得瑟瑟發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