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緣起緣滅的說法,對有的人來說,它是這樣的表達:「緣起緣滅緣終盡,花開花落花歸塵」,這是雙傑人生的演繹。
然對另外有的人來說,它又變成了其他的表達:「人生如霧亦如夢,緣起緣滅還自在」,這是忘羨之間深情的訴說。
一開始雙傑之間,本不會發展到最後那樣悲涼的結局,只因家園被毀,改變了他們的現實處境;
只因師姐之死,打破了他們之間調和平衡的槓槓;
只因世事無常,萬事磋磨,他們只是世間中的參與者之一。
或者更確切地說,歸結為責任、心性和道義。這些承載在雙傑身上的東西,需要他們獨自承受,沒有什麼能給他們更大的選擇餘地。
每個人都在浮沉生活裡掙扎,幸運又堅定的人他會爬出生活的艱難,不幸且能力有限的人就只能在其中進退兩難、垂死掙扎。
最後的結果一目了然,魏無羨相依著藍忘機放下過去,重新選擇了生活,而江澄餘生一人,留守蓮花塢,孤獨一人守著說不出口的秘密。
在那個觀音廟的結束埠,江澄對魏無羨的遙遙相望成為了最後的定格,眼裡雖然是滿滿的不舍,但仍然不會去阻止魏無羨邁向遠方的步伐,或者說走向藍忘機的方向。
他們之間終究是生了太多隔閡,有太多解不開理還亂的離愁在其中。
雖然相信他們不會就此成為一生的陌路,但或許他們需要很多的時間去平靜曾經的往事。
所謂「緣起緣滅緣自在,情深情淺不由人,」他們現在這樣分道揚鑣的狀態,非一日之寒,不是一時有心就可以解除內心芥蒂的,現在他們需要的是沉澱。
如果只是一時的執著相留,只會得到拒絕的結果,或者說沒有拒絕,只是沉默不語,這種無聲的回答豈不是更加難受。
所以最後就有了魏無羨直直地走了,江澄遙遙相望的畫面,加上一樹黃葉,滿地悽涼,無言訴說著感傷。
他們之間發展到現在,不是沒了感情,不是還怨還恨著對方,而是不知道以何種方式打破這種彼此皆不知從何說起的沉默。
自從魏無羨得機遇回來,江澄和魏無羨之間就是各種不對付,很少有心平氣和的時候,現在讓他們交談,能談的也只是往事。
這其實又會想起過去的愛恨糾葛,只是徒增煩惱罷了。何不如就這樣,放對方離去,只要他們還在,萬事皆有可能,世界這麼大,說不定就不期而遇了了?
既然「緣起緣滅緣終盡,花開花落花歸塵」是一種自然的狀態,我們無法掌控或改變什麼,那便期許「人生何處不相逢,相逢何必曾相識」的下一次再見。
我們始終要相信,雖然雲夢雙傑的夢破碎了,但江澄和魏無羨的故事還未完結。
有些時候,我們不要太執著於緣分二字,因為以不同的方式來看,他們之間可以改寫的可能就太大了。
比如說雙傑之間最後的處境,已經是沉默不言,說起都是傷心事了,感覺就是緣分已經盡了,因為再怎麼彌補,好像都無濟於事。
但從感情上來說,從金凌、蓮花塢、江氏等等來說,他們之間的聯繫是永遠斬不斷的,現在這種悽涼的狀況,只是一個過渡,他們終究是兄弟。
所以說有些人,有些事情,不要看的太絕對,真正能決定結局什麼的,大多還是自己的選擇。
如果你選擇擱置,不聞不問對方,那麼原本就岌岌可危的感情,結局自然也好不到哪裡,但如果你珍惜珍視,盡力挽回,主動彌補,有些看似偏離的方向,悄無聲息地可能就改變了。
這就在於你願不願意為了那麼點點的可能,去付出你全部的心力了。
我想最後藍忘機和魏無羨走到大結局,都是因為16年時間裡,問靈十三載的無怨無悔,以及他在縹緲到幾乎沒有可能的回歸機會裡,去等那麼一個可能。
其實如果一個人能為自己熱愛的事業或者珍視的人全力以赴奮鬥一生,哪怕最終化而為塵,隨風而逝,也並無遺憾。就可以像袁枚所說的那樣:「顧我於今歸去也,白雲堆裡笑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