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Vicky 皮膚科楊希川教授
丨編輯/排版:Vicky 責編:Sady 審核:李雲
想買護膚品嗎?
想買好又貴的護膚品嗎?
想買好又貴的全套護膚品嗎?
但存在兩個疑惑:
Q1:存在真的即必要?
Q2:付出就真的能有結果?
放心,今天並非網抑雲時間,本紅依舊是來給各位省錢的。這次聊點常見的話題:名稱相似的護膚品效用是否真的不同?
這篇文章就是給大家說明相似產品的區別在哪兒,也利於各位以後選購時心裡有個數。
化妝水&爽膚水&精華水
花裡胡哨的命名最多,本紅自然是要放在第一位來講的。
首先要和大家說明的是,護膚界裡的水這類產品也並非智商稅,只是於效用來說較微弱,起到的也是暫時性保溼作用,更多的是體現在使用感或體驗感上,用後會覺得皮膚更清爽水潤,後續再塗抹乳/霜就完成了基礎保溼工作。
其實能夠長效保溼主要功勞還是在乳液或面霜這塊,因為其質地因素可以在其中添加一些封閉性強的成分,有助於保溼劑成分鎖在我們的皮膚表層,達到長效保溼目的。
接下來說說這些名詞的區別,還有什麼柔膚水、嫩膚水等等,其實本質都是一樣,就只是保溼作用而已,除去部分化妝水和爽膚水附帶微弱的清潔能力,其他的也都是大同小異。
一些商家主要是想通過細微的名稱區別來調動起你的購買慾,覺得皮膚用了之後可以軟軟嫩嫩。
而爽膚水就是加了酒精,用後清爽不膩還控油,化妝水就適用於妝前,精華水則能夠和精華「平起平坐」,宣傳精華的成分水的價格,功效更加明顯,部分品牌也因命名因素然後「理所當然」的抬高售價。
事實上也有很多不叫爽膚水的也添加酒精,叫爽膚水的也不全然有該成分,其他同理,差不多都是換湯不換藥,不信拿你手頭上的護膚品去查一查成分表便一目了然。
總結:用不用全看你自己,按需購買也要根據自身膚質挑選,不必跟風或是糾結名字,看成分講話。
乳液&面霜
關於這兩款產品,紅紅平時也是被問到很多次,大體來說其實區別也不大,效用和目的也同理上述內容。
按時間劃分來看,最早出現的還是面霜,後因市場需求才產出乳液,因其質地較稀薄,沒有面霜的厚重感且相對吸收較快,所以更受大眾歡迎。
但論保溼效果來說的話其實是面霜>乳液的,前者平均保溼時效在4-6h左右,後者在2-4h左右,面霜添加的滋潤成分相比乳液更多,因此保溼效果也相對較強一些。
當然也並不是說面霜就一定比乳液好,還是要看個人膚質所需以及產品成分來對應,你用哪個舒服就哪個,疊加也行,但結果都一樣。
總結:兩款產品二選一即可,也沒什麼塗抹次數可言,只要你覺得臉乾巴直接抹就完事兒了。
肌底液&精華
關於名稱這事兒依舊同理第一條,買什麼東西都是看你個人訴求,不必過多疑惑名稱,究其只是利於廣告宣傳罷了。
目前市面上也是各類精華層出不窮,還有肌底液、肌底精華、水前精華啥啥啥的,論功效吧確實精華確實有它出彩的地方,但是終歸也是個保溼產品,成分來說更多的是劑量以及濃度方面的調整,功效方面也是長期使用才能講話的。
因此擇一選用即可,沒必要疊加,你的皮膚真的「吃不下」那麼多。
總結:不是必需品,但也沒錯,看個人情況購買一種就行,手頭緊的完全沒必要砸一堆錢在上面,還不如省點留著做醫美更香。
隔離霜&防曬霜
首先康康你們手裡頭隔離產品的英文標註,一般都是pore primer、primer、makeup base、skinbase等。
其意思就是打底霜、妝前乳,在國外也沒有發現哪款產品能直接翻譯為隔離霜,可以說是在引入國內時為了市場以及銷量考慮而翻譯為隔離霜,並且它的功能被徹底誇大,能隔離汙染、彩妝、輻射、紫外線等。
要說它能保溼吧,那水乳精華啥的不更好?隔離汙染和彩妝就更是扯那啥,有理有據才能證明,而不是一句廣告詞就能讓其生效的,沒事兒多轉轉自個兒的小腦袋瓜子判斷判斷。
防曬方面,帶防曬值的可以,但通常隔離霜的SPF值都很低,一般為15、20、25,並不能起到一個很好的防曬作用,直接用防曬霜它不香嗎?
所以究其性質也就是分這幾類:保溼、調整膚色、填平毛孔(因為含矽油類成分)以及所謂的「控油」型 。
主要還是添加了一些能夠吸附面部油脂的成分,讓你的面部乾燥就形成「控油」的既視感。
這裡再提醒幾點:
一直在室內的話是不需要塗抹防曬的,除非你家開著紫外線燈。
做完醫美後皮膚對於紫外線的抵禦能力下降,儘量避免陽光照射,嚴格做好防曬。
防曬產品推薦選用spf≥30、PA+++以上的防曬霜,夏天儘量配合打傘戴帽等硬防曬。
總結:防曬可以當作護膚的最後一步,隔離霜不屬於護膚品,優勢更多的是凸顯在化妝方面,也非必須,依舊建議大家按需購買。
最後叨叨幾句
☞ 購買產品前,首先確定自己的護膚需求,不盲目跟風。
☞ 無需在意你買的產品到底叫什麼,透過現象看本質。
☞ 我們的皮膚真的真的真的完全不需要N種產品疊加餵養,依舊是那一句亙古不變的口號:清潔+保溼+防曬!!!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