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憑寄還鄉夢,殷勤入故園。」故鄉,在每一個人心中都是一個動聽的故事,講也講不完,道也道不盡。穿行在田野中,流連在竹海裡,跳躍於溪水中,這一切都會凝結成那割捨不斷的故鄉情。
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際,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聯合相關機構共同推出《我和我的家鄉》歌曲聯唱活動,第十一期湖北籍青年演員張新成將為大家唱一曲《雲淡楚天高》,感受地靈人傑的家鄉湖北。
聽一聲家鄉話,品一道家鄉味,心中的那座城與那群人,似乎更清晰可見了。
「華夏始祖傳薪火,神農嘗百草,屈子辭賦懸日月,千年領風騷。」一曲如高山流水餘音還在繚繞,吟唱出的是地靈人傑的魅力湖北。
7月24日,由湖北籍青年演員張新成演繹的《雲淡楚天高》正式上線。
長江奔騰東進,浩浩蕩蕩;武當巍峨聳立,氣勢恢宏;屈子辭賦,神農百草,荊楚大地,江山多嬌......
靜靜聆聽這首歌曲,仿佛可以看見一位學者由古自今穿越而來,講述歷經風雨後的荊楚故事。
湖北神農架
「九省通衢起宏圖,嘆物華天寶,神女應無恙,錦繡山河入懷抱。」湖北的歷史悠久,可謂物華天寶,地靈人傑。荊楚大地風華絕代的英雄豪傑,賢人逸士,才子佳人層出不窮。
從人文始祖炎帝神農,到為求國泰民安奮勇革命的惲代英;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三易其稿成就《本草綱目》的藥聖李時珍;這裡還孕育了茶聖陸羽、發明家畢昇、國學大師熊十力等諸多名流。
屈原畫像
時光恍若隔世,畫面切換到兩千三百年前,荒野中那個踽踽獨行的身影。他就是辭賦流芳千古的浪漫主義詩人,是國家破敗後仍不忍棄之而去的愛國大夫——屈原。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句子長短不一、形式靈活、多用「兮」字的新詩體——楚辭,便是屈原開創。《楚辭》之所以稱為「楚」,是因為它的聲韻、歌調、思想乃至精神風貌,都帶有鮮明的楚地特點。
齊梁時代的文學理論家劉勰評論說:「不有屈原,豈見《離騷》?驚才風逸,壯志煙高。」
屈原的詩歌,激情澎湃,辭採華美,運用豐富的想像和誇張、比喻、象徵等藝術手法,抒發自己的崇高理想和憂國憂民的情懷,把華美絕倫的文辭和道德情操、現實抱負、民生憂患以及他對天、對地、對生存的覺悟融為了一體。
難怪會有「屈子辭賦懸日月,楚辭光彩耀千秋」的美譽。
貨船行駛在長江
「高山流水古琴臺,餘音還在繚繞,黃鶴樓前一揮手,鄉關萬裡遙。」湖北位於長江中遊,洞庭湖以北,地理位置優越。
古時諸葛亮便在這裡三分天下,這裡不僅有楚文化的發祥地荊州,有孝文化源遠流長的孝感,有紅色革命根據地黃岡,還有著名的將軍縣紅安縣。
浩浩蕩蕩的長江,巍峨聳立的武當,原汁原味的清江山水畫廊,保護完好的神農架,皆可為人所道也。而那空餘的黃鶴樓,也有屬於自己的神話傳說。
雲霧武當山
據《極恩錄》記載,黃鶴樓原為辛氏開設的酒店,一道士為了感謝她千杯之恩,臨行前在壁上畫了一隻鶴,告之它能下來起舞助興。從此賓客盈門,生意興隆。
過了10年,道士復來,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黃鶴直上雲天。辛氏為紀念這位幫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樓,取名「黃鶴樓」。
千百年來,這個故事廣為傳頌,成為黃鶴樓因仙得名最有影響的傳說。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唐代詩人崔顥在此題下《黃鶴樓》一詩,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歷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使得黃鶴樓自古以來聞名遐邇。
黃鶴樓
「雲淡楚天高,真情莫負韶光老。煙波江上總守候,是我不變的微笑。」我們對湖北了解得很多,卻又知之甚少。
它是古樸的,靈動的,鮮活的,餘音嫋嫋不絕於耳。經歷過這個寒冬的湖北,是堅強的,剛毅的,英雄的,生機勃勃春意盎然。
每個人的家鄉都是心中不可替代的白月光。一曲《雲淡楚天高》,在歷史的長河中感受家鄉湖北的深厚底蘊和最真摯的純粹,「聽編鐘又敲響,只為迎接你來到。」
出 品 人:張 坤 史力學
總 監 制:毛 浩 趙 倩
總 制 片:閔 捷 付豪傑
監 制:王俊秀
策 劃 人:丁汪敏 郭俊堃
演 唱:張新成
作 詞:良 朋
作 曲:熊 緯
制 作 人:孟文豪
統 籌:沈少博 張思源 蔡家奇
宣 發:張浩禎 盧 婧
文 案:張浩禎
供 圖:《我和我的家鄉》節目組
音 視 頻:《我和我的家鄉》節目組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