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鄉》老師的故事有原型嗎?
《我和我的家鄉》中範偉、鄧超、沈騰的角色,在真實生活中也能找到原型。他們是鄉村教師、治沙英雄,還有扶貧幹部。
他們堅守信念,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耕耘和奉獻,用自己的力量建設家鄉,成就了不朽壯舉。
1、《最後一課》老範
望溪村支教十餘年,是當時村中唯一的老師,曾挨家挨戶把學生一個個拉到教室繼續學習。
我和我的家鄉原型人物是誰我和我的家鄉原型人物故事介紹
這一個部分也是整個片子最感人的部分,這位老師最大的愧疚就是班上有個小孩想要顏料,可是92年條件惡劣沒有顏料,天下著大雨,他也沒傘,好不容易擠了一坨顏料還摔進了河裡。
當時班上小孩只有黑色顏料,畫房子被嘲笑,這位老師揪心不已,也是觀眾的淚點。
現實人物:
支月英
1980年,19歲只身前往鄉村小學支教。
20多元的工資多半用來幫孩子們墊付學費。
開學時用扁擔挑著課本步行十幾公裡到學校
從「支姐姐」到「支媽媽」,堅守了36年
只是為了讓一個個孩子走出大山
張桂梅
為辦免費女子高中四處籌款,處處碰壁。
2008年首期100名女生入學,不久便有6人離開
張桂梅拼死拼活找回2人。
2011年女高第一屆高考,綜合上線率100
此後多年,全縣文理第一都出自女高。
如今63歲的她百病纏身,仍陪伴著她的學生們
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有鄉村教師290多萬人,這些人讓千千萬萬的孩子,有了出去見識廣闊世界的機會。
2、《回鄉之路》喬樹林
帶領鄉親們種蘋果樹治沙,將百萬畝毛烏素沙漠「變綠了」。
我和我的家鄉原型人物是誰我和我的家鄉原型人物故事介紹
鄧超主演的《回鄉之路》版塊,故事是在沙漠,整個片子都圍繞沙地蘋果。
故事中的直播帶貨女主播是由閆妮飾演,看起來很像在模仿「薇婭」。
而鄧超飾演的「喬樹林」,帶領鄉親們種沙地蘋果,則是取材於張炳貴種植沙地蘋果的故事。
現實人物:
石光銀
8歲時和鄰家小孩被沙暴捲走30餘裡。
和父母9次搬家,但風沙路相逼。
1984年,32歲的石光銀決定帶眾人治沙。
3000畝黃沙需樹苗貲用10萬,大家只湊出750元。
最後各家不得不用變賣家中僅剩的羊和騾子。
第一年,一個月連刮11場大風,埋掉了所有樹苗。
此後,他們在同一區域反覆重種5次從未放棄
牛玉琴
變賣了所有的家產,植樹種草6600畝。
第二年春天卻遭遇沙塵暴,造林全部失敗
她和工人們連續奮戰20餘天栽植10萬株樹木
此後34年間,籌資860多萬元植樹2800萬棵
使得當年的「不毛之地」變成了「人造綠洲」。
更開發生態旅遊,讓這裡不僅「綠了」還「富了」
張炳貴
2003年,承包趙石畔林場300畝低產林改造工程。
十多年投入200多萬元,將其改造成了花果園。
期間不斷加強水、電、路、池、庫等基礎設施建設。
通過地下輸水管道澆灌果樹,果苗成活率達90%以上。
現已成功種植杏樹、紅富士蘋果等9700多株。
2018年,成功申請到全國第一個沙地蘋果商標
在鄧超飾演的「喬樹林」接受表彰那一段,鏡頭掃過鄧超後,臺下第一排第一位就是研製沙地蘋果的原型人物。而後依次出現的老者,也是參與研製的真實人物。
3、《神筆馬亮》馬亮
放棄出國深造的機會,來到小村莊扶貧,帶領鄉親們開發了稻田畫。
我和我的家鄉原型人物是誰我和我的家鄉原型人物故事介紹
現實人物:
張渠偉
肩負130個貧困村、14萬多貧困人口的脫貧重任。
1600多個日日夜夜,幾乎沒有休息的時候。
超負荷的工作使張渠偉患上青光眼
醫生告訴他再拖下去會面臨失明的危險。
但他還是一手拿眼藥水,一手抓工作
至今仍奮鬥在扶貧一線
馮亞珂
回鄉辦寫生基地,將自家新房建成寫生賓館。
220名師生來此寫生培訓,因設施不齊全提前結束。
此後馮亞珂開著車跑了20萬公裡,挨個上門推銷
當年10月,賓館累計接待了2000人次。
讓貧困戶成了賓館廚師,60歲老人當上寫生模特
村裡隨後又開了20餘家賓館,年接待5萬餘人
在這部電影中,有很多能夠做到讓觀眾笑中有淚的,每一單元都不是單純地為了刻意逗觀眾笑,而是通過一個個發生在個人身上的故事,在歡樂的氣氛中喚醒關於家鄉的情懷與記憶。
是值得一看的電影。
我和我的家鄉有哪些經典臺詞?
旅客朋友們請注意,前方到站:家鄉。
北京這麼大,再見面,不知道什麼時候了。
「手抓黃土我不放,緊緊貼在心窩窩上」
有個事我一直不敢面對你,本來我想等你生完寶寶之後才坦白的。
你把我這蘋果收了,你就算救了我一命。
「你這讀卡器是不是壞了?」「兄弟,我這讀卡器再壞,也讀不了公交卡」
演戲就是得解放天性
我這病吃蒲公英就能好,蒲公英老家有的是。
考出去,誰也不要再回來。
現在社會上有一種騙子,打著老鄉的旗號假裝跟你很熟。
可是如今很多村子都老了,年輕人都走光了。
同學們,今天老師不講課裡的內容了,題目就是:我和我的家鄉。
「我告訴你馬冬梅,到時候,我把欠你所有的浪漫我全還給你。」「那到時候我要你送我一屋子的向日葵」
92年還沒有我啊,我要不要把自己恢復掉?
中國陝北,毛烏素沙漠,中國四大沙漠之一。
那些年太難了,現在想起來,全都做噩夢。
你瞅你這膽,看看咱這英雄虎膽。
拍什麼不重要,實事求是最重要。
大男人,不能什麼事都聽女人的。
《我和我的家鄉》經典臺詞
1、您這次回來為家鄉帶來什麼禮物呢?
2、大家吃個便飯。
3、可找著你了。
4、打著老鄉的旗號假裝和你很熟。
5、你知道我是在一個小山村裡長大的。
6、你就算救了我一命。
7、傑西卡,借啥卡,給我留個電話就行。
8、手抓黃土我不放,緊緊貼在心窩上。
9、喬師兄說他請客。
10、再來十四份。
11、你這是讀卡器老化了。
12、「兄弟,我這讀卡器再更新,也讀不了公交卡」
13、這拖拉機能不能加加速嘛。
影片的故事布局
相比去年的《我和我的祖國》大格局,這部《我和我的家鄉》則著眼於個人各不相同卻又共通的家鄉情懷。
五個單元,故事與風格各不相同,卻都兼具「令人笑著流淚」的力量。
第一單元:《北京好人》是去年《我和我的祖國》中《北京你好》單元的續作,主角還是那個熱心的張北京,甚至戴的帽子都和前作一樣。
這個單元裡,葛優carry全場,他清唱《智取威虎山》是電影名場面之一,無懸念引發一波集體大爆笑。
第二單元:陳思誠的《天上掉下個UFO》,一部十足土味科幻喜劇。
故事中王寶強和劉昊然「唐探2.9」小隊和黃渤飾演的「最無用發明家」狹路相逢,碰撞出了層出不窮的笑料。
這個故事看似腦洞大開,卻展現了新農村建設中一條發展旅遊業的新道路,對現實啟迪很大。
第三單元:《最後一課》中,徐崢則上演無敵溫情殺。
一群人為了幫助生病的老師喚回記憶,重新複製20年前的課堂,也令我們跟著參與了一次時光的穿越。
第四單元:《回鄉之路》這一路驚喜又反轉。短短20多分鐘,鄧超身份經歷了被質疑被接受再質疑再反轉。
第五單元:《神筆馬亮》裡笑點最多,又兼具異域風情。
故事加入了濃濃的「俄羅斯風味」,配樂上借鑑了早期蘇聯音樂的創作風格,非常洗腦。沈騰和馬麗的「夏洛」黃金搭檔默契依舊,片中名場面不少。
我和我的家鄉短評
1、有笑有淚還闊以,五個故事四個都有點跑題,與其說是《我和我的家鄉》,不如是《我和我正在變好的祖國》。唯一回歸家鄉的就是鄧超閆妮那個單元,實實在在的回鄉之路,治沙的主題也很有意義,不過故事和人物設定都挺老套,還是鄧超慣用的角色反差賺眼淚…雖然但是,我還是哭的不行不行的哈哈。電影挺適合國慶看的,在那個氛圍下面,愛國之心會融入到更宏大的自豪之中,甚至覺得自己的人格都在發光,流的每一滴眼淚都充滿欣慰(也可以稱這個情感叫自我感動)但是感動了就說明電影不失敗。
2、用張北京的話來形容:亢奮啊!因為是喜劇,相比祖國的史詩感會更輕鬆,影院裡此起彼伏的笑聲就是代表。5個故事各自選用了最流行的喜劇結構和表達樣式:北京好人「錯位」、ufo「荒誕」、最後一課「抒情」、回鄉之路「滑稽」、神筆馬亮「即興」。每個切入點和主題各不同但都的很流暢自然,整場面部笑肌得到充分鍛鍊(笑容的持久張力,我幾乎就是全程咧著嘴),也會猝不及防的被打動。個人最喜歡開篇寧浩+葛優,戲劇元素運用的純熟,典型佳構「幽默劇」;而最讓人笑噴的還屬沈騰+馬麗,收尾離場一本滿足!ps,格外喜歡一個畫面:無數小溪匯成了大川大河,這就是我們的家鄉。
3、1.九大導演,百位演員,數星星也數笑點,果然是讓人一步一驚喜的國慶檔大餐。2.難得的是,主旋律竟也能拍得如此妙趣橫生,無論是《北京好人》裡滿肚子如意算盤的老炮兒葛優,還是《天上掉下個ufo》裡專搞土味發明的農民範兒黃渤,抑或《神筆馬亮》裡讓我們啼笑皆非的沈騰和馬麗,以及《回鄉之路》裡以表情管理打天下的鄧超,簡直都是一個個自帶笑點的戲精。3.而在喜劇外殼下,那些源自家鄉的暖暖溫情又直戳淚點,帶給我們「笑著笑著就哭了」的珍貴感悟,尤其是範偉老師主演的《最後一課》,堪稱全片最感人、最催淚的篇章,還有葛大爺的那句感慨「北京這麼大,再見面,不知道什麼時候了」,同樣淚點滿滿。
4、終於等到沈騰和馬麗的黃金喜劇cp電影了!整部電影我就喜歡這一支,笑點十分密集,金句很多,大家頻頻發出笑聲,和夏洛特煩惱很相似,故事節奏快,完成度高,笑中有淚。故事本身也不錯,很能體現東北的風土人情。這部通過喜劇形式展現新農村面貌,並且把人與人之間最真摯的情感放大。彩蛋也很用心,和《西虹市首富》有聯動,超驚喜!最後一幕也預示著當下中國的高速發展,細微之處更顯導演的功力。導演開始打造西虹市宇宙系列作品,繼續期待後續作品。
5、真的覺得還不錯誒。覺得第一段的表舅演技太好了,覺得ufo這一段不太行,並且聽出來開心麻花那一段用了喀秋莎調子的歌曲和乘風破浪裡的純音樂。而且總的來說這電影還是有認同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