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伴隨著電影片尾曲《我的祖國》音樂聲的響起,我坐在影院座位上久久不願離席。那一刻,我想起了我的家鄉。我的家鄉是湖北省鄂州市,它位於湖北省東部、長江中遊南岸,古代三國時期孫權曾經在這裡建都,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對我而言,家鄉是「豐年留客足雞豚」的豐收之鄉,是「小橋流水人家」的生態之鄉,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頤養之鄉,是「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恬淡之鄉。
電影中的五個平凡的故事,講述了平凡人物的默默奉獻,展現了家鄉的變化與發展。
故事《神筆馬亮》講述了綠色發展建設「家鄉美」。馬亮放棄俄羅斯列賓學院的錄取機會,主動請纓前往鄉村,幫助鄉親們脫貧致富,成功讓原來貧窮落後的鄉村轉行成為旅遊鄉村,帶領鄉親們描繪出了一幅鄉村「稻田畫」。我想到了我的家鄉,作為一個長年在外地上班的鄂州人,家鄉近幾年的變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家鄉人民的勤勞建設下,家鄉越來越乾淨,越來越衛生,越來越文明,越來越美麗,高樓大廈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加,馬路也變得越來越寬敞和整潔,我為我的家鄉感到驕傲。
故事《天上掉下個UFO》則展示了科技創新幫助家鄉「百姓富」的案例。熱愛發明的黃大寶的家鄉位於我國貴州省的某座偏遠鄉村,過去由於大山的阻隔,村與村之間的交通十分不便利。黃大寶一群人通過科技創新,在村子裡搞起了天上運輸,使得大山帶來的阻隔變得蕩然無存。由於交通物流便利了,外出打工的年輕人紛紛回來建設家鄉,村裡富了起來,鄉親們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故事《北京好人》中,張北京為了給自己的表舅節省醫藥費,將自己的醫保卡借給表舅看病,但在一番波折後沒有成功。張北京拿出準備買車的資金替表舅交了手術費,回村以後卻發現表舅媽早就給表舅交了醫保,兩人費了半天勁到頭來卻發現白折騰了。影片以喜劇的方式,將社會醫療保險展現在大屏幕上,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民生政策的落實。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為了讓群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國家推行「醫養結合」一體化服務,統籌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源,促進農村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融合發展,讓鄉親「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不論是《回鄉之路》裡種果樹治沙的小企業家喬樹林,還是《最後一課》中數十年如一日、教書育人的範老師,在他們身上都讓我看到,普通人的不平凡,也映射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今年我辭掉了外地的工作,回到了家鄉,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要將深植於心的家鄉情轉化為源源不斷的工作動力,一步一腳印,堅守自己的崗位,從平凡小事著手,為建設家鄉添磚加瓦,書寫屬於自己的《我和我的家鄉》故事。
【來源:鄂州市審計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