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年前,撿到亞洲最大鑽石上交給國家的女孩,後來怎麼樣了?
鑽石,又稱金剛石,是財富和尊貴的象徵,素被視作「寶石之王」,我國古書上稱之為「夜明珠」。天然鑽石重十克拉(五克拉等於一克)的不多見,超過百克拉的為特大鑽石。
1997年12月21日傍晚,常林村的一塊山地裡,一群刨了一天地的男女社員們,正欲收工返村。時薄暮冥冥,鴉鵲唱晚,牛羊歸欄。二十二歲的女青年魏振芳,刨完自己應該刨的那一溜地後,也揩揩滿臉汗水準備回家。這時,她轉臉一望,發現不知誰刨的一溜地還差幾钁沒到邊沿,便提钁走過去,想把地邊刨齊。這地沿石沙相雜,鐵硬鐵硬,往年社員們每刨到這裡,總是歇钁。魏振芳一钁一個白印,累得雙臂酸疼。當她拼盡全力一钁下去時,驀然發現,一雞蛋黃般大小、通體透明的晶塊從土縫裡蹦跳而出。「鑽石!」魏振芳大喊一聲。已走到田邊小路上的人們,聽到驚呼,便紛紛圍攏過來。
社員們望著這「凝霜不足方其潔,瓊瑤無以喻其清」的晶體,有人驚詫,有人豔羨,也有人產生了酸溜溜的妒忌。
命運之神真是令人不可思議。它如同人類總賭場上的大老闆一樣,將手中的骰子隨意一擲,可以讓國王淪為乞丐,也可以讓放牛娃登上九五之尊。如今,這顆特大鑽石的顯現,帶給一介村姑魏振芳的將是些什麼呢?
奇寶問世的這天晚上,整個常林村的人們,幾乎徹夜未眠。有青年人估算著:魏家這下可發了,十元一張的票子,怕是得用大卡車拉了;有老年人讚嘆著:魏家這回不愁了,從此可天天吃水餃啃燒餅了;有姑娘們議論著:振芳從此可天天搽雪花膏,搓香胰子了,的確良的褂子怕也要一天換三遍了……
在未撿到這顆特大鑽石之前,魏振芳算得上是苦命的丫頭。她上有三兄三姐,下有一弟,排行為七,母親是在討飯路旁的一座場園屋裡將她生下的。八歲那年,她全身生滿膿瘡,因無錢醫治,幾近斃命。十歲那年,她身陷水井,又大難不死。魏家家徒四壁,清鍋冷灶,啜菜吞粥,貧窮的門神擋住了魏振芳上學的道路,使她目不識丁。她相貌平平,行不過百裡,除一身笨力氣外,這農家山姑沒有任何出谷喬遷的資本。
魏家老小一致同意將奇寶獻給國家,臨沂行署派專車專人,將國寶護送北京。中國科學院對這顆特大鑽石進行了全面的鑑定研究。這鑽石重158.786克拉,具有金剛光澤,折光能力特強,是世界罕有奇寶。除被日寇掠走的「金雞」外,也是迄今我國珍存的最大一顆鑽石…… 隨後命名為「常林鑽石」。
魏振芳獻寶於國的消息,憑藉現代傳媒,瞬間轟動了中國,傳遍了世界。國內來信多如雪片毋庸細說,英、美、日、意、新加坡等幾十個國家眾多人士的鴻雁,也從海外嗷嗷飛來。一時間,國外來信堆成了「小山」,縣中學的幾位外語老師晝夜翻譯都忙不過來。
鑽石的惠臨,造物主的恩賜,給魏振芳和她的家鄉帶來了一定的經濟利益:國家獎給魏振芳三千元,並將她和她的未婚夫同時「農轉非」,安排到工廠當了工人。國家獎給常林村二十四馬力的拖拉機一臺;獎給岌山公社二十萬元,修起了一座電灌站及配套工程;獎給臨沭縣一百萬元,建起了一座針織廠……
然而,魏振芳多年來活得並不輕鬆。開初幾年,她曾常被記者包圍,照相擺姿勢,一介村姑難作忸怩之狀;採訪談體會,魏振芳更難講出個子醜寅卯;上臺作報告,她不會念講稿,只得按莊戶話實說實道,常惹得臺下聽報告的城裡人笑出眼淚……
運氣像是一面鏡子,照得最亮時往往容易破碎。命運之神似乎也很懂得補償與懲罰。
1981年夏,魏振芳因患惡性腫瘤在青島山大醫院做了手術,休養三年方得康復。1989年,她在縣城水泥廠工作的丈夫,因文化低工作壓力大致使神經失常,經她三載精心照料,丈夫才恢復了神志。1993年秋日的一天,她騎車上班時被汽車撞傷了脊椎,在病榻上躺了半年,才重新爬了起來……
人生的過程常常會由激越走向安詳,由絢爛歸於平淡。一切耀眼的光環終會彌散,一切躁動的喧譁終會消隱。
如今的魏振芳,已年近半百,在縣城的一家工廠裡任工會主席,住在城角一座農戶般的院落裡。因丈夫早已下崗,她所在工廠的效益又差,僅過著溫飽的日子。院中,有她親手栽種的畦畦菜蔬,隨時可割可摘。絲瓜和方瓜的秧子鬱鬱蔥蔥,爬滿院牆,尺把長的果實掛滿牆壁,金黃色的花朵如同喇叭綴滿牆頭,仿佛在吟唱著魏振芳生命真實的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