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魏馮 瀘州觀察 郭蕎璐
「以前的公開很複雜,也看不懂,而現在,大家不僅看得懂了,也願意看了。」11月23日,站在公開欄前看著公示的各類帳目,瀘州市合江縣白米鎮金寶山村3組的陳元六一番感慨。
合江縣白米鎮金寶山村,根據「四合一」村級公開模板進行資金公開。郭蕎璐 攝。
群眾在合江縣白米鎮金寶山村看村務公開。劉傳福 攝。
在瀘州,村級公開正悄悄發生著變化:以前「我要公示的東西」如今變成了「群眾想看的東西」;以前的紅頭文件如今變成了「口頭話」;以前累計10小時才能完成的村級公開工作變成了2個小時……
這些變化,都源於今年瀘州市紀委監委以「村」為原點,對村務公開專項監督試點工作的展開。瀘州市紀委監委第五紀檢監察室主任、市治理辦負責人王曉霞介紹,按照中央紀委「三盯三公開」要求,瀘州市紀委監委以村務公開為「小切口」,從事項梳理、語境轉換、模板設計等操作層面理深理透,督促推動民政部門牽頭抓好村級公開規範化、精準化、常態化建設工作。目前,該試點工作已在全市126個鄉鎮街、1475個村社區漸次推廣,小山村裡有了「明白帳本」。
一節「微課堂」
在「直播」中釋疑解惑
11月3日一大早,瀘縣玉蟾街道九曲河村10組的杜文學就揣著1000多元錢,趕到村黨群服務中心給一家四口人繳納醫保。他告訴接待他的村幹部:「我兒媳婦昨晚在群裡聽了你們講的課,就給我交代要交醫保了,所以我今天就趕來了。」
九曲河村「當家人」微信群內,村幹部給村民們直播講解《醫療保險政策》。郭蕎璐攝。
杜文學所說的「課」,是九曲河村率先探索創設的「微課堂」。即村幹部利用村(社區)微信群以「語音+文字+圖片」方式,每周固定時間在群內就村務公開事項進行「直播」講解,與村民互動答疑,讓在家群眾足不出戶、務工群眾在外地也能及時了解村裡動態。
「我是在其他群裡看到有人做微商,受到的啟發。」九曲河村村主任劉利笑著說了「微課堂」的由來:「我們村本來也有個『當家人』微信群,直接利用起來在群裡直播,宣講政策,也相當於一個線上院壩會。」
由於沒有經驗借鑑、前期準備也不夠充分,「微課堂」並沒有劉利想像中那麼受群眾歡迎,有些群眾甚至存在懷疑和反感。然而劉利沒有洩氣,她會同村兩委認真分析問題、總結原因,圍繞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設置講課內容,並將「微課堂」的直播時間定為45分鐘,課前認真準備、課後認真解答。「根據大家反饋的意見,我們想了很多對策進行完善。」劉利點開微信群高興地說:「現在每堂課講完都有很多群眾為我們點讚,有些不太懂的就會給我發微信,我再『課後答疑』。」如今,劉利的微信已經加了1611個好友,大多是九曲河村的群眾。
「這群真的好,插秧栽秧、撒藥除草這些農時到了,村幹部也會在群裡提醒一下。」因為方便、實用,「微課堂」不僅讓杜文學豎起了大拇指,還從九曲河村推廣到了瀘縣20個鎮(街道)、301個村(社區)。
「通過『微課堂』,我們收集到群眾意見建議1200餘條,解決問題460餘個,群眾滿意度進一步提升。」瀘縣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李玲介紹,為確保村級公開工作落到實處,瀘縣紀委監委還建立「微課堂」督查制度,根據群眾反饋和講課情況,督促相關村(社區)及時整改。
敘永縣敘永鎮百花村「有事來協商」院壩會 劉傳福 攝
一張A4紙
「四合一」看得更明白
「你看上面,有大家的名字,還有享受的標準哦。」11月3日,合江縣白米鎮金寶山村的村務公開欄前,群眾劉福銀熱心地拉著同村的郭道成,耐心地講解著村裡各項政策的享受情況。
郭道成今年52歲,腿部帶有殘疾,享受了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農村公益性崗位等幫扶政策。雖然字認得不多,但他卻是公開欄的「常客」。郭道成告訴記者:「上邊有我的名字,大家看到了就會給我講,每個月10幾號就能得到錢,放心得很。」
「現在一張紙就說清楚了,我們想知道的都在上面。」劉福銀告訴記者,他通常比較關注低保和村上的資金、項目情況,但以前公示很籠統,密密麻麻全是字,根本就看不懂。劉福銀指著公示欄說,現在小到買了12元一把的掃把、村上餘額收到12.57元的銀行利息,都一一羅列出來,一目了然。
瀘縣玉蟾街道九曲河村村務公開欄前,村民們正在查閱、討論村上事務。郭蕎璐 攝
這是金寶山村探索的「四合一」村級公開模板,即將惠民政策享受的標準、流程、明細、電話四個要素濃縮在一張A4紙上。此外,該模板在金寶山村試點的過程中,又根據群眾實際反映,健全完善了「不能享受條件」這一要素。金寶山村第一書記稅裴沛告訴記者,當時有群眾對照著標準,想申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但經村幹部了解,其已享受工傷保險等6項政策,因此無法再享受。
「所以我們吸取試點經驗,又明確了『不能享受條件』這個要素。這樣不僅群眾看得更明白,村幹部的解釋工作也少了,負擔輕了很多。」稅裴沛說。
「四合一」在金寶山村試點成功,也給其他村鼓足了信心,目前,「四合一」模板在合江全縣推廣,得到了廣大幹部群眾的支持和認可。
敘永縣村級「小微權力」運行流程圖,做好村務公開專項監督試點「後半篇文章」。郭蕎璐 攝
一本流程圖
「上訪戶」變身「監督員」
「各位群眾,今天是百花村『遊沙灣——長嶺埂』公路的『交帳會』,這條路即將驗收,希望沿線群眾主動參與公路維護……」「我願意!」11月4日,在敘永縣敘永鎮百花村召開的「微協商」院壩會上,建檔立卡貧困戶張永華第一個報名,積極主動參與公路的維護。其實,此前,他還曾經是一名「上訪戶」。
張永華,從「上訪戶」轉變為「監督員」,便是敘永縣村務公開專項監督試點工作產生的變化。張永華今年72歲,曾因公路項目決策、實施等方面信息不通,帶頭到鎮、縣紀委多次信訪。後來,他參加了幾次村上「有事來協商」院壩會後,張永華對村上工作有了進一步認識。在其最關心的「遊沙灣——長嶺埂」公路拓寬硬化項目中,張永華主動承擔了就近群眾佔地協商工作;同時,他還被村委邀請擔任公路施工質量「監督員」,組織養護管理等工作。
今年以來,敘永縣落實「三盯三公開」要求,專門成立了縣級試點工作協調小組,並由敘永縣紀委監委專項監督推動,敘永縣民政局主責,18個職能部門協同,鄉鎮黨委政府、村「三委」各司其職,分三批在9個鄉鎮118個村(社區)開展了村級公開專項監督試點工作。
針對村幹部在權力行使和服務群眾過程中存在的權力濫用、監督薄弱、腐敗問題易發多發等問題,敘永縣紀委監委研究制定《敘永縣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囊括重大決策、「三資」管理、救濟救助等41項小微權力,釐清了村幹部小微權力「邊界」。同時配套編制了《敘永縣村級「小微權力」運行流程圖》,將各項權力事項以群眾容易理解、看得懂的圖表形式進行逐條細化,對具體事項名稱、責任主體、行使依據、運行流程、過程公開等進行明確。
「現在我們照著流程圖來進行村級公開,從機制上梳理清楚,解決了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問題,也真正給基層減負。」敘永縣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胡翔坦言:「以前是只喊公開、沒得標準,現在梳理出來了流程圖,各個公開事項也設了模板,不僅村上易操作,也知道具體該監督哪個環節。」
胡翔介紹,從縣、鄉(鎮)紀委和村監委來說,清單和流程圖讓「監督者」更懂業務,有效提升日常監督的精準化和專業化;從村(社區)幹部而言,有利於提升服務群眾的效率和水平,流程圖具有規範的指導意義;從群眾監督而言,村(社區)根據當前工作重點,配套選定流程圖通過村務公開欄等實現公開,有助於提升對村務工作的知曉度,凝聚群眾監督合力。
群眾在瀘縣看村務公開 劉傳福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