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各類神話傳說的相關書籍,我們不乏都能在其中看到有不少有關於蛇的神話傳說。作為以神話為主流,包羅萬千學科種類的,被尊為一部奇書的《山海經》而言,其間描述有大量的荒誕離奇的人或事,而蛇也在其中佔據一席之地。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人首蛇身的女媧、伏羲等。其實細心觀察,自古以來,好像我們中國的遠古神話傳說中的「神」或是「神人」等為人們所崇敬的、比較有社會影響力的神話傳說中人物其形象大抵都為「人獸蛇身」。
看到這裡我想大家都會不由生出疑問,為何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或是「神人」現象都以「人面蛇身」來代表呢,為何多以選擇「蛇身」而非「人首馬身」或是其他動物的身呢,難不成與日本大和民族那樣存在有「蛇信仰」。但顯然是不可能的,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民族代表,民族圖騰便是龍了。因此,我認為選擇蛇身也許就是與蛇和龍那極其相似的形體有關。但猜測往往會帶有鮮明的個人色彩,個人觀點。那麼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以史為據,去探尋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人首蛇身形象。
一、《山海經》中人首蛇身的人神形象
《山海經》是我至始至終最愛看的一本書,裡面的每一個荒誕離奇的故事及人物都深深吸引著我。裡面的人首蛇身(龍身)的複合型人蛇神形象也使我感到十分好奇。好奇心則驅動行動力。一般而言,神話故事的產生往往與當時期人們的生活環境,人文精神、民族性格等因素存在著密切的關係。而剖析《山海經》裡面對於蛇的描寫,我們能夠看出在當時人們的眼裡蛇是一種非常兇殘的動物,人們怕它,漸漸的也就對其敬而遠之。這也應了一句話:因懼生敬。
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蛇又有了另一種改觀,蛇在人們的心中逐漸被神化。懦弱是人的天性,人們在自己能力有限或無能為力的時候,往往會將某寄望寄託於某物身上。在人們心中,蛇不僅生性兇殘,冷酷無情,但又有著人們所期盼的起死回生功能——脫皮即再生。就這樣蛇被人們所慢慢神話,並心生神會保護我們,而兇悍的蛇自然不會傷害我們的。當然,這顯然是人們一廂情願的,蛇可是全然不知情呢。神不會死,而蛇蛻皮後又可再生,人們刻畫出的「人面蛇身」似乎也是能說得通了。
二、人首蛇身、龍身複合型人神蛇形象有何關聯?
其實對於「人首蛇身」的組合神形象還是有人存在質疑的,甚至認為應該是「人首龍身」才對。有這種想法其實也沒什麼不對,因為「龍」在我國才是「神」的象徵,而且是我們一直以來公認的民族圖騰標誌。而在我國,也有許多的學者認為,蛇只不過是龍等虛幻動物的原型罷了。比竟它們在形體上就比較相似。
但也有人認為,蛇本來就是遠古原始圖騰,作為靈祖的蛇被神化無可厚非,何來替代之說。總之對於蛇身龍身的爭議眾說紛紜。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蛇在自古在中外的神話傳說中都佔據著較為重要的地位,而原始時期人們對蛇心生敬畏也確有其事。總之,蛇確為遠古時期人們對於權力和實力的象徵,而它也常被人們與神聯繫在一起。
三、「人首蛇身」型人神是「人化」的過渡嗎?
神話故事中所描繪的這種人與動物相結合的半人半獸的神型,不得不讓人心生懷疑,在古人們心中「神」究竟是何種樣子的。一般而言,神在人們心中是帶有鮮明的神秘色彩的。而從神話故事中查看,人們將人面獸身之物稱之為神,這明顯就是人們逐漸形成人獸同體的神祇觀念。而這一觀念的顯現是人們開始將神具體化、形象化。人們便這樣通過神話故事賦予神形似人類的外表,甚至是賦予神人 性格、意志、欲望等等,而在這個過程,人們便是將神逐漸普遍化,「人性化」。人們漸漸在神身上加上「人」的要素,將人變成神的一部分。這裡面有著人們對於神的崇敬,更有著人們將社會生活融入神話傳說的可能性。總而言之,「人首蛇身」是遠古人們從進化論的角度,將人、神、獸的結合,這裡面所體現的是人們對於人的神化的寄寓。
結語:
綜上所述,神話故事中所描述的「人面蛇身」是由於遠古人們對於蛇這類動物的崇敬之情最後促使產生的。而人、獸、神的結合也是人們對於神性向的理性轉變。其中「人面蛇身」形象的形成和演變過程便是原始古人們最好的精神體現。
參考文獻:
劉 偉.略論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人首蛇身」形象[J].嘉應學院學報
範慧莉.《山海經》中的蛇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