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科院「十三五」期間取得338個植物新品種權

2020-12-24 中國青年網

本報北京12月19日電(記者陳海波)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科院院長唐華俊日前在中國農科院脫貧攻堅與成果轉化工作會上表示,「十三五」期間,中國農科院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累計獲得有效發明專利2964件,取得植物新品種權338個,新獸藥、新農藥46項,推廣新品種300餘個、新產品700餘個、新技術200餘項,這些成果的推廣運用有效支撐了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植物新品種權是指完成育種的單位或個人,對其授權的品種依法享有的排他使用權。植物新品種權保護的目的是鼓勵更多的組織和個人向植物育種領域投資,從而有利於育成和推廣更多的植物新品種,推動我國種子工程建設,促進農業和林業發展。

唐華俊介紹,近年來,中國農科院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保障。目前,中國農科院20餘項技術被農業農村部納入農業主推技術。高產優質兼備的水稻新品種「華浙優261」、優質強筋小麥品種「中麥578」、高產高油多抗油菜品種「中油雜19」等新品種,以及玉米密植高產機械化技術、草地貪夜蛾預警與防控技術等新技術得到推廣應用,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撐。

「近三年,全院成果轉化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唐華俊說,「十四五」時期,中國農科院將推進科企科產融合發展,強化科技成果有效供給和智慧財產權保護,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效。到「十四五」末,轉化收入要實現翻番。

(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省農科院品資所DUS測試人員參加植物新品種權線上技術培訓國際會議
    10月20日-22日,由中歐智慧財產權合作項目、歐盟植物新品種局、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科技發展中心聯合主辦的"中國專家提供植物新品種權在線技術培訓會"召開。培訓由歐盟植物品種局(Community Plant Variety Office,CPVO)Martin Ekvad主持並致歡迎詞,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楊揚女士致開幕詞。
  • 【十三五巡禮】中國農科院科技支撐穩產保供系列之十一:蔬菜篇
    「十三五」期間,蔬菜種植布局更加優化,冷涼蔬菜生產加快發展,夏秋季蔬菜供應增長,實現全年無淡季供應。種植機械化程度不斷上升,由「十二五」期間的20%提高到25%,同時智能化、自動化程度不斷提升。我國蔬菜進口量年平均37.2萬噸,進口額年平均7.2億美元,蔬菜出口量年平均1098.3萬噸,出口額年平均152.4億元,貿易順差145.2億美元,比「十二五」增長了近50%。
  • 【十三五巡禮】中國農科院科技支撐穩產保供系列之六:油菜篇
    油菜是我國最重要的大宗油料作物,「十三五」期間,年均種植面積9900萬畝左右,年均總產量1300萬噸左右,菜籽油產量佔國產食用植物油的半壁江山,在保障國家食用油供給安全中至關重要。  「十三五」期間,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堅持推進理論、技術、產品鏈式創新,加大新品種、新技術和新業態的推廣示範應用,先後選育出了系列高油、高產、優質、多抗油菜新品種,研製出了油菜全程機械化高產高效技術模式、全產業鏈多功能開發利用技術模式、7D菜籽油產地綠色高效加工利用技術模式,大幅度提高了油菜產業效益,穩定和擴大了長江流域主產區冬閒田油菜種植面積,有效引領支撐了油菜產業向功能型
  • 國家林草局全面推進林業植物新品種保護
    中國加入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公約20周年國家林草局全面推進林業植物新品種保護4月23日,中國加入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公約20周年座談會在北京舉行,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彭有冬、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甘紹寧、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聯盟副秘書長彼得·巴頓出席。
  • 我國農業植物新品種權總授權量達1.5萬件
    本網訊 12月9日,從在山東壽光召開的全國農業植物新品種權保護研討會上獲悉,近年來,我國農業植物新品種權保護力度不斷加大,市場秩序持續好轉,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截至2020年10月底,農業植物新品種權總申請量3.9萬件,總授權量1.5萬件。
  • 《植物新品種覆審申請指南》發布
    12月9日,由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主辦、中國種子協會承辦的2020年全國農業植物新品種權保護研討會在山東省壽光市舉行。會上,農業農村部植物新品種覆審委員會發布《植物新品種覆審申請指南》。
  • 李秀麗教授參加中國加入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公約20周年座談會
    我校經濟學院(合作社學院)黨委書記陳錦銘教授應邀擔任中國種子協會植物新品種保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在22日晚舉行的植物新品種保護專業委員會2019年年會暨中國種子協會植物新品種保護專業委員會第一屆主任委員辦公會第三次會議上,李秀麗教授就青島農業大學開展農業智慧財產權教育的相關情況以及未來工作打算做了發言,受到與會領導和委員代表的一致肯定。
  • 2020農業領域智慧財產權暨植物新品種權保護研討交流會在滬舉行
    11月4日,2020農業領域智慧財產權暨植物新品種權保護研討交流會在上海隆重召開。我國農業智慧財產權保護,特別是植物新品種的保護,已取得初步的成績,國內外社會各界人士均期待保護工作的進一步加強並取得更大成效,本次研討交流會以「農業領域智慧財產權暨植物新品種權保護」作為議題,正逢其時。
  • 2020年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十大典型案例發布
    原標題:2020年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十大典型案例發布   12月9日,由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主辦、中國種子協會承辦的2020年全國農業植物新品種權保護研討會在山東省壽光市舉行。
  • 甜櫻桃、蝴蝶蘭新品種來了 山東省農科院首次拍賣24項農業科技成果
    小麥新品種:濟糯116,是由山東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員劉愛峰培育的糯小麥品種,突出特點為支鏈澱粉含量近100%、澱粉糊化特性回升值低,非常適合特色食品和保健麵製品加工及釀酒制曲。 2. 玉米新品種:魯甜109、魯糯008,是由山東省農科院玉米研究所副研究員張發軍培育,這兩個品種都是鮮食玉米雜交品種,將打包轉讓。 3.
  • 20年來 北京市農科院玉米中心選育50餘個玉米新品種
    原標題:20年來,北京市農科院玉米中心選育50餘個玉米新品種,依靠科技種質創新—— 為糧食安全貢獻北京力量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糧食安全問題備受關注
  • 南陽市農科院水稻新品種通過省審——「宛粳68D」 高產又好吃
    直播南陽訊(全媒體記者蘇翔) 5月12日,由南陽市農科院歷經14年努力成功選育的水稻新品種「宛粳68D」通過河南省農作物品種初審,並取得國家新品種權保護(公告號為CNA027219E)。這是一種高產又好吃的水稻新品種。事實上,在水稻育種領域,「高產」與「好吃」幾乎是個悖論。如何選育出口感好、品質優、產量高的水稻品種?市農科院研究員、河南省現代產業技術體系南陽水稻綜合試驗站站長郭俊紅帶領的科研創新團隊十多年前就開始科研攻關之旅。
  • 2020年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十大典型發布
    二、安徽皖墾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訴壽縣向東汽車電器修理部侵害小麥「鄭麥9023」植物新品種權糾紛案,依法判決被告未經品種權人許可在安徽省銷售「鄭麥9023」種子的行為構成品種權侵權,責令被告停止侵權,並判賠付原告經濟損失5萬元。
  • 國家林草局:發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名錄(林草部分...
    本號訊(12月14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實施細則(林業部分)》的規定,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名錄(林草部分)(第七批)》公告,公告如下:【公告原文】
  • 「十三五」農業十大科技成果|寒地早粳稻優質高產多抗龍粳新品種...
    回顧「十三五」,我國農業科技基礎前沿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推動農業產業發生一系列重大變革,對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一系列重大貢獻。現遴選出了10項重大標誌性成果【詳情】,為大家逐一介紹。 NO.
  • 18個新品種引領黑龍江省大豆優質高產
    王紅蕾攝黑龍江日報12月15日訊 記者從14日在省農科院召開的黑龍江省「百千萬」工程生物育種科技重大專項——高產優質大豆新品種選育中期匯報會上了解到,2020年度我省大豆「百千萬」工程生物育種專項開局結碩果:在之前科研基礎上,完成審定18個適宜黑龍江省不同生態區的高產優質大豆新品種,其中高蛋白品種4個、高油品種6個,適宜食品加工的無腥味品種
  • 雲南省4個草莓新品種獲農業農村部植物新品種權證書
    「『秋紅』『秋香』『秋怡』『夏怡』這4個日中性草莓(四季草莓)新品種,我們都已獲得農業農村部植物新品種權證書了。」近日,新近收到《2020年植物新品種權證書》的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花卉研究所研究員阮繼偉博士開心地通報:「這是國內第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日中性草莓新品種,有望打破我國日中性草莓長期被國外品種壟斷的局面。」
  • 河南省農科院大咖「把脈」延津「中國第一麥」
    會議圍繞優質小麥、優質花生產業化開發以及綠色高效栽培技術問題展開討論,來自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經濟作物研究所、植物保護研究所的5位專家對來自延津全縣120多位種植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以及種糧大戶代表進行了培訓和交流。會後,專家組一行來到延津縣優質小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基地,針對小麥冬前管理關鍵技術對合作社負責人和當地農技人員進行了現場指導。
  • 王巍:「十三五」期間中國考古學的主要成就
    作者:王巍「十三五」期間,在黨和國家的關心和支持下,中國考古學取得一系列重要成就,具體體現為考古發現層出不窮
  • 「十三五」期間我國港口發展取得重大進展 規模穩居世界第一
    我國港口發展取得重大進展。北部灣港貨櫃航線總數達到52條。「十三五」期間,我國港口發展取得重大進展,規模穩居世界第一,有效地發揮了「一帶一路」重要支點作用,為暢通國際國內「雙循環」發揮了重要作用。交通運輸部最新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我國港口規模不斷擴大,沿海港口萬噸級及以上泊位數2530個;在全球港口貨物吞吐量和貨櫃吞吐量排名前10名的港口中,我國港口均佔7席;建設集疏運公路1500公裡以上;貨櫃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長20%,重點區域煤炭集港全部改由鐵路和水路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