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來 北京市農科院玉米中心選育50餘個玉米新品種

2020-12-25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原標題:20年來,北京市農科院玉米中心選育50餘個玉米新品種,依靠科技種質創新——

為糧食安全貢獻北京力量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糧食安全問題備受關注,玉米作為糧食增產的主力軍,對穩糧保糧具有重要戰略意義。近二十年來,由北京市農科院玉米中心選育的50餘個玉米新品種,已累計推廣全國2億多畝、增產糧食100多億公斤,為糧食安全、農民增收貢獻了北京力量。

蘇家峪村是密雲區的低收入村,全村老齡化嚴重,農業發展滯後,過去種植的玉米產量低、品質差,賣不上價。2014年以來,北京市農科院玉米中心主動與蘇家峪村對接幫扶,送種子、配技術、搞培訓,讓玉米良種「京科968」在蘇家峪全村覆蓋、高效增產技術全面應用,推動了全村玉米產業提檔升級,助力蘇家峪村在去年成功摘掉了低收入「帽子」。

「『京科968』比我過去種的玉米每畝多打三百多斤,抗旱稈硬還耐瘠,玉米粒更實更壓秤。」當地種植大戶王銀保說,「去年家裡13畝地全種『京科968』,雖然遇上了旱年頭,但也畝產1600斤以上,糧販上家收9毛3一斤,賣了2萬多塊。」

不僅僅是北京,「京科968」在全國也是主導品種。在內蒙古通遼市,農民都知道它高產優質、抗蟲害、適應性強,而且不斷刷新糧食高產記錄。經全國玉米栽培學組專家嚴格測產:內蒙古通遼種植大戶杜振軍150畝連片平均畝產1208.5公斤。「在通遼就得多種『京科968』,企業喜歡收,糧好賣、價又高。」內蒙古通遼市開魯縣小街基村的種植大戶劉青春說。

「京科968」是玉米中心趙久然團隊花費多年時間成功選育的創新品種,2011年通過國家審定後迅速在全國推廣種植,年種植面積已連續4年超過2000萬畝,累計種植超過1億畝,是我國3個面積最大的玉米主導品種之一。此外,由北京市農科院玉米中心選育的「京農科728」,首批通過了國家機收籽粒品種的審定,能夠實現全程機械化播種施肥,機器直收玉米籽粒,大大降低了人力勞動成本,實現了高產優質與節本增效的生產目標,目前已經推廣超過1000萬畝。

在鮮食玉米領域,由玉米中心選育的「京科糯2000」長期以來是市場上最常見的鮮食玉米品種。它糯中帶甜、綿軟適口,很適合規模化種植和加工,目前已累計推廣6000多萬畝,成為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的鮮食玉米主導品種。「京科糯2000」的優勢,房山區琉璃河鎮常舍村的種植大戶韓鳳嶺深有體會。2000年他試種玉米中心趙久然團隊送來的新品種時,當年就實現了畝產2500多斤鮮穗的高產量,比周邊農戶種植的品種畝產增加了1000多斤。後來「京科糯2000」逐漸受到市場認可,韓鳳嶺嘗到了甜頭,從此每年他都找新品種試驗種植,成了玉米種植示範戶,並帶動當地上百戶農民一起種植鮮食玉米。

「京科糯2000」後,玉米中心還根據市場需求,進一步向甜加糯、甜玉米方向加強科研攻關,選育的「京科糯928」「農科玉368」等品種,兼具甜玉米「甜、脆、鮮」和糯玉米「糯、綿、香」等優點,甜玉米品種「京科甜608」更是能夠直接生吃,讓玉米像水果一樣成為鮮食佳品。十年來,北京自主選育的30餘個優良鮮食玉米品種不僅成為百姓餐桌上的主流選擇,而且也是農民脫低致富的好幫手,持續引領全國鮮食玉米市場提檔升級。

當前,玉米已成為我國種植面積最大且總產量最高的第一大作物,是糧食增產的主力軍。北京市農科院玉米中心通過科技創新,不斷實現玉米單位面積穩定增產,推動玉米品種更新升級,對提高玉米總產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食品安全、能源安全及改善民生、豐富百姓菜籃子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原標題:20年來,北京市農科院玉米中心選育50餘個玉米新品種,依靠科技種質創新——

為糧食安全貢獻北京力量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糧食安全問題備受關注,玉米作為糧食增產的主力軍,對穩糧保糧具有重要戰略意義。近二十年來,由北京市農科院玉米中心選育的50餘個玉米新品種,已累計推廣全國2億多畝、增產糧食100多億公斤,為糧食安全、農民增收貢獻了北京力量。

蘇家峪村是密雲區的低收入村,全村老齡化嚴重,農業發展滯後,過去種植的玉米產量低、品質差,賣不上價。2014年以來,北京市農科院玉米中心主動與蘇家峪村對接幫扶,送種子、配技術、搞培訓,讓玉米良種「京科968」在蘇家峪全村覆蓋、高效增產技術全面應用,推動了全村玉米產業提檔升級,助力蘇家峪村在去年成功摘掉了低收入「帽子」。

「『京科968』比我過去種的玉米每畝多打三百多斤,抗旱稈硬還耐瘠,玉米粒更實更壓秤。」當地種植大戶王銀保說,「去年家裡13畝地全種『京科968』,雖然遇上了旱年頭,但也畝產1600斤以上,糧販上家收9毛3一斤,賣了2萬多塊。」

不僅僅是北京,「京科968」在全國也是主導品種。在內蒙古通遼市,農民都知道它高產優質、抗蟲害、適應性強,而且不斷刷新糧食高產記錄。經全國玉米栽培學組專家嚴格測產:內蒙古通遼種植大戶杜振軍150畝連片平均畝產1208.5公斤。「在通遼就得多種『京科968』,企業喜歡收,糧好賣、價又高。」內蒙古通遼市開魯縣小街基村的種植大戶劉青春說。

「京科968」是玉米中心趙久然團隊花費多年時間成功選育的創新品種,2011年通過國家審定後迅速在全國推廣種植,年種植面積已連續4年超過2000萬畝,累計種植超過1億畝,是我國3個面積最大的玉米主導品種之一。此外,由北京市農科院玉米中心選育的「京農科728」,首批通過了國家機收籽粒品種的審定,能夠實現全程機械化播種施肥,機器直收玉米籽粒,大大降低了人力勞動成本,實現了高產優質與節本增效的生產目標,目前已經推廣超過1000萬畝。

在鮮食玉米領域,由玉米中心選育的「京科糯2000」長期以來是市場上最常見的鮮食玉米品種。它糯中帶甜、綿軟適口,很適合規模化種植和加工,目前已累計推廣6000多萬畝,成為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的鮮食玉米主導品種。「京科糯2000」的優勢,房山區琉璃河鎮常舍村的種植大戶韓鳳嶺深有體會。2000年他試種玉米中心趙久然團隊送來的新品種時,當年就實現了畝產2500多斤鮮穗的高產量,比周邊農戶種植的品種畝產增加了1000多斤。後來「京科糯2000」逐漸受到市場認可,韓鳳嶺嘗到了甜頭,從此每年他都找新品種試驗種植,成了玉米種植示範戶,並帶動當地上百戶農民一起種植鮮食玉米。

「京科糯2000」後,玉米中心還根據市場需求,進一步向甜加糯、甜玉米方向加強科研攻關,選育的「京科糯928」「農科玉368」等品種,兼具甜玉米「甜、脆、鮮」和糯玉米「糯、綿、香」等優點,甜玉米品種「京科甜608」更是能夠直接生吃,讓玉米像水果一樣成為鮮食佳品。十年來,北京自主選育的30餘個優良鮮食玉米品種不僅成為百姓餐桌上的主流選擇,而且也是農民脫低致富的好幫手,持續引領全國鮮食玉米市場提檔升級。

當前,玉米已成為我國種植面積最大且總產量最高的第一大作物,是糧食增產的主力軍。北京市農科院玉米中心通過科技創新,不斷實現玉米單位面積穩定增產,推動玉米品種更新升級,對提高玉米總產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食品安全、能源安全及改善民生、豐富百姓菜籃子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焦點

  • 甜櫻桃、蝴蝶蘭新品種來了 山東省農科院首次拍賣24項農業科技成果
    小麥新品種:濟糯116,是由山東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員劉愛峰培育的糯小麥品種,突出特點為支鏈澱粉含量近100%、澱粉糊化特性回升值低,非常適合特色食品和保健麵製品加工及釀酒制曲。 2. 玉米新品種:魯甜109、魯糯008,是由山東省農科院玉米研究所副研究員張發軍培育,這兩個品種都是鮮食玉米雜交品種,將打包轉讓。 3.
  • 讓洋品牌壟斷玉米種子市場成為歷史
    這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玉米雜交品種名為「桂單0810」,是廣西農科院專家文仁來及其團隊近10年智慧和汗水的結晶。玉米育種沒有捷徑可走本科學土壤專業的文仁來,於1983年畢業分配到廣西農科院玉米研究所從事農化樣品分析工作,受良好業務氛圍的薰陶和感召,1993年,文仁來主動加入玉米育種隊伍。
  • 繼鄭單958之後又一個劃時代的玉米新品種,河南年種植面積300萬畝
    偉科702是由河南農業大學陳偉程教授選育的玉米品種,自2010年以來,先後通過了內蒙古、河南、河北和國家三大玉米主產區審定。在黃淮海、東華北和西北三大玉米主產區的兩年區域試驗中,產量都是第一,這在國內玉米育種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 畝產在2000斤以上,這三個玉米新品種,春播夏播均可以
    進入冬季,許多農民朋友都在為來年的玉米進行備種。面對市場上這麼多的玉米品種,哪個品種適應性廣,抗病性好,產量又高呢。今天給大家介紹三個品種高抗倒伏、耐旱耐密、抗高溫、穩產高產的玉米品種,春播夏播都可以。
  • 中國農科院「十三五」期間取得338個植物新品種權
    本報北京12月19日電(記者陳海波)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科院院長唐華俊日前在中國農科院脫貧攻堅與成果轉化工作會上表示,「十三五」期間,中國農科院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累計獲得有效發明專利2964件,取得植物新品種權338個,新獸藥、新農藥46項,推廣新品種300餘個、新產品700餘個、新技術200餘項,這些成果的推廣運用有效支撐了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據了解,植物新品種權是指完成育種的單位或個人,對其授權的品種依法享有的排他使用權。
  • 北京鮮食玉米大會評出30個優秀玉米品種
    新京報訊(記者 楊亦靜)7月10日至12日,由中國種子協會、北京市農業農村局、通州區人民政府主辦的2020年中國北京鮮食玉米大會暨北京鮮食玉米節在京舉行,會上專家組評選出30個全國優秀玉米品種。DNA分子指紋鑑定篩選「問題玉米」據了解,6月初,北京玉米種子檢測中心對大會參展品種進行了DNA分子指紋鑑定,根據結果取消了15個品種真實性有問題的參評資格。
  • 從德宏大山裡走出的「玉米人」,獲省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
    番興明是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所長,他說:「這只是做的一個展示,我們選育了40多個國家和省級審定玉米品種,全部擺的話肯定擺不下。」他領銜建成一支具有較大國內外影響力的熱帶亞熱帶玉米創新團隊。入校成績不理想的他,通過努力,各科成績都有了提高,198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致力於保障玉米品種安全畢業後,他被分配到雲南省農業科學院。那時交通非常不便,從昆明城區到省農科院要搖著小馬車,有時候甚至只能步行去,省農科院外面常常是塵土飛揚。一把尺子、一雙膠鞋、一桿稱、一張辦公桌,在這麼簡陋的條件下,他開始了自己的科研生涯。
  • 我市召開農作物新品種暨玉米增密度觀摩培訓會
    我市召開農作物新品種暨玉米增密度觀摩培訓會 發布時間:2020-09-14 11:02:31 來源: 延安市農業農村局
  • 新疆玉米部分新品種簡介(一)
    現將其中14個玉米品種簡介如下。1 新玉93號新疆先鋒偉業種子有限公司選育。生育期127.2 d。葉片上衝,株型緊湊,株高2.9 m,穗位高1.1 m,雄穗分枝少,果穗封頂好,穗長18.6 cm,穗行數14~16 行,行粒數34.3 粒,單穗粒重200.8 g,百粒重36.1 g。籽粒半馬齒型,黃色。
  • 「迪卡667」玉米新品種山東推廣超10萬畝
    農村大眾報汶上訊 (記者 張超 通訊員周新國)7月20日,由山東愛農種業有限公司主辦的玉米新品種「迪卡667」現場觀摩會在汶上縣次丘鎮白馬河村舉行,來自全省各地的種子經銷商和玉米種植大戶約150餘人參加了此次觀摩會。
  • 曲靖陸良:高產良種助力大莫古鎮玉米豐收
    在曲靖市陸良縣大莫古鎮新村村委會麥田心村,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田野裡那一排排整齊的待收玉米,剝開玉米皮,金黃的玉米粒,顆顆飽滿,像黃寶石一樣晶瑩剔透。  走進玉米地,村民羅小伍正忙著收割。他家今年試種的新品種川單99號玉米,從產量到飽滿度和玉米株的倒伏情況都比較好。
  • 慶陽市農科院打造「本地—海南」加代育種模式 加速我市農作物新...
    市農科院立足我市玉米(普通玉米、鮮食玉米)、大豆、小雜糧(穀子、紅小豆)、瓜菜(白黃瓜、薄皮甜瓜、紅線辣椒、小果型西瓜)、白瓜子等10個地方特色作物,從種質資源保存、新材料有性雜交組配創製、組合材料豐產性能檢測、抗病性能測試等方面開展加代育種工作。
  • 隆平高科:水稻、玉米及棉花新品種通過國家審定的自願性信息披露公告
    隆平高科:水稻、玉米及棉花新品種通過國家審定的自願性信息披露公告 時間:2020年12月03日 19:10:54&nbsp中財網 原標題:隆平高科:關於水稻、玉米及棉花新品種通過國家審定的自願性信息披露公告
  • 玉米不減產,每畝還多收200-300斤大豆 南充玉米大豆套種技術取得新...
    四川在線記者 蒲南溪「350粒」「226粒」「109粒」……10月17日,初秋天降小雨,南充市農科院邀請省內外7名專家學者對「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任務—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項目成果做現場測產驗收。南充市農科院承擔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十三五」體系重點任務,並且該院承擔的「南方大豆新品種培育」項目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七大農作物育種」重點專項。「專家組測產結果:在西充青獅鎮開展的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模式套作大豆示範,農業部主導品種南夏豆25獲得了1畝以上畝產大豆173.04公斤,10畝以上畝產大豆144.3公斤的高產,比大面積生產增產50%以上。」
  • 高產良種助力曲靖陸良玉米豐產豐收
    在雲南省陸良縣大莫古鎮新村村委會麥田心村,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田野裡那一排排整齊的待收玉米,剝開玉米皮,金黃的玉米粒,顆顆飽滿,像黃寶石一樣晶瑩剔透。 走進玉米地,村民羅小伍正忙著收割。自家今年試種的新品種川單99號玉米,從產量到飽滿度和玉米株的倒伏情況都比較好。
  • 我省紅花品種選育實現零突破
    本報訊(記者李運海)12月17日,省農科院選育的紅花新品種——豫紅花1號通過省內審定。這是我省通過審定的第一個紅花品種。對此,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花類崗位科學家、省農科院研究員梁慧珍說:「紅花生產的突出問題是品種混雜退化、開花不集中。如今,豫紅花1號品種選育取得零的突破,解決了這些問題,將推動紅花在我省及適應區域擴大種植面積,助力農民增產增收。」    紅花是世界重要的優質藥用和油料作物,國際國內市場供不應求。
  • 玉米品種是紅軸的好,還是白軸的好?
    玉米種植,在中國農作物耕種面積中佔據著重要位置。目前,長江以南區域除了種植水稻,仍有很大一部分耕地種植玉米。長江以北,除了少部分種植小麥之外,大部分種植的全是玉米。玉米品種經過六次更新換代,到今天,有了紅軸,白軸品種之分。那麼,農戶在選擇玉米品種時,是選擇紅軸品種,還是選擇白種品種呢?下面讓小編來告訴你。
  • 黑龍江啟動大豆新品種選育重大專項
    黑龍江省「百千萬」工程科技重大專項「高產優質大豆新品種選育」項目10日在哈爾濱啟動。該項目是工業強省「百千萬」工程科技重大專項支撐行動計劃中農業領域唯一由科研單位牽頭的生物育種專項,預計總投資980萬元,其中財政投資480萬元。
  • 魯山縣張店鄉:「彩色」玉米和蘿蔔畝均效益萬元以上
    「今年的黑甜糯玉米和紅甜糯玉米已經可以上市了,通過網上售賣,一穗玉米能賣到3元左右。我們一年種兩茬(春玉米和秋玉米),一畝地種3500棵,能達到供貨標準的玉米穗有2800個左右,兩茬下來,一畝地收入1.6萬元不成問題。」正在查看玉米穗成熟度的農場主程佳佳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