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年來,北京市農科院玉米中心選育50餘個玉米新品種,依靠科技種質創新——
為糧食安全貢獻北京力量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糧食安全問題備受關注,玉米作為糧食增產的主力軍,對穩糧保糧具有重要戰略意義。近二十年來,由北京市農科院玉米中心選育的50餘個玉米新品種,已累計推廣全國2億多畝、增產糧食100多億公斤,為糧食安全、農民增收貢獻了北京力量。
蘇家峪村是密雲區的低收入村,全村老齡化嚴重,農業發展滯後,過去種植的玉米產量低、品質差,賣不上價。2014年以來,北京市農科院玉米中心主動與蘇家峪村對接幫扶,送種子、配技術、搞培訓,讓玉米良種「京科968」在蘇家峪全村覆蓋、高效增產技術全面應用,推動了全村玉米產業提檔升級,助力蘇家峪村在去年成功摘掉了低收入「帽子」。
「『京科968』比我過去種的玉米每畝多打三百多斤,抗旱稈硬還耐瘠,玉米粒更實更壓秤。」當地種植大戶王銀保說,「去年家裡13畝地全種『京科968』,雖然遇上了旱年頭,但也畝產1600斤以上,糧販上家收9毛3一斤,賣了2萬多塊。」
不僅僅是北京,「京科968」在全國也是主導品種。在內蒙古通遼市,農民都知道它高產優質、抗蟲害、適應性強,而且不斷刷新糧食高產記錄。經全國玉米栽培學組專家嚴格測產:內蒙古通遼種植大戶杜振軍150畝連片平均畝產1208.5公斤。「在通遼就得多種『京科968』,企業喜歡收,糧好賣、價又高。」內蒙古通遼市開魯縣小街基村的種植大戶劉青春說。
「京科968」是玉米中心趙久然團隊花費多年時間成功選育的創新品種,2011年通過國家審定後迅速在全國推廣種植,年種植面積已連續4年超過2000萬畝,累計種植超過1億畝,是我國3個面積最大的玉米主導品種之一。此外,由北京市農科院玉米中心選育的「京農科728」,首批通過了國家機收籽粒品種的審定,能夠實現全程機械化播種施肥,機器直收玉米籽粒,大大降低了人力勞動成本,實現了高產優質與節本增效的生產目標,目前已經推廣超過1000萬畝。
在鮮食玉米領域,由玉米中心選育的「京科糯2000」長期以來是市場上最常見的鮮食玉米品種。它糯中帶甜、綿軟適口,很適合規模化種植和加工,目前已累計推廣6000多萬畝,成為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的鮮食玉米主導品種。「京科糯2000」的優勢,房山區琉璃河鎮常舍村的種植大戶韓鳳嶺深有體會。2000年他試種玉米中心趙久然團隊送來的新品種時,當年就實現了畝產2500多斤鮮穗的高產量,比周邊農戶種植的品種畝產增加了1000多斤。後來「京科糯2000」逐漸受到市場認可,韓鳳嶺嘗到了甜頭,從此每年他都找新品種試驗種植,成了玉米種植示範戶,並帶動當地上百戶農民一起種植鮮食玉米。
「京科糯2000」後,玉米中心還根據市場需求,進一步向甜加糯、甜玉米方向加強科研攻關,選育的「京科糯928」「農科玉368」等品種,兼具甜玉米「甜、脆、鮮」和糯玉米「糯、綿、香」等優點,甜玉米品種「京科甜608」更是能夠直接生吃,讓玉米像水果一樣成為鮮食佳品。十年來,北京自主選育的30餘個優良鮮食玉米品種不僅成為百姓餐桌上的主流選擇,而且也是農民脫低致富的好幫手,持續引領全國鮮食玉米市場提檔升級。
當前,玉米已成為我國種植面積最大且總產量最高的第一大作物,是糧食增產的主力軍。北京市農科院玉米中心通過科技創新,不斷實現玉米單位面積穩定增產,推動玉米品種更新升級,對提高玉米總產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食品安全、能源安全及改善民生、豐富百姓菜籃子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原標題:20年來,北京市農科院玉米中心選育50餘個玉米新品種,依靠科技種質創新——
為糧食安全貢獻北京力量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糧食安全問題備受關注,玉米作為糧食增產的主力軍,對穩糧保糧具有重要戰略意義。近二十年來,由北京市農科院玉米中心選育的50餘個玉米新品種,已累計推廣全國2億多畝、增產糧食100多億公斤,為糧食安全、農民增收貢獻了北京力量。
蘇家峪村是密雲區的低收入村,全村老齡化嚴重,農業發展滯後,過去種植的玉米產量低、品質差,賣不上價。2014年以來,北京市農科院玉米中心主動與蘇家峪村對接幫扶,送種子、配技術、搞培訓,讓玉米良種「京科968」在蘇家峪全村覆蓋、高效增產技術全面應用,推動了全村玉米產業提檔升級,助力蘇家峪村在去年成功摘掉了低收入「帽子」。
「『京科968』比我過去種的玉米每畝多打三百多斤,抗旱稈硬還耐瘠,玉米粒更實更壓秤。」當地種植大戶王銀保說,「去年家裡13畝地全種『京科968』,雖然遇上了旱年頭,但也畝產1600斤以上,糧販上家收9毛3一斤,賣了2萬多塊。」
不僅僅是北京,「京科968」在全國也是主導品種。在內蒙古通遼市,農民都知道它高產優質、抗蟲害、適應性強,而且不斷刷新糧食高產記錄。經全國玉米栽培學組專家嚴格測產:內蒙古通遼種植大戶杜振軍150畝連片平均畝產1208.5公斤。「在通遼就得多種『京科968』,企業喜歡收,糧好賣、價又高。」內蒙古通遼市開魯縣小街基村的種植大戶劉青春說。
「京科968」是玉米中心趙久然團隊花費多年時間成功選育的創新品種,2011年通過國家審定後迅速在全國推廣種植,年種植面積已連續4年超過2000萬畝,累計種植超過1億畝,是我國3個面積最大的玉米主導品種之一。此外,由北京市農科院玉米中心選育的「京農科728」,首批通過了國家機收籽粒品種的審定,能夠實現全程機械化播種施肥,機器直收玉米籽粒,大大降低了人力勞動成本,實現了高產優質與節本增效的生產目標,目前已經推廣超過1000萬畝。
在鮮食玉米領域,由玉米中心選育的「京科糯2000」長期以來是市場上最常見的鮮食玉米品種。它糯中帶甜、綿軟適口,很適合規模化種植和加工,目前已累計推廣6000多萬畝,成為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的鮮食玉米主導品種。「京科糯2000」的優勢,房山區琉璃河鎮常舍村的種植大戶韓鳳嶺深有體會。2000年他試種玉米中心趙久然團隊送來的新品種時,當年就實現了畝產2500多斤鮮穗的高產量,比周邊農戶種植的品種畝產增加了1000多斤。後來「京科糯2000」逐漸受到市場認可,韓鳳嶺嘗到了甜頭,從此每年他都找新品種試驗種植,成了玉米種植示範戶,並帶動當地上百戶農民一起種植鮮食玉米。
「京科糯2000」後,玉米中心還根據市場需求,進一步向甜加糯、甜玉米方向加強科研攻關,選育的「京科糯928」「農科玉368」等品種,兼具甜玉米「甜、脆、鮮」和糯玉米「糯、綿、香」等優點,甜玉米品種「京科甜608」更是能夠直接生吃,讓玉米像水果一樣成為鮮食佳品。十年來,北京自主選育的30餘個優良鮮食玉米品種不僅成為百姓餐桌上的主流選擇,而且也是農民脫低致富的好幫手,持續引領全國鮮食玉米市場提檔升級。
當前,玉米已成為我國種植面積最大且總產量最高的第一大作物,是糧食增產的主力軍。北京市農科院玉米中心通過科技創新,不斷實現玉米單位面積穩定增產,推動玉米品種更新升級,對提高玉米總產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食品安全、能源安全及改善民生、豐富百姓菜籃子等都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