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楊亦靜)7月10日至12日,由中國種子協會、北京市農業農村局、通州區人民政府主辦的2020年中國北京鮮食玉米大會暨北京鮮食玉米節在京舉行,會上專家組評選出30個全國優秀玉米品種。據測算,目前國內鮮食玉米的種植面積約三分之一種植的都是北京選育的品種,部分育出品種品質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同時,集糯玉米和甜玉米優點於一身的「甜加糯」玉米在國內市場關注度越來越高,全國種植面積可達300萬畝。
DNA分子指紋鑑定篩選「問題玉米」
據了解,6月初,北京玉米種子檢測中心對大會參展品種進行了DNA分子指紋鑑定,根據結果取消了15個品種真實性有問題的參評資格。進行身份鑑定的機構是北京玉米種子檢測中心,通過身份鑑定,一方面檢查展示品種是否存在套牌現象,一方面和品種的標準樣品進行對比,確定品種的真實性。通過檢測,可以防止品種同質化,防止出現侵權。
會上,評選專家組通過盲評的方式,從200多品種中評選出「全國十大優秀糯玉米品種」「全國十大優秀甜加糯玉米品種」「全國十大優秀甜玉米品種」。其中除了我們平時常見的黃玉米和白玉米外,還有紫色玉米和花色玉米。
北京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史亞興介紹,獲獎的京紫糯219就是一種紫玉米,一般來說,紫色玉米的花青素含量高,有抗氧化作用,同時果實晶瑩剔透,花絲也是紫色的,色彩飽滿,亮度好。這幾年紫色玉米品種類型也越來越多,「京紫糯219主要是紫色的皮,但玉米的胚乳仍然是白色的。而花色玉米的籽粒是紫色和黃色相間的。」
通州國際種業科技園區是2020年中國北京鮮食玉米大會的主會場。史亞興介紹,園區內種植的206個鮮食玉米品種,分別選自我國自海南到東北共20多個省份。
甜加糯玉米快速發展
和粽子甜鹹之爭、湯圓葷素之爭一樣,在吃玉米這件事上也存在南北差異。一般來說,北方人更習慣吃糯玉米,南方人更喜歡甜玉米,「北方人吃甜玉米總感覺有皮,而且顆粒的內容少,而糯玉米對於南方人來說又不夠甜。」史亞興說。
記者注意到,本次評選出的十大優秀糯玉米和十大優秀甜玉米確實存在南北差異,十種獲獎的糯玉米品種裡大部分都是華北地區公司選育的品種,而甜玉米中有幾種是由來自廣東、福建等地的公司選育的。
史亞興告訴記者,最近幾年中和了甜玉米和糯玉米的「甜加糯」玉米品種關注度逐漸升高,種植面積也在增加,目前全國甜加糯玉米的種植面積達到300萬畝左右。「90年代末期我國就已經開始種植甜加糯品種的玉米了,這是我國首創的一種玉米類型,最早是海南選育的品種,主要在南方有少量種植,後來隨著京科糯928、農科玉368等甜糯玉米品種的出現,帶動了甜糯玉米市場。」
據了解,北京鮮食玉米種植面積自2015年開始以每年10%~15%的增幅恢復性增長,2020年種植面積預計突破3.5萬畝,主要分布在房山、大興、密雲等區。高端優質鮮食玉米約佔種植面積的30%以上。
新京報記者 楊亦靜
編輯 穆祥桐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