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邊上有4尊鐵牛,曾深埋黃河水下,稱鎮河鐵牛卻被遺忘

2020-12-22 去旅遊是為你

黃河邊有四頭鐵牛,深深地埋在了黃河的水面上,我叫鎮河的鐵牛,但是我忘記了,黃河是我國的「母河」,它帶來了許多地區,對自然和人類產生了巨大影響,而且,它是最燦爛的文明,在我國由於古代文明而成為中國不可忽視的河流。

雖然說黃河有很多,但是在不同的領域出生的積極意義也不同,黃河是一個很好的地方,但是它的文化特徵也很好,所以,我來介紹一下這個非常不同的鐵牛建築。

黃河公牛實際上知道黃河的建築,但現在是黃河風景區的熱點,成為了見證歷史悠久黃河變化的人之一,這座建築歷史和文化豐富,現在代表黃河風景區也是正常的,看看幾個實用的功能吧,生態園市山西省Gupu有可能西蒙黃河東岸以外的四個鐵牛,它建於唐代,目的是穩定PuJin的浮橋,長3米,高1.9米。

事實上,由於歷史上黃河的變化,沉積物逐漸埋葬,水面下的黃河也必須深埋,中國古代文化財產建築也值得同情,但現在又有了新發現,出土的開元唐鐵牛也彌補了一些古代文化。

中國古代文化旅遊,黃河的鐵牛被忽視和遺忘,我知道實際上沒有那麼多,現在,遊客的黃河正在看黃河本身的波濤,被自然無視了,而且還有實用的文化。

相關焦點

  • 永濟黃河大鐵牛
    1989年8月,永濟政府經過一年多的查訪勘探,發現並出土了唐開元鐵牛、鐵人引起轟動. 開元鐵牛又稱唐代鐵牛位於永濟市城西十五公裡黃河古道兩岸各四尊.鑄於唐開元十三年( 725年),為穩固浮橋所用.元代末年因橋毀,黃河東移,開元鐵牛逐漸為泥沙埋沒.
  • 歷經千年沉睡地下的黃河大鐵牛重見天日,訴說著曾經的輝煌與滄桑
    黃河大鐵牛於1989年考古發現之後,集浮橋設計、冶金技術、雕塑藝術為一體的蒲津渡遺址,作為世界橋梁史上唯我獨尊的無價之寶,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當年蒲津渡遺址面向公眾開放的時候,我也曾經慕名前往相距並不是很遠的山西運城永濟市一睹其壯觀場景。
  • 黃河鐵牛為何出土31年,一直放在河邊無人保護?專家:不敢亂動
    黃河鐵牛為何出土31年,一直放在河邊無人保護?專家:不敢亂動文/觀心通史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有著數千年的歷史,古人曾在文化和經濟等方面創下了很多奇蹟。當然也有例外,我國曾出土了一件珍貴的文物,出土後,考古專家沒有選擇立即帶回文物局或博物館,而是決定露天敞放。這件遭到「特殊」對待的文物是「黃河鐵牛」。我們對於黃河鐵牛並不陌生,因為我們小學都學過《撈鐵牛》這篇課文,文中講的就是打撈黃河鐵牛的故事。黃河鐵牛出土於山西永濟市西十五公裡的黃河古道兩岸,共出土了四尊鐵牛。
  • 黃河驚現千斤「鎮河」鐵牛,鎮守黃河千年不腐,專家直呼奇蹟
    早在上古時期黃河流域經常發生洪水,為了保護農產業,堯帝曾多次召開首領集會,為了就是如何去解決這個問題,後來鯀就被選中了,擔任了此次任務的帶頭人,但是鯀足足做了九年也沒做好,後來被流放到了羽山。舜帝接位以後,又繼續任用鯀的兒子大禹來治水,大禹總結父親的經驗,利用水往低處走的特性,把堵塞的河道給疏通,然後又把洪流引到了附近的江河,這才終於把洪水給治理乾淨,也就有了後世的「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典故了。
  • 70噸黃河鐵牛出土30多年,仍在露天遭受風吹雨打,專家:不敢動
    1989年,山西省永濟縣博物館經過一年多的勘察和調查,在黃河故道的東岸發掘出土了四座大型鐵牛,據專家考證,這些鐵牛鑄造於一千多年前的唐朝開元年間,重達70餘噸,與鐵牛同時出土的還有四尊鐵人,這四尊鐵人就在鐵牛的旁邊,彷佛在牽引陪伴著鐵牛。還有兩座鐵山和一組七星鐵柱及三座土石夯成的石堆也被同時發現。
  • 1200年前的黃河鐵牛撈出後,為何露天放置不保護?專家:誰敢動它
    之所以選擇鐵牛的形象,是因為牛可造福於人民,古人也借希望於鐵牛震懾泛濫的黃河水,不僅是起到固定索橋的作用,在《易經》中就有一句話:「牛象坤,坤為土,土勝水。」
  • 山西永濟市,黃河大鐵牛,鸛雀樓,普救寺一日遊
    根據事先的了解知道了永濟有三個景點是挨著的,每個景點之間距離開車都在10分鐘左右很是方便。西安距離永濟市也就不到200公裡,一天時間來回足夠了。繞寺一周基本一個小時就遊覽完畢,下山出門前往第二個景點 「黃河大鐵牛」也叫」蒲津渡「 。黃河大鐵牛我很早以前就聽說過,今天終於有幸一見。
  • 1988年,專家們救起的黃河「鐵牛」,為何一直放在露天?
    蒲津渡,古代黃河上著名的渡口,位於山西省永濟市古蒲州城西門外的黃河東岸。為了穩定蒲津浮橋,維持秦晉交通,唐開元十三年,皇帝下令在此鑄造了四條鐵牛。所以黃河鐵牛也被稱為開元鐵牛,或者唐朝的鐵牛。每條鐵牛長約3米、寬1.3米、高1.9米,每條重約30噸,腹部下有底盤,下有6根直徑0.4米、長3.6米的鐵柱,每根重約40噸,兩排鐵牛之間有一座鐵山。每個鐵柱上分別設有反向延伸鐵腳,鐵柱的作用類似於地錨。鐵牛頭朝西,尾朝東,俯臥,雙目圓睜,形象十分逼真。鐵柱旁,有鐵鑄的高鼻深目,為胡人牽引造型。
  • 古時黃河上拉鐵索橋的為什麼是黃河大鐵牛,而不是其它動物?
    其中最多的一個觀點,認為牛為醜,在五行裡屬土,土克水,因此有古人想要鎮水的作用。又說易經中牛為坤,也是土,還是鎮水之意。然而,要知道黃河大鐵牛,建造時的目的,可不是放入水中鎮水,而是留在岸上牽繫浮橋,後因黃河改道,大鐵牛這才沒入水中。上面觀點,從其建造目的上說,就扯偏了。
  • 還記得小學課本《撈鐵牛》的故事嗎,鐵牛現在在哪兒呢
    還記得小學課本《打撈鐵牛》的故事嗎?那麼,當時的鐵牛現在在哪兒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宋朝河中府有一座浮橋,用八頭鐵鑄的牛來固定著它,一頭鐵牛將近幾萬斤。後來河水暴漲衝斷了浮橋,牽動鐵牛,沉到河裡。朝廷招募能夠撈出鐵牛的人,真定有個名叫懷丙的和尚,用兩隻大船裝滿泥土,把鐵牛繫到船上,用大木頭做成秤鉤的形狀鉤住鐵牛,慢慢地去掉船上的泥土,船浮出水面的同時鐵牛浮上來了。轉運使張燾聽說了這件事,賜給他一件紫色裟衣。
  • 1200年前的黃河鐵牛出水後,為何露天擺放不保護?專家:想但不能
    黃河水患就是一個始終伴隨著中國歷史進程的問題,歷朝歷代都湧現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黃河治水故事。《史記》記載,黃河西邊的秦國為了進攻河東之地,自哀蒲州一帶修建了河橋。因為這塊地黃河經常漲水退水,所以只能以浮橋的形式修建,歷朝歷代都沿襲了秦朝在這裡造浮橋的習慣。
  • 黃河「鐵牛」已出土31年,為何露天擺放不保護?專家:誰敢動它?
    最能夠見證過去那些輝煌文明和歷史的,莫過於一件件珍貴的文物了,而在山西省永濟市附近,就有一處著名的名勝之地,那就是佇立在蒲津渡口的黃河開元鐵牛。在四尊鐵牛靜靜地放置在露天看臺上,讓遊客參觀觀摩。這些鐵牛亮眼圓睜,呈現出負重狀,形象逼真,而牛尾後均有橫鐵軸一根,長2.33米,用於拴連橋索,高1.5米,肩寬0.6米。其重量加上下面的底盤和鐵柱,重大約40噸左右。蒲津浮橋一直存在到了元代末期,最終因為年久失修而毀壞,然而鐵牛卻依然頑強的屹立在這裡,而隨著黃河改道,他們也逐漸被泥沙埋沒。
  • 黃河大鐵牛被打撈上岸31年,為何露天陳列不保護?學者:我們不敢
    而在山西永濟,有一處文物被發掘出來後,卻一直露天陳。為何專家不對其進行保護呢?咱們接著往下看。黃河大鐵牛,又稱「開元鐵牛」、「唐代鐵牛」,因為它是在唐朝時期建造的。唐開元時期,隨著蒲州經濟的發展,蒲州城榮升為全國六大雄城之一,地位堪比今天的「北上廣深」。因此,蒲津渡的交通地位也顯得更加重要。
  • 親情中華黃河故事|永濟黃河鐵牛亮相央視《如果國寶會說話》
    運城晚報運城僑聯今天運城晚報訊(記者 景斌)6月15日,央視熱播欄目《如果國寶會說話》播出了永濟黃河鐵牛。短短5分鐘的時間,與眾不同的黃河鐵牛再次引起了全國人民的關注。這就是黃河鐵牛,蒲津渡浮橋的橋樁。在唐朝,蒲津渡浮橋是全國的運輸命脈。河東的鹽、山西的鐵、關中的糧,以及拱衛京畿的部隊都在此集結。因此,這座浮橋的橋樁至關重要。浮橋飄於大河,關鍵的受力點就在於岸上的樁。鐵牛下的鐵柱被特意做成傾斜的角度,牢牢扎在地下,而後,牛頓定律啟動了。鐵牛自身的重力與浮橋的拉力產生了一個更大的合力。
  • 1200年前的黃河鐵牛,為何露天擺放30年不保護?專家:誰敢動?
    小學有一篇經典的課文名叫《撈鐵牛》,在北宋時期的一天,山西地區黃河發了大洪水,結果把一座橋給衝斷了,其中栓橋用的八隻大鐵牛被衝進了河裡,人們都毫無辦法,結果被一個名叫懷丙的和尚想了辦法,最後才讓這八隻鐵牛成功回到了岸上,最後這八隻鐵牛存放在黃河邊直到今天。
  • 唐朝「黃河鐵牛」撈出後,為何露天擺放不收藏?
    但曾經有過唐朝的70噸『黃河鐵牛』撈出來之後,居然直接露天擺放,也不收藏起來多年事,這是怎麼回事?對此專家的解釋是:不敢。唐朝70噸「黃河鐵牛」撈出後,為何露天擺放不收藏?專家:不敢作為我們的母親河,有關於黃河的神秘事情實在是太多了,至今也有許多故事仍在流傳,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麼一個事情?
  • 為解決歷史懸案,他一年打了4000多個洞,尋找消失的黃河鐵牛
    回顧歷史,中國雖然苦難深重,但他也曾站在歷史的制高點上接受世界的矚目。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出現使西方重視國家統一和權利集中,四大發明的出現引領了世界科技的步伐。今天,我們就來談談中國古代引以為傲的黃河之水的橋梁技術,中國近代的落後不是被世界打敗,而是被自己困在了一個天朝上國的格局中。
  • 黃河發現「神獸」,歷經千餘年依然「光亮如新」,專家卻難以解釋
    在唐朝初期重新建設橋梁的時候,據史料記載,為了讓「憤怒的黃河精靈」能夠平息憤怒,黃河不至於衝毀橋梁。於是李世民下令,讓工匠做出了四座後世的國寶級文物——黃河鐵牛。這四座鐵牛坐落在這座橋梁的四角,作為奠基石將整個橋梁的基礎壓在土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四個鐵牛在黃河的兩岸,見證了千年來的歷史變遷。
  • 黃河鐵牛:全年無休算什麼?俺鐵打身子堅持工作500年!
    黃河鐵牛,贊! 6月15日, 在《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中, 來自山西永濟的黃河鐵牛, 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
  • 山西黃河鐵牛出土31年,一直在岸邊露天放著供人觀賞,為何不轉移
    但在數不清的文物之中,開元鐵牛卻稱得上第一重量級文物。因為它實在太重了,只是一頭鐵牛就重達三十噸,如果再加上底座,就有七十噸之巨。可是,這樣重量級的大傢伙,自從出土之後卻一直被扔在原地,這是為什麼呢?黃河鐵牛是做什麼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