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重點
(一)科研機構綜合改革
為落實學校全面深化改革總體部署和工作要求,凝聚科研特色,提高科研機構工作效率,組建翻譯與跨文化傳播研究院、國別和區域研究院,與原「一帶一路」天津戰略研究院一起,打造了具有天外特色的核心智庫群品牌。
(二)科研項目與獲獎
獲國家社科項目13項、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10項、市哲學社科學規劃項目58項、國家語委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項目1項、市教委科研項目42項、市社科界服務基層大調研應用項目13項。2020年,國社科項目、市社科項目的獲批數量均創歷史新高。
首次獲教育部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獲天津市高校智庫優秀決策諮詢研究成果二等資助;獲天津市第十六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5項。
(三)學術活動
資助教學科研單位舉辦青年學者論壇16場;資助求索高端學術論壇38場;籌備召開我校「首屆應急外語服務發展論壇」。
第二屆社會語言學高端國際論壇
(四)科研走訪回訪
為服務基層,全方位了解基層單位面臨的困惑與難題,由校領導帶隊,面向教學單位與相關部門持續開展科研走訪及回訪活動,根據走訪反饋建議與意見,不斷整改落實工作,注重工作實效。如,2019年度校級項目增設「非通用語培育項目」,2020年開設校級中央文獻翻譯與應急外語服務研究專項等。
二、工作亮點
(一)抗疫科研服務
疫情期間,我校教師在《中國社會科學報》《光明網》《光明日報》等主流媒體發聲,科研處累計上報天津市教委31項疫情防控研究成果,其中,校黨委書記殷奇主編的《抗疫應急外語服務的思考與行動》一書不僅為天津疫情防控工作貢獻了天外力量,還為國家應急決策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
(二)進一步打造「文明互鑑 文明互譯」學術品牌
牽頭學校第二屆「文明互鑑 文明互譯」學術交流季的策劃、組織與實施工作,共開展25項學術活動,產生廣泛學術影響,進一步彰顯了天外學術特色,發出天外聲音。
第二屆「文明互鑑·文明互譯」學士交流季啟動儀式
(三)科研平臺建設新突破
參與籌備成立天津市應急外語服務研究院,完成應急外語服務研究院申報天津市高校培育智庫,並成功獲批,研究院同時入選中國CTTI智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實驗室」獲批天津市普通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實驗室,成為我校首個天津市級社科實驗室。
(四)高水平科研成果推介
在校園網設立「聚焦科研」專欄,宣傳推介我校教師高水平科研業績,目前已累計推介80餘條,營造了濃厚的科研氛圍,發揮了我校科研骨幹教師在科研工作上的示範與引領作用。
來源 | 科研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