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女生失蹤後發現身亡,家長如何進行青春期教育,溝通不可忽視

2020-12-14 月亮姐姐說教育

3月22日,媒體記者從河南走失女生舒舒的家屬處得知,昨日,舒舒的屍體在縣內一河道被打撈出。警方經過屍檢,已初步排除刑事嫌疑。此前,舒舒於3月7日走失。

3月17日,固始縣公安局發布協查通報,「孩子因與家人生氣離家出走,走時身穿一套紅色格子棉睡衣,腳穿一雙紅色棉鞋,無交通工具,未攜帶手機及身份證件、無財物、無微信和QQ號」。

3月22日,新京報記者從舒舒家屬處得知,3月21日,村民發現河中漂起一具屍體,經過辨認確定為舒舒。通過一天的打撈,將舒舒的屍體撈上岸,並送至法醫處。記者從固始縣公安局民警處了解到,經過屍檢,已經初步排除刑事嫌疑,案件仍在處理中。

因與家人生氣,離家出走「意外」身亡,無論女孩的家長怎樣傷心和後悔也為時已晚。那麼,女孩為什麼會愛生氣,作為家長該怎樣和孩子溝通呢?13歲,孩子正值豆蔻年華,正是充滿朝氣像花兒一樣的年紀。

這個年紀的女孩思想朦朧,叛逆、厭學、愛打扮、甚至早戀,對於父母的忠告往往不屑一顧,這就好比民間那句俗話「兒大不由爹女大不由娘」。這一時期的女孩愛生氣不是心胸狹窄,是其步入青春期的正常反應。

青春期的女孩敏感、自尊心強,家長不應該用自己心裡的尺子去衡量和要求她們,要耐心地和孩子去溝通,想辦法了解她們內心的想法。

一、和孩子做朋友。小孩子和大人的思想永遠不同,因此,為了孩子更健康快樂地成長,家長應更多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用平等的姿態和她們去交流。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敞開心扉和父母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對於孩子的表現,家長們也要多表揚、多鼓勵、多讚美,做到少批評、不抱怨、不指責。

二、適時溝通,積極引導。既然是孩子就難免會犯錯,而這些所謂的錯或許只是家長心裡的標準。因此,作為家長不能憑主觀意識去否定孩子,這樣只會對孩子的心理和自尊心造成傷害。如果孩子真的錯了也不能橫加指責,更不能在大庭廣眾之下教育或責打孩子,端正態度、積極引導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三、參加社交活動。有些青春期的孩子不善於交往,喜歡一個人靜靜地思考,對此,家長們往往會誤解或著急。針對這種情況,家長可通過多方了解,鼓勵孩子和要好的同學一起玩,比如為孩子組織生日聚會,或鼓勵孩子多參加學校的一些活動等。

另外,利用假期帶著孩子去參觀、旅遊,既開闊眼界又陶冶情操。很多13歲左右的女孩子愛生氣,而且一生氣就不願意與人溝通,情急之下或許就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事。

河南這位女孩因為和家裡人生氣離家出走的悲劇,恐怕誰都不願意看到。可女孩青春期期間的心理變化和感受,有多少家長了解?有多少家長想過該如何與之溝通?醒醒吧!家長們!(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學做智慧家長,破解青春期煩惱——2020十幾歲家長課堂·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是人生最寶貴的年華,是由兒童向成人過渡的關鍵時期,小學階段最後一年恰逢青春期萌芽階段,家長們該如何正確的處理和引導青春期出現的問題?為引導家長更好的對待孩子到來的青春期,1月10日晚,近百名國防科大附小的家長如約而至,一場別開生面的青春期主題活動在此展開。
  • 青春期「中二」女生怎麼教 父母良好溝通是關鍵
    多數家長會與孩子交流青春期話題,但對效果持消極態度  《報告》顯示,97.56%的家長認為與孩子形成良好溝通是重要的,他們中76.98%的家長經常(每月)與孩子交流青春期相關話題。  馮凌建議,在了解初中階段女生理解需求前提下,可推動學校在現行體系的知識性課程之外,為生活在非一線的中小城市(以二三線城市為主)處在青春前期到青春期(7—9年級)的女性學生、她們的家長進行有針對性的成長陪伴與素質提升類課程與能力建設。  在調研過程中,馮凌等人也根據家長對課程設置的認可度進行了調研,66.05%的家長表示支持,32.33%持中立態度。
  • 13歲女孩寫性行為檢討,成人眼裡的「青春期」何時變得如此齷齪
    一度衝上百度熱搜的,既有嫦娥5號平安歸來的喜訊,也有「13歲女孩被校長強迫寫性行為檢討」的醜聞。前不久,有一條讓人看著上火的新聞:山西呂梁臨縣一個13歲的初中女生,被校長毆打、逼迫寫了一份檢討書。通過山西臨縣官方通報,我們不難推測事情的經過:臨縣某校校長接到舉報,學校有早戀學生,男生多次熄燈後進入女生宿舍,並在女生劉某床上停留很長時間(同宿舍的學生可以證明)。從正常成人的眼光來看:早戀、男生熄燈後進入女生宿舍、停留很長時間。僅僅這些敏感的字眼,就不難「判斷」兩人早就暗渡陳倉,發生了「不可描述之事」。
  • 解我青少年教育:家長如何跟叛逆期的孩子溝通?
    孩子進入青春期,隨著而來的就是叛逆期,這是一個令所有父母都頭疼的事情,甚至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得了心理病,他們跟瘋子似的,管不得,罵不得,那麼家長到底該如何和叛逆期的孩子溝通呢?
  • 青春期的孩子如何溝通——知識星球告訴你
    所以不是壓制兒童不讓他成長,而是家長自己要成長,把自己高度拔高,那兒童就會跟家長一起升高,這樣才可以達到效果。對於怎麼去拔高,實際上不同年齡家長有不同的角色。這些建議一定要看,建議老師轉給家長!作為家長,我們究竟該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 17歲男生迎娶13歲女生,父母該怎麼教育孩子學法懂法?
    近日,一段17歲男生迎娶13歲女生」的視頻引發社會關注,男生與女生屬於自由戀愛。因雙方父母法治意識淡薄,當事的兩人並未到民政部門申辦婚姻登記,直接按當地風俗舉辦了婚禮。 一個17歲,一個13歲,有網友笑稱:我比他們兩個人加起來年齡都大,到現在都還沒有結婚,太拖後腿啦。
  • 媽媽一句話讓13歲女兒做起直播,家長該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交流
    也許家長覺得這沒什麼,但有的孩子卻會記在心裡。這不,13歲的萌萌就把媽媽的一句沒錢還房貸記在了心裡。一天,萌萌媽無意吐槽了一句:今年到這個時候都還不復工,下個月的房貸該怎麼辦啊?本來就是一句吐槽話,但卻被萌萌聽到了心裡去。於是,她就在網上搜索有什麼賺錢方式,在得知直播賺錢快後便自己在家裡做起了直播。
  • 教育難題:青春期孩子談戀愛,怎麼預防
    這就很巧妙地把孩子該不該談戀愛的問題變為孩子如何去提升自己的問題,這是非常藝術的引導法,是值得我們很多家長學習的。這個故事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首先一個問題,如果我們的孩子有了這樣的情感問題,會不會跟我們說呢?第二個問題,孩子向我們訴說的時候,我們作為家長會如何反應。這兩個問題是很關鍵的。
  • 青春期女生多大年齡來月經?到這個年齡還不來,當心生殖疾病
    很多影視劇中,都出現過女生進入青春期後「初次來潮」的鏡頭!她們充滿了恐懼,擔心自己得了嚴重的病、懷疑自己要死了,又或者是隱隱約約明白了什麼,但出於害羞的心理,也沒有及時和家長溝通,直到被家長發現!因為月經初潮受到了多種因素影響,包括了遺傳基因、飲食、身體健康等多方面,不同女生的月經初潮時間都不相同,受到多方面原因的影響,初潮可能提前也可能會延後到來;即便是受到特殊情況影響,也應該是在7-8歲以後,20歲之前來初潮。
  • 南京17歲高中生持刀殺死母親!家長注意:千萬別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
    據中國網資訊16日報導,江蘇南京,17歲高中男生李某11月12日在家中持刀將母親殺害,後換衣服到同學家借宿。 13日,李某前往學校找到班主任告知相關情況,本人打電話要求自首。 16日,南京警方通報稱,李某因家庭管教等原因,與其母長期存在矛盾。
  • 青春期的孩子不願與父母溝通,看見家長就煩,父母要如何做才好
    初二的孩子正是青春期的孩子。青春期的孩子,他們無論是在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青春期的孩子雖然會有些叛逆,但也並不是蠻不講道理。有些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相處,還是非常融洽的,這和父母的性格、教育方式有關。
  • 初二女生,為什麼整天和媽媽吵架?原來是沒有掌握這3個溝通技巧
    有一位網友給我留言:「我女兒十五歲了,在讀初二,整天和我吵,一句也不讓說,愁死我了,能支個招嗎?」今天專門針對這位家長的問題進行一次專題的分析,希望更多的家長受益。第1個溝通技巧,針對女生青春期的特點,認真查找問題,分析原因女兒已經15歲,正值青春叛逆期,思想上逐步由幼稚走向成熟,行為上也向成人轉變。
  • 和青春期孩子溝通有方法,學會科學的對話法,輕鬆解決問題!
    單靠我的個人經驗還不足夠,還需要一本書來系統的教會他們如何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畢竟要想讓孩子健康度過青春期,最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對話」。用「對話」都不能解決的問題,用其他方法也無法解決。在《青春期對話法》的後封,出版方細心的整理出了和孩子進行對話的三大主題「錯誤的提問」、「能促成長篇對話的問題」和「需要避開的對話主題」。
  • 隔代教育有弊端,老人帶娃,家長應該如何溝通規避
    ,一定要注意與老人溝通交流,對這些不良現象進行規避。思想教育觀念落後 由於文化教育的局限性,很多長輩思想觀念比較陳舊,在對孩子的教育上也比較傳統,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做出的一些行為,很難正確看待,所以在對孩子的照顧中,不免會採用一些落後的方式進行照顧,例如,有的老人會在孩子摔倒後,當著孩子的面去敲打地面,告訴孩子,是地面不好,摔了寶寶;還有些老人在餵孩子吃飯時,喜歡先幫孩子吹一吹。
  • 孩子被批評後是尋死覓活,還是愈髮長進?取決於家長的溝通方式
    像這樣的案例屢見不鮮,今年9月武漢一中學男生被母親教訓、扇巴掌後,從教學樓跳樓自殺;去年上海一男孩被母親批評後跳橋自殺……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親子之間出現了溝通障礙,被父母批評時,孩子貿然地選擇結束生命來終結矛盾,而回憶多數70後、80後的童年幾乎是在老師和父母的訓斥聲中長大,沒有多少孩子因長輩幾句話就尋死覓活的。
  • 王玉新老師說|讀懂青春期孩子,做青春期孩子的好家長
    2020年12月9日下午,由揚州市文明辦、市教育局、市婦聯指導,益智教育基金會、邗江區教育局、立智微教育主辦,廣陵區教育局、揚州市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社會事業局協辦的「2020年家庭教育年度公益講座的活動」聚焦孩子的青春期教育話題,主講嘉賓王玉新在會議中心階梯教室為200多位家長做了《讓青春之花美麗綻放——讀懂青春期孩子,做好青春期孩子的家長》的專題講座
  • 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難溝通?作為父母,你需要了解下青春期孤獨
    無論是小說,還是現實,孤獨成了青春期孩子普遍的現狀。在英國的英國廣播公司(BBC)最近進行了一項大型全國性調查並發現十分之四的16-24歲的年輕人非常孤獨,他們感到無話可說,無人可傾訴,不被人理解,與世界脫離。
  • 南寧女生被欺凌,14歲學生喝農藥身亡,僅教孩子自我保護是不夠的
    所有人都在教育孩子們要如何保護自己,如何避免成為校園欺凌對象,可是你們知道嗎?比起教育孩子們自我保護,我們更要教育他們別去成為欺凌者。近日,南寧一女生遭受校園欺凌事件一直備受關注,作為教育者,當看到視頻中的女孩68秒被打40次,當看到她卑微地鞠躬和道歉,我內心十分難受。
  • 通過「校長逼女生寫不雅檢討」事件,說說青春期少年的教育問題
    本文對該事件不作更多評論,對事件所反映出的青春期少年問題,作為從事教育事業進30年的教師,只從家長與老師方面談談自己的粗淺認識與看法。 面對青春期少年,不少家長與老師嚴陣以待、嚴防死守、苦口婆心、恩威並用的教育,可謂用情至深。但是孩子卻不願意和家長與老師交流溝通,最後孩子離你越來越遠。
  • 小朋友不會自己穿衣服,影響不可忽視,家長要讓孩子從小自食其力
    瀟瀟今年五歲了,一般孩子到了五歲,都已經在上幼兒園中班了,但瀟瀟卻從沒上過學。由於瀟瀟生活自理能力比較差,五歲的她,不但不能自己獨立吃飯,還不會自己穿衣服。從她四歲開始,她的父母開始為她尋找合適的幼兒園,這些幼兒園因為瀟瀟自理能力太差,不願意接受瀟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