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媒體記者從河南走失女生舒舒的家屬處得知,昨日,舒舒的屍體在縣內一河道被打撈出。警方經過屍檢,已初步排除刑事嫌疑。此前,舒舒於3月7日走失。
3月17日,固始縣公安局發布協查通報,「孩子因與家人生氣離家出走,走時身穿一套紅色格子棉睡衣,腳穿一雙紅色棉鞋,無交通工具,未攜帶手機及身份證件、無財物、無微信和QQ號」。
3月22日,新京報記者從舒舒家屬處得知,3月21日,村民發現河中漂起一具屍體,經過辨認確定為舒舒。通過一天的打撈,將舒舒的屍體撈上岸,並送至法醫處。記者從固始縣公安局民警處了解到,經過屍檢,已經初步排除刑事嫌疑,案件仍在處理中。
因與家人生氣,離家出走「意外」身亡,無論女孩的家長怎樣傷心和後悔也為時已晚。那麼,女孩為什麼會愛生氣,作為家長該怎樣和孩子溝通呢?13歲,孩子正值豆蔻年華,正是充滿朝氣像花兒一樣的年紀。
這個年紀的女孩思想朦朧,叛逆、厭學、愛打扮、甚至早戀,對於父母的忠告往往不屑一顧,這就好比民間那句俗話「兒大不由爹女大不由娘」。這一時期的女孩愛生氣不是心胸狹窄,是其步入青春期的正常反應。
青春期的女孩敏感、自尊心強,家長不應該用自己心裡的尺子去衡量和要求她們,要耐心地和孩子去溝通,想辦法了解她們內心的想法。
一、和孩子做朋友。小孩子和大人的思想永遠不同,因此,為了孩子更健康快樂地成長,家長應更多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用平等的姿態和她們去交流。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敞開心扉和父母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對於孩子的表現,家長們也要多表揚、多鼓勵、多讚美,做到少批評、不抱怨、不指責。
二、適時溝通,積極引導。既然是孩子就難免會犯錯,而這些所謂的錯或許只是家長心裡的標準。因此,作為家長不能憑主觀意識去否定孩子,這樣只會對孩子的心理和自尊心造成傷害。如果孩子真的錯了也不能橫加指責,更不能在大庭廣眾之下教育或責打孩子,端正態度、積極引導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三、參加社交活動。有些青春期的孩子不善於交往,喜歡一個人靜靜地思考,對此,家長們往往會誤解或著急。針對這種情況,家長可通過多方了解,鼓勵孩子和要好的同學一起玩,比如為孩子組織生日聚會,或鼓勵孩子多參加學校的一些活動等。
另外,利用假期帶著孩子去參觀、旅遊,既開闊眼界又陶冶情操。很多13歲左右的女孩子愛生氣,而且一生氣就不願意與人溝通,情急之下或許就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事。
河南這位女孩因為和家裡人生氣離家出走的悲劇,恐怕誰都不願意看到。可女孩青春期期間的心理變化和感受,有多少家長了解?有多少家長想過該如何與之溝通?醒醒吧!家長們!(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