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四千年的文明對話

2020-12-24 人民網

  圖為臨汾下靳遺址出土的綠松石腕飾

  圖為石峁出土的雙人面石雕。

  山西陶寺遺址和陝西石峁遺址,因其地域的相鄰性、時代的接近性,常被放在一起進行比較。近幾年兩個遺址以及與兩個遺址相關聯的遺址都不斷有考古新發現,持續引起學界和社會公眾關注。近日,在山西博物院展出的《黃河文明的標識——陶寺·石峁的考古揭示》,首次將數年考古的成果集中展示,曾經隔河相望 的「文明」第一次擺在了一處,讓觀眾可以透物見史、透物見人,找尋4000年前黃河兩岸發生的交流、碰撞、融合的故事。

  講好黃河文明的故事

  《黃河文明的標識——陶寺·石峁的考古揭示》特展將時空範圍確定在距今4000年左右的黃河中遊,以陶寺和石峁這兩個超大中心聚落為焦點。序廳處以黃河流經地形路線圖為大背景,奔騰的黃河呼之欲出,以陶寺出土的龍盤和石峁石雕獸面為代表圖標,清晰地指示出陶寺和石峁的具體地理位置,穿越時空的文明對話就此拉開。

  陶寺遺址的考古持續40餘年,早、中期王族墓地出土了彩繪龍盤、陶鼓、鼉鼓、石磬、玉器等精美文物。寫有朱書文字的扁壺、最早的青銅容器、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天文觀測遺蹟觀象臺、規模宏大的早期城址、中期城址……這都顯示陶寺社會已經步入文明階段。陶寺遺址很多重要的出土文物收藏在國內多家博物館,此次得到多家單位支持聚集在一起,讓觀眾一飽眼福。

  陶寺並非獨立存在。臨汾下靳和芮城清涼寺出土的陶器、玉器等器物,從另一個側面豐富了觀眾對晉南地區與陶寺遺址同時代先民的生活狀態、生產技術等方面的認識。而來自長江下遊大汶口文化、長江中遊石家河文化因素也在陶寺匯聚。

  石峁這座總面積達400萬平方米的石城橫空出世,改變了我們對於龍山文化晚期城址的認知。考古揭示出由皇城臺、內城和外城三重結構構成的宏偉建築,城門、墩臺、馬面、角臺等形制完備的防禦體系。陶器、玉器、骨器、銅器、石雕、壁畫和紝木等大量珍貴遺物更是勾勒出中國北方史前石城文化系統的文明狀態,表明這個時期這一區域已步入早期國家的發展階段。這次展覽是石峁遺址出土文物首次大規模集中亮相。

  在石峁這一超級聚落的周圍還有多個遺址拱衛。天峰坪東遺址和碧村遺址出土典型器物是對石峁文化的重要補充。蘆山峁遺址從時間和空間上都是連接陶寺和石峁的中間節點,這裡出土的玉琮、石刀、板瓦等文物一目了然地呈現出彼此的聯繫,使陶寺和石峁兩大文明的交流、互動順理成章,也使觀眾能夠更充分認識、了解陶寺和石峁兩大文化主體之間的關係。

  呈現考古最新成果

  展覽最大的亮點是選取了眾多最新的考古材料做展品。石峁遺址是21世紀中國最重要的考古新發現之一,在2012年、2019年兩次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陶寺遺址的考古一直在進行,新發現也層出不窮,尤其是宮城建築和更多銅器的發現。蘆山峁遺址入選2018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山西的興縣碧村遺址、臨汾下靳遺址、芮城清涼寺墓地都是近十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重要考古發掘成果。偏關天峰坪東遺址是2020年最新考古發現。這幾處史前遺址均是文明探源中很重要的考古發現,具有很高的關注度,很多出土文物也是第一次面向公眾。

  文物的展示最見匠心。土鼓、特磬等禮樂器,璧、琮、牙璧高等級玉器,非實用的彩繪陶器……陶寺遺址中反映禮制的器物被集中放到一起,在空間上形成一個陶寺禮制文化的器物群,再輔以展板,呈現出陶寺古國的「禮制初成」。同樣,石峁出土的玉器、石雕、卜骨等器物也集中在一個區域,展示石峁人「藏玉於牆」的文化特色。文物自己會講話,觀眾可以清晰感受到兩個不同文化聚落或物質文化的多源性、選擇性和精神世界的複雜性。

  展覽既注重陶寺、石峁等遺址已有研究成果的展示,又關注學術熱點,尤其注重對考古學文化所反映的社會發展狀況、組織結構等方面的比較與歸納,力圖將中華文明起源研究的成果全面、系統地傳播給觀眾。

  陶寺與石峁,作為距今4000年左右黃河流域文明的顯著標識,在交流與碰撞中,共同推進了中華文明一體化格局的形成。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12日 05 版)

(責編:楊光宇)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穫,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詳細】

相關焦點

  • 跨越時空的邂逅與對話
    跨越時空的邂逅與對話 跨越時空的 邂逅與對話
  • 天天學習|異域琉璃,跨越千年見證文明互鑑
    一千多年前,這些具有明顯異域風情的琉璃器如何跨越萬裡來到長安?它們又見證了怎樣一段文明交融史?2014年3月27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演講時,講述了這些琉璃器的故事——「1987年,在中國陝西的法門寺,地宮中出土了20件美輪美奐的琉璃器,這是唐代傳入中國的東羅馬和伊斯蘭的琉璃器。
  • 400年的文明對話 共同紀念世界三大文學巨匠
    原標題:中西合璧:400年的文明對話 共同紀念世界三大文學巨匠新華社南昌9月25日電(記者餘孝忠 郭遠明 袁慧晶)25日晚,英國利茲大學學生在江西撫州市帶來以西方視角演繹的《南柯記》。
  • 「拉斐爾的藝術:不可能的相遇」展覽:跨越500年的超時空對話 藝術...
    這是一次藝術史範本之展,再現了一場跨越500年的超時空對話。中國文化和旅遊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局長謝金英表示:「2020年是拉斐爾逝世500周年,此次『拉斐爾的藝術:不可能的相遇』以數位技術還原了拉斐爾的代表作品,是一次將藝術與科技有機融合的成功典範,是文化遺產創造性轉化的成功實踐。」
  • 除中華文明之外,還有一個文明也能與之媲美,歷史足有四千年
    可鮮有人知的是,除了如今家喻戶曉的中華文明之外,發端於四千年前的猶太文明,也保持了其主體精神的傳承。與漢儒文明不同的是,猶太文明雖形成較早,可是,其卻在近兩千年的時間內失去了繁衍的故土。也是正因為如此,猶太文明一直被客居地的主體文明摧殘和打壓。
  • 華夏文明四千年,秦朝之前是前兩千年,清朝結束是後兩千年
    華夏文明,從夏朝算起,至清朝結束,剛好四千年。假如把這四千年當作一個線段,那麼中點便是秦朝,秦朝之前是兩千年,秦朝之後也是兩千年,而我們現在則是下一個階段的剛剛開始。按《夏商周斷代工程》,夏朝始於公元前2070年,終於公元前1600年商湯滅夏;商朝始於公元前1600年,終於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周朝始於公元前1046年,於公元前256年被秦昭襄王所滅。
  • 跨越八百年的對話!南海水下文化遺產大展走進敦煌
    這是南海出水文物首次走進陸上絲綢之路的咽喉要塞敦煌,由此拉開一場陸地與海洋跨越時空的對話。  此次大展為當地觀眾及遊客講述了什麼樣的南海故事?又將呈現出什麼樣的絲路精神?《海南周刊》帶您踏上時空交匯中的絲路之旅。遊客在觀展。
  • 燃速之旅:跨越時空的對話
    2020年12月5日,「燃·速——世界汽車發展百年人物雕塑展」開展儀式在北京汽車博物館舉行,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清華大學科學博物館高級顧問楊玲;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羅軍民;中國美術館藏品徵集部副主任、研究館員王雪峰;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駐會副秘書長秦春暉;汽車商業評論總編輯、軒轅大學校長賈可以及藝術家代表等參加開展儀式,北京汽車博物館黨組書記
  • 習近平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全文)
    (2019年5月15日,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習近平  尊敬的各位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國際組織負責人,  尊敬的各位嘉賓,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在這個草木生長的美好季節,來自亞洲47個國家和五大洲的各方嘉賓,為深化文明交流互鑑共聚一堂
  • 從「四千年一遇的偶像」到「四千年美女」,鞠婧禕選擇了默默忍受
    從「四千年一遇的偶像」到「四千年美女」,鞠婧禕選擇了默默忍受被譽為「四千年一遇的美人」的鞠婧禕,憑藉著在港式紅毯照中憑藉實力走出了圈子,她的化妝一下子就火了,引來許多女孩的模仿。鞠婧禕的「四千年美人」稱號來自一篇日本報導,當時日本論壇的標題是「偶像在中國4000年出現一次」,鞠婧禕也在幾個日本門戶網站上熱搜。後來可能是翻譯問題,也可能是媒體炒作,最終成為中國「「四千年一遇的美女」。因為這個名字在網上很流行,也讓鞠婧禕受到了高度關注,她也成為了網友批評的對象。
  • 這部穿越四千年的全景歐洲史,很多人等了15年
    於是,他們集合十位頂尖學者,歷時十餘年,從遙遠的古希臘、古羅馬開始,一直到21世紀,用九卷書描繪了歐洲四千年的歷史全景圖(註:目前國內中文版已完成並出版七卷)。而每有新卷推出,無不大受讚譽並刷爆讀者圈。
  •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你知道哪一個
    已知人類最早出現的古代文明是在現今伊拉克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之間產生和發展的兩河文明。他最早形成於公元前五千年左右,正式形成於約公元前四千年。這裡的人們建立了國家,出現了王國,他擁有人類已知最早的契形文字,世界上最早的法律典籍,人類最早的學校,人類最早發明六十進位計時的巴比倫時間。
  • 「四千年一遇的偶像」到「四千年一遇的美女」,小鞠只有自己承受
    被封為「四千年一遇的美女」鞠婧禕,去年憑藉在活動中的港風紅毯照實力出圈,她的妝容也被女孩們紛紛效仿,絕對的美貌讓她收穫了大批的粉絲和路人的好感。鞠婧禕的「四千年美女」的稱號來源於日本的報導,當時日本論壇上的標題是「中國出現四千年一遇的偶像」,鞠婧禕也因此登上日本多個門戶網站的熱搜,後來或許是翻譯的問題,又或許是媒體的可以炒作,最後在國內變成了「中國四千年第一美女誕生」。因為這個名號爆紅網絡的鞠婧禕,在迎來超高關注度的同時,她也成為了網友們口誅筆伐的對象。
  • 我心中必看的科幻小說,《致四千年後》、《時間之墟》
    書名:致四千年後作者:祈耳喵簡介:帶著文明系統穿越到公元前十世紀,但幸運或不幸的是,他哪怕是死了也會再度重生到下一個時代,直至四千年後。他從公元前活到中世紀,從文藝復興活到工業革命,從賽博朋克活到星際時代。
  • 成都國際詩歌周|張予佳:詩歌傳遞的人文星火,跨越文明斷層
    成都國際詩歌周是現代詩歌和傳統文化傳承的一種對話,是實打實的挖掘,而非表面上的泛泛之談,在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過程中,能起到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張予佳紅星新聞:您覺得成都的詩歌氛圍怎麼樣?亙古以來,詩歌與文學便是重要的文明承載工具。在洪荒年代的先民眼中,掌握原始文字符號、能創作和吟誦詩歌的族人,被賦予了「與神靈交涉」的異能。這種久違的莊嚴感和神聖感,似乎在惡魔雙翅飛掠橫掃的腥風衝蕩中,被迫激活。人類文明其實有其很脆弱的一面:瘟疫、海嘯、戰火,還有霸權,都能輕易損毀它,循環不休。
  • 跨越千年的時空對話|65把鑰匙和上萬張照片
    跨越千年的時空對話|65把鑰匙和上萬張照片 2020-10-27 20: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跨越時空的文明傳承,地球文明只是一座孤獨的囚籠
    我們似乎被迫去尋找外星文明,去幻想著和外星生命的第一次接觸、文化交流和建立跨越星際的友誼,這可以說是我們進化的產物,我們畢竟是高度社會化的動物,生活在家庭、群體、部落、城市中
  • 「燃·速」之旅——跨越時空的對話
    跨越·歷史與未來「燃·速——世界汽車發展百年人物雕塑展」以「汽車科技與藝術」為主題,以世界汽車發展歷史為軸,通過經典汽車人物雕塑形象,多維度展現汽車運動百餘年歷史長河中汽車人物的風雲故事。展覽旨在以藝術態度為汽車歷史以及現代文化搭建起精神橋梁,這既是讓傳統的文化重新煥發生機,也是對現代文化的由衷讚嘆,充分展現汽車科技與雕塑藝術的融合對話。
  • 尼山講堂:孔子誕生地崛起世界文明交流對話新高地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8日訊 9月27日至28日,「2020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在孔子誕生地曲阜尼山舉行。國內外專家學者以「線上+線下」的方式「雲聚」尼山講堂,共同探討文明的融合與人類命運,探尋中國之治的深厚文化根基,搭建起世界多元文明間交流對話的新高地。9月27日開幕式現場這是尼山世界文明論壇與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首次融為一體舉行,吸引了國內外專家學者150餘人出席。
  • 四千年一遇美女被群嘲:四千刀的小矮人,全身上下都是假的
    導語:鞠婧禕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經常以美貌出圈的一個偶像,在出道時就被媒體稱作四千年難得一見的美女,而近幾年鞠婧禕更是越「長」越漂亮,網友:動了四千刀的換頭怪,粉絲:小鞠只是長開了。鞠婧禕1994年出生於四川遂寧,2014年參與組合SNH48出道,出道沒多久就被日本媒體評四千年一遇的美女,可是在當時還沒長開的鞠婧禕只是擔得起清秀二字,與美女差的都有些遠。網友知道「4000年美女」時間後紛紛去了解鞠婧禕,冷嘲熱諷日本審美,不過倒是讓鞠婧禕火了一把。長相是父母給的,沒有人有權利嘲諷你,但是撒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