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國際詩歌周|張予佳:詩歌傳遞的人文星火,跨越文明斷層

2020-12-15 紅星新聞

今日(12月9日)上午,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主題活動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詩歌表達」對談會在成都新華賓館開啟。對《上海文學》副社長、著名詩人張予佳來說,這是他第一次參加成都國際詩歌周。在接受紅星新聞專訪時,張予佳表示:成都自古就有人傑地靈的歷史文化傳承,其時間以千年為單位。成都國際詩歌周是現代詩歌和傳統文化傳承的一種對話,是實打實的挖掘,而非表面上的泛泛之談,在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過程中,能起到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

張予佳

紅星新聞:您覺得成都的詩歌氛圍怎麼樣?

張予佳:我覺得成都比上海的文學氛圍或者詩歌氛圍更加濃厚。上海在金融經濟方面是一個國際大都市,很多人可以通過各種不同的平臺實現自己,方式也不一定是通過詩歌文學。其實很多人都有寫作天分,因為《上海文學》經常會有很多年輕人發來比較好的詩歌和小說,但其中不少人寫了幾期就不寫了,忙別的事情去了。

而在成都,有很多文人能夠相聚的時機,還有豐富的文化沙龍,這是成都文學愛好者自發性的行為,群眾基礎很牢固。我覺得和成都的文化傳承、自然風景以及生活狀態息息相關。比如說成都詩歌的一大特色就是山水詩,這和成都的自然風景很有關係。

紅星新聞:本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在疫情的大背景下堅持舉辦,您覺得最大意義在哪裡?

張予佳:詩歌有什麼用?於我而言,最直觀的切身感受應該是它永遠提醒與督促自己:與現實世界保持一種緊張關係——緊張但平衡。因緊張會感到痛楚,同時,也因平衡而能夠直視痛楚,並將其微妙地控制在可承受的範圍內。這種感覺類似醫學上的「幻肢痛」——患者感到自己被切除的肢體仍在,且有疼痛感,是種幻覺。

當下,這種「幻痛」因人類遭遇苦難而變得尤為強烈。亙古以來,詩歌與文學便是重要的文明承載工具。在洪荒年代的先民眼中,掌握原始文字符號、能創作和吟誦詩歌的族人,被賦予了「與神靈交涉」的異能。這種久違的莊嚴感和神聖感,似乎在惡魔雙翅飛掠橫掃的腥風衝蕩中,被迫激活。

人類文明其實有其很脆弱的一面:瘟疫、海嘯、戰火,還有霸權,都能輕易損毀它,循環不休。每一場輪迴,我們都在殘存的基礎上再去彌補、修復,靠詩歌與文學傳遞的人文星火,跨越歷代的精神天塹和文明斷層。而那些失傳的部分,我們也許將永遠懵懂下去吧。

紅星新聞:您認為,成都國際詩歌周能為成都正在建設的世界文化名城帶去怎樣的積極推動力?

張予佳:文化名城中,其文化部分最重要的是「傳承」,如果沒有傳承的文化,可能很多是偽文化的東西。成都自古就有人傑地靈的歷史文化傳承,其時間是以千年為單位。成都國際詩歌周是現代詩歌和傳統文化傳承的一種對話,或是精神上的銜接,是實打實的挖掘,而非表面上的泛泛之談。

紅星新聞記者 邱峻峰 曾琦 攝影報導 編輯 喬雪陽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世界同吟一首詩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詩歌朗誦開幕
    12月10日,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詩歌朗誦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拉開帷幕。作為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重要一站,此次詩歌朗誦會以「世界同吟一首詩」為主題,延續詩歌周「我們共同的星球·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的主旋律,同時,向廣大市民展示了成都獨特的文化魅力和生活美學。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詩人閻安:詩歌是文化...
    成博 四川在線記者 肖姍姍 攝影 向宇 楊瑞青閻安是成都國際詩歌周的老朋友。12月8日下午,來成都參加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閻安接受了四川在線記者的專訪。記者:在總共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中,您親身參與了兩屆。作為成都國際詩歌周的老朋友,您如何評價這場活動?閻安:我個人非常喜歡四川。從80年代起,四川尤其是成都對中國漢語文學、藝術做出很突出的貢獻,跟社會進程同步,有時候走到其他地方前面。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相聚在成都 中外詩人登臺吟誦致敬李白杜甫
    鄧涵予 四川在線記者 邊鈺 攝影 向宇朗誦會現場「要有鳥兒 兩隻 或者更多 在花枝間鳴叫……」12月9日下午,成都市新華賓館,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詩歌朗誦會正在這裡舉行詩情在這裡交融、飛揚,彝語詩歌、俄羅斯詩歌、漢語詩歌……聲聲入耳,詩人們在這裡放聲吟誦自己的詩作,向李白杜甫蘇軾等經典致敬,這也是本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首場詩歌朗誦會。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丨世界同吟一首詩!中外詩人在杜甫草堂集結朗誦
    四川在線記者 薛維睿 攝影 楊瑞青12月10日下午,在詩人張華裡飽滿渾厚的俄語朗誦中,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詩歌朗誦在杜甫草堂拉開帷幕。作為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重要一站,此次詩歌朗誦會以「世界同吟一首詩」為主題,延續詩歌周「我們共同的星球·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的主旋律,同時,向廣大市民展示了成都獨特的文化魅力和生活美學。本次詩歌朗誦會群星匯集,國內外的詩歌大家在杜甫草堂集結,一起追溯千年前「詩聖」杜甫的足跡,開啟一場穿越時間與空間的詩歌對話。
  • 成都國際詩歌周|李舫:讓我們在詩神的羽翼下 分享心中火花
    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本周開啟,國內外65名傑出詩人參與了這一詩歌盛會。由於工作原因,作家、人民日報海外版副總編輯李舫未能來到成都,但她依然對本屆詩歌周充滿期待。「經過三年的發展,成都國際詩歌周已經成為中外詩人溝通心意、切磋詩藝的重要平臺,碰撞思想、文明互鑑的文化事件,為無數熱愛詩歌、葆有詩心的人們帶來一場又一場歡聚的盛會。」李舫表示,成都國際詩歌周讓越來越多的人們感悟到成都這座城市的歷史與今天、人文與自然、傳統與現代,以及由此形成的優雅、包容、時尚、和諧的城市氣質。
  • 成都國際詩歌周丨追溯千百年詩歌足跡,詩人們在杜甫草堂吟詩唱和
    「世界同吟一首詩」2020·成都國際詩歌周朗誦會,12月10日在成都杜甫草堂舉行。本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由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等指導,四川省作協、四川省文聯、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等支持,成都市文聯、成都市文廣旅局、五糧液集團公司主辦,成都市文聯《草堂》詩刊社、成都商報社等承辦。
  • 成都國際詩歌周丨林雪:成都是被文學照耀、洗禮的城市
    近日,成都新增新冠肺炎本地確診病例,今(9)日,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詩人林雪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時來參加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除了是對這座城市的的熱愛,更像是投身於一次抗疫的公共活動。林雪感慨,成都一直是被文學照耀、洗禮和積澱的城市,「我覺得不論是災難還是疫情,都不會撼動成都的生活,更不會影響這個城市的美麗。」「我一直很喜歡成都,每次來這裡都有特別的感受。」來過成都N次的林雪,已是第二次參加國際詩歌周了,在她看來,今年疫情影響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本屆國際詩歌周繞不開的話題,「那麼多詩人來到成都,這本身就是一個事件。
  • 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開幕 吉狄馬加點讚成都
    作為歷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重頭戲,12月9日晚,「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開幕式在成都電視臺1號演播廳隆重舉行,現場亮點不斷,精彩紛呈。從2017·天府詩韻、2018·成都與巴黎、2019·一個需要消除壁壘的世界,再到今年的「我們共同的星球·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成都國際詩歌周一直以開放包容的態度,歡迎來自全世界的詩人朋友。
  • 世界同吟一首詩 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活動圓滿落幕
    今日下午,60餘位中外詩人來到「季冬樹木蒼」的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在詩聖雕像前,高聲吟誦詩歌。在各國語言的吟誦聲中,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活動圓滿落幕。一場朗誦會 展示成都生活美學金色銀杏下,蓋碗茶氤氳繚繞。此次詩歌朗誦會以「世界同吟一首詩」為主題。作為詩歌周的重要活動,朗誦會貫穿了「我們共同的星球·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的主旋律,同時,向中外詩人、遊客、廣大市民展示了成都獨特的文化魅力和生活美學。
  • 成都國際詩歌周|外國詩人紛紛打call:成都是一座詩意之城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成博 四川在線記者 肖姍姍 攝影 向宇 楊瑞青2020年成都國際詩歌周邀請到6位在中國教書或學習的外國詩人參加對於本次活動,外國詩人一致予以高度評價,認為成都是一座詩意之城,成都國際詩歌周對於促進中外詩歌交流發揮了積極作用。哥倫比亞詩人李戈今年是哥倫比亞詩人李戈來中國的第13年,作為一位成都女婿,李戈對於受邀參加成都國際詩歌周很感動。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論壇|中國藝術報總編輯康偉:成渝詩歌表達...
    四川在線記者 李婷 攝影 向宇12月9月,中國藝術報總編輯康偉受邀參加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他覺得非常親切:「我是四川人,以前在成都上學,目前的親人都在四川,情感上非常貼近。」在詩歌周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詩歌表達」主題訪談活動中,康偉打開了話匣子,情感上的貼近,反倒讓他更加深入的思考:成渝詩歌表達,不能被經濟圈「圈」住。這個觀點獲得了在場不少嘉賓的欣賞和認同。康偉思考,其實作為一個傳媒人,發現當下國家有長三角、京津冀等多個經濟發展群,但唯獨成渝,能激發起「兩地詩歌表達」這個有意思的話題。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丨凸凹:詩歌能幫助人們平靜從容,少些無濟於...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攝影報導川渝詩歌群佔據中國詩歌版圖的半壁江山。一個詩人應該如何有效表達時代,保持創作力?由四川省作協、四川省文聯、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等支持,成都市文聯、成都市文廣旅局、五糧液集團公司主辦,成都市文聯《草堂》詩刊社等承辦的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12月9日上午迎來了詩歌周的重要活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詩歌表達」主題對談活動。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開幕式詮釋中國力量、生命奇蹟、人類未來
    冬夜的寒冷,抵擋不住詩歌的溫暖和力量。作為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重頭戲,12月9日晚,「我們共同的星球——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開幕式在成都廣播電視臺順利舉行。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在人類的艱難時刻,詩人應該何為?
    「在人類正在經歷最艱難的時刻,詩人和詩歌更應該承擔起引領人類精神的崇高使命。」在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開幕上,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吉狄馬加的發言道出了與會詩人共同的心聲。12月,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舉行,來自國內外的60餘位詩人以主題研討會、朗誦會等形式就多個議題展開討論交流,讓詩意為疫情肆虐的時代增添了溫暖和力量。詩歌周開幕式上,中國作協主席吉狄馬加致辭世界正被重塑,詩人不能缺席肆虐全球並還在蔓延的新冠病毒已經從整體上改變了世界。
  • 中國汨羅江國際詩歌藝術周將至,一系列精彩活動等著你!
    汨羅融媒體訊(記者 任可)2020年首屆中國汨羅江國際詩歌藝術周(以下簡稱「詩歌藝術周」)將在12月11日至14日舉行。12月1日,汨羅召開活動籌備工作動員大會,解讀了相關工作方案,本次「詩歌藝術周」系列主題活動新鮮出爐!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論壇|《詩潮》雜誌主編劉川:詩人不經意寫...
    成博 四川在線記者 肖姍姍 攝影 向宇 楊瑞青詩人、《詩潮》雜誌主編劉川看來,成都和重慶作為現代化的大都市,有快節奏的一面,但是有與北京、上海等地的快不同,「有一種優雅和自在,是一種生活的態度,靈魂和身體是合一的」。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阿庫烏霧:讓更多人感受彝語詩歌美韻
    鄧涵予 四川在線記者 邊鈺 攝影 向宇繫著一條長圍巾,詩人阿庫烏霧走上舞臺,頓了頓嗓子,聲情並茂朗誦起自己的彝語詩歌《招支格阿爾之魂》。「回來吧,靈魂……」隨著詩歌內容的遞進,他的語調也越來越激揚。
  • 李海洲:這可能是最獨一無二的一屆詩歌周,在當代詩歌發展史上會留...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攝影報導由四川省作協、四川省文聯、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等支持,成都市文聯、成都市文廣旅局、五糧液集團公司主辦,成都市文聯《草堂》詩刊社等承辦的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12月9日上午迎來了詩歌周的重要活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詩歌表達
  • 詩歌朗誦、網上祭祀、鮮花祭祀 成都倡導文明祭祀
    清明節將至,記者在成都部分公墓(陵園)看到,前往祭祀的市民絡繹不絕,與往年不同的是,免費樹葬、詩歌朗誦等綠色祭祀方式得到不少市民認可。成都殯葬協會會長李崇祿表示,廣大市民已逐漸接受了綠色祭祀。王波 攝  為倡導生態環保祭祀,成都部分公墓(陵園)在繼續開展「香蠟紙錢換鮮花」活動的同時,還推出了其他多種形式的文明祭祀方式。近日,位於龍泉山上的長松寺公墓就首次推出了清明詩歌朗誦寄哀思活動。
  • 首屆中國•汨羅江國際詩歌藝術周如約而至
    2017年,汨羅與世界許下「三年之約」,即2020年起航「中國•汨羅江國際詩歌藝術周」。而今,「三年之約」如期而至——2020年12月11日至14日,中國•汨羅江國際詩歌藝術周正式啟航。「三年之約」:以「詩歌」名義,與世界「對話」「浩浩沅湘,分流汨兮。」汨羅江,這條全長253公裡的河流,是不折不扣的中華詩歌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