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涵予 四川在線記者 邊鈺 攝影 向宇
朗誦會現場
「要有鳥兒 兩隻 或者更多 在花枝間鳴叫……」12月9日下午,成都市新華賓館,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詩歌朗誦會正在這裡舉行。在《詩刊》副主編、評論家霍俊明主持下,梁平、林雪、張予佳、李雲、劉川、尚仲敏、伊琳娜、小易、李戈、阿庫烏霧、喻言、李海洲、何房子、李浩、凸凹、布木布泰、千野、安然、施施然、李龍炳、桑眉、唐力、馬嘶、吳小蟲、餘真、華子、宋尾、馬道子、陳安輝、王志國等中外詩人齊聚蓉城,共赴一場詩意盛宴。詩情在這裡交融、飛揚,彝語詩歌、俄羅斯詩歌、漢語詩歌……聲聲入耳,詩人們在這裡放聲吟誦自己的詩作,向李白杜甫蘇軾等經典致敬,這也是本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首場詩歌朗誦會。
劉川
《詩潮》雜誌主編劉川當天誦吟了自己的一首詩《在另一個城市的人群中》:「一個人 叫我乳名/嚇我一跳//一個人 叫我綽號 /嚇我一跳// 一個人 叫我網名/嚇我一跳……」劉川的聲音不疾不徐,像是冬日的爐火一般,用充滿暖意的聲調溫暖人心。之所以選擇這首詩歌,劉川有著自己的理由。「我的名字比較大眾中化,即使是在成都這座城市,應該也有著很多和我同名的人。」在劉川看來,一個城市,匯聚著一群和自己同名的人,這些人就像是自己的分身,在這裡代替自己,體驗著不一樣的生活方式。
阿庫烏霧
西南民族大學民族語言文學研究院院長、詩人阿庫烏霧來帶的一首彝文詩歌《招支格阿爾之魂》頗為震撼。他全程用一種類似說唱的方式吟誦彝族詩歌,略帶舞臺化的表現方式,感染力十足。阿庫烏霧介紹,自己吟誦的詩歌講述的是一種存在於彝族人中的民間習俗。而他自己從22歲到今年56歲,一直堅持用彝文寫詩,「彝文詩歌和漢語詩歌一樣,具有詩歌美學。漢語詩歌尊重生命的精神傳統和彝人崇拜自然,堅信萬物有靈的世界觀一脈相承。」他還介紹,彝文詩歌和漢語詩歌也有著不同之處,比如在詩歌意象選擇上,山鷹、布穀鳥、杉樹等這類和彝族地區相關的意象,出現頻率很高。
伊琳娜
俄羅斯女詩人伊琳娜·丘特諾娃也在朗誦會上用流利的中文朗誦了一首翻譯詩歌《綠色的或藍色的》,「綠色的 或藍色的 選擇吧 隨意遞一根火柴吧……」
伊琳娜·丘特諾娃介紹,自己生活在中國多年,此前也來到過成都旅遊,不過卻是第一次參加成都國際詩歌周,「這是一個很好的契機,讓我了解認識成都的詩歌文化。」提及成都最有詩情的地方,伊琳娜·丘特諾娃首推武侯祠,在她眼中,這座坐落於市區的建築,有著獨特的建築美感,裡面的一磚一瓦,一人一物都洋溢著詩情畫意。
布木布泰
來自內蒙古科爾沁的女詩人、科爾沁文聯主席布木布泰輾轉12個小時,終於在詩歌周開幕的前一晚抵達成都,並為此次詩歌節專程創作《成都,為什麼我的祝福先於我的腳步抵達》。
在朗誦會上,布木布泰原本要朗誦她為成都專門創作的詩歌,但聽過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作協主席、成都市文聯主席梁平的一首《蒙古馬》之後,生長於草原的布木布泰臨時改變了主意,她獻上了一首個人畫作同名詩——《布木布泰的草原》。
「這首詩其實是疫情期間我在創作一幅畫的過程中產生的靈感,這是我心中的草原,是刻在我記憶深處的草原。我在畫中使用的色彩都是純色,無論是天空、草地、河流,都沒有混雜,用視覺衝擊力去展現草原的遼闊。一個民族,流淌在血液裡邊的東西可能會以不同的方式呈現,特別是在藝術和詩歌上,所以畫完這幅畫以後,我就寫了這樣一首詩。」
據了解,本屆詩歌周朗誦會由四川省作協、四川省文聯、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等支持,成都市文聯、成都市文廣旅局、五糧液集團公司主辦,成都市文聯《草堂》詩刊社等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