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12月9日,由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人民日報海外版等指導,四川省作協、四川省文聯、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等支持,成都市文聯、成都市文廣旅局、五糧液集團公司主辦,成都市文聯《草堂》詩刊社等承辦的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如期而至。
60多位詩人歡聚成都,其中包括俄羅斯詩人魯登科·瓦列裡、伊琳娜·丘特諾娃、唐曦蘭(巴達列娃·阿娜斯塔西亞),巴西詩人永思源,哥倫比亞詩人李戈,美國詩人小易,斯洛伐克詩人馬裡昂·馬霍等外國詩人。在成都這座充滿了詩情畫意的城市,中外詩人在當天上午的活動中「共話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詩歌表達」。
活動開始之前,中外詩人們提前到達會場,互相分享最近的詩作,交流十分融洽。
哥倫比亞詩人李戈是一位成都女婿,來中國已經13年了,定居北京,每年春節的時候陪太太回成都看望家人。第一次受邀參加成都國際詩歌周,李戈有些不好意思,更多的是一種感動。他自謙說:「我是一個電影人、藝術家,在這裡不敢說自己是詩人。我的母語是西班牙語,平時創作劇本、短篇小說、詩歌,我更擅長西班牙語或者英語寫作,去年才開始嘗試用中文寫詩。感謝大會組委會看到我的詩作後邀請我來成都參會,第一次和這麼多中國詩人在一起交流,我很好奇,抱著學習的心態想聽聽大家的分享。」
儘管來中國之前,李戈還不會說中文,如今在成都太太的幫助下,他的中文表達有了突飛猛進的變化,用中文和記者交流十分順暢。甚至在活動開始之前,他在白紙上寫下了幾行工整的漢字,那是他對中文寫作的一些思考。
學習中文多年,李戈此前尚未嘗試用中文寫作,擔心無法精準表達一些比較深刻的思索。然而去年和藝術家朋友一起去山西許村採風,他看到了許多用石頭搭建而成的房子造型十分精美,但是伴隨著年輕人外出打工,房子空閒已久,他瞬間文思如泉湧,提筆用中文寫下了一首小詩《房子永遠不會是空的》。
他十分忐忑地把中文詩歌處女作發給太太,他的太太十分欣賞,鼓勵他說「寫得挺好的」。於是,他開始嘗試中文寫作,儘管不如母語那麼順暢,但中文的精煉、不囉嗦,也給了他一些文本表達的幫助。
李戈知道成都是詩聖杜甫生活了4年的城市,杜甫在成都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經典詩作。在他看來,中文寫作同樣有一種詩意表達的韻味,他期待在成都國際詩歌周期間結識更多的詩人朋友,尋找到更多的創作靈感,「無論用中文寫詩,還是用詩意的語言創作劇本,都是一件能夠給人帶來幸福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