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詩人李戈:期待在這座詩意之城,和更多中國詩人成為朋友

2020-12-14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12月9日,由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人民日報海外版等指導,四川省作協、四川省文聯、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等支持,成都市文聯、成都市文廣旅局、五糧液集團公司主辦,成都市文聯《草堂》詩刊社等承辦的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如期而至。

60多位詩人歡聚成都,其中包括俄羅斯詩人魯登科·瓦列裡、伊琳娜·丘特諾娃、唐曦蘭(巴達列娃·阿娜斯塔西亞),巴西詩人永思源,哥倫比亞詩人李戈,美國詩人小易,斯洛伐克詩人馬裡昂·馬霍等外國詩人。在成都這座充滿了詩情畫意的城市,中外詩人在當天上午的活動中「共話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詩歌表達」。

活動開始之前,中外詩人們提前到達會場,互相分享最近的詩作,交流十分融洽。

哥倫比亞詩人李戈是一位成都女婿,來中國已經13年了,定居北京,每年春節的時候陪太太回成都看望家人。第一次受邀參加成都國際詩歌周,李戈有些不好意思,更多的是一種感動。他自謙說:「我是一個電影人、藝術家,在這裡不敢說自己是詩人。我的母語是西班牙語,平時創作劇本、短篇小說、詩歌,我更擅長西班牙語或者英語寫作,去年才開始嘗試用中文寫詩。感謝大會組委會看到我的詩作後邀請我來成都參會,第一次和這麼多中國詩人在一起交流,我很好奇,抱著學習的心態想聽聽大家的分享。」

儘管來中國之前,李戈還不會說中文,如今在成都太太的幫助下,他的中文表達有了突飛猛進的變化,用中文和記者交流十分順暢。甚至在活動開始之前,他在白紙上寫下了幾行工整的漢字,那是他對中文寫作的一些思考。

學習中文多年,李戈此前尚未嘗試用中文寫作,擔心無法精準表達一些比較深刻的思索。然而去年和藝術家朋友一起去山西許村採風,他看到了許多用石頭搭建而成的房子造型十分精美,但是伴隨著年輕人外出打工,房子空閒已久,他瞬間文思如泉湧,提筆用中文寫下了一首小詩《房子永遠不會是空的》。

他十分忐忑地把中文詩歌處女作發給太太,他的太太十分欣賞,鼓勵他說「寫得挺好的」。於是,他開始嘗試中文寫作,儘管不如母語那麼順暢,但中文的精煉、不囉嗦,也給了他一些文本表達的幫助。

李戈知道成都是詩聖杜甫生活了4年的城市,杜甫在成都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經典詩作。在他看來,中文寫作同樣有一種詩意表達的韻味,他期待在成都國際詩歌周期間結識更多的詩人朋友,尋找到更多的創作靈感,「無論用中文寫詩,還是用詩意的語言創作劇本,都是一件能夠給人帶來幸福感的事情。」

相關焦點

  • 成都國際詩歌周|外國詩人紛紛打call:成都是一座詩意之城
    對於本次活動,外國詩人一致予以高度評價,認為成都是一座詩意之城,成都國際詩歌周對於促進中外詩歌交流發揮了積極作用。哥倫比亞詩人李戈今年是哥倫比亞詩人李戈來中國的第13年,作為一位成都女婿,李戈對於受邀參加成都國際詩歌周很感動。
  • 中外詩人走進杜甫草堂 同吟一首詩
    12月10日下午,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移師杜甫草堂,繼續他們在成都的詩意之旅。在「世界同吟一首詩」——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朗誦會上,俄國詩人瓦列裡.魯登科、尚仲敏、閻安、林雪、李雲、老房子、康偉、俄國詩人伊琳娜·丘特諾娃、邰筐、小易、哥倫比亞詩人李戈、包苞、安然等中外詩人們輪番上臺,以詩歌的名義,用朗誦的方式,表達他們對偉大的詩人杜甫的敬意。
  • 中外詩人走進杜甫草堂 同吟一首詩
    中外詩人走進杜甫草堂 同吟一首詩 華西都市報2020-12-12 17:43:54.0四川 作為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重要一站,此次詩歌朗誦會以「世界同吟一首詩」為主題,延續詩歌周「我們共同的星球·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的主旋律,同時,向廣大市民展示了成都獨特的文化魅力和生活美學。
  • ...詩人千野:詩人擔負著用詩的方式對災難進行思考和書寫的使命
    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詩人吉狄馬加,四川省作協副主席、成都市文聯主席、詩人梁平,魯獎獲得者、陝西省作協副主席、詩人閻安,魯獎獲得者、詩人林雪,《中國藝術報》總編輯、詩人康偉,安徽省作協秘書長、《詩歌月刊》主編、詩人李雲,《詩潮》主編、詩人劉川,《上海文學》副社長、詩人張予佳,中國檢察官文聯文學分會副會長、詩人老房子,詩人邰筐、布木布泰、施施然、安然、千野、包苞,以及俄羅斯詩人魯登科·瓦列裡、伊琳娜
  • 成都國際詩歌周丨追溯千百年詩歌足跡,詩人們在杜甫草堂吟詩唱和
    四川省作協副主席梁平、《中國藝術報》總編輯康偉、魯獎獲得者閻安、林雪,以及李雲、劉川、毛子、邰筐、晴朗李寒、張予佳、劉紅立、尚仲敏等國內詩人,還有哥倫比亞詩人李戈、美國詩人小易、斯洛伐克詩人馬裡昂·馬霍等來自世界各地的傑出詩人齊聚蓉城,沿著詩歌的軌跡,追溯千百年前的草堂生活,從詩意中開啟與詩聖的對話,吟誦風雅。
  • 【魯韻】上海詩人這樣向朋友推介榮成
    近日,來自上海的詩人於軍樂應朋友之約來到榮成度假三天,感受了這裡的濱海風情和舒心環境,將自己的所見所聞訴諸筆端,讓我們看看他是怎麼說的吧。沒過了這庚子之年,黑暗的情緒的每一天,於是,我想到了你---榮成。陽光燦爛的日子,赴一個山海相應的海濱小城,我的詩意理想國,魂牽夢繞的地界。
  • 「詩意重慶,快意人生」 與詩人大咖共赴9月詩酒盛宴
    當我們置身重慶這座長江上遊的歷史文化名城之時,除了聞名全國的火鍋刺激味蕾,重慶美女博人眼球外,還有一瓶能代表重慶的好酒,讓我們更深刻地領略山城的灑脫與豪邁。而這瓶屬於重慶人自己的好酒,即是氣質相符、責任擔當的中國詩酒——詩仙太白。「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 茶與咖啡:中國和哥倫比亞的相遇
    ▲哥倫比亞黃金博物館「鎮館之寶」Poporo Quimbaya「最好能留在那邊,別回來,這裡沒有機會!」這是哥倫比亞人曾經掛在嘴邊的口頭禪。這句話我也曾經相信,並且最終變成了我的命運,把我和家人、朋友分開的「自我流放」的命運。
  • 「詩人應該是一位白衣天使」,80後詩人張二棍獲第十二屆「聞一多...
    長江網12月20日訊(記者周滿珍)20日晚,第十二屆「聞一多詩歌獎」在第六屆武漢詩歌節「詩漫江城」音樂會上揭曉,來自山西的80後詩人張二棍榮獲該獎項並獲獎金10萬元。張二棍(本名張常春),1982年生於山西代縣,就職於山西地勘局,出版詩集《曠野》《入林記》,曾獲《詩刊》年度青年詩人獎、趙樹理文學獎等獎項。獲獎詩人張二棍(中)。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在人類的艱難時刻,詩人應該何為?
    儘管這句話自有背景,但還是一次次被用於重大公共災難之後,對詩人的詰難。「在人類正在經歷最艱難的時刻,詩人和詩歌更應該承擔起引領人類精神的崇高使命。」在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開幕上,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吉狄馬加的發言道出了與會詩人共同的心聲。
  • 中外詩人在杜甫草堂集結朗誦
    今年,由於疫情的衝擊,來到成都參加成都國際詩歌周的是一些常駐中國的國際詩人。四川省作協副主席、成都市文聯主席、詩人梁平,魯獎獲得者、陝西省作協副主席、詩人閻安,魯獎獲得者、詩人林雪,《中國藝術報》總編輯、詩人康偉,安徽省作協秘書長、《詩歌月刊》主編、詩人李雲,《詩潮》主編、詩人劉川,《上海文學》副社長、詩人張予佳,中國檢察官文聯文學分會副會長、詩人老房子,詩人尚仲敏、邰筐、木布木泰、施施然、安然、千野、包苞、凸凹、呂歷、熊焱、阿庫烏霧、李龍炳、桑眉、唐力、餘真、吳小蟲、彭志強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相聚在成都 中外詩人登臺吟誦致敬李白杜甫
    在《詩刊》副主編、評論家霍俊明主持下,梁平、林雪、張予佳、李雲、劉川、尚仲敏、伊琳娜、小易、李戈、阿庫烏霧、喻言、李海洲、何房子、李浩、凸凹、布木布泰、千野、安然、施施然、李龍炳、桑眉、唐力、馬嘶、吳小蟲、餘真、華子、宋尾、馬道子、陳安輝、王志國等中外詩人齊聚蓉城,共赴一場詩意盛宴。
  • 孟浩然是一位田園詩人,他的《春曉》一詩,體現了詩人的田園情懷
    韓朝宗打算將孟浩然舉薦給朝廷,約定好了日期,可是到了赴約的日子,正好有朋友來拜訪孟浩然,孟浩然便和朋友把酒言歡,喝的酩酊大醉,把和韓朝宗約定好的事情置之不理了。孟浩然雖然失去了這次舉薦的機會,但是孟浩然對自己的行為一點也不後悔。採訪使韓朝宗約浩然偕至京師,欲薦諸朝。會故人至,劇飲歡甚,或曰:「君與韓公有期。」浩然叱曰:「業已飲,遑恤他!」卒不赴。
  • 山西詩人張二棍獲第十二屆「聞一多詩歌獎」
    12月20日晚上,第十二屆「聞一多詩歌獎」在第六屆武漢詩歌節「詩漫江城」音樂會上揭曉,來自山西的青年詩人張二棍榮獲該獎項並獲獎金10萬元。「聞一多詩歌獎」由聞一多基金會和《中國詩歌》編輯部主辦,是中國當代詩壇極富影響力的獎項之一,已連續評選12年,旨在倡導詩意人生,彰顯聞一多愛國主義精神,推動中國新詩創作的繁榮和發展。
  • 當代書評|如翬斯飛,他今生註定成為詩人
    楊靜駿翬,這個名字一看就特別詩意。駿jùn,本義是「品質拔尖的馬」,好馬。翬huī,五彩山雉、錦雞,出自《詩·小雅·斯幹》:「如鳥斯革,如翬斯飛。」鄭玄箋:翬者,鳥之奇異者也。人如其名,他穿梭在人群中不厭其煩,他騎行於天地間怡然自得,似有駿馬之輕蹄,又似有奇鳥之豐羽。
  • 沒有安史之亂,「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可能也就是個二流詩人?
    那是一首好詩,講的是生活在現實世界的歡樂和新發現,他不是生活在世人罕見的詩意世界。」今天,活字君與書友們分享著名詩人西川在其著述《唐詩的讀法》中關於杜甫的篇章,在西川看來:「杜甫的寫作成就於安史之亂,沒有安史之亂,他可能也就是個二流詩人。
  • 北島、香港和一艘「詩人船」的十年
    由詩人北島創辦的「香港國際詩歌之夜」即是這樣一個案例,去年底,詩歌之夜迎來了第十個年頭。從2009年的蹣跚起步,到如今滿載啟航的「詩人之船」,詩歌節逐漸成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詩歌盛事之一。而在張羅「香港國際詩歌之夜」的十年中,北島無法只作為一個詩人存在,更成為了一個必須想辦法籌款、四處「化緣」以保證詩歌節順利舉辦的「活動主辦者」。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回溯了這「一小撮人」的努力與堅持,他們如何在時代的縫隙中尋求文化的尊嚴,一個「詩人烏託邦」的小奇蹟又是如何一步步成為現實的。
  • 讀書|詩人最富激情,每一個詩人都是一個情種
    詩人的藝術感覺,不僅靠感官,更重要的是心靈。詩人能超越肉體的限制,憑藉心靈的作用感受到一般感官所感受不到的東西。現代畫家喬治奇裡柯:每一個物體有兩個視角,平常的視角,這是我們時常的看法,每個人的看法;另一種是精靈式的和形而上的視角,只有少數人能在洞徹的境界和形而上的抽象裡看到。
  • 美國詩人路易絲·格魯克獲諾貝爾文學獎
    美國詩人路易絲·格魯克獲諾貝爾文學獎 2020/10/09 08:01 來源:央視新聞 編輯:單暉 瀏覽:15420
  • 大江浪流,詩意氤氳,歷代詩人筆下的「江蘇段長江」有多美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和自己的偶像心靈相通,李白看到了謝朓眼中的長江。在《春江花月夜》中,唐代揚州詩人張若虛寫的則是夜晚時分揚州南郊的長江:「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溶溶月光鋪瀉在水面上,江水、沙灘、天空、楓樹、扁舟、小樓……組成一幅雋永的水墨長卷,營造出清幽淡雅的意境美,無怪乎有人稱這首寫長江的長詩能夠「孤篇蓋全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