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詩人小易:著迷杜甫的詩,計劃出個嘻哈專輯

2020-12-14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吳德玉 曾潔 攝影報導

「風在吟唱哀傷的戀曲……」12月9日上午,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在成都舉行了主題訪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詩歌表達」。中外詩人暢所欲言,來自美國的詩人小易為表達自己的心情,當場朗誦了一首中國朋友的詩歌《陽光普照》。雖然這只是小易第二次來四川,但是,成都,在成都生活過的大詩人杜甫,都給小易帶來心靈的震撼。

小易接受採訪

本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由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等指導,四川省作協、四川省文聯、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等支持,成都市文聯、成都市文廣旅局、五糧液集團公司主辦,成都市文聯《草堂》詩刊社等承辦。

談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詩歌表達,小易客觀地表示:「 詩歌的美,雖然語言是完全不同的,但意義是一樣的。」

上個月在瀘州參加詩歌活動時,小易去了一趟杜甫草堂,他說:」杜甫曾經在這裡住過,雖然我知道杜甫草堂並不是他真正的家,但我能夠感受到他的能量縈繞在那裡。我對杜甫這個詩人有了一個新的認識,讓我開始去了解他。」

讓小易驚異的是,有一天,他在北京的胡同裡想念自己的一個朋友,他形容自己」很痛苦,因為那個人在另一個地方。」同時,小易的鄰居,一位中國老太太,她的愛人剛剛去世。小易也很傷感:「至少他們倆有愛情,彼此一輩子有各種經歷,但其中一個人已經去世,另一個人還活著。我當天沒說話,我很痛苦。」當晚,小易回家後,讀到杜甫的《夢李白二首》,其中那句」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讓小易如觸電般:」這就是我今天的感受啊! 我今天的感受,一千多年前中國的這位詩人已經寫出來了!所以,詩歌不是過去的,也不是未來的,是此刻的。」

小易特別喜歡參加詩歌周這種活動,「中國有許多無價之寶,參加詩歌周活動,我可能碰到許多別的詩人和許多愛寫作的人,這是參加此類活動的最高價值。」

相關焦點

  • 中外詩人走進杜甫草堂 同吟一首詩
    中外詩人走進杜甫草堂 同吟一首詩 華西都市報2020-12-12 17:43:54.0四川 中外詩人走進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以朗讀展現詩歌魅力。  華西都市報訊(記者張杰)同吟一首詩,共賞草堂景。來成都焉能不去感受「詩聖」杜甫的詩韻?
  • 中外詩人走進杜甫草堂 同吟一首詩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同吟一首詩,共賞草堂景。來成都焉能不去感受「詩聖」杜甫的詩韻?12月10日下午,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移師杜甫草堂,繼續他們在成都的詩意之旅。在「世界同吟一首詩」——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朗誦會上,俄國詩人瓦列裡.魯登科、尚仲敏、閻安、林雪、李雲、老房子、康偉、俄國詩人伊琳娜·丘特諾娃、邰筐、小易、哥倫比亞詩人李戈、包苞、安然等中外詩人們輪番上臺,以詩歌的名義,用朗誦的方式,表達他們對偉大的詩人杜甫的敬意。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丨世界同吟一首詩!中外詩人在杜甫草堂集結朗誦
    四川在線記者 薛維睿 攝影 楊瑞青12月10日下午,在詩人張華裡飽滿渾厚的俄語朗誦中,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詩歌朗誦在杜甫草堂拉開帷幕。作為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重要一站,此次詩歌朗誦會以「世界同吟一首詩」為主題,延續詩歌周「我們共同的星球·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的主旋律,同時,向廣大市民展示了成都獨特的文化魅力和生活美學。本次詩歌朗誦會群星匯集,國內外的詩歌大家在杜甫草堂集結,一起追溯千年前「詩聖」杜甫的足跡,開啟一場穿越時間與空間的詩歌對話。
  • ...的致敬——訪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導演麥可·伍德
    在近日接受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的採訪過程中,伍德多次提到他對杜甫的喜愛,強調這部59分鐘的紀錄片是他的「心愛之作」。因為他對中國文化的興趣啟蒙正是源自杜甫的詩。「說起來你可能難以置信——幾十年前,一個生活在英國城鎮曼徹斯特的十五六歲男孩會著迷於中國詩人杜甫的詩。」他回憶說。
  • 世界同吟一首詩 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活動圓滿落幕
    此次詩歌朗誦會以「世界同吟一首詩」為主題。作為詩歌周的重要活動,朗誦會貫穿了「我們共同的星球·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的主旋律,同時,向中外詩人、遊客、廣大市民展示了成都獨特的文化魅力和生活美學。本次詩歌朗誦會上,國內外的詩人大家在杜甫草堂集結,一起追溯千年前「詩聖」杜甫的足跡,開啟一場穿越時間與空間的詩歌對話。
  • 杜甫最潦倒的一首詩,爆紅國際,BBC曾稱他是中國最偉大的詩人!
    杜甫最潦倒的一首詩,爆紅國際,BBC稱他是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提起杜甫,大家似乎首先想到的是他唐代詩歌史上的「李杜」的稱謂——總逃不開李白。杜甫的一生正處於大唐帝國由盛而衰的關鍵時期。這樣的歷史時代,使他的一生顛沛流離,嘗盡種種的痛苦。
  • 宇文所安丨杜甫:書寫永久、秩序與文明的中國詩人
    不再在朝中求官後,杜甫似乎開始將全部精力用在詩歌上,雖然他如同大多數退向個人生活的詩人一樣,從未完全放棄政治價值。在杜甫生活的最後十一年中,政治事件和「外部傳記」減少了重要性,詩人的「內部傳記」佔了主導地位。杜甫最後十一年的詩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但仍需要概述一下外部的傳記。在760年,杜甫從秦州向西南出發,翻越山嶺,到達成都,這是西部最大的城市,他的幾個朋友已經在此任職。
  • 杜甫的詩為何會落選?
    第一類,在杜甫出生之前編選或中唐以來編選卻具有特定編選目的(詩人身份、籍貫或某種主題、限定時間)的詩選,如《翰林學士集》《珠英集》《搜玉小集》《國秀集》以及《丹陽集》《御覽詩》等,它們都不選杜詩,其原因清晰明確,不涉及杜詩評價,這裡不予討論。第二類,中唐之後通選本基本上選錄杜詩。
  • ...哥倫比亞詩人李戈:期待在這座詩意之城,和更多中國詩人成為朋友
    60多位詩人歡聚成都,其中包括俄羅斯詩人魯登科·瓦列裡、伊琳娜·丘特諾娃、唐曦蘭(巴達列娃·阿娜斯塔西亞),巴西詩人永思源,哥倫比亞詩人李戈,美國詩人小易,斯洛伐克詩人馬裡昂·馬霍等外國詩人。在成都這座充滿了詩情畫意的城市,中外詩人在當天上午的活動中「共話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詩歌表達」。
  • 杜甫:大詩人不為人知的一面
    沒辦法,作為偉大的現實主義愛國詩人,作為與李白並列的詩壇魁首,杜甫給我們的印象總是高不可攀的。 當然,杜甫是偉大的,但偉大的詩人也不是生下來就是偉大的,就像現代人不再相信天生聖人一樣,杜甫當然也有過少不更事的時候,年少輕狂的時候,以及其他年輕人一樣困惑和迷茫的時候。
  • 杜甫的詩不可以英譯,勉強翻譯也會得不償失
    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教授宇文所安耗費八年時間,埋首翻譯中國唐朝大詩人杜甫存世的一千餘首詩歌,出版《杜甫詩集》(The Poetry of Du Fu),據說6卷3000多頁的書,重量達4公斤。這無疑是一項巨構,但成就總不免使人質疑,原因是中國詩歌,尤其是杜甫的,根本很難,甚至無法有效作其他語言的翻譯。
  • 讀詩|詩詞大會易混淆的兩句詩,是李白杜甫不同的人生
    這四句詩,兩兩相似,一首來自李白,一首來自杜甫。單看這幾句詩,不僅字面相似,意象與意境都很相似,難怪讓人容易混淆。但是,兩首詩所呈現出來的卻是李白杜甫不同的精神風貌與人生際遇。詩中「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寫得逼真如畫,或者說是動態的影視片段,「隨」字描繪出山脈的走向與趨勢,富有流動感和空間感,仿佛隨著盡頭推移,新的景象在你面前徐徐放映。而「盡」字則道出了山脈消失,隨著山脈的走向越來越低,無邊無際的平原也愈加廣闊,詩人的視野也更加開闊。
  •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杜甫何時所作,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是詩人杜甫在唐代宗德廣元年(公元763年)春天寫的一首詩,當時杜甫流寓梓州 (今四川省三臺縣) ,當他聽到大河南北失地相繼收復的消息後,寫下的一首七言律詩。從這首詩中我們也感受到安史之亂平定時,詩人的喜悅心情和強烈渴盼。如果從杜甫的詩中找出一首來對比一下的話,就能深刻地體會詩人此時此刻的心情了。當安史之亂爆發,戰火遍及長安城的時候,杜甫曾寫下過一首非常有名的五言律詩《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從杜甫到北島,我們今天如何讀詩?| 世界讀書日
    日常生活的字詞不能入詩嗎?並非如此。書中寫道,「塵世不是一地雞毛的平庸瑣碎,更不是泡在荷爾蒙裡的物質或身體,它同樣是一個極其嚴肅的領域,需要詩人的寫作去探索、去塑形。」畢竟,詩意的世界並不是真實社會的「飛地」。杜甫的價值:《詩的引誘》
  • 從杜甫到北島,我們今天如何讀詩?|世界讀書日
    在《詩的引誘》一書的「杜甫」一節中,美國漢學家宇文所安提出,杜甫許多詩作都是對於重要政治歷史事件的反應,遠遠超過同時代大多數詩人,正是這種與歷史的契合度——具體到對安祿山叛亂事件的記錄——為他贏得了「詩史」的稱號。
  • 杜甫「火」了,他的詩裡提到過它們
    這部紀錄片名叫《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它的播出讓居家隔離抗疫、飽受疫情焦慮的民眾產生了共鳴。杜甫詩詞的美充滿了慰藉人心的力量:「如果有人想通過了解中國燦爛文明來擺脫病毒的恐懼,就看杜甫的紀錄片吧!」他在片中被冠以「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並以紀錄片的方式被詳細地介紹給全世界。
  • 杜甫平時低調,關鍵時候寫首得罪皇帝的詩,40字就有兩個千古名句
    所以這段時期,唐玄宗制定了一系列的沙場計劃,意欲擴張,當時上上下下對這些計劃都是很樂觀的。但杜甫卻對此不以為然,家國情懷讓他更關心戰事讓百姓受的苦,所以他一向不主張盲目擴張。就在這關鍵時候,他寫了首得罪皇帝的掃興詩,讓我們來看一看:《前出塞九首·其六》(唐.杜甫)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 大唐最有才的詩人,3年僅寫了2首詩,憑第一首勝過杜甫李白
    唐代詩人中,李白被稱作是「詩仙」;杜甫被稱為「詩聖」;陳子昂被稱「詩骨」,詩狂是賀知章,詩骨是陳子昂,詩豪是劉禹錫,詩魔是白居易,詩鬼是李賀,等等。 這麼多優秀的詩人,要挑出最有才的一位其實非常困難,而在這些詩人裡,李白杜甫十分有名,不過被學者們公認為是大唐最有才的詩人,3年僅寫了2首詩,憑第一首就勝過了杜甫李白。
  • 杜甫與燕子:鳥鳴叫響了春天|周末讀詩
    銜泥築巢,捉蟲哺雛,飛進飛出,唧唧啾啾。1燕子的滂沱快樂滴在我身上是不快樂的,杜甫說。閒來無事,他喜歡看燕子,喜歡聽它們說話,或和它們說話。《絕句漫興九首》其三孰知茅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銜泥點汙琴書內,更接飛蟲打著人。入蜀已是第二個春天。
  •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這句詩是我見過最美的「白露」詩
    而杜甫這句詩裡的「露從今夜白」,就是說,從今夜過後,露水會變成白色的,也是在暗示我們,杜甫當時所處的一個季節。杜甫中年逢亂世,他寫這首詩的時候,正好是安史之亂時期:安祿山、史思明從範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於戰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