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吳德玉 曾潔 攝影報導
「風在吟唱哀傷的戀曲……」12月9日上午,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在成都舉行了主題訪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詩歌表達」。中外詩人暢所欲言,來自美國的詩人小易為表達自己的心情,當場朗誦了一首中國朋友的詩歌《陽光普照》。雖然這只是小易第二次來四川,但是,成都,在成都生活過的大詩人杜甫,都給小易帶來心靈的震撼。
小易接受採訪
本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由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等指導,四川省作協、四川省文聯、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等支持,成都市文聯、成都市文廣旅局、五糧液集團公司主辦,成都市文聯《草堂》詩刊社等承辦。
談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詩歌表達,小易客觀地表示:「 詩歌的美,雖然語言是完全不同的,但意義是一樣的。」
上個月在瀘州參加詩歌活動時,小易去了一趟杜甫草堂,他說:」杜甫曾經在這裡住過,雖然我知道杜甫草堂並不是他真正的家,但我能夠感受到他的能量縈繞在那裡。我對杜甫這個詩人有了一個新的認識,讓我開始去了解他。」
讓小易驚異的是,有一天,他在北京的胡同裡想念自己的一個朋友,他形容自己」很痛苦,因為那個人在另一個地方。」同時,小易的鄰居,一位中國老太太,她的愛人剛剛去世。小易也很傷感:「至少他們倆有愛情,彼此一輩子有各種經歷,但其中一個人已經去世,另一個人還活著。我當天沒說話,我很痛苦。」當晚,小易回家後,讀到杜甫的《夢李白二首》,其中那句」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讓小易如觸電般:」這就是我今天的感受啊! 我今天的感受,一千多年前中國的這位詩人已經寫出來了!所以,詩歌不是過去的,也不是未來的,是此刻的。」
小易特別喜歡參加詩歌周這種活動,「中國有許多無價之寶,參加詩歌周活動,我可能碰到許多別的詩人和許多愛寫作的人,這是參加此類活動的最高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