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新增新冠肺炎本地確診病例,今(9)日,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詩人林雪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時來參加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除了是對這座城市的的熱愛,更像是投身於一次抗疫的公共活動。林雪感慨,成都一直是被文學照耀、洗禮和積澱的城市,「我覺得不論是災難還是疫情,都不會撼動成都的生活,更不會影響這個城市的美麗。」
「我一直很喜歡成都,每次來這裡都有特別的感受。」來過成都N次的林雪,已是第二次參加國際詩歌周了,在她看來,今年疫情影響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本屆國際詩歌周繞不開的話題,「那麼多詩人來到成都,這本身就是一個事件。疫情成了全球共同面對的問題,詩歌本來就有介入公共生活的責任和傳統。人類一方面通過醫學來抗疫。另一方面,詩歌的介入,則是在精神和心靈層面撫慰人心。活動的舉辦,恰恰是在詩歌界吹響了一個集結號,同時也是對社會公共生活非常積極有效的介入。」
文學從來都是和現實緊密相關的,不僅記載人類生活風調雨順的一面,也要記錄災難,如《十日談》和阿爾貝·加繆的《鼠疫》。「我們接下來就會談論詩歌在疫情中的創作,發揮詩歌的責任擔當,詩人們行動起來,創作一些抗疫的詩作,不排除這裡面也會出現經典作品。」林雪說。
林雪還回憶起2008年地震後第一次到成都的情景,「我作為志願者第一次來成都,剛一看到這個城市的土地,就覺得跟這裡非常默契,覺得這裡值得留下來,可以生活一段時間。」隨著後來多次來到成都,林雪對這裡有了更深的了解,那麼磅礴的詩歌傳統,那麼多偉大詩人的地標,那麼現當代文學的足跡,都在成都有留痕和印記。
林雪感嘆,成都作為內陸盆地城市,卻海浪般湧現了那麼多現當代詩人,他們在成都進行的詩歌探索和實踐,在上世紀90年代具有很大的先鋒意義,「這也是一個特別獨特的現象,思想的積澱、深厚的文化傳統應該是先鋒的基礎,並從中提煉出當代最新的理念或者人文思想。」
林雪還表示,是時候總結提煉成都國際詩歌周展現的內在時代價值和精神含量了。她建議下一步搞一個高端的國際論壇,請國際文化學者、民俗專家,針對成都的詩歌現象、詩歌活動總結出經驗和示範意義,形成新的文化遺產。
紅星新聞記者 邱峻峰
編輯 李潔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