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識愁滋味?赤子才可做詩賦,詩人的情感年少的心

2020-12-16 貓眼窺人心

歡迎關注貓眼,關注我帶你看不一樣的人生百態,人性千般。

文:貓眼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古人心理學比我們真是一點不差,強說愁的青春時代,可謂傷春悲秋總眷少年,而閱歷多了真正知道什麼是愁時言語又已平淡無華。

提起詩詞不得不說用這種藝術形式來表達情感,真真雅極了,讓人有情感體會也有美好畫面的聯想。就像最近坐在家裡久了,有種「久在樊籠裡」的感覺,是不是特別想「復得返自然」這句是不是就比大白話「我特麼悶死了想出去耍」更有了美的想像空間。

從文章開篇這首醜奴兒說起,其實每個人在少年時都有比較濃的情感表達欲望,回想一下自己當年的日記,空間,博客是不是也是文青滿滿,那會在成人眼裡少年人情感的細膩似乎就是作,甚至我們回頭去看都覺得那個時刻的發言有些小疼即病的少年頹廢感,就像回頭去看郭小四當年把你虐的稀裡譁啦的青春文學,似乎很難再觸動的自己內心了。

所以我們痴笑少年人的無病呻吟,用飽經閱歷的眼睛審視他們單薄生命時段裡的浮誇,確實當長大後看過去誰都會覺得當初的自己稚嫩可笑,那會覺得天大的事耿耿於懷的情今日看來都不過了了。

然後我們就覺得少年都愛強說愁其言不過玩笑罷了,但是現在翻看詩人詞人的作品,卻發現很多經典都源自年少,或許老了其文章更有深度其遣詞造句的功力更加深厚但是詩詞的創造力優美程度卻難以趕上少年人了,所以從詩詞來說少年時代的純淨和敏感才是創造力的源頭。

人閱歷多了之後就很難被周圍的萬物所觸動,一個詩人若是到年長也能源源不斷地創造特別美特別好能直擊心靈的作品,那麼他的內心一定沒有長大,就像顧城,就像海子,就像浪漫到極致的李白,就像還未到而立之年便逝去的王勃,九歲喚鵝的駱賓王,詩人與世俗之人隔的便是少年和成年人的視野。

說到此處咂摸咂摸,就是說這藝術文學其實當趁年少,詩詞藝術源於內心的情感,我們的情感最敏感和最容易被觸動的時候是有一顆赤子之心的時候。這個時候無論是愛情,親情,還是周圍秋葉落,春花生,都會給自己帶來豐富的情感觸動。

同時因為沒有被俗世沾染,可以在自己的世界裡產生無窮的想像,故詩人只有一直保持赤子童心才能不斷的創造出好的作品,所以我們現在很容易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有些詩人會選擇自我結束,有些則愛情沒有結局,有些則一生潦倒,有些雖自覺才華橫溢卻一輩子無法被看重。

因為他們的作品需要他們的赤子之心,需要他們童眼無暇,可是心不變年齡卻變了,身處世俗之中,心性無法跟上年齡段應該擁有的世俗法則那怎麼能容與世?所以年少時候要珍惜自己對萬物特有的情感敏銳度,別在意強說愁,大膽的去體會去感覺去享受吧。

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秦觀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少年不識愁滋味——網易熱評
    歌曲:少年不識愁滋味 歌手:隔壁老樊 熱評:有人辭官歸故裡,有人星夜趕科場。 少年不知愁滋味,老來方知行路難。
  • 古代關於愁的詩詞,愁是什麼?有形狀,還有詩情畫意
    愁是什麼?它是一種情感,產生於內心,卻又無處尋覓。襲上心來能感知,此時很強烈,卻近乎無形,不可觸摸。愁自古以來就是詩人最喜歡描述的情感之一,在古詩詞之中,愁變得有形,有量,可以觸碰,耐人尋味,極具詩情畫意,使人愛戀,令人著迷。
  • 少年不愁強說愁,老年知愁不說愁,坦率真摯當如辛稼軒
    可實際上他內心非常鬱悶,他心心念念的建功立業,想為處於水深火熱的國家和百姓做點事,儘自己的微薄之力,可是小人當道,這點小心願都不能被滿足。後來他登樓,忽然想起自己少年登高作詞的情景,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小令。
  • 劇評:少年不識愁滋味 11年後再看《野豬大改造》
    龜梨和也飾演的桐谷修二是高中班裡的人氣王,但他實際早已厭倦這種和大家做表面朋友的日子。山下智久飾演的草野彰是個隱藏的富二代,遊戲人間,不願回家繼承家業,總愛跟著龜梨和也,戳穿他的小把戲。草野彰:在我心裏面,修二和野豬是第一位的,我自己是第二位的;每天開開心心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選擇了這一方;還有你的做法根本上就是錯的吧,人不是拿來試驗的,是要帶著愛心培養的。
  • 年少活成魏無羨,年長需做藍忘機
    在魏無羨身上我看到的是一個少年最歡喜的姿態,做事隨心所欲,無拘無束。獻禮時敢於同岐山溫氏溫晁正面衝突,這是屬於他年少時的傲氣。江澄斥責魏無羨時說的「何時才能為雲夢江氏做些考慮」,其實於魏無羨而言,不過隨心而行,隨性而為。就像在溫氏學習為藍忘機出頭,他或許沒考慮過會為雲夢江氏招來什麼,但他也只是想護他想護的人,做遵循本心的事。
  • 他的作品低評分高票房是因為:總有少年郎「欲賦新詞強說愁」
    文:貓眼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但是少年的心思也是複雜的、多變的、而且還是易敏感的,既有純樸與天然,也有嚮往自由的叛逆和憂鬱,所以「少年情懷」這首詩既有天然的直白也有故作的愁思。人越大越會平淡越會理智越不容易輕易被打動,因此那些深情那些憂鬱那些輕易就被感動的恰恰正是少年時,此時正是感情最充沛和也是情感最容易被外界打動的時候。
  • 與心對晤|楊健:時光的滋味
    這本日曆系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裝楨很淡雅,是我喜歡的風格,湖藍色的封面封底,寧靜卻不失溫暖。近兩年,朋友常聽蔣勳先生講《紅樓》。偶爾一起閒談,他說起蔣勳先生的學養與風採,言語間充溢著深深的敬意。年少時,初中老師教我們唱了《枉凝眉》後,回到家裡就把一本破舊的《紅樓》翻出來,讀了幾頁,卻讀不懂,讀不進去,便罷了。大約是「少年不識愁滋味」吧!
  • 最終幻想7重製版發售,少年不識情滋味,一見蒂法誤終身
    「少年不識情滋味,一見蒂法誤終身。」而全新的戰鬥機制則納入了更多的新鮮元素,直白而言就是做了更多的妥協,遊戲加入了很多即時戰鬥的東西,例如每名角色都有兩條 ATB 槽,需要通過普通攻擊、防禦、迴避等操作累積,無論是使用武器技能、魔法還是道具都需要消耗 ATB 槽。
  • 東風吹破少年夢,從此再無少年心,誰不曾年少,誰不曾輕狂
    那時的我,年少輕狂;那時的你,風華正茂;那時的我們,快樂而且自在。東風吹破少年夢,從此再無少年心韶華易逝,美好的東西總是離去的那麼快,那時候的我,總是在心裡默默的念著,希望時間過得快一點,自己快快長大。總覺得夢想會成真,總覺得相愛的人就可以在一起。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 煙波江上使人愁
    煙波江上使人愁。《報恩錄》記載,在黃鶴樓還沒有聳立在綿亙蜿蜒的蛇山之巔時,山腳下有個小酒店,老闆是個老實本分的當地人。它永遠不會懂,歷史的車輪永遠都是一刻不停歇地向前駛去,逝去的將永遠逝去。就像天邊看似從未變化的悠悠白雲,都在日升月落中悄無聲息地消長盈虛。年少時曾聽人言,獨自莫登高,只作笑談。而今,登上這黃鶴樓,方才知曉,此言誠然!
  • 一首《白馬篇》,盡顯曹植的少年意氣與文採飛揚
    我們先來看詩人的少年意氣。這時的曹植還未曾遭遇挫折,少年不識愁滋味,激情昂揚,躊躇滿志。這種情感也直接表現在《白馬篇》裡,表面上是寫遊俠兒,實際上是寫他自己。一開篇的「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寫得十分帥氣,白色的駿馬佩著金色的籠頭,在廣闊的大地上飛馳,一個英武豪俠的年輕人形象躍然紙上。再看「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
  •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過往的人生—此間的少年
    以前課本上有一句詞,少年不知愁滋味,欲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當真是初識不知其中味,再看已是此中人。曾幾何時,你以為成年人的偽裝只是說說而已,但是等你到了這個年紀,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披上更厚的偽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