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5月4日,上海市紅房子婦產科醫院再度出來「打假」,製作「打假」微信,幫助大家從茫茫「紅房子」中找到真正的紅房子醫院。記者唐聞佳攝
東方網5月13日消息:「你去的這家醫院是假的!」誰聽到這話都會嚇出一身汗。醫院還能有假?沒錯。不問不知道,一問才知道:這些年,上海不少公立三甲醫院的醫務人員竟忙於同一件頭疼事———打假!被冒用醫院名、專家名,被搶先註冊商標、域名等,這些年,知名醫院遭遇的「李鬼」在全國遍地開花,一名醫院工作人員氣憤地對記者說:被假冒受累的不僅是醫院的聲譽,最可憐的還是患者,被騙了錢財,吃了苦頭,毛病還沒看好。
那麼,冒牌醫院如何招搖過市,如何騙到患者?正牌醫院如何與之鬥爭,效果如何?且看記者的調查。
「僅此一家,別無分號」
「阿拉『紅房子』也遇李鬼,教您如何找到『正宗』紅房子醫院」,5月4日,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第二冠名「上海市紅房子婦產科醫院」)宣傳科科長王珏在朋友圈發出這篇醫院微信新作,希望大家幫忙傳播。
這篇微信詳細列出「紅房子」的官網、總機、地址———僅在上海有黃浦和楊浦兩處院區,「全國僅此一家,別無分號」。這些年「紅房子」被假冒得實在太多。2003年,該院就註冊了「紅房子」的商標,但這並沒阻止她被冒牌的命運———上網一查,「紅房子」遍地開花。
上海紅房子醫院曾接到一家醫院的律師函,禁止他們使用「紅房子」的域名。他們跑去交涉,被告知「你們花點錢把域名買回去吧」———網際網路的域名原則上是誰先註冊誰先得。「正牌」反被「李鬼」告,很荒唐。
更常見的是魚目混珠。幾天前,上海紅房子醫院職工在杭州的戶外廣告上發現,本院官網上的標誌性母嬰圖成了杭州紅房子婦產醫院的宣傳畫。其實,上海紅房子醫院遭遇官網被冒牌醫院全盤「駁樣」的更多。
這就能騙到患者?真能。「李鬼」醫院往往聲稱與紅房子醫院有合作關係,很多患者懵了,有的跑到正牌「紅房子」門口還問:「你們是不是民營醫院?」
「最可憐的是病人,在外面被騙了一兩萬,身體被折騰,毛病被耽擱。」王珏說,醫院看見病人「人財兩空」很著急,在好多年前就製作了「打假」公告,放置到官網上,希冀著能幫大家在茫茫「紅房子」中找到真正的紅房子醫院。
「打假」新聞發布會
和上海紅房子醫院有同樣煩惱的醫院不少,動靜最大的要數北京協和醫院。2011年,這家醫院召開「打假」新聞發布會,向社會嚴正聲明,從未在國內開分號,沒有任何掛靠單位。
北京協和醫院遇到的情況與紅房子醫院有所不同。當時,該院副院長王以朋稱,由於「協和」兩字的商標被私人搶註,「假協和」越打越多,2007年,他們曾站出來「打假」,但幾年過去,「假協和」有增無減。
據悉,業內認可的「協和醫院」只有3家———北京協和醫院、武漢協和醫院、福建協和醫院。但在搜尋引擎上搜「協和醫院」,不下50家,主要治療婦科、男科、不孕不育。
怎麼知道被冒牌了?北京協和醫院這些年頻繁收到來自患者的投訴,反映受到「協和醫院」的欺騙。據該院調查,有的醫療機構和企業編制虛假廣告或植入北京協和醫院的標誌,明示或暗示同北京協和醫院有掛靠、合作關係,有的則以「協和」之名販賣藥品、器械進行欺詐經營。北京協和醫院法律顧問稱,該院正按相關政策推進保護措施。
上海的瑞金醫院也為此頭疼。「各地說是瑞金分院的好多,他們甚至讓外界認為瑞字頭的都與瑞金醫院有關。」瑞金醫院一名負責人告訴記者,不止「瑞金」被冒用,該院的曾用名「廣慈」被用得更多。
「老上海都知道廣慈醫院就是瑞金醫院,可如今外頭的廣慈醫院跟我們沒關係。」這名負責人稱,上世紀90年代,瑞金醫院發現「廣慈」已被搶註,最終瑞金醫院註冊了「廣慈紀念醫院」。「我們很想把廣慈的牌子要回來,但有難度。」這名負責人說。
網際網路不能成為「李鬼」溫床
對付「李鬼」,上海第九人民醫院副院長吳正一有些成功經驗。2012年前後,九院接到不少患者質疑「九院分院」。「尤其是我們的整形和口腔,病人來自全國,我們就發現所謂分院的網站大量使用九院專家的照片,打著我們的旗號預約掛號。」吳正一說,他們先發律師函,大多有去無回,後來,他們開始與工商部門聯手。
2014年,九院向上海市工商局反映,名為上海華美醫療美容醫院有限公司的機構假冒九院。辦案人員發現,被舉報網頁上寫著「第九人民醫院指定單位———上海華美醫療美容醫院」。華美的違法現象不難搜集,但有個疑點:這個不知名醫院的不知名網站,怎就讓患者看到了?原來,華美使用了競價排名。人們輸入「九院」「九院官網」「九院地址」等關鍵詞,第一跳出來就是競價最高的網頁,再假借九院的名義設諮詢電話,患者就這樣一步步地走進冒牌醫院。
工商部門最終認定上海華美醫院的行為違反了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責令關閉違法網頁,罰款20萬元。
「我們的經驗還是要依法維權,但也清楚它們很可能死灰復燃。」吳正一說,就在華美被查處後不久,又一個類似網站冒出來,工商二度出擊。
去年,九院一口氣把院名和幾個院士的名字都向工商總局成功註冊了商標。但吳正一清楚,「打假」還沒完。
「你去微信上搜搜,用紅房子、協和作名頭的公眾號好多,假的一堆。」一名醫院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三甲醫院紛紛做微信,不少是被逼的,「你不做,冒牌貨就去佔領陣地了」。
網際網路讓患者找到了與疾病匹配的醫院,但網際網路也成了「李鬼」的溫床,現在的人看病喜歡先上網搜搜,這讓正牌醫生頭疼。
「一方面,我們接到好多被治壞的病人,這增加了我們的治療風險。另一方面,我們在應對繁重醫療任務的同時,還要分散精力去核實投訴。」吳正一說。
這些年,僅在上海,瑞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又稱上海市五官科醫院)、曙光醫院、第九人民醫院等都遇過不同形式的「被假冒」。
醫院打假,看來是持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