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大型貓科,為什麼獅子是群居,老虎是獨居?

2020-12-21 動物志

大型貓科動物中,老虎和美洲虎、花豹等都是獨居,獅子卻是群居。群居大貓和獨居大貓社會生活的本質區別在哪裡,又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區別?

獅子一家

01獅虎的不同

獅、虎的差別到底在哪裡?有人說獅子成群,老虎獨來獨往,這沒有說到點子上。事實上,群居的獅子也經常單獨或分成小組行動,而獨居的老虎也有一定的社會聯繫。例如,有博物學家觀察到雄虎會允許雌虎和幼仔享用自己的獵物,而雌虎和自己已經長大的小虎也會合作狩獵;在卡齊蘭加公園,一隻雌虎帶著兩隻長成的小虎獵殺了一頭獨角犀。

獅、虎社會生活的本質區別有二。一是領地模式方面。獅、虎的成年個體都分定居和流浪兩種社會狀態,每隻定居虎都有屬於自己的領地,一隻雄虎覆蓋三四隻雌虎,但同性別的老虎領地不重疊。而一群獅子是完全共享領地的,它們可能單飛,但都是在同一片領地內生活。

獨行的老虎

二是親屬關係方面。獅子給大眾印象最深的是雄獅、雌獅經常在一起,而雄虎和雌虎是分開的,實際上獅子的夫妻關係不見得比老虎牢固多少。雄獅和雌獅經常在一起只是在東非的大草原,紀錄片大多也是在這裡拍的,而在南非、西非和亞洲,通常都是雄獅聯盟和雌獅群各打各的獵。

獅子的母女、姐妹一輩子都是親密的夥伴,老虎雖要差一些,但母女、姐妹都是鄰居,平時也存在低頻度互動,虎媽媽有時甚至直接割一塊自己的領地給女兒住。最大的區別在兄弟關係上,老虎兄弟長大了就天各一方,獅子兄弟則組團一起打江山。

雄獅聯盟,多是兄弟組合

父女關係在兩邊都是最淡的,隨著女兒成年就不復存在了。獅子偶爾能形成父子聯盟,而小雄虎長大和父親只會是競爭對手。

02獅子為什麼選擇群居?

一是獵物密度高。只有非常豐富的獵物資源才能供養大貓過上群居生活。列一組數據大家對比一下,東北虎生境內獵物密度只有不到100千克/平方千米,孟加拉虎生活的南亞次大陸在1000~6000不等;而南非有蹄類密度就有6000千克/平方千米了,東非大草原上在一兩萬以上。

獨居大貓的種內密度制約性調節是比較強烈的,雌虎為保證自己和幼仔所需要的食物、水源和休息場所,必須要佔一塊領地,雄虎為了佔有更多雌虎更是儘可能擴張領地。雄虎和雌虎都不允許同性別其他老虎踏入自己的領地,這在無形之中制約了老虎的密度,這也正是貓科固有密度比較低的主要原因。而獅子通過群居實現領地共享,更充分地利用了高度豐富的獵物資源,其結果是獅子的密度比老虎高出得多。

成群的雌獅

二是生境太過開闊。大貓本來是生活在森林裡的,而獅子來到了非洲草原,這裡環境一望無際。開闊的環境消除了動物與動物之間的距離,有利於增強動物的社會性。

虎、美洲虎等森林大貓靠伏擊捕獵,而大草原上不適合搞伏擊。要想捉住跑得快的獵物,獅子必須借鑑犬屬動物(狼、豺和野犬等)的圍獵戰術。在埃託沙國家公園,學者斯坦德發現,一群獅子合作狩獵是有分工的,有的獅子負責從中心伏擊,有的獅子則負責從兩翼包圍,而且特定獅子總是負責特定的位置。

伏擊獵物要從虎娃娃學起

三是清道夫的壓力。沒有一種大貓像獅子這樣,在充滿著如此眾多清道夫的環境中捕獵。通常獅子捕獵還沒完成,兀鷲就已經發現了,鬣狗也會在一天內趕到。只要獅子在場,哪怕只有一隻,就能震懾住絕大多數清道夫,然而獅子沒辦法一直看著獵物。老虎捕獲大型獵物有時能吃十幾天,獅子被眾多飢腸轆轆的清道夫包圍著,它沒時間慢慢吃。

這個時候,群居就會是個比較好的選擇了。與其把獵物丟給清道夫,獅子當然更願意與自己的親屬共享了,一群獅子能很快把獵物吃得精光,清道夫們只能在一邊乾瞪眼。群居也有利於共同守衛獵物,在波札那的觀察發現,雌獅有時會被大群鬣狗(總數量超過雌獅3.7倍)搶走獵物,有雄獅在場鬣狗就不敢上了。

獅子進食,兀鷲圍觀

03獅子能從群居中得到什麼?

夏勒博士觀察到,單獅捕獵斑馬、角馬和湯氏瞪羚的成功率約為1/6,獅群的成功率是1/3。有人據此認為,獅子群居是為了更好地獲取食物。然而這無法解釋的是,雙獅、三獅乃至幾十隻的大獅群捕獵成功率都是1/3,如果單純為了追求成功率,雙獅就足夠了,沒必要組成大獅群。

進一步研究發現,單獅雖然捕獵成功率低,但由於不用與其他獅子分享,每次獲得的肉反而是最多的,而且單獅捕疣豬非常得心應手。大獅群(5隻以上)則可以經常捕殺野牛這樣的大型獵物,每隻獅子也能分得較多的肉。雙獅和三獅這樣的小獅群是最尷尬的,它們的獵物體型不比單獅大多少,還要與同伴共享,每次分得的肉最少。

如果獅子真的只是為了食物而群居,那麼應該要麼是大獅群,要麼是獨獅,不存在雙獅、三獅這樣的小獅群。然而,在野外小獅群很常見,獨獅則非常罕見。

單獅獵捕疣豬

獅子專家派克觀察到,獨行的雌獅活下去沒有任何問題,它既可以自己捕獵,又能搶別的食肉動物的獵物,不會忍飢挨餓。然而,它卻整天過著擔驚受怕的生活,只能佔住最貧瘠的領地,而每當有別的獅群入侵,它無力守衛領地,只能逃走。由於沒有穩定食物來源,它註定無法養活幼仔。

可見,食物獲取和群體狩獵皆非獅子群居的關鍵,來自社群方面的壓力才是。對獅子來說,最重要的莫過於同伴、領地和幼仔。研究發現,獅子會為了保護領地傾巢出動,放任幼仔不顧;而無論何時聽到同伴的呼喚,都會立即趕過去,絕不會讓同伴獨自承擔風險。可見對獅子來說,同伴>領地>幼仔。畢竟,有同伴才能搶到優質領地和交配權,並且將幼仔撫養長大。

只要有一群獅子選擇群居,就會對其他獅子產生莫大的社群壓力,其他獅子要麼也群居,要麼就被淘汰。因此,在獅子進化史上,群居是不可逆的。這也是亞洲獅生活在類似老虎的生境中,捕捉著老虎的獵物,卻依然保持著群居的原因。

獅子經常為了領地和交配權大打出手

群居有一點相當諷刺,就是每隻獅子獲得的肉反而比獨居時候更少,這是因為每隻獅子都是狩獵天才,吃大鍋飯反而埋沒了它們的才能。即便如此,獅子也必須群居,因為只有群居才能養活更多後代,更多雌性後代使獅群更加壯大,更多雄性後代則可以走出去徵服世界。

04老虎能走向群居嗎?

豹屬在600多萬年前還有著共同祖先,獅子祖先和虎、豹一樣,生活在茂密的森林裡,幼獅身上隱約可見的斑點就是明證。只不過後來獅子來到了草原,演化成群居生活的動物。獵豹專家卡羅認為,多數貓科不群居是因為生境內沒有足夠豐富的大型獵物種群,不足以供養群體生活

老虎

老虎專家宋奎斯特發現,老虎母女、姐妹毗鄰而居,就像一個分散開的獅群,這代表了大貓母系家族的另一種組織形式。獅子與狼都是群居動物,但群體組織結構截然不同,而群居的獅和獨居的虎之間則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只是表現形式不同。宋奎斯特預測,假如老虎來到足夠開闊的棲息地,大型獵物足夠豐富,再面對來自清道夫的巨大競爭壓力,這些鄰居的母女、姐妹很快會發現集群生活的優越性,從而促進群體形成。

相關焦點

  • 同為貓科動物,為什麼老虎單打獨鬥,獅子群居,捕獵的還是母獅子
    貓科動物中,實力頂尖的兩位:老虎和獅子。不要說什麼老虎和獅子捕獵成功率也不高,還沒有一些小型食肉動物捕獵率高。你要看人家捕的是什麼,人家去追斑馬、長頸鹿、野豬、狍子這樣的,中大型食草動物。這些動物站起來比它們還高。捕獵成功率最高的黑足貓,那麼小一隻,成年後也就跟一個三四個月大的家貓差不多。
  • 老虎和獅子到底誰更厲害,為什麼有人總認為老虎打不過獅子?
    老虎和獅子到底誰更厲害,為什麼有人總認為老虎打不過獅子? 老虎和獅子都是動物界的霸主,它們都是貓科動物的代表,有些人認為老虎打不過獅子,還有一些人認為獅子打不過老虎,他們雙方在網絡上見到就懟,不相上下。
  • 獅子是犬科動物?明明是正宗貓科,為何獅子被開除「貓籍」?
    獅子是貓科豹屬動物,幾百年來一直都是生物學界的共識。當看到獅子是犬科動物的說法時,確實有些令人奇怪。關於這個話題源於一篇關於貓科動物與犬科動物的文章評論,其中很多人認為獅子歸屬於犬科。不僅如此,查詢全網,發現擁有這種觀點的人不在少數。獅子到底是貓科還是犬科?
  • 獅子和老虎誰更厲害?為什麼森林之王是老虎,而不是獅子?
    老虎是大型的貓科動物,也是「背影殺手」自從北京八達嶺老虎吃人事件在網絡曝光後,很多人都驚魂未定,事發女子犯了一個最大忌,那就是背對著老虎,當她轉過身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老虎在貓科動物中是最強有力的「背影殺手」!就連動物園中的飼養員,都不敢直接背對著它們。
  • 為什麼有貓科動物這種頂級掠食者,還會有犬科動物?
    畢竟同屬食肉動物,貓科和犬科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競爭性。比如現存的東北虎與西伯利亞狼就是同一生境中的競爭者、非洲野犬與花豹也是同一生境中的競爭者等等。既然有競爭,而且貓科的平均實力要高於犬科。為什麼貓科沒有將犬科淘汰掉呢?科淘汰犬科的阻力:在漫長的進化中,除了人為的因素,幾乎沒有出現過一個物種將另一個物種滅絕的先例,這代表著,同是野生動物的情況下,物種間只有競爭關係,上升不到淘汰的層面。
  • 獅子捕獵的獵物都比老虎的大嗎?為什麼?
    而且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獅子捕獵的獵物都比老虎捕獵的獵物要大很多。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認知。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簡單的來看一下兩種動物的捕獵習性。比如最小的獅子亞種索馬利亞獅的主要捕獵對象以羚羊、狒狒、斑馬為主,而最小的老虎亞種蘇門答臘虎則以水鹿、鱷魚、野豬等為食。而體型較大的獅子和老虎捕獵的動物就相對較大,比如克魯格獅就經常以角馬、非洲水牛等大型食草動物為食,而現存第二大的虎種孟加拉虎則是有著單殺白肢野牛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白肢野牛的平均體重比非洲野牛都要重。
  • 為什麼大型貓科動物與犬科動物相比,貓科動物總是更勝一籌呢?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獅子、老虎等貓科動物總要比灰狼、狐狸等犬科動物更厲害。在一些科普讀物中,首先介紹的是獅子、老虎、獵豹,之後才會介紹狼、狐狸、野狗。可自然界裡的實際情況是,犬科動物的數量要比貓科動物更多,分布也更廣。那麼大型貓科動物與犬科動物相比誰更厲害?
  • 為什麼只有大型的貓科動物,而少有大型犬科動物?
    提及貓科動物,我們能馬上想到常見的家貓、老虎、獅子等,貓科動物甚至還有貓亞科和豹亞科兩個亞科,可以說貓科動物的數量眾多。並且它們之間除了體型上的差距,就連習性也比較接近,大多都是雜食性,喜歡獨居。而再提及犬科動物,或許我們第一時間只會想到狗和狼,當然它們也有類似貓科動物一樣顯著的特點:擅長奔跑,喜愛群居,且嗅覺靈敏。
  • 老虎、獅子、棕熊的戰鬥力強弱是如何排的?為什麼?
    老虎、棕熊以及獅子,這三種動物在陸地上所有的動物的戰鬥力排名中也是非常靠前的,而且老虎和獅子又是同科下體型相近的動物。所以,這三種動物之間的戰鬥力排名一直都存在較大的爭議。那麼,這三種動物究竟誰的戰鬥力最強?誰墊底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老虎和獅子,誰在對戰鱷魚時優勢更大?為什麼?
    我認為老虎對戰鱷魚比獅子對戰鱷魚更有優勢一些,不過老虎和獅子對戰鱷魚的結果並不一定,其中受交戰的環境以及鱷魚種類因素的影響較大。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個問題。鱷魚不是魚,也不「魚」雖然貓吃魚是一件輕鬆加隨意的事情,但是鱷魚作為一種古老的爬行動物,它並不是魚。
  • 為什麼許多人從小就覺得獅子比老虎強?它們的實力對比究竟如何?
    在網絡上,只要是一提到老虎和獅子,必定形成兩方對立的局面。獅子和老虎作為兩種大型的貓科動物都有著大量忠實的「粉絲」,而且網絡上充斥著各種老虎碾壓獅子和獅子碾壓老虎的圖片以及影像資料。所以,關於「獅虎鬥」從來都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下面,我就來談一下,關於獅虎鬥個人的看法。
  • 虎與獅實力對比,為什麼有人說獅子打不過老虎?
    老虎、獅子同屬貓科-豹亞科-豹屬,所以說,它們在很早之前是有共同祖先的,老虎這個物種大約出現在650萬年以前,獅子也差不多是這個階段出現的,它們分開了那麼久,早已適應了不同的生活方式與捕獵技巧,獅子喜群居,捕獵亦是團隊作戰,老虎喜獨居,捕獵也是獨來獨往,這也就造就了兩者不同的心性,老虎心性小心,獅子則勇猛硬拼。
  • 獅子的「類狗」特徵明顯,該不該歸到貓科?
    紋貓,雲豹密切相連,理論上,我們把前者視為豹亞科動物的原始形態或基本形態,紋貓在形態上,反映了小型貓類向大型貓類過渡的一個典型。雲豹、雪豹分別有著各自獨立的進化線系,前者以東南亞的熱帶雨林為演化中心,後者則以中亞的山係為演化中心。可見生存環境主要影響著貓型總科下面各分支的進化。
  • 同屬貓科動物,為何老虎可以吃魚,而獅子卻不吃魚?
    我們都知道貓咪喜歡吃魚,後來經過了解才知道,原來老虎也是非常喜歡吃魚的,以及獵豹和花豹等貓科動物,即便有的不喜歡吃,在飢餓的狀態下也是可以接受的,但獅子無疑是一個例外,它們在飢餓的情況下也是寧可餓著也不吃。
  • 自然界中為什麼很少看見死亡的獅子和老虎?
    老虎和獅子的屍體很少見有諸多原因,接下來我們深入可以討論一下。》非洲一哥獅子的不同死法1、死在競爭者手下獅子主要生活在非洲草原之上,屬於頂級獵食者,沒有天敵的存在,但在非洲卻存在一些競爭者,主要是斑鬣狗,斑鬣狗又被稱為非洲二哥,是非常典型的機會主義者,有的時候會去吃腐肉,可謂是看見什麼吃什麼毫不猶豫。
  • 老虎能打得過獅子嗎,為什麼草原上沒有老虎?
    不過,老虎也只能做森林之王,因為它無法適應除森林之外的生態系統。 老虎為什麼只是森林之王 老虎和獅子雖然都是大型貓科動物,但它們能夠適應的環境並不相同。獅子更擅長在稀樹草原中捕食獵物,而老虎則喜歡佔山為王,而且在演化的過程中,老虎逐漸加強了森林捕食的性狀。
  • 獅子和老虎到底誰厲害,終於有答案了
    獅子被稱為獸中之王,老虎號稱林中之王,如果獅子和老虎打架到底誰厲害呢?相信很多人都好奇過這個問題。由於老虎一般都是在山區和深林之中獨居,一山不容二虎.獅子是群居的生活在草原上,而且母獅子抓獵物.所以獅子和老虎直接打架的機會很少,那獅子和老虎誰厲害是不是沒有答案了呢,其實論單挑的話,顯然是老虎更勝一籌。
  • 把老虎放到非洲,會不會被獅子和鬣狗咬死?能適應嗎?
    最大的問題在於繁衍,因為虎是獨居動物,後代很容易被襲擊,尤其在草原上。非洲視野開闊,老虎沒有在草原隱藏的經驗,對於野生動物來說確實不好捕獲,但是動物來說也沒見過老虎,適應過後應該沒問題! 關於泚狗群,和獅子,自己河馬鱷魚,老虎生性比較謹慎,繁育個三五代過後老虎在草原生存問題不大,再者食物比較充裕情況下,有可能退化或者形成群居。
  • 大自然中,為什麼有很多大型貓科動物,犬科卻比較少?
    大自然中,為什麼有很多大型貓科動物,犬科卻比較少?在生物界當中,貓科和犬科是兩個非常重要的類別,貓科的動物種類豐富,比如我們常見的寵物貓、以及大家比較熟悉的獅子、老虎和豹子等等,貓科動物的種類多,所以在形狀和體型生命都有著非常大的區別,但是整體的生活習性,還是比較想類似的,比如幾乎所有的貓科動物都喜歡獨居,都屬於雜食性的動物。
  • 老虎和獅子打架,誰能贏?
    等到動物園的人員到達的時候,獅子已經在虎區的正中間斃命了。但是還是很多人認為一個案例說明不了任何問題。但是他倆真的基本沒啥機會一起,而且大型的食肉獸碰到一起一般也是會避免衝突的,原則上會採取迴避的方式。所以我認為案例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能夠說明問題的。我們可以從一些老虎和獅子的身體特徵來對比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