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的角度看,夢是什麼?

2020-12-24 科學獵奇

昨天半夜,我被一腳踹醒,一臉懵的我以為是在做夢,但是黑夜中閃動的雙眼告訴我,這並不是夢,是真的。「罪魁禍首」是我的愛人,我忙問:怎麼了?愛人答:我做了個夢,夢見你出軌了,醒了後越想越氣,就踢了你一腳。我哭笑不得,哎,這該死的魅力。

那麼,夢是什麼呢?這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問題。因為幾乎每個人都會做夢,而且每一次做夢的夢境幾乎是不重複的。那麼,從科學的角度看,夢究竟是什麼呢?它有什麼意義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夢境

夢境是在睡眠中人想像中的場景,它是一種被動的,不受人主觀控制的。人做夢通常發生在睡眠的最後一個階段,這個階段就是快速動眼期,所謂的快速動眼期就是我們在觀察一個熟睡的人時,會發現有一個階段,睡覺的人的眼睛在一直不停地轉動。想要進入快速動眼期就必須經歷入睡期,淺睡期,深睡期,熟睡期四個階段,不過這四個階段需要多長時間因人而異,有的人很快就能進入快速動眼期,總的來說整個的五個階段大約會支持100分鐘左右,之後再次循環,進一步數據化就是:如果你每晚睡8個小時,約有2個小時是在快速動眼期的。

而做夢就是快速動眼期才會發生的一種現象,一個人一夜能夠做夢的個數也不一定,在夢中,你可能會不同的影像、聲音或者經歷,但是,當你醒來之後,你通過只會記得最後一個快速動眼期內做的夢的零星片段。

我們常說「日有所想,夜有所夢」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因為如果階段性的總是想某一件事,潛意識就中就會存儲這個信息,在睡夢中就會被激發出來,在腦海中形成一種想像的事件。早在1899年,奧地利的精神分析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創立了精神分析學,他認為:夢是人們深處的欲望和焦慮的表現。

而且人類向來喜歡將一些負面的情緒和經歷封鎖起來,一旦進入睡夢之後,這種封鎖就會釋放,所以夢大都是負面的、消極的。

▲上圖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夢的存在有什麼意義?

要知道夢對人類有什麼意義,我們大可先找一下夢中會發生什麼?雖然每個人的的夢不盡相同,但是,大多數的夢都有一個特性,那就是在現實中很難實現。我舉個自己的例子,在我年少時,非常喜歡看武俠小說,而那段時期經常會做同一個夢,那就是被人追,然後飛起來,最後跌落懸崖。這個夢我跟許多小夥伴說過,而且許多小夥伴表示自己也做過同樣的夢。

我認為這就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說的:在現實中無法實現和受壓抑的願望以扭曲的形式出現就成了夢。在現實中,我們顯然是無法像武俠片中的大俠那樣飛行的,而每一個男孩子心目中都有一個「武俠夢」,這就在夢中體現了。而且在現實中,我們也很少能體驗到失重感,但是在夢中,跌落山崖的失重感就是自己潛意識中想像出來的。

而且夢有多種多樣,不也恰恰是我們現實中無法實現的不同願望的體現嗎?我們希望自己一夜暴富,所以就會做一個自己中彩票或者是一串關於彩票數字的夢,我們對性有幻想,所以也會做一些關於性的夢等等。

因此,我認為夢就是人類一些無法實現的願望在睡夢中的體現形式,在夢中我們可以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所做,當夢醒了,我們心理的防禦機制會將一些不現實的原因再次壓制住。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夢讓人的一部分欲望得到了釋放,這有利於人的心理健康,這就是夢的意義。

總結

到目前為止,關於夢比較科學的解釋就是弗洛依德的《夢的解析》了,因此參考《夢的解析》再加上個人的經歷,我覺得夢其實就是人的經歷和欲望構成的,只不過這些欲望是被壓制的,在睡眠時被釋放了。

相關焦點

  • 從科學的角度看,大熊貓真的是蚩尤的坐騎嗎?
    那麼,從科學的角度看,大熊貓真的是蚩尤的坐騎嗎?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一下這個問題蚩尤坐騎的描述來源於《神異經》,書中描述:"南方有獸,名曰齧鐵,似熊、小頭、痺腳、黑白駁,能舐食銅鐵及竹骨。"
  • 用科學的角度去看「鬼擋牆」到底是怎麼回事!
    所謂的鬼在你面前砌起的那道牆總得有個科學的解釋吧!我們都知道,當人們在黑暗中行走的時候,容易看不清周圍的環境,因此也找不著可以參照的標誌,只能憑藉著自己的感覺往前走。科學家發現,迷失方向之後,大多數人都會轉圈圈,因此科學家將這種,當你失去目標的時候,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打轉的現象,稱為螺旋趨勢。所以「鬼擋牆」是一種自然現象,和鬼沒有什麼關係。
  • 心靈感應與託夢,如果從科學的角度解釋,這一切究竟是怎麼回事?
    夢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千百年來,不管是西方文明還是東方文明,對於夢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東方的文明,習慣把夢境與神明聯繫到一起,西方文明則更加擅長把夢與科學聯繫到一起。夢境與人類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目前科學界比較統一的說法是為了緩解精神壓力。
  • 科學的角度看動漫:悟空、琦玉的鍛鍊方式誰更強!
    大家在看熱血動漫的時候,有沒有羨慕過其中那些擁有健碩身材的角色  科學的角度看動漫(上):孫悟空的訓練方法居然很合理?(原作者 @靈魂健身楊老師 )【遊俠網】《龍珠》《一拳》誰更強?
  • 從科學的角度看,為什麼只有同一種動物才能繁殖?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現存世界上的任何一個物種都不會一下就形成的,從科學的角度看,哺乳動物都有共同的祖先,那麼是什麼讓一種動物成為了無數種動物呢?沒錯,就是演化。同一種動物在不同的環境下,習性和特徵都為了適應不同的環境而緩慢地改變著,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改變在慢慢的累積,等到累積到一個值時,物種的分化就完全形成了。那麼,這個值究竟是什麼呢?
  • 靈魂究竟是什麼?從科學的角度告訴你
    今天我們來討論靈魂究竟是什麼,靈魂究竟存在嗎?他又重多少克?有一種說法是人在死亡之後身體會變輕21克,那就是靈魂的重量。小編覺得這是不靠譜的說法,首先什麼小編下面給出的分析純屬向著科學的方向靠攏哦!關於什麼靈異、玄幻、奇幻、顛覆三觀之類的,小編可不曉得啦。首先,靈魂不應該是以任何一種物質的形式存在的,不然科學就早已檢測出來了。人死亡後會變輕21克這種說法就是靈魂物質說,因為死亡對應靈魂物質就沒有了,所以才會變輕21克,都說21克了嘛,肯定說的是物質形態,不可能說的是能量形態。
  • 哆啦A夢來啦!以遊戲角度看化身頭號玩家的大雄怎麼「玩遊戲」!
    咱們今天從遊戲的角度,來「看」一遍這部即將上映的《哆啦A夢:大雄的金銀島》。在此之前,小編想先說幾句題外話:感謝藤子·F·不二雄創作了《哆啦A夢》,《哆啦A夢》並非是一部簡單的兒童漫畫。藤子·F·不二雄先生在《哆啦A夢》之中,為全世界閱讀《哆啦A夢》的兒童,樹立了一個極度正確的三觀。
  • 多人目擊長白山天池有「水怪」出沒,從科學角度看,它會是什麼?
    03「水怪」會是什麼?那麼,從科學的角度講,它會是什麼呢?有科學家認為,長白山天池既然是火山口積水而成,那麼它的地理環境就是非常特殊的,或許火山的輻射汙染,可以導致其中的一些魚類發生了變異,導致它們的外觀與我們熟悉的物種不同。不過,很多人都認為,這種說法太離奇了,看起來好像是看科幻片一般。
  • 哆啦A夢的神奇道具與科學
    今年是多啦A夢誕生50周年,藍胖子伴隨了我們70、80後一代人的成長,特別是多啦A夢為大雄製造的工具是多少少年兒童夢寐以求的玩具,在今年這個特殊的時間,NHK特別推出了特別節目
  • 侏羅紀世界2上演食肉牛龍大戰三角龍,從科學角度看誰更強?
    那麼從科學角度來說,它們的實力誰更強?先看下雙方基礎數據,食肉牛龍的化石十分完整,達72%,體長一般在8米,體重3-4噸,身高3米。三角龍體長一般7米,體重在7-8噸,身高2.7米,其頭部堅硬,並且有致命的長角。
  • 從科學的角度看,鯰魚真的是最髒的魚嗎?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以前,出去吃飯必點的菜之一就是紅燒鯰魚,原因很簡單:好吃不貴。但是,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對相當的反感和排斥,原因就是在網上看到一個在渾濁的魚塘中,鯰魚在吃一些腐爛的動物內臟的情景。從那之後,我有相當一段時間沒有吃鯰魚。而這恰恰也是許多人說:鯰魚是最髒的魚的主要原因。
  • 從科學角度解釋你的撞鬼經歷
    如果有一天我的寵物狗朝房間的空角落一直狂吠不止,我可能也會覺得有什麼詭異的東西。But what makes us feel like we are in the presence of a supernatural spirit?
  • 從熵的角度看生命是什麼,死亡是有序到無序的結果
    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讓我們知道了許多人體的結構,我們的身體是由大量的原子來構成的,人體百分之七十的質量是水,每個水分子帶有兩個氫原子。而其他有機分子也帶有多個氫原子,在人體內氫原子最多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從質量上看自然是氧的含量最多了。
  • 天氣寒冷水溫低,從理性和科學角度?看警察不會遊泳,女孩溺亡
    很遺憾小女孩不能看到明年的春天了,也為這樣年輕的生命感到惋惜,有什麼想不開的,能在這樣的年紀,選擇結束自己的人生。我和很多人一樣,在最初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看到視頻的時候,會想警察為什麼不會遊泳?當時在現場的人為什麼行動那麼慢?出警沒有帶救生裝備,不專業是否要追責呢?
  • 寶可夢偽科學?淺談寶可夢世界裡的科學設定
    不過今天博士就來給大家簡單科普以下寶可夢動畫及遊戲中一些較為科學的設定,讓人不禁產生寶可夢竟然這麼科學的感嘆!巨牙鯊騎乘在寶可夢紅藍寶石復刻中,追加了巨牙鯊/吼吼鯨等水屬性寶可夢騎乘的專屬建模。如果說在以往的騎乘中,可能不同的寶可夢騎乘速度都是相同的,但在遊戲及動畫中,巨牙鯊的水面移動速度都是最快的。
  • 一見鍾情很「科學」 西湖大學科學家研究愛情角度有點野
    生男生女除了染色體,原來還和這些神奇因素有關一見鍾情很「科學」,找對象「看臉」不膚淺西湖大學科學家研究愛情的角度有點「野」本報首席記者 肖菁 通訊員 李凱娜 張弛柔情似水,佳期如夢,一年一度鵲橋相遇。在這個特殊的日子,我們來點新鮮的。
  • 科學家:用科學角度為你解開死亡之謎!
    科學家:用科學角度為你解開死亡之謎!人的生命是非常神奇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只有短短的幾十年。生命的神奇是深不可測的,在很多影視劇中就有很多的壞人,在臨死前會說一句,這輩子沒有辦法做個好人了,如果有的選擇,下輩子一定好好做人。那麼我們人類真的會有下輩子這一說法嗎?如果真的有的話,人去死亡之後去往哪裡呢?什麼時候是下一輩子的開始呢?
  • 從科學的角度分析,你願意相信嗎
    第二是看不見,事物需要反射光線才能被看見,就算是白天有光,如果不能反射光線,那也看不見,然而人死後缺少了這個特性,所以任何人都看不見。第三是與世界隔絕,人是由原子物質構成的,靈魂卻沒有了原子,不僅碰不到任何東西,連聲音都發不出來。綜合來看,人死後會變成靈魂是沒有科學證據的,只會在電影電視劇中。人既然不會有靈魂,那死後會去哪裡呢?
  • 人為什麼會有邪念和妄想——從腦科學和修行角度出發
    一、邪念淺析  什麼是邪,通斜,即是不正也。小時候看電視劇經常聽到一句話:「自古正邪不兩立」,覺得挺有意思。以前的認識便是好人壞人,對於好壞的分別似乎是正邪的分別了。中醫裡講正邪,便是從身體給出的反應來看待,正氣和邪氣,祛邪扶正一般是治療的原則,使人獲得一個正常的身體。
  • 從科學的角度看佛家的「開悟與遮蔽」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開悟必須要有源動力,去打破隱藏著的平衡、圓滿,去發生實實在在的相互作用,去引起可以感知的相互變化。所以,儒家講「致知在格物」(關於「格物致知」,《至善哲論》裡面有大量的論述,在此不做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