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倒閉與轉型,健身行業沒有暖春

2020-12-17 新浪財經

來源:消費者報導

「疫情過去了,但健身行業還需要時間恢復。」

隨著疫情形勢的好轉,停工近兩個月的健身行業逐漸恢復了經營。

3月起,一兆韋德健身、樂刻健身和威爾仕健身在上海的門店陸續開放,隨後全國門店開始跟進。

截至3月22日,一兆韋德和威爾仕健身恢復營業的門店數量分別達到85家和73家。

然而,有一些健身機構依然大門緊鎖,其中不少將不再開放。

開門不易,等回客流更難

3月17日,上海市體育局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本市體育場所復工工作指引(第二版)》。根據新版《指引》要求,一般情況下,上海市體育場所向社會開放取消備案,可以直接復工。

此前,金吉鳥健身原定於4月1日恢復營業。但在新版《指引》的影響下,總部決定從上海的20家門店中選出3家,提前到3月20日復工,並觀察客流的回歸情況。

金吉鳥健身康橋路門店負責人告訴界面新聞,復工這幾天的客流量大約只有之前正常情況的四分之一。

復工開門不再困難,但等來客戶的回歸卻需要時間。即使是頭部連鎖健身品牌,也要面對客流減少的事實。

威爾仕健身上海九六廣場店的負責人坦言,在開門初期,會員們對安全有所擔憂,前來健身的人不多。門店也不需要太多人手,工作人員採取了輪流上班的制度。

據官方消息,一兆韋德健身上海門店的團課和淋浴將在3月23日開放;威爾仕健身上海門店的團課和泳池也將於同天恢復。

此前,一兆韋德上海徐家匯路店的負責人曾告訴界面新聞:「淋浴和團課取消是客流較少的主要原因,尤其影響到店的女性會員數量。」

目前,廣州和深圳等地的健身房已經在3月初有限恢復經營。

以寰圖健身房珠江新城店為例,門店的每日營業時間分三個時間段,每個時間段的接待人數控制在35人以內,會員須提前一日預約。

此外,在門店內健身需要全程佩戴口罩,團課人數則控制在6人以內。

3月17日,用戶戴著口罩在某健身房內健身。

和大型連鎖健身機構不同,部分中小型健身房的經營者,對復工持觀望態度。

上海一家小型健身工作室的實際運營人包天青表示,擔憂客流量下滑是推遲復工的主要原因。稀少的客流無法增加收入,卻產生了額外的水電費和人工費。

包天青所在的這家工作室位於江灣體育場附近,他是這家健身房的合伙人之一,也負責其實際運營管理。

截止3月19日,江灣體育場周邊的健身房,僅有一家綜合性的健身機構開了門。

走進場館內,六七十平的場地上只有店長一個人在擦拭器械。門店入口處的登記表顯示:在3月19日這一天,前來鍛鍊的會員還不到兩位數。

一名業內人士認為,復工後,整個行業的客流量大約只恢復了30%。

閉店欠薪,巨頭也難倖免

3月20日,金吉鳥健身在上海的門店已經陸續復工。根據官方消息,其南京、廣州、重慶和杭州等地的門店也將在未來一周內開放。

但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北京、上海、浙江和安徽等地的金吉鳥員工不斷發帖留言——截至目前,金吉鳥已經連續三個月沒有發放工資,部分門店的員工甚至超過四個月沒有領到薪水。

根據金吉鳥健身一名私教的說法,正常情況下,工資在每月18日發放,但從2019年10月份開始,薪水發放的時間就不斷被推遲。

2020年初,遇上疫情之後,拖欠工資的情況越加嚴重。

金吉鳥健身上海康橋路店的負責人表示,員工的工資從2019年12月起就處於未發放狀態。由於工資的發放統一由南京總部處理,因此,直到4月1日總部復工前,員工都無法領到工資。

從事健身教練工作已有五年的蔣振龍透露,小型健身工作室因房租壓力較小還能夠保障底薪的發放,但在規模較大的機構,已有教練因失去收入而轉行。

此前,有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疫情首先考驗的是各健身機構的現金流儲備。

作為重資產行業,高租金、高人力成本是線下健身產業的特性。根據規模的大小,各健身機構每月有幾十萬到百萬以上的固定支出。

樂刻運動創始人韓偉此前透露,疫情期間,樂刻單月虧損千萬以上,整體虧損預估一億甚至翻倍。

中體健身常營店貼出的閉店公告。 

2月19號,UION Life中體健身北京常營店貼出閉店公告,宣布因收入停滯、無法負擔高額房租和各項成本而正式閉店。

據該店銷售人員的說法,閉店主要是因為商戶沒有和物業談攏房租問題。中體健身則很快開始給會員辦理退費等善後事宜。

在停工階段,私教課程售賣陷入停滯。健身房以會員卡預售和售賣私教課為主要盈利模式。當年卡預售達到飽和時,售賣私教課程是讓會員繼續付費、獲取收入的主要手段。

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超大型健身房如果停工超過三個月,就會有倒閉風險。根據中體數據總經理劉易斯的估算,有20%的企業將受疫情影響倒閉。

不缺少資金,但還要再投入嗎?

相比較同行,艱難求生的包天青對自己能撐下來感到慶幸:「一百、兩百的錢都要想辦法去賺,活下來是最重要的。」

雖然無法開門營業,但通過器材租賃和食品售賣,他在疫情期間每個月能獲得近萬元收入。這差不多能和店裡幾個健身教練的工資相抵——在停業期間,教練們每月僅有不到兩千的底薪。

也正因此,包天青對未來的預期謹慎樂觀,在停業期間,他買進了其他倒閉健身房的二手器械,還是希望自己的健身房能夠活下來。

然而,不少健身行業從業者的經營意願受到了停工的打擊。

3月18日,陸臣在網上發布信息,想要轉讓自己在上海火車站附近的健身工作室。

親手打理了兩年,外加疫情形勢的好轉,陸臣本希望能夠繼續經營。但面對即將到期的房租合約,另外一位合伙人卻不願意再投入資金。

會員流失、市場前景不明朗,是他們繼續投資的隱憂。

最終,陸臣和合伙人達成統一,決定將健身房儘快轉讓出手,但轉讓情況並不樂觀。如果無法順利轉讓,他將會零散轉賣器械,最終停業。

單就健身行業而言,現在這個時間節點上,只有人想著儘快脫身,幾乎找不到入局的玩家,行業投資者、行業從業者,和消費者一樣,儘可能地小心謹慎。

上海江灣體育場一家停止營業的健身館,設備已經被全部搬空。  

行業再洗牌,先要活下來

跑路、倒閉、轉讓,這似乎是千瘡百孔的健身行業在2019年的關鍵詞。2020年初的情況,又加劇了諸多中小健身房的死去。

部分從業者並不認為這是件壞事。

威爾仕健身市場副總裁戴千焯認為,疫情促進了行業的新陳代謝。他表示,疫情只是使健身機構原本存在的問題爆發,而不是引發問題的根本。

在諸多競爭者倒下的冬天,威爾仕健身依然決定實行自己的擴張計劃。據其負責人的說法,在其他行業退出的情況下,新門店將能夠獲得更好、更優越的地段。

2020年3月上旬,私教健身工作室人馬線和團課健身房Justin&Julie Fitness相繼傳出完成千萬級別A輪融資的消息。

但活下來、甚至活得好的,只是極少數人。

2019年,擁有20年歷史的知名連鎖品牌浩沙一夜崩盤。疫情來襲後,健身房倒閉的情況更是數見不鮮。

包天青加入了一個健身行業信息交流群,在因疫情停業的時間內,僅上海地區,就有超過百名閉店的健身房業主在此發布器材或門店轉讓信息。

在上海江灣體育場經營著一家小型健身工作室的高吉說:「今年冬天比以往更冷了,沒有存糧的機構就會死。但有一些機構本可以活下來,也不該倒閉的。」

上海江灣體育場附近,有一家經營了近十二年、佔地三千五百平的綜合健身房。和它毗鄰而居的則是數家主打拳擊、瑜伽和舞蹈等特色項目的小型工作室。

3月11日和3月14日,這家場館連續張貼兩條公告,宣布因疫情影響和經營困難而停止營業,會員會籍可轉入另外兩家願意接收的健身場館。

高吉對這一健身房的倒閉感到遺憾——他將自己和商區內其他從業者視為互補關係,區域內巨頭的倒下,會對整個生態造成破壞。

疫情之下,各地體育局都在盡力幫助這些中小型健身機構。

上海市體育局在2月21日發布了《關於全力支持本市體育企業抗疫情穩發展的通知》,其中要求對承租市屬公共體育場館的非國有中小體育企業,免收2月、3月兩個月的租金。

據上海的部分健身行業商戶反映,雖然收到減免通知,但在同物業交涉具體方案時,出現了申請被忽略或減免時間被壓縮的情況。

安徽省健身行業從業者的請願信。 

3月初,安徽省近250家商業健身場館集體向安徽省體育局致信,希望政府能夠協助提供相關補貼或幫助減免租金。

合肥市某健身場館負責人江土新告訴界面新聞,最根本、最現實的因素就是錢。以萬元為單位的房租減免,將影響一個門店的生死。

此外,由於同時經營了水療館,江土新更看重政策背後傳達出的信息,「或許最後減免的金額並不算多,但有沒有政策的支持,這將會影響到我的決策。業務方向要不要調整、店面要不要擴張、甚至怎麼招新員工,這些都會有變化。」

難變現的雲健身,還要依託線下

健身行業在尋找自救的方法。

疫情爆發後不久,1月30日,國家體育總局發布《關於大力推廣居家科學健身方法的通知》,要求利用各類媒體促進居家健身。

幾乎是同時,各家健身機構及在線健身平臺紛紛上線了健身視頻和互動直播。

1月底,樂刻先後在快手、抖音、騰訊視頻和西瓜視頻等平臺上線運動話題;隨後,線上運動平臺Keep聯合趁早app、Shape塑健身等品牌共同推出了直播專欄。

一兆韋德和威爾斯健身等傳統健身品牌首次開通了線上課程;不知名的小型工作室和普通健身教練也嘗試把課程搬到線上。

一兆韋德健身在抖音上傳健身視頻。

閒居在家的人群為「雲健身」帶來了巨大的流量。據統計,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樂刻相關健身話題流量全網突破20億,平均單平臺觀看人數在2萬左右,峰值可達到6萬。

求生的本能迫使線下健身行業緊緊抓住這根稻草。然而,線上健身的巨大流量難以轉換為盈利,觀眾的狂熱沒有驅散行業的寒冬。

樂刻運動創始人韓偉說:「既做流量,又賺錢,這不成立,這個鏈條不是一夜之間就起來的。」

超級猩猩創始人跳跳則公開表示,線上直播首要考慮的不是盈利,而是給健身用戶交付價值。線上課程只是在特殊時間段對線下服務的一個補充,本質上無法代替線下課程。

疫情使線上消費受到了傳統健身行業的關注。韓偉稱,樂刻原本就有推出在線服務的計劃,疫情則使這一想法提前實現。

同時,威爾仕方面也表示,客戶已經培養了線上的消費習慣,未來線上將承擔更多的職責。

對於未來,健身行業業內人士的觀點出奇地一致:線下仍是最好的健身場景,但線上、線下打通,將成為健身行業的新方向。

相關焦點

  • 線下健身行業暖春未至,金吉鳥深陷維權旋渦
    投稿來源:於見從3月初一兆韋德宣布正式復工以來,全國各地的健身房也都開始陸續開門營業。復工開門雖然已經不再困難,但等待客戶回歸仍然需要時間。另一方面,現在線上健身平颱風行,其便捷、安全的特點使得不少人開始推崇在家健身。正因如此,復工後客流減少已成為線下健身行業不爭的事實,關門倒閉成了很多健身房即將面臨或已經在面對的問題。根據業內人士估計,受到疫情的影響,3月份無法正常營業的健身房中預計有40%的門店會倒閉,4月份不營業則預計會有60%的門店面臨倒閉。
  • 北京健身行業按下暫停鍵 業內人士預計60%店面面臨倒閉
    4月21日,北京市體育局印發《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全市體育健身場所安全有序開放方案》,但截至目前,絕大部分健身房仍未開業。自2018年以來,健身房停業、關門、跑路等現象時有發生,而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更是讓健身行業雪上加霜,整個健身市場按下了暫停鍵,行業洗牌加速,加之健身行業的特殊性,復工之路遙遙無期。
  • 威爾仕、一兆韋德部分門店已復工
    在公告中,威爾仕健身的這些復工門店,營業時間均是上午10點開門,6家門店20點結束營業,剩餘5家門店則是21點關門。每小時限流人數從50-100不等。此前,在社交媒體平臺上,處處可見焦慮的消費者們——辦理了年卡,又擔心自己所在健身房倒閉跑路。
  • 精練日報|廈門健身房復工:90、00後消費者佔90%,韓寒18分鐘跑5公裡...
    精選每日健身產業新聞內容,關注全球視野的健身行業新動向。尤其在疫情擴散的非常時期,為國內健身行業從業者提供焦點信息。出品/GYMSQUARE精練廈門健身房復工:90、00後消費者佔90%《廈門晚報》於近日發文,據口碑數據顯示,清明假期前後,健身房已陸續復工。並且健身房等休閒娛樂場所近期的復工率環比增速,超過其他行業30%以上。
  • 倒閉3000家後,這個行業正在經歷最恐怖時期
    這個行業看到的一點點曙光,仿佛一夜之間又熄滅。   影院的接連倒閉,頗有一種悲壯的感覺。   但大眾不支持影院復工的聲音,並不是少數,甚至大罵影院之前掙錢,現在虧點算什麼的大有人在。   即使投票換成了「是否認為應該明確影院復工時間」,也有三分之一的網友立場堅定。   電影行業,正在經歷最恐怖時期,並且,更糟糕的可能還在後面。
  • 部分電影院宣布倒閉,影院為何不選擇線上?原因竟是如此
    據相關媒體報導,今年3月20日的時候,由於疫情在大陸地區已經有所好轉,國內已經有部分影院開始了營業並且選擇了上映一些比較老的影片,雖然沒有上映今年原定檔期的大片,但是不少觀眾也是有點耐不住性子,選擇去電影院感受淋漓盡致的畫面,部分影院的此次復工帶來的收益卻寥寥無幾,而這次影院的復工帶來的直接後果是
  • 佛山華廈眼科「暖春戰疫 華廈同行」公益活動圓滿結束
    佛山華廈眼科醫院積極開展「暖春戰疫 華廈同行」公益活動。(1) 最美的逆行者敬禮暖春戰爭流行病伊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使「暫停」和英雄城市武漢和湖北省按下。。國家危難之際,一批醫療衛生工作者出徵逆行,佛山市派出多組醫療兵,幫助湖北為國家築起一道生命之牆。
  • 復工進行時⑤:多方發力,河北體育企業有序復工復產
    張家口賽區其餘冬奧工程預計在4月底之前全部陸續復工建設,今年底全部完工。 銷售回暖、賽事回春 喬氏撞球線上線下雙復工   秦皇島喬氏撞球運動推廣有限公司在省體育局和秦皇島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嚴把健康關、積極應對疫情,一方面投身公益,帶動行業疫後復原;另一方面迅速利用線上機會,加速撞球行業轉型升級,努力將危機轉化為機遇。
  • 虧損一個億,行業規模第一,這家公司如何把健身做成性感生意
    2017年,在懶熊體育舉辦的上海嘉年華活動上,傳統高端健身房代表、以賣年卡為商業模式的威爾斯健身董事長王文偉和韓偉有過一次對話,他表示對樂刻的網際網路思維不是很懂,也不知道他們怎麼賺錢,堅信健身產業大部分是做現金流,「網際網路90%都是倒閉」。
  • 在春天|金牌律師談影視復工:影視行業如何自愈
    1905電影網訊 《今日影評》特別節目《在春天》,聚焦解讀電影行業的「復工」和「自愈」,廣邀核心從業者「雲」展望行業未來。,打電話給老闆問上班時間,老闆說:公司倒閉了,不用來了。「籤約之後發生了疫情,然後公司停工、銀行停業,國內的客戶現在沒有辦法完成付款。」據她介紹,作為大陸法系國家的我國,在法律當中規定了不可抗力,但在英美法系國家的法律規定中則沒有相應表述。「怎麼讓對方去感同身受地理解?就是說我們在合同及法律的體系、語境和文化的差異之下,去跟對方去進行溝通,不能用我們自己樸素的常識和認知去理解。」
  • 女子剛去健身辦完卡,2天後店就倒閉了?女子崩潰:赤裸裸的欺騙
    近日媒體報導許多消費者在杭州的金吉鳥健身辦理了年卡,但沒想到辦卡兩天後店鋪卻宣布要關閉,消費者們認為這就是赤裸裸的欺騙。辦卡兩天後告知店要倒閉9月4日,楊女士花了4000元在紳華府附近的金吉鳥健身辦理了兩年的親子年卡,本想著辦了卡就能帶著孩子一起去體驗,但沒想到兩天後健身館突然宣布要關閉了。楊女士告訴記者,事發當天她叫銷售將課表發給她,看看什麼時候有空可以去。結果對方和她說,之後不用來了,因為健身館要關門了。
  • 影視行業復工忙
    伴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進入到決戰階段,各行各業都漸漸復工,其中,被一度摁下暫停鍵的影視行業,也開始逐漸復甦。不論是春節檔的集體撤檔,還是目前逐漸恢復營業的院線,都讓人們嗅到了春天的味道。但對於剛剛進入「甦醒期」的影視行業而言,企業復工並不意味影視項目的重啟,影視行業真正意義上的復工復產仍面臨重重考驗。影視行業不僅面臨資金壓力,而且要應對因不確定性帶來的創作進度拖延等多方面阻力。「目前復工的進度不會太快,像建組、搭景這樣需要很多人力的工作,是受到明顯影響的。一個200人的組,要確保每個人都已經隔離14天才行。」一位製片人如是說。
  • 健身教練改送外賣?疫情後還能好好「擼鐵」麼
    然而,眼巴巴盼「雙贏」的健身房,雖然有幸登上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被專門提及免除健身等行業的服務增值稅,然而卻始終沒有等來「報復性反彈」。健身圈流行一句話,「五月不減肥,六月徒傷悲」。最近很多健身迷紛紛向大江東工作室投訴,6月來了,他們面臨著比長胖更悲傷的事:健身房倒閉,老闆跑路,而他們預付的少則幾千、多則上萬元的卡費也要不回來了。
  • 從健身房到客廳 疫情過後「雲健身」能否常態化?
    宅家生活催熱「雲經濟」,雲健身就是其中之一。一度被唱衰的網際網路健身似乎迎來新的春天。特殊時期,雲健身加速行業整合,催化居家健身市場,但用戶留存和商業化難題仍待破解。關卡延期復工延遲「原本是計劃二月份開店的,現在仍處於停業狀態,每個月還要支付房租和員工薪資等固定支出,經營方面非常緊張。」上海VIS健身創始人Elva告訴第一財經。
  • 安永:迎接全民健身時代,智慧化助力體育場館創新轉型
    但是,新冠疫情也促使更多人開始認識到運動與健康的重要性,大眾健身的關注度與參與意願得到了較大提升,也為體育行業帶來了新動能。立足當下,放眼未來,作為體育賽事和大眾健身的主要載體,體育場館應該如何擁抱變化,通過全方位數位化轉型提升競爭力和吸引力,實現可持續運營?
  • 臺企「喬山」復工故事:「危」中尋「機」
    談及復工,臺企喬山健身器材(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永楷連呼「意外」。1975年創立於臺灣的喬山健康科技集團,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三大健身器材製造企業,也是海內外眾多知名健身俱樂部的指定供應商。作為集團在大陸的生產基地之一,坐落於上海嘉定工業區的喬山健身器材(上海)有限公司九成訂單來自海外。疫情不期而至,喬山上海公司推遲了春節假期後的復工復產,2月12日開始逐步復工。
  • 助力疫情防控 福建永安燕西街道新安社區開展「暖春守護行動」
    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福建永安燕西街道新安社區開展「暖春守護行動」慈善公益報(本報記者 王學軍 通訊員 楊家璋 王清芳)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連日來,曾獲評全國巾幗文明崗的福建省永安市燕西街道新安社區居委會組織轄區的巾幗志願者們積極開展
  • 《健身環大冒險》價格飆升 家用健身行業迎來春天?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頡宇星)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線下實體經濟遭遇著嚴峻的考驗,而家用健身設備市場卻意外迎來春天。據悉,日本遊戲公司任天堂生產的《健身環大冒險》家用健身遊戲近期價格一路飆升,甚至暴漲三倍。與此同時,以跑步機為代表的家用健身設備也出現了銷售小高峰。據專家預測,家用健身設備正向著趣味性、交互性的方向發展,該市場或將迎來快速增長期。
  • 「雲蹦迪」的逆襲 線下娛樂行業加速向線上轉型
    來源標題:「雲蹦迪」的逆襲 線下娛樂行業加速向線上轉型2月8日,上海TAXX酒吧在抖音直播了一場「雲蹦迪」,根據數據顯示,直播間最高在線人數7.1萬人,連續4個小時霸榜抖音直播小時榜榜首,打賞總收入超過了70萬元。這一成功引發了眾多夜店和廠牌的跟進。
  • 倒閉、裁員、復工路漫漫……疫情下的電影產業怎麼辦?
    今日看點當前,電影產業陷入短期發展低谷,倒閉、裁員相繼來臨,影院復工成為電影從業者關注的焦點問題。4月29日,國家電影局召開電影系統應對疫情工作視頻會議,中宣部常務副部長、國家電影局局長王曉暉主持並發表了重要講話。這場會議主要針對電影市場未來發展作出規劃,同時也希望通過會議提振市場信心,穩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