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方隊帥氣亮相紅場 喀秋莎是彩排「暖場」歌曲

2021-01-10 東方網

原標題:中國方隊帥氣亮相紅場 喀秋莎是彩排「暖場」歌曲

  【環球時報報導 特派莫斯科記者 郭媛丹】當地時間5月9日上午十點,俄羅斯紅場閱兵式正式開始。

  這是尤為特別的一次閱兵儀式。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同時也是俄羅斯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

  最與眾不同的是,世界的目光更多關注在觀禮臺上並肩站立在一起的中俄領導人。時光荏苒,70年前,兩國並肩作戰同為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70年後,中俄兩國是好鄰居、好夥伴,是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這種友好無須費盡心思去尋找,在閱兵場就能體現的淋漓盡致,首次出現在紅場上的中國三軍儀仗隊是最典型的代表。與其它9位國家一樣按字母排序中國應該排在倒數第九位,但中國方隊排在末位,與主賓國俄羅斯緊密相連。這展示了中俄關係緊密相連,也展示了中方對此次活動的高度重視。中國派出的方陣隊列人數最多,這種調整也是為了整個隊伍更協調。

  這是中國軍方首次派方隊參與紅場閱兵,也是首次著第六代禮賓服出國執行任務;同時,這也是在三軍儀仗隊赴外執行的五次任務中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共112名;踢正步距離最長的一次,250米;也是唯一一次伴著《喀秋莎》樂曲行進。

  三軍儀仗隊被稱為「中國軍隊的名片」。帥氣的禮服,掛95步槍,腳蹬皮靴、雪白的手套,整齊劃一的軍姿和步伐,在網絡上的最新的評語是「解放軍一出來畫風都變了」。這是網民為三軍儀仗隊在此次紅場閱兵彩排中的表現創造的新詞。

  參加此次俄羅斯閱兵的隊員平均身高1米88,每分鐘120步,每步75公分,身姿挺拔,神情剛毅,個個都是「高顏值」。

  「踢正步的距離是250米,花費時間是2分52秒。」三軍儀仗隊大隊長李本濤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這是最精準的官方數據。

  2分52秒的驚豔全場,只有這些受閱官兵明白如何贏得的。根據介紹,從練兵場走向閱兵場,每個人每年平均要穿破七雙皮鞋,數萬次的端槍、託槍和長年穿馬靴踢正步,日復一日的重複再重複就為了這一剎那。

  即便如此,韓捷表示,每一次接受任務都是重頭開始。對於身經百戰的三軍儀仗隊而言,參加紅場閱兵最大挑戰是路面不平,腳底容易打滑,出現隊列不整齊。「馬靴底特別容易打滑,一個人打滑,排面就會不整齊,一個排面不整齊就會影響到整個隊列。」在現場勘查之後,在訓練中開始尋找和紅場地面相類似的坑坑窪窪訓練場所。

  在正式閱兵之前,俄羅斯方面共安排了5次彩排,這也是中方赴外任務中彩排次數最多的一次。「現場感受還是有些不一樣,第一次彩排並沒有展示我們的最佳水平。從二次就開始漸入佳境,到第三次、第四次就達到完美狀態。」儀仗隊副大隊長韓捷對《環球時報》表示。

  與以往歷次執行任務不同,此次三軍儀仗隊鐵漢柔情兼具一身。彩排中,受閱官兵邁著整齊的步伐,用俄語唱著《喀秋莎》,這是二戰時的經典歌曲,是一首愛情歌曲,但節奏明快、流暢。足夠流行,足夠明朗,這是在諸多歌曲選擇中《喀秋莎》脫穎而出的因素。

  在莫斯科的《環球時報》記者身處俄語氛圍,兩眼一抹黑,兩耳變裝飾,能用俄語學唱一首俄語歌曲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我們就是一句句硬生生背下來的,然後學會。」韓捷說,學唱歌和踢正步一樣,沒有任何捷徑。

  李本濤認為,中國軍人唱喀秋莎並不是「唱了一首歌」這樣簡單,歌曲第一段落是俄語,第二段是中文,這體現兩國友好、兩軍友好,兩國人民的友好。

  「當俄文版《喀秋莎》響起時,52個受閱方陣集體齊唱喀秋莎,場面很感人,感動了一大片,帶動了一大片。」李本濤告訴《環球時報》。

  李本濤也糾正了一種外界的理解錯誤,「每次彩排中我們是踩著《喀秋莎》曲調行進,不是唱著。」原來唱《喀秋莎》是受閱方隊在合練開場前候場時的「暖場」歌曲。

  這樣的中國軍人與此前外界印象中的呆板截然相反,在廣場上過他們唱完了《喀秋莎》,在中方和外軍的聯歡晚會上,他們還跳起了軍旅小蘋果,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國軍人越來越生動。

  中國方隊總領隊徐洪生少將對《環球時報》表示,此次赴俄參加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意義重大,使命光榮」,有利於進一步增加兩軍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增進團結、友愛。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

相關焦點

  • 俄羅斯紅場閱兵掠影:中國「長腿天團」再搶鏡,《喀秋莎》又唱響
    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彩排6月17日晚,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首次採用8×12長條隊形,在紅場進行了彩排。據了解,本次赴俄的三軍儀仗方隊共有105名軍人,他們平均身高1.86米,平均年齡20歲。面對身著新式禮服的三軍儀仗隊,有報導形容這是「長腿天團」。
  • 俄羅斯紅場閱兵掠影:中國三軍儀仗隊再搶鏡,《喀秋莎》之歌又唱響
    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彩排 6月17日晚,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首次採用8×12長條隊形,在紅場進行了彩排。據了解,本次赴俄的三軍儀仗方隊共有105名軍人,他們平均身高1.86米,平均年齡20歲。面對身著新式禮服的三軍儀仗隊,有報導形容這是「長腿天團」。有網友拍到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在紅場彩排時,現場齊聲高唱著名的《喀秋莎》之歌。
  • 中國軍人紅場彩排再唱喀秋莎
    莫斯科時間6月17日晚11時,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在紅場彩排時,再一次唱起了《喀秋莎》。這是我們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這是我們的子弟兵!五年前的莫斯科紅場,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唱著《喀秋莎》走過街頭,網友們看了之後紛紛表示:「這才是我們心目中的中國第一男子天團!」《喀秋莎》是俄羅斯的名曲,它對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選擇這首曲子,是為了表達對反法西斯老戰士的尊重和緬懷,也藉此向整個衛國戰爭的老戰士致以最高的敬意。
  • 期待盛大的紅場閱兵,我軍儀仗隊彩排為什麼會選唱《喀秋莎》?
    5月29日,俄羅斯總統普京正式宣布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的紅場閱兵將於6月24日舉行,並命令俄羅斯國防部開始進行閱兵的各項準備。屆時將有1.4萬軍人參與此次閱兵儀式,同時政府還邀請了19個國家的軍人來參與此次閱兵,共計將有6.4萬人參加這次盛典。紅場早在6月14日即開始了彩排,到正式慶典已經沒幾天了,小編我也正拭目以待。
  • 解放軍紅場彩排再唱《喀秋莎》,中國留學生激動到手抖
    當地時間17日晚,莫斯科紅場附近,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驚喜現身,再次唱起了《喀秋莎》!6月24日,俄羅斯將舉行「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閱兵式」。而中國軍人的出現,正是為了參加閱兵前的第二次夜間彩排。
  • 解放軍三軍儀仗隊高唱《喀秋莎》過紅場 喀秋莎中文歌詞
    5月4日,紅場閱兵第二次彩排正在進行,解放軍三軍儀仗隊112名儀仗兵在通過紅場時高唱蘇聯歌曲「喀秋莎」,引得莫斯科市民一片鼓掌歡呼。解放軍三軍儀仗隊112名儀仗兵在通過紅場時高唱蘇聯歌曲「喀秋莎」,引得莫斯科市民一片鼓掌歡呼。
  • 中國第一門面擔當亮相紅場!三軍儀仗隊用俄語齊唱《喀秋莎》刷屏
    在今年的俄羅斯閱兵中,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時隔5年再次亮相莫斯科紅場。此前的彩排中,他們邁著整齊的步伐、用俄語高唱《喀秋莎》的視頻一下子刷屏了,被網友稱為「中國第一門面擔當」。實際上,這首蘇聯歌曲創作靈感來自中國,背後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 中國三軍儀仗隊紅場再唱喀秋莎,致敬老大哥
    據俄媒報導,莫斯科時間2020年6月17日晚11時,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現身衛國戰爭勝利閱兵式的夜間彩排。彩排結束後,我軍隊員還在紅場演唱了「喀秋莎」等,在俄羅斯膾炙人口的著名歌曲。目前俄羅斯新冠肺炎確診人數位居世界第三、國際原油價格持續走低、北約軍演不斷,因此今年的紅場閱兵的意義與過往相比顯得更加意義非凡。部分俄羅斯媒體甚至認為這次紅場閱兵的意義,堪比1941年的實彈閱兵。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對蘇聯發動了「巴巴羅薩」計劃,倉促應戰的蘇聯軍隊損失慘重。德軍一路高歌猛進,當年10月便打到了莫斯科城下。
  • 蘇聯歌曲喀秋莎中俄文歌詞試聽 中國與喀秋莎的情緣
    喀秋莎  「勇敢戰鬥保衛祖國,喀秋莎愛情永遠屬於他。」當戰火洗禮過的《喀秋莎》再次盤旋紅場,中俄兩國人民都忍不住落淚。  5月9日,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70周年閱兵式在紅場舉行。此次「俄羅斯現代史上規模最大」的閱兵有約1.6萬人參加,194件裝甲裝備亮相,143架固定翼機和直升機掠過紅場上空。
  • 中國三軍儀仗隊紅場高唱《喀秋莎》,網友:太帥了!
    近日一則中國三軍儀仗隊在紅場高唱《喀秋莎》的視頻火了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6月17日晚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在俄羅斯紅場彩排時>邁著整齊的步伐唱起了《喀秋莎》網友紛紛留言太帥了!嚴整有序整齊劃一中國軍人走到哪裡都是一道靚麗的風景你是否還記得閱兵場上他們挺拔的身姿
  • 俄羅斯邀請19國參加閱兵,我軍儀仗隊亮相莫斯科,高唱喀秋莎
    由於新冠病毒也給俄羅斯帶來了比較嚴重的影響,所以該國原定於5月9日的紅場閱兵,被推遲到了6月24日舉行。儘管閱兵時間被迫推遲,但是這次閱兵的規格並沒有降低,俄羅斯當局還是向許多國家發出了參會邀請,同時也會出動本國的先進武器。
  • 直擊俄羅斯紅場閱兵,新型武器裝備全亮相
    /CGTN直播截圖 看點三 中國三軍儀仗隊時隔5年再次踏上紅場 據央視新聞報導,受俄羅斯方面邀請,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儀仗隊的105名軍人於6月13日抵達莫斯科的謝列梅捷沃國際機場,24日出席紅場閱兵。
  • 你聽過《喀秋莎》嗎?一首愛情歌曲卻能在戰爭中傳唱到現在
    《喀秋莎》是一首二戰時期的蘇聯歌曲,1938年,張鼓峰事件(1938年7月末8月初,日、蘇兩國之間圍繞著張鼓峰、沙草峰這兩個高地進行的一場軍事衝突)發生時,正值琿春地區的夏秋季節,蘇聯詩人伊薩科夫斯基就是從這得到了創作的靈感,寫出了詩歌《喀秋莎》。
  • 有網友拍到我三軍儀仗隊紅場彩排 俄羅斯衛國戰爭...
    6月18日,步兵方隊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參加閱兵式彩排海叔注意到,在俄羅斯今年紅場閱兵之前,英國外交部發言人在回答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提問時表示:「我們的歷史不應該被當作政治手段利用或為了某些國家自己的利益被改寫……英國、美國、蘇聯和所有盟國人民的英勇付出和巨大犧牲導致了納粹德國的失敗。」
  • 解放軍三軍儀仗隊:走向世界的「中國名片」!他們是如何煉成的?
    (央視財經《天下財經》)這次紅場閱兵,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再次組隊參閱,成為閱兵式上一道亮眼的風景。近年來,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已多次亮相國際舞臺,展現了中國軍人的颯爽英姿。本次赴俄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方隊包括105人,他們平均身高1米86,平均年齡20歲。這也是時隔五年後,中國軍人再次參加俄羅斯的勝利日閱兵活動。按照俄軍分列式進行曲,方隊在國內進行了兩個月的強化訓練。抵達莫斯科後,又針對合練和彩排的實際樂曲,進行了適應性訓練。
  • 響徹紅場的《喀秋莎》背後的故事
    一曲《喀秋莎》,承載著中俄幾代人的回憶與情懷。5月9日,莫斯科紅場,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儀仗隊參加俄羅斯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
  • 解放軍霸氣出現在紅場,齊聲高唱《喀秋莎》,引來俄網友點讚
    最近幾天,第一次夜間彩排已經舉行,現場不僅有軍人方隊,還有許多重武器被展出,數量達到了234臺,更是有20多臺新裝備第1次出現在眾人面前。就在6月20號,最後一次合練正式拉開。聽到這個消息之後,興奮的當地民眾紛紛湧上街頭,來觀看軍人方隊和各種武器裝備。
  • 三軍儀仗隊今天亮相紅場 六大亮點不能錯過
    作為俄羅斯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慶典之一,莫斯科紅場閱兵自創設以來就備受關注。更令人矚目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屆時也將正式亮相。  一、精彩節目單  時間:9日上午10時(北京時間15時)  地點:莫斯科紅場  總指揮:俄陸軍總司令奧列格·薩留科夫  受閱部隊:徒步方隊、裝備方隊、空中方隊
  • 為什麼說:《喀秋莎》不是戰歌,卻勝於戰歌?
    喀秋莎站在那峻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姑娘唱著美妙的歌曲,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鷹;她在歌唱心愛的人兒,她還藏著愛人的書信。啊這歌聲姑娘的歌聲,跟著光明的太陽飛去吧;去向遠方邊疆的戰士,把喀秋莎的問候傳達。最近,這首二戰時期,蘇聯經典歌曲《喀秋莎》,又火了!前不久,中國三軍儀仗隊,在俄羅斯紅場彩排時,再一次唱起了《喀秋莎》,燃爆全場。
  • 中國「最帥天團」在俄羅斯紅場高歌的《喀秋莎》你了解多少?
    前兩天你是否被「中國最帥天團」在俄羅斯紅場昂首闊步,高唱曲調悠揚的《喀秋莎》畫面震驚到了,不得不說他們真的是歌聲嘹亮,英姿颯爽,簡直帥到爆。但是你們對他們所唱的《喀秋莎》了解多少呢?《喀秋莎》這首歌是在俄羅斯的地位非常高,這首創作於1938年戰火紛飛年代的歌曲,當時鼓舞了無數俄羅斯士兵上陣殺敵保衛祖國,保衛家園,保衛心愛的姑娘。所以這首歌在二戰後受到了蘇聯當局表彰,並且專門為它建立了一座紀念館,這在人類的戰爭史和音樂史上都是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