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如果全體穿越回抗戰 能將日軍反推下大海嗎?

2021-01-09 大國鑑

從1950年10月到1959年1月,總共有240萬中國軍隊加入到志願軍的序列中,在半島與「聯合國軍」輪番作戰,在此期間,志願軍一共犧牲了大約18萬人,總共傷亡減員人數為36.6萬人,而「聯合國軍」的人員損失則超過70萬人,其中美軍陣亡了5.5萬人,有人據此認為美軍和志願軍的交換比為1比3,因此「中國軍人戰鬥力落後」,這其實是徹頭徹尾的謊言,沒有將幾十萬韓軍和其他國家軍隊的傷亡考慮進去。

實際上,志願軍的戰鬥力堪稱是世界一流,被譽為是「輕步兵巔峰」,當然美軍的主體並非輕步兵而是機械化步兵,近代歷史上只有二戰時期的日軍以精悍的輕步兵聞名,可以和志願軍一較長短,我們知道志願軍進入半島作戰時距離二戰結束僅有5年時間,武器裝備的差距並不大,那麼如果志願軍全體穿越到抗戰時期,和日軍一較高下的話孰勝孰負呢?

後期的志願軍已經大部分配備了蘇械裝備,還有空軍的「米格走廊」支援,戰鬥力已不可同日而語,單純比較1950年的志願軍和二戰末期的日軍呢?實際上志願軍初期的裝備情況並不樂觀,可以說是如假包換的「萬國造」,大部分武器都是繳獲自對手,可以說和二戰時的日軍沒有質的提升,部分領域還要落後,但是志願軍也有自身的獨特優勢,就是建立在強大精神基礎上的高超戰術技巧。

曾先後與日軍和志願軍交手的美軍上校約翰-馬丁曾回憶,志願軍其實和日軍完全不一樣,日軍的「勇敢無畏」更像是「無知魯莽」,是一種自殺式的決死作戰,而中國軍隊有著同樣大膽的精神,但是卻不會去無謂的送死,他們的一切行動都是精打細算,用高超的戰術技巧去彌補裝備的巨大落後,實際上連麥克阿瑟都低估了中國軍人的戰鬥力,這也是他黯然離職的原因。

相關焦點

  • 志願軍眼中的韓軍:雖然師承二戰日軍,但戰鬥力卻低得可憐
    眾所周知,在抗美援朝戰鬥中在志願軍的對立面,是以美國為首的十七國聯軍,當然這些國家並不包括在數年前就已經投降的日本,但是我廣大指戰員在戰鬥的過程中卻發現有這樣的一支部隊,他們無論是指揮或者軍隊的編制都和當年的日軍一模一樣,這讓我志願軍還以為的是在時隔5年之後再次和日軍作戰。
  • 中國坦克的起點,就在於抗戰期間對陣日軍「豆式坦克」的尷尬
    九四式裝備的最強武器是7.7毫米機槍,這種戰車是無法和歐美列強的任何坦克匹敵的,但是和日本坦克的生產目的一致,能壓制中國軍隊就達到預期了。有點奇葩的94式騎兵戰車如果說94式騎兵戰車是日軍裝甲部隊的下限,那國軍的又是哪一款與之相對應呢?從各方數據來看,似乎是從德國購入的一號戰車A型了。
  • 臺灣義勇隊:回「唐山」抗戰去!
    原標題:臺灣義勇隊:回「唐山」抗戰去! 抗戰爆發,日本當局迫令臺胞回臺,其中一部分人選擇回臺灣,一部分人則堅持留在祖國大陸。   出於安全考慮,福建省政府將留閩臺胞集中起來,統一安置在閩北崇安縣(今武夷山市),總人數達400多人。1938年11月,長期從事抗日活動的臺胞李友邦從浙江來到崇安縣,動員和招募崇安的臺胞參加義勇隊。   相關的回憶資料顯示:當夜,李友邦在廣場中呼籲臺胞抗日。
  • 同樣是坑道戰,為什麼上甘嶺志願軍勝利,而硫磺島日軍卻完蛋?
    參戰的美軍,就經常拿他們在太平洋戰爭中面對兇悍日軍的戰術對付中國志願軍,並總愛將二者進行對比。 那麼問題來了,面對絕對優勢火力的美軍,都患有「火力不足恐懼症」的中國志願軍和日軍,都不約而同地使用起坑道戰,以保護自己,消耗美軍,為什麼結果卻大相逕庭呢?是不是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志願軍戰鬥力全壓日軍?
  • 抗戰期間日軍究竟侵佔了我國哪些省市?
    日軍在東三省站穩腳跟後,開始向熱河、察哈爾等省大舉進攻,儘管馮玉祥、吉鴻昌等愛國將領組織軍隊堅決抵抗,甚至一度將日軍趕出察哈爾,但終因寡不敵眾最終失敗,日軍也最終佔領了熱河省全境以及察哈爾省中北部地區。
  • 抗戰時期,武器裝備劣勢的八路軍,憑什麼能抵擋強大的日軍?
    在那裡服役過的日本軍官,除了指揮作戰之外,還被逼得會學了經營民生,統管政治,他們在戰敗回國之後,如果沒有被審判,或者較早出獄的,後來都成了日本新政府的骨幹官員。我軍的遊擊戰牽制了大量的日軍目標。尤其是日本人在戰爭初期以正規戰的形式打遊擊戰,更是造成了大量傷亡。後期岡村寧次的囚籠戰術雖然有效,但是這種戰術對物資需求量太大,之前說了日本人物資進來的方向,只有鐵路。最後就是民心問題。山西地區的抗戰和其他地區不同,這裡是真正的全民抗戰。為了對抗我黨在山西地區的影響力,日本準備打一場黨政軍三位一體的民心爭奪戰。
  • 抗戰時期,中國大刀完勝日軍刺刀?老兵一聽直搖頭:胡說八道
    大刀與刺刀的優劣勢在抗戰影視劇中我們經常看到中國大刀的影子,在我們的觀念中大刀貌似是駕輕就熟的武器,戰士們拎著大刀毫不費勁就能夠把敵人解決,但中國的大刀果真有傳說中如此厲害嗎?根據抗戰老兵的相關採訪來看,大家都特彆氣憤這個說法,因為這種說法表面上是在頌揚抗戰,但事實上是對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的戰士的不尊重。抗戰時期,中國大刀完勝日軍刺刀?老兵一聽直搖頭:胡說八道。第一,一寸長一寸強刺刀比較長,所以稍微有些強,第二就是太窮了,中國的大刀太薄了,不夠厚,第三還是中國太窮太窮了,沒有錢用更好的鋼製武器來打到,只能打又薄又小的普通刀。
  • 志願軍手中「三八大蓋」打出巔峰
    如果說起二戰時期的日式輕武器,相信在很多網友的口碑中都是比較詬病的,在日軍使用的主力輕武器中,隨便一數,南部十四,「歪把子」,百式衝鋒鎗等都評價很差,甚至說連日軍都不願意用,但當時日軍士兵也沒得選擇。
  • 志願軍手中「三八大蓋」打出巔峰!被詬病的步槍,也要看誰在用
    如果說起二戰時期的日式輕武器,相信在很多網友的口碑中都是比較詬病的,在日軍使用的主力輕武器中,隨便一數,南部十四,「歪把子」,百式衝鋒鎗等都評價很差,甚至說連日軍都不願意用,但當時日軍士兵也沒得選擇。如果遠距離被三八步槍擊中確實感覺威力不大,但如果近距離被擊中,其實殺傷力還是不錯的。但是這款步槍畢竟還是手動步槍,射速很慢,矮個子的日本兵端著長長的三八大蓋,和美軍手中的M1加蘭德對轟,火力絕對不佔優勢!即使後來有所改進的日軍九九式步槍,在太平洋戰場也同樣被美軍半自動步槍虐得不輕。
  • 國軍自製「中正式」步槍,威力遠超日軍三八大蓋,卻未成抗戰主力
    同時加長刺刀長度,使槍總體長度變化不大,以免在與日軍拼刺刀時出現劣勢。 使用的7.92*57mm尖頭子彈,初速高,射中目標後所造成的傷害大,威力遠遠高於日軍的「三八式」。日軍的「三八式」質量則要優於「中正式」,使用壽命更長。其射程遠精度高,但是殺傷力較低,尤其是400米以內基本是貫穿傷,在不傷及要害的情況,受傷者經過短時間的治療即可恢復。
  • 歷史糾繆:志願軍將戰線推回三八線,是靠蘇式武器的戰力加成?
    然而近年來,網上卻風傳著許多關於抗美援朝的流言,例如「哪有什麼裝備差距,武器都是蘇聯給的」「志願軍是跟在T-34坦克群後面進的漢城」「蘇聯空軍都把聯合國軍打怕了,誰敢來炸你」等等不僅甚囂塵上,連很多所謂歷史學者也不斷地對其加以引用,以證明志願軍之所以所向披靡,全是沾了蘇式武器裝備的光。 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
  • 志願軍首戰美軍前,彭德懷在鴨綠江邊發回一封電報,成為獲勝關鍵
    8月20日第四戰役結束後,一度把聯軍壓迫到釜山前的一段狹長區域內,再往後退就要被趕下大海。 但是,金日成速戰速決的戰略最後沒有成功,對手在洛東江防線組織起了13個師的兵力,配合絕對的制空權,朝軍已近強弩之末,無力突破防線。 到了9月中旬,攻守已經逆轉,聯合國軍開始反攻,朝鮮人民軍轉入防禦。
  • 抗戰學生兵:被日軍供奉的遺物,忠膽照長天
    抗戰英雄們的故事,永遠也說不完,道不盡。在14年抗戰中,從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遠到塞外荒漠,極盡南海天涯。在這片偉大的土地上,到處留下抗戰英靈們的腳印,他們的事跡播傳華夏,他們的鮮血浸染神州。後人對此無以復加,只能在心裡為他們默默矗立一塊豐碑,時刻惦念。
  • 九二式步兵炮:日軍戰術妥協的產物,特殊戰場環境下的「神器」
    此舉反倒令中國軍隊在迫擊炮方面形成相對優勢,在步兵中距離支援火力上明顯強於日軍。於是日本軍方要求設計部門提供一種既能當迫擊炮,又能當平射炮,同時又較為輕便的步兵支援火炮,這就是九二式步兵炮。其炮身小巧,易於隱蔽,再加上「一炮多用」,眾多特性令其成為日軍手中的利器。日本陸軍曾對該炮作出評估,認為其是「理想的步兵支援武器」。美軍在太平洋島嶼與日軍交戰時曾繳獲九二式炮,認為它是「日本少數可圈可點的武器之一」!然而,如果進一步評估我們就會發現,這款「樣樣皆通」的火炮,不過是一種特定條件下妥協的產物。
  • 抗戰時期的三大冷兵器,這三款兵器讓日軍士兵無比膽寒!
    抗日戰爭是我國歷史上非常慘烈的一場戰爭,在這場戰爭中,八路軍用他們的血水換回了來之不易的勝利,實屬艱難不易。要知道八路軍在抗日戰爭中所使用的武器非常有限,因為那時候我國的國家軍事實力落後,對於軍隊的各種補給也甚為艱難。
  • 《金剛川》後,張譯又一部抗戰影片將襲,高群書執導,搭檔黃志忠
    《金剛川》後,張譯又一部抗戰影片將襲,高群書執導,搭檔黃志忠近年來,抗戰劇越來越受到觀眾的歡迎,在槍林彈雨中浴血奮戰、英勇殺敵的場面,讓人燃起熊熊愛國心,勿忘先輩,銘記歷史,這是影片中傳遞給我們的信號。
  • 抗戰時期,殲滅日軍最多的戰役,基本上都是在湖南打的
    從曾國藩創辦湘軍以來,湖南出現了燦若群星的將才:晚清的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民國初年的黃興、蔡鍔;國民黨中湘籍將領不多,但廖耀湘、陳明仁均勇冠三軍,為解放軍勁敵;而解放軍中湘籍高級將領燦若繁星,十大元帥、十大將中佔9人,幾佔一半,元帥有彭德懷
  • 抗戰時期:日軍懼怕的一支中國部隊,創建者遭日軍暗殺
    中國的抗日戰爭是全民族抗戰,各族各地區都是全民投入了這場戰爭。這場戰爭中湧現的英雄人物和英雄隊伍,至今都銘記在我們的心中。當時川軍、湘軍的戰鬥力在戰場上還是十分強悍的,但是比起另一支軍隊,還是有些差距,那就是日軍十分懼怕的桂軍。
  • 志願軍的武器:國產馬克沁、日本九二式,曾經是敵手,朝鮮共戰鬥
    為紀念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抗美援朝戰爭,我們不定期推出系列文章,介紹有關於志願軍和抗美援朝的方方面面。這一部分我們介紹志願軍裝備的各型重機槍。重機槍有著更遠的射程、兇猛的火力、更長的射擊時間,是步兵進攻或防禦時的火力中堅,但也有重量大、採用固定槍架而射擊位置固定等特點。
  • 14年抗戰僅此一例,老百姓集體搶劫日軍,日本鬼子還不敢反抗
    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在廣播中向全日本的民眾宣告,將採取無條件投降,於9月2日在密蘇裡號舉辦了投降籤字儀式,由此宣告我國的抗日戰爭取得勝利。對於抗戰,我們記住了他們殘的種種惡行,是我們至今不能原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