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一財網
「后翼棄兵」是西洋棋中的一種開局方式。通過捨棄皇后側翼的兵,換取棋盤中心位置,將皇后出路打開,獲得局面優勢。《后翼棄兵》(又名《女王的棋局》)是奈飛日前熱播的7集美劇,片名昭示了劇集的主題,同時也隱喻了主人公貝絲·哈蒙的人生。
貝絲·哈蒙在遭遇了家庭悲劇之後成為孤兒,在肯塔基州一家孤兒院的地下室裡,向校工習得西洋棋的技能並展現出驚人天賦。從小鎮到城市再到橫掃全美,她憑藉超凡技能所向披靡,一次次戰勝了曾經忽視她的對手,成為全國矚目的天才少女。
然而,這並不僅僅是一個關於孤兒如何成為世界冠軍的勵志故事,而是關於天才背後的痛苦與代價的故事。西洋棋是她向人生發起挑戰的武器,同時也是她內心的魔咒。在無限風光背後,是對藥物的依賴和酒精成癮,一心想贏的她與孤獨、憤怒等負面情緒周旋,在輸掉比賽後一蹶不振,幾乎墮入深淵。成長之路,幸而有恩師指點,養母陪伴,朋友支持,她逐漸走出孤獨、封閉的自我,照亮彼此的人生。從孤軍奮戰到團隊合作,她從魔咒中甦醒,證明自己不是瘋狂造就的天才,獲得真正的內心自由。在最後一場與蘇聯棋手的對決中,在盟友的支持下,哈蒙以后翼棄兵開局,不再依賴藥物和酒精的她終於釋放了真正的才智,擊敗內心的魔鬼和現實中的對手,贏得冠軍寶座。
這個故事實際遵循著一個傳統的敘事框架。在以往的影視劇中已經出現過許多模版,天行者、哈利·波特或者是亞瑟王,遭遇童年創傷的天才少年如何與命運搏鬥,最後戰勝敵手的故事。只是這一次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女人。在這個男性佔據主導權的西洋棋世界,貝絲·哈蒙追趕、反抗、超越最後突出重圍,贏得尊重,成為最終的王者,這個貼合時代氛圍的故事也因此更能夠吸引觀眾的目光。
比電影更精緻
《后翼棄兵》改編自1983年出版的同名小說,作者是沃爾特·特維斯。在這個故事裡,唯一真實的是西洋棋,包括主人公貝絲·哈蒙在內都是虛構的人物,但不難看出作者對真實歷史和人物的借鑑。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冷戰時期,西洋棋在當時不僅僅是一門遊戲,也是一項運動,世界冠軍的寶座被蘇聯人所壟斷。真實歷史上,1972年,29歲的美國棋手鮑比·費舍爾作為多年來第一個前蘇聯以外的棋手,向當時的世界冠軍鮑裡斯·斯帕斯基發起了挑戰。那場被稱為世紀之戰的冠軍爭奪賽,最終費舍爾勝出,也打破了前蘇聯壟斷西洋棋世界冠軍24年的局面。在《后翼棄兵》中,貝絲·哈蒙於1968年在莫斯科的世界比賽中迎戰蘇聯棋手博戈夫,並贏得冠軍。
《后翼棄兵》經歷了綿延近三十年的醞釀歷程。早在1992年,編劇艾倫·斯科特便獲得了小說改編權,最開始的計劃是拍攝成一部劇情長片,已故演員希斯·萊傑是西洋棋愛好者,曾主導過這個項目的早期階段,並決定擔任本片導演,甚至確定了女主角為艾倫·佩吉,但隨著他的驟然離世,項目陷入很長時間的停滯。
活躍在電影世界的斯科特·弗蘭克是《少數派報告》、《金剛狼》系列編劇,2017在與奈飛合作口碑劇集《無神》之後他意識到,劇集能夠實現許多電影世界無法實現的故事。於是決定與奈飛合作重啟《后翼棄兵》。7集體量,華麗的置景和精巧的故事結構,《後翼奇兵》上線後爛番茄新鮮度達到100%,豆瓣也給予超九分的高分評價。
在一些專家和象棋愛好者眼中,這也是一部對象棋及其考究的劇集。以往以象棋為主題的影視劇中,很少以嚴肅的眼光對待這門比賽,或者通過剪輯手法掩蓋棋局的不專業。《后翼棄兵》邀請加裡·卡斯帕羅夫,布魯斯·潘多爾菲尼等西洋棋大師作顧問,他們的參與確保了劇集在呈現棋局上的專業性。
西洋棋本是一項沉靜的運動,雙方的對弈和沉默之外並沒有多餘的肢體動作,與足球、籃球等可以製造各種精彩場景的影視劇不同,拍攝象棋是一項更為艱難的工作,《后翼棄兵》有三百多場棋局,攝影師通過不同機位和多角度拍攝,並採用不同的剪輯手法,呈現了一場場風格各異的比賽,華麗的視聽語言令這項原本可能看上去有些枯燥的比賽有了令人暢快的節奏,如同體育電影一般引人入勝。
《后翼棄兵》在場景設計上細節豐富,極盡所能展現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藝術與風情,女主角黑白格紋風格服裝與她作為棋手的職業生涯相互映照,僅僅是觀看復古華麗的服飾、置景、道具都能夠讓觀眾應接不暇。24歲的主演安雅·泰勒—喬伊因在恐怖電影《分裂》中的表演大放異彩,成為近年來炙手可熱的影視明星。她精靈般的雙眼賦予主人公哈蒙獨特的個人魅力,舞蹈的基礎讓她將下棋的手勢製造出一種迷人的律動和美感。
奈飛再次提價
新冠疫情之後,由於電影及其他線下娛樂繼續停擺,越來越多的好萊塢明星、導演、編劇開始將目光投向劇集世界,希望通過參與拍攝以繼續保持創作與關注度。以奈飛原創劇集為代表的娛樂內容,正在展現越發精緻的製作水準和越來越強大的演員陣容,優質內容正在向流媒體世界傾斜。儘管遭遇了疫情的侵襲,在這樣嚴峻的時刻,仍然還能夠推出一部部水準之上的新作品,也彰顯了奈飛在過去數年中所以一直強調的,在原創內容方面的投入。不過,在原創內容上的巨額投入同時意味著更多的財務支出。
奈飛在全球擁有1.95億訂閱戶,在美國擁有超過6000萬用戶,並且仍然佔據著流媒體世界中的王者地位。但是,新競爭對手Amazon Prime Video,Hulu和Disney+,尤其是Disney+,搶佔了奈飛原本擁有的部分份額,加上越來越多的公司在新冠疫情之後將業務向流媒體服務轉移,戰局正變得更加激烈。
奈飛第三季度財報顯示,該公司營收64.36億美元,同比增長22.7%,但每股收益和全球付費訂閱用戶增長不及市場預期,付費用戶的淨增人數為220萬人,不及市場預期的330萬人。奈飛營運長格雷格·彼得斯在第三季度財報會議上表示,奈飛在原創內容和技術開發上的持續投入,將會為用戶帶來更多娛樂價值和更好的服務體驗,為保持平臺運營的良性循環,可能會向部分地區的會員多收取一些費用,將價值創造繼續保持下去。
就在《后翼棄兵》播出後不久,10月29日奈飛宣布針對美國本土訂閱用戶的提價策略。這也是奈飛自2019年1月調整套餐價格後的首次漲價。不少分析師預測了此次提價的舉動,但還是比預想中早了一些。提價之後,基礎價格保持8.99美元,標準套餐價格上漲了1美元為13.99美元,而高級套餐價格則上漲了2美元至17.99美元。消息發布後,Netflix的股價上漲4%。
提價意味著一部分用戶可能放棄訂閱,奈飛冒著國內用戶流失的風險以尋求獲得更多價值。在韋德布希證券分析師麥可·帕切特看來,這是一個愚蠢的舉動:「它每月可能會增加六千萬美元的收入,但如果因此失去數百萬的訂閱戶,加上新增用戶增長速率放緩,這對股價會產生不良影響。」
不過,另一些華爾街分析師認為,基於奈飛建立的良性循環,提價是一種提高收入的方式,奈飛不斷擴大的盈利能力和內容庫存,將會在未來十年為投資者帶來超出市場預期的回報。研究機構Pivotal Research Group分析師傑夫·沃達恰克認為,和有線電視相比,奈飛仍然是一種性價比較高的娛樂體驗。隨著人才與優質內容向流媒體傾斜,未來幾年的有線電視內容競爭力有可能繼續下降,這也是奈飛不斷提高價格的信心所在,它不僅僅希望鞏固自己作為流媒體服務的領導者地位,而是成為比有線電視更具吸引力的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