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大片「血戰鋼鋸嶺」中,有一組長鏡頭拍攝的畫面讓人印象深刻,甚至可以說「毛骨悚然」。
美軍把一夥日軍堵在了坑道裡,隨後動用了一種恐怖的武器-噴火槍。
只見美軍士兵一扣扳機,一條「火龍」帶著濃煙騰空而起,飛進坑道,「火龍」所到之處,頓時火光一片。
不一會兒工夫,坑道裡就跑出一個個慌不擇路的「火人」,他們慘叫著,掙扎著,不一會兒工夫就跌倒在地,化為了黑乎乎的灰燼……
這個恐怖的火器俗稱「噴火槍」,學名-火焰噴射器。
美軍不是第一個使用火焰噴射器的軍隊,1912年,德軍就裝備了攜帶式噴火器,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支噴火兵部隊。
與其他直射槍械相比,在對付洞穴、戰壕、碉堡等堅固工事時,火焰噴射器具有不可比擬的獨特優勢。
其實,火焰噴射器是一種近距離火攻武器,它真正的恐怖之處在於對有生力量的毀滅性打擊。
噴火器噴出的火焰能形成火柱,它會順著塹壕、坑道粘附燃燒,讓敵人藏無可藏。
稠糊的汽油噴到哪就燒到哪,瞬間溫度就能超過1000℃,鋼鐵都能被它融化了。
同時,由於燃燒要消耗大量的氧氣,並產生有毒煙氣,躲在坑道、洞穴裡的人即使沒被燒成「火人」,也會窒息而亡。
那麼,在實戰中,這款殘酷的武器表現如何?
二戰時期,日軍、美軍、蘇軍等都使用過火焰噴射器,特別是在殘酷的太平洋戰場,作惡多端的日軍就嘗夠了火焰噴射器的苦頭。
在島嶼爭奪戰中,因為武器裝備遠不如美軍,日軍為了提高生存率,在不少島嶼上採取了洞穴戰術,最大的一個坑道項目居然挖空了整座山。
這麼一來,日軍躲在洞穴裡,美軍的炮火、手雷等武器打不到他們,而日軍卻可以依託地勢地形,大量殺傷美軍士兵。
美軍吃了不小的虧,於是調來了火焰噴射器,專門對付日軍的洞穴工事。
在衝繩、塞班、硫磺島等戰役中,美軍海軍陸戰隊員就大量使用了火焰噴射器,火焰所到之處,草木無存。
洞穴裡的日軍士兵一般都活不了命,在「美式燒烤」下,日軍士兵要麼直接被燒成灰,要麼窒息而亡。
實在受不了「美式燒烤」滋味的日軍士兵會選擇往洞外逃命,可是,美軍的機槍、衝鋒鎗子彈劈頭蓋臉掃來,日軍士兵瞬間就會被打成「篩子」。
於是,美軍火焰噴射兵就成了日軍步兵最憎惡的打擊對象,據統計,二戰時期,美軍火焰噴射兵的戰死率最高,甚至高於機槍手。
不單有「美式燒烤」,蘇軍也讓日本關東軍品嘗了「蘇式燒烤」的滋味。
1945年8月,蘇聯出兵中國東北,對死守虎頭要塞的日軍,蘇軍就採用了「炮擊加火攻」的戰術。
蘇軍首先動用航空炸彈和密集的炮火,將日軍逼進地下工事,然後封死各個地下工事的出口。
接下來,蘇軍士兵開始往地下工事裡扔手雷,施放煙霧,這樣還嫌不過癮,還調來了火焰噴射器。
地下堡壘裡的日軍不是被炸死炸傷,就是缺氧窒息而死,僥倖活下來的日軍士兵則瘋狂往外衝,還沒跑出洞,就被蘇軍的火焰噴射器打成為「火人」,死得更慘。
最後,虎頭要塞的1400名日本守軍僅53人逃出,其餘全部被殲滅。
不管是蘇式燒烤,還是美式燒烤,「燒」的都是日本侵略者,「烤」的都是日本法西斯。
作為一種武器,火焰噴射器也在國內戰場上出現過幾次。
1946年12月,張靈甫率國民黨軍整編第74師攻入漣水城,在與解放軍逐屋爭奪的戰鬥中,國民黨軍就使用了火焰噴射器。
據王必成將軍回憶,漣水城內的許多街道都被燒黑了,我第6師傷亡了數千名戰士,不少戰士就犧牲在火焰之中。
孟良崮戰役,張靈甫整編第74師全軍覆沒,這些美式火焰噴射器自然也就成了解放軍的戰利品。
不過,解放軍當時還不具備製造稠化汽油的能力,所以,後來幾年的戰鬥中,我軍並沒有使用火焰噴射器的記錄。
直到一江山島戰役,解放軍才第一次用上了火焰噴射器。
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戰爭已經結束,我軍已經基本完成了解放全中國的重任,整個中國大陸,只有部分島嶼仍為國民黨軍控制,所以,東南沿海仍不平靜。
1954年1月,我軍第一次三軍聯合作戰拉開了帷幕,這就是「一江山島戰役」。
一江山島地形崎嶇,島上有美國人協助設計的防禦體系,暗堡、雷區、鐵絲網遍布全島,國民黨軍因此自詡一江山島是「不沉的航母」。
戰役打響後,華東軍區參謀長、戰役總指揮張愛萍將軍接到報告:敵軍的永久地堡、半永久地堡異常堅固,手榴彈、爆破筒、炸藥根本撼動不了它,我攻擊部隊傷亡很大!
張愛萍果斷決定:組建噴火部隊,馬上投入戰鬥!
20軍60師奉命組建了師屬噴火連,這是我軍第一支噴火部隊,全連總計166人,下轄三個排,每個排有四個噴火班,一個油料裝填班。
噴火連所用的噴火器從哪裡來?
華東軍區從各部隊收集來了一批美食、日式火焰噴射器,其中就有從張靈甫整編74師繳獲的戰利品。
由於多年沒用,再加上存放保管不善,100多具火焰噴射器中,可以直接使用的不到三成,其餘的都是「缺胳膊少腿」,東拼西湊才修好了一部分。
噴火連在作戰準備中遇到了不少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火焰噴射器太重了,以日式噴火器為例,裝填油料後,總重達到25公斤;壓縮氣體鋼瓶更重達60公斤。
解放軍戰士背負這麼重的裝備,必須有非常強壯的體魄,否則很難負重衝鋒。
另外,我軍是首次使用火焰噴射器,指戰員們一切都要從頭學起。
但是,這些都難不倒我英雄的解放軍戰士,簡單的訓練後,我軍首個噴火連就殺向了一江山島。
他們一舉打掉了國民黨軍45個暗堡,佔地堡總數的三分之一,大大減輕了攻擊部隊的壓力,初戰就能打出這樣的戰績,實屬不易。
在後來的兩次自衛反擊戰中,我解放軍噴火兵再次走向戰場,又創下了不俗的戰績。
在1962年的對印自衛反擊戰中,解放軍噴火兵在加勒萬河谷大顯身手,他們只用了一個多小時,就把龜縮在地堡裡的印軍全部趕了出來,燒得他們死傷一大片。
此戰之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印軍對中國噴火兵和火焰噴射器心有餘悸,一到晚上,看見火光就心驚膽戰。
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解放軍第43軍127師也使用了火焰噴射器這個戰場利器。
眾所周知,越南從我國拿走了大量物資,也學到了一些軍事戰略和戰術,在與我軍武力對抗時,他們就採取了遊擊戰、麻雀戰的戰術。
他們經常利用自然地形和林木植被,頻頻襲擊解放軍127師後勤部隊,造成我軍不小的傷亡。
127師張萬年師長發怒了,他命令道:用火焰噴射器,把公路兩側都燒光,讓敵人藏不住!
在解放軍火焰噴射器的「燒烤」下,50多名埋伏在公路兩側的越軍士兵現出原形,有30多人當場斃命火海,21人成為解放軍的俘虜。
對於躲藏在洞穴裡的越軍,解放軍的火焰噴射器就更有了用武之地,噴火兵一扣扳機,一條火龍噴進洞穴,一「烤」就是一大串。
比如,在拔除越軍167高地的戰鬥中,解放軍噴火兵一舉端掉了越軍18個藏兵洞,380名越軍當場斃命,無一漏網。
說了半天火焰噴射器的神奇之處,再說說它的缺點。
首先,噴火兵在戰場上是高危兵種,以太平洋戰爭為例,美軍噴火兵的傷亡率就超過了90%,實打實的「九死一生」。
第二個問題,傳言稱,火焰噴射器中彈後會爆炸。
專家認為,打穿油罐,噴火兵瞬間被烈焰包圍,這種事情一般不會發生,但是,如果身邊有明火,確實會那樣。
第三個問題,因為射程短,所以,噴火兵必須迫近敵人射擊,這也就意味著傷亡的概率大了許多。
最後,還是因為射程短的原因,射擊後,經常會有「回火」燒傷射手,所以,不少英雄噴火兵臉上都有灼傷的疤痕。
進入新世紀後,各種新式武器裝備日新月異,那麼,火焰噴射器這類的武器該不該退出「江湖」?
上世紀90年代後,功能上完勝火焰噴射器的武器已經面世,這就是單兵雲爆彈。
它具有火焰噴射器所有的優點,且使用了更為恐怖的高能燃料,瞬間可以產生2500℃的超高溫。
它的威力會是怎麼樣的呢?
回答是:雲爆彈下寸草不生……
那麼,類似雲爆彈這樣的武器會不會完全取代火焰噴射器呢?
火焰噴射器發展至今,一直是一件備受爭議的武器,一方面,它的殺傷力極其大,是一件戰場利器,另一方面,它的殘暴程度卻有「違背人道精神」之嫌。
因此,不少人覺得應該禁止這類的武器。
筆者認為,但凡武器,皆如「雙刃劍」,該不該擁有並使用這種武器,關鍵問題在於其「正當性」和「正義性」。
因此,對於類似日寇那樣的「惡魔」,有什麼理由放棄使用「降魔之利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