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貓,很多人都沒聽過,甚至在看到這個名稱,會誤以為它是大熊貓的幼崽,但小熊貓卻是截然不同的物種。同樣是瀕危物種,小熊貓也是非常可愛、憨態可掬,中國的小熊貓數量不到3000隻,全球不到1萬隻。近日,中國科學家通過研究,稱中華小熊貓和喜馬拉雅小熊貓不是兩個亞種,而是兩個物種。
小熊貓,全身幾乎都是紅毛,所以有稱它為紅狐狸,四川當地人叫它「山悶敦兒」,喜歡在懸崖峭壁或大樹枝頭曬太陽,同樣是生活在竹林周圍。它們喜歡溫暖的天氣,經常到河谷溪流旁活動,有時也會去人類的村莊。白天大多會躲在樹洞或石頭縫裡睡覺,早晨和傍晚才出來找吃的。小熊貓和大熊貓一樣,性情很溫和,動作緩慢,平時安安靜靜的。它們喜歡吃竹筍和嫩竹葉,也會吃水果、昆蟲、小動物。小熊貓比大熊貓愛乾淨,固定排便,經常清潔自己,不像大熊貓經常把自己弄得髒兮兮的。
大熊貓作為國寶,地位很高,種群數量得到很好的維護,但是小熊貓卻面臨艱難的處境,有些不法分子會偷獵捕殺,販賣它的皮毛,加上棲息地不斷遭到破壞,小熊貓種群岌岌可危。
按原本來分,小熊貓有兩個亞種,分別是喜馬拉雅小熊貓和中華小熊貓。喜馬拉雅小熊貓全身棕紅褐色,臉偏白,臀部有鮮亮的黃毛尖,主要分布在喜馬拉雅山周圍的一些國家,比如中國西藏、印度阿薩姆、不丹等。而中華小熊貓臉偏紅,只分布在中國四川,身上顏色比喜馬拉雅小熊貓要深很多,背部沒有黃毛尖,身上褐色和黑色毛較多。
不是一個物種
我國科學家經研究發現,中華小熊貓和喜馬拉雅小熊貓並非兩個亞種,而是兩個物種。科學家通過研究其基因組,發現它們倆具有很大的遺傳差異,並且梳理出兩個物種的演化歷程。他們認為由於地理位置的間隔,使得它們在25萬年前開始沿著不同的方向演化,到今天已經是兩個物種了。
在以前,人們都當它們是一個物種,甚至在動物園放一起養。現在它們被分為兩個物種,單個物種數量就更稀少了。其中喜馬雅小熊貓種群處境更糟糕,因為它們遺傳多樣性少,而且還經常向著不利種群發展的方向去變異,種群會越來越不平衡,如今野生數量不到500,種群封閉,面臨的威脅甚多。如果不像保護大熊貓那樣去對待,它們可能即將滅絕。
區分中華小熊貓和喜馬拉雅小熊貓有什麼用呢?科學家認為理清它們的遺傳譜系,能更針對的對兩個物種進行保育、復育。小熊貓在我國是二級保育類動物,兩個物種加起來才3000不到,但是偷獵行為常有發生。它們的出生率比大熊貓還低,希望有些人不要再對這兩個物種進行危害行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