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元英和韓楚風同去五臺山論道,求見大師時,遞去一個信封,其中有這樣一首詩:
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經,一悲一喜一枯榮,哪個前生註定?袈裟本無清靜,紅塵不染性空,幽幽古剎千年鍾,都是痴人說夢。
但是在他臨別之時,大師將這一首詩改了九個字:
悟道方知天命,修行務取真經,一生一滅一枯榮,皆有因緣註定。(原句: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經,一悲一喜一枯榮,哪個前生註定?)
九個字的改動,讓其中的意思、意境全然不同。少了凡塵氣,得了真道心。這是《遙遠的救世主》中的一個片段。
2006年左右開拍了由《遙遠的救世主》改編的電視劇《天道》。
《遙遠的救世主》有兩個重要人物,那就是丁元英和韓楚風。韓楚風的成功人生是大多數人羨慕的,丁元英的充滿著大智慧。
韓楚風是大多數人夢想的樣子,儀表堂堂,才華橫溢,社會地位高,風趣幽默!相比丁元英,他的生活,普通人可能更能接受!
王志文飾演的丁元英非常貼切,把這個角色演活了,演透了,甚至讓人猜疑,王志文是不是就是這樣的人。
歐陽雪是最清醒的人,明白自己需要什麼,能做什麼,有自己的立場,明白什麼不能做,不貪圖富貴,有擔當。
歐陽雪從餛飩店當服務員,再到自己擺餛飩攤,最後忽悠芮小丹抵押別墅投資入股,才有了後來的大酒樓!
歐陽雪一路走來,秉承的就是一份堅持與專注,認定的事就要堅持走下去。不停地學習,不停地進步,讓自己在餐飲行業發展越來越好。人這一輩子,能把一件事做好,做到極致就是成功!
2005年,第一版《遙遠的救世主》出版,神秘的女作家李雪(筆名:豆豆)用了四年的時間完成了這部大作。《遙遠的救世主》這本書很類近於西方高智力、高智商的商業小說模式,但其核心的內涵依舊包含著濃濃的中國傳統文化,很多有關佛、道、禪,還有商業、金融、音響等領域的深度知識。
豆豆說:「我比較喜歡思辨和寫作,這跟個人喜好有關係,也跟我的經歷和生活、成長環境有關係,但這些在我看來都不重要,說到底我只是做了一件我喜歡做,而且也適合我做的事情。」
豆豆背後有好朋友李紅英的大力支持,李紅英對豆豆的人生觀、價值觀及其人格、品德和思維方式都給予了非常大的影響。後來在1990年,李紅英定居到歐洲,給豆豆寄了大量的資料,偶爾回國都會給豆豆講述一些社會生活經歷,對豆豆幫助很大。
豆豆說:「我在小說《遙遠的救世主》中所羅列的那些閃光點,也都不是我原創的,它們原本就有,我只不過是用一根線把它們都穿了起來,同時又往裡面加了些其他的元素跟單元。」
「你比如王廟村扶貧,公司加農戶的機制,這個在2003年前後學術界、新聞界都是熱點啊,藍田股份當時搞得很紅火啊。」
「再比如村民自管自治,只收取每道工序的加工費,以小民經濟治小農意識,這也是早就上了北大MBA組織學的案例書了,樓百金製衣廠案例。」
「再有格律詩與樂聖的這場戰鬥,不也早就登上過銀幕了嗎?《大染坊》中的宏巨與上海的虞美人。價格戰、傾銷、反傾銷、做霸盤、作秀、山寨機,這樣的新聞不是經常會看到的嘛。」
「這有點像做菜,我只不過是把材料都搜集在一起,然後再用不同的手法把它們煲層一鍋湯、一道菜而矣,有時為了加重戲劇效果、突出個人風格,我還會多加些佐料、誇大一下。」
很多人都其中的人物都有不同的見解和看法,而被人所津津樂道的是其中對文化屬性的見解,十五年來一直熱議不斷。
2005版的《遙遠救世主》與電視劇《天道》改編後的情節有所不同。2005版的更加完整沒有刪減,出版社重新加印了一批,數量有限下手要抓緊,想收藏以備日後反覆閱讀的朋友,可以點開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