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陳薇 實習生 郝瑞鈴
市民過戶水電氣暖,通過網上上傳資料、電子籤名就能辦好,整個辦理進度還能實時看到。
不同降雨量下,鄭州51個易積水區域的情況可以提前預測,防汛指揮部門可以憑數據快速決策。
而未來,鄭州的紅綠燈會自己調節時長間隔;鄭州所有停車場有沒有空位,可一目了然;鄭州人可以擁有電子病歷,去全市任何一家醫院就醫,醫生都能準確掌握既往病史……
生活越來越美好的背後,是數字鄭州「城市大腦」項目的提速建設:「城市大腦」將把鄭州變成一個會思考、有溫度的「智慧生命體」。
「城市大腦」統一調度下的智慧鄭州出入車站、小區、商場,掃碼,成為很多人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深刻的記憶。今年2月10日,鄭州上線小區健康登記系統,不僅讓鄭州成為國內首批實現電子化登記的城市,也讓鄭州成為國內數位化「戰疫」的樣本。
只是很多人不知道,市民簡單一個掃碼登記動作的背後,是當時剛剛上線不久的鄭州「城市大腦」第一次牛刀小試。
時間回到2019年8月,鄭州市開啟與阿里巴巴集團親密「接觸」。隨後,阿里巴巴(河南)有限公司、鄭州大數據發展有限公司及數字鄭州科技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註冊設立。
與此前人們常說的「智慧城市」建設中,只是著眼紅綠燈、垃圾桶等一個個孤立的點改造不同,鄭州的智慧城市在「城市大腦」統一指揮調度之下建設和運作。
「城市大腦」為鄭州搭建了城市級的大數據計算平臺、視覺計算平臺、物聯網平臺、區塊鏈平臺、城市數據中臺、政務中臺等六大數字城市基礎設施平臺,鄭州大數據管理局局長郭程明說,這改變了過去各個部門各弄各的機房、各建各的系統導致的「數字煙囪」弊病,真正實現打通信息壁壘、信息孤島,有效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城市大腦」給你帶來這些「小確幸」給很多鄭州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疫情防控系統,正是依靠鄭州城市大腦一期剛剛搭建出來的基礎平臺,所衍生出來的應用。隨著今年9月底鄭州城市大腦二期初步完工,鄭州將擁有涵蓋政務服務、城市管理、生態環境、交通出行、醫療健康、文化旅遊、應急管理、市場監管等14個部門、18個業務領域智慧模塊。
對鄭州市民來說,儘管城市大腦的「數字底座」是看不到的,但是她給生活帶來的一個個「小確幸」卻實實在在地能讓市民感覺到。
今年7月份,朱先生剛剛在鄭州市中原區購買了一套二手房,房子過戶完成後,原房主的水電氣暖等戶表也要過戶。他本以為這些業務又要他拿著身份證、不動產證等材料去這些服務大廳一個個跑。可沒想到,在不動產領取通知書上,他看到一個二維碼,告知他掃描之後可以在網上把水電氣暖過戶一鍵辦理完。
「二維碼掃描之後打開一個過戶頁面,所需材料非常清楚,我只需要按照要求拍照上傳並電子籤名確認即可。」朱先生說,上傳之後網頁上還告知他過戶所需時間以及服務電話,通過之後,還會有手機信息提示。
目前鄭州通過「城市大腦」數據互聯共享、業務流程優化,依託「鄭好辦」APP,市政務服務網上線運行的政務服務、便民服務已達511項,其中包括個人高頻和企業的高頻事項,諸如公積金提取、居住證辦理、青年人才首次購房補貼、青年人才生活補貼等。
「在政務服務數位化方面,鄭州用幾個月的時間走完了其他城市幾年要走的路。」郭程明說,這背後很多人都付出了辛勤的勞動。
數字鄭州辦公所在的新發展大廈16樓,凌晨時分也總是燈火輝煌。
有了「城市大腦」,鄭州將會更聰明在城市管理方面,「城市大腦」也會讓鄭州越來越「聰明」。
8月5日,鄭州城市大腦全域數字防汛平臺正式上線,通過匯聚多個部門的汛情歷史數據,可以預測不同降雨量情況下鄭州51個易積水區域的情況,配合攝像頭實時發現的積水畫面,方便防汛指揮部門快速決策。
不知道,行走在文化路的司機有沒有注意到,這條路上紅綠燈時長間隔的變化。在治理堵車方面,鄭州「城市大腦」已經嘗試,在文化路通過為紅綠燈設置更為合理的間隔長度,讓道路車輛通行更為順暢。
「城市大腦可以通過沉澱每天不同時段的車輛流量信息,為紅綠燈設置多套方案,應用在早晚高峰、平峰、工作日、節假日等不同場景。」阿里雲「城市大腦」主創成員之一、現任數字鄭州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郝亮說,隨著紅綠燈傳感器的配置,未來紅綠燈將會更加智能,它可以根據攝像頭反饋的實時車流信息,自動調節間隔時長。
而城市大腦未來還可以為鄭州道路修建提供科學依據。通過日常道路通勤狀況,決定哪些道路需要設置更寬的非機動車道、哪些路段需要公交車專用道,在治堵的同時,也讓市民的需求得到充分地滿足。
在文旅方面,「城市大腦」也會幫助政府管理者,感知真正的市民需求。「比如,政府要辦一場公益的《白毛女》演出,以前可能都不知道門票怎麼發。」郝亮說,當有「城市大腦」加持後,演出的門票就可以通過數位化的渠道精準發放和領取。不僅如此,通過不同類型文化活動領票、觀看的信息,反過來可以讓政府針對性地引入鄭州人喜愛的文化娛樂項目。
「城市大腦」將成鄭州數字產業「放大器」城市大腦作為平臺,也將成為鄭州數字產業的「放大器」。
研究表明,數位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增長0.5%至0.62%。按照鄭州「一年突破、二年看齊、三年領先」的整體路線圖,鄭州正奮力建設中部數字經濟第一城,為加快推進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蓄勢儲能。
今年7月,「數字鄭州」產業生態聯盟已經成立,首批100家生態聯盟企業加入,成為「阿里雲飛天生態合作夥伴」,他們將根據自己的優勢,共同構建數字經濟新生態。
以天邁科技為例,其優勢在公交領域。未來,它將可以對城市大腦支持的公交領域的信息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應用;而漢威科技的優勢則在傳感器方面,它也可以在城市大腦所需的傳感器領域,有新產品的研發。
這樣,鄭州本地共建共享共贏的數位化產業鏈和生態圈就將逐步形成,這也會吸引更多數字領域人才留在鄭州或是回流鄭州。
「數字鄭州科技有限公司的團隊,超過90%是河南人,他們因為數字鄭州建設回到了鄭州。」郝亮說,隨著數字經濟與本地企業深度融合,鄭州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數位化人才集聚。(首席編輯 華麗娟 編輯 華麗娟 吉倩倩)
【來源:河南商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