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思考的硬核「椰城」:城市大腦塑造的未來科幻城市

2020-12-18 手機鳳凰網

如果你現在身處海口,不管是去發熱門診看病、還是到藥店購買止咳、退燒藥物,都需要提前掃碼登記個人實名信息並保存個人二維碼,在找醫生看病或藥店結帳取藥時,出示個人二維碼,醫生通過二維碼即可在後臺直接查看到病人個人基本信息,並登記相關診療記錄。

這是疫情當前下「椰城」海口的最新硬核舉措。

這背後依靠的正是海口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為提高疫情防控工作效率,避免信息交互延滯而上線的公共衛生應急系統之一,而這些系統都是來源於「海口市疫情防控智能指揮平臺」,也是海口市通過「海口城市大腦」快速搭建的防疫作戰指揮平臺。

其實,追溯到海口城市大腦規劃之時就會看到,其一直定位為全國首個綜合性城市大腦,探索麵向未來的智慧城市治理機制。不僅在國內首創地提出城市級主題域數據模型的概念,而且已通過數據融合實現了交通、政務、醫療、文旅、城市治理等5大領域實現多個智慧應用場景創新,也憑此榮獲賽迪網發布的「2019智慧城市十大樣板工程」殊榮。

1+2+2+N的智慧城市機制讓城市實現智能化

據海口市科學技術工業信息化局局長朱軍介紹,「海口城市大腦」目前分為兩期建設,一期已建立「1+2+2+N」的智慧城市機制,基於全市「一朵雲」、兩個中臺、兩個入口、N個智能化應用,打通了國家、省、市、區四級「數據煙囪」。目前,「海口城市大腦」形成了上千億條的數據池,支撐著海口市在交通、政務、醫療、文旅、城市治理五大領域的場景。

2018年,海口市政府和阿里雲合作,「打造富有海口特色的全國綜合性城市大腦標杆是我們的目標。」一直以來,海口市科工信局局長朱軍非常關切海口市城市交通情況,他表示,「海口的『城市大腦』就是要讓整個海口市做到居民出行全程綠燈。」

阿里雲利用雲計算、AI視覺分析技術和AI深度學習等多種前沿技術,對前端多種傳感器沉澱的多源異構數據進行多維度實時融合計算,這可以實現對城市交通的微觀、中觀和宏觀的多層次實時在線分析,並對海口的信號燈系統進行實時的優化控制。

同時通過機器學習算法不斷優化迭代數據融合算法和信號配時算法,這樣可以讓整個城市大腦的交通優化方案更為精準。因為通過智能交通AI信號優化系統,可以根據區域內行車流的情況進行數據的資源分析和AI配置。

對於其他幾大場景,海口城市大腦則打造了為便民服務定製的APP--椰城市民雲。

截至目前,椰城市民雲聚合了海南62個省市部門、16個國有企業的472項掌上公共服務,惠及超過163.5萬市民和遊客、230萬左右的海口市民,目前已經有130萬的下載量。

疫情期間,海口的居民可以通過椰城市民雲查到自己的健康碼,並且市民的不動產登記、社保、公積金等都可以通過椰城市民雲查詢,遊客可以下載椰城市民雲了解海口的旅遊景點情況。椰城市民雲裡集成了多個電子證件,如今對於海口市的車主來說,出門不需要帶行駛證。

不僅僅是在線辦事的提升,由數字海南公司研發、阿里雲提供技術支持下還推出了更加硬核的「碼上辦事」App:日常相關的政務辦事、醫院看病、公積金查詢和提取、社保查詢、醫保服務、免稅店優惠消費、交通違章查詢、考試成績查詢等166件事一部手機全搞定,為海南省居民提供政務辦事和生活服務的便捷入口,是海南數字生活的重大創新。

比如,為了服務來瓊企業和人才,「碼上辦事」設置了國際投資單一窗口、企業開辦(E登記)、人才服務專區等功能。公積金、社保、辦事預約等功能已在「碼上辦事」開通。海口市民完成在線辦事後,還能像網購一樣對在線服務進行評價。另外,消費者用「碼上辦事」還能在海南免稅區便捷消費和領取優惠券。

海南自貿港疊加新基建 城市大腦前景無限

海口市作為北部灣城市群的發展極,在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發展過程中,將持續面臨人口快速增長與城市資源供給不匹配、現有產業支撐方式與經濟高速發展不匹配、現有城市管理手段與現代化治理要求不匹配、現有城市公共服務與遊客國際消費體驗期望不匹配等客觀問題。

而在海南自貿港政策、新基建等歷史機遇下,海南先行嘗試智慧城市建設,突出特色、顯示創意,並融合國家重大戰略機遇,將智慧旅遊、旅遊大數據、生態島嶼等作為建設目標,共同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和海南自貿區港建設實現統一發展。

而海口城市大腦,作為城市「數字智能作業系統」,恰恰發揮了數位化、智能化的科技支撐作用,突破大城市病的「瓶頸」、獨創本地特色,提升城市資源精細化管理和配置能力,提升市民遊客體驗打開消費發展空間,持續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增長。

依託海口城市大腦一期建設成果為基礎,緊緊圍繞海口市打造 「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定位,以「優政、惠民、興業」為主線,城市大腦二期以「新管理、新體驗、新運營」為指導思想進行頂層設計和建設。

「未來的遊客、投資者、人才等到達海南、海口後,一定會和國內其他地區有不同的感受。」朱軍局長堅信,海口將推動全程的政府服務,讓城市會思考、讓生活更美好、讓資源更優化、讓治理更高效,這也是海口城市大腦的終極目標。

阿里雲智能海南分公司副總經理韓傑對此表示,「海口城市大腦」二期將結合海南自貿港的建設,重點通過阿里雲的技術創新進行落實,比如在城市運營中心以及政務板塊實現「秒批」等新型服務。阿里雲智能高級解決方案架構師姚臻也提出,如果在海南全島建設「智慧海南」、構建「城市大腦」,海南具有一定的技術基礎條件在全島建設推廣。而且,海口所有的業務系統基本上都是統一在一朵「政務雲」上進行辦理和使用,這樣整個「城市大腦」的前期建設有了比較好的數據基礎和業務基礎。

和幾十年前相比,海南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濟建設取得了很大成就,城鄉面貌、老百姓生活等都有了極大改善:在改革開放中成為經濟特區建設的前沿,而現在的海南進入了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新階段。

在今後更多的高光時刻中,相信海口城市大腦都將持續作為城市的數字基礎設施,不僅經受住了疫情的考驗,也為政府數位化轉型和數字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堅實支撐。

大潮起海南,弄潮正當時。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2020智博會|海口市攜手阿里雲打造科幻小說中的未來城市
    以「人民的城市 —融合生長·合作共享」為主題的2020(第六屆)中國智慧城市博覽會將於12月3-5日在北京展覽館舉辦。海口市攜手阿里雲將在2號館B005展位共同展示科幻小說中未來城市樣子。
  • 1+2+2+N的智慧城市機制讓城市實現智能化
    這是疫情當前下「椰城」海口的最新硬核舉措。 這背後依靠的正是海口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為提高疫情防控工作效率,避免信息交互延滯而上線的公共衛生應急系統之一,而這些系統都是來源於「海口市疫情防控智能指揮平臺」,也是海口市通過「海口城市大腦」快速搭建的防疫作戰指揮平臺。
  • 江寧「城市大腦」亮相,「耳聰目明」會思考
    這個城市大腦匯聚31個部門4億多條政務數據,開發了100多種智慧應用場景,首次實現江寧全區運營管理實時感知、科學管理、高效指揮。在19日舉行的江寧區新聞發布會「四新」行動系列專場上,江寧區「城市大腦」——智慧江寧運營管理中心正式亮相。
  • 有了「城市大腦」後,未來鄭州,竟然這麼的科幻和神奇
    而未來,鄭州的紅綠燈會自己調節時長間隔;鄭州所有停車場有沒有空位,可一目了然;鄭州人可以擁有電子病歷,去全市任何一家醫院就醫,醫生都能準確掌握既往病史……生活越來越美好的背後,是數字鄭州「城市大腦」項目的提速建設:「城市大腦」將把鄭州變成一個會思考、有溫度的「智慧生命體」。
  • 會呼吸會思考的城市,除了大腦,還要什麼?
    但最令大眾痴迷的是這個城市以樂高的方式進行組合,所有建築都將是模塊化的,無論是住宅還是交通設施都可以重組和變幻。再加上大量機器人的應用,自動駕駛、自動感應類的產品大量應用,Quayside原本承載了人類對未來城市的終極幻想。但Quayside的破產,充分證明智慧城市的建設很難畢其功於一役。
  • 聚焦數字賦能:與鄭州城市大腦共享未來智慧城市_發現頻道_中國青年網
    試想一下,一個超過人的思考力、研判力、多維度駕馭力的智能服務體系已悄然降臨中原大地河南,擔當起一座座城市的治理「首腦」,會由此發生什麼?  2015年以來,河南對智慧城市開啟初探,在智慧城市概念的初始期,各城市側重於物聯網相關軟硬體設施投資,在政務端及公共服務類催化加載「網際網路+」。  但這只是智慧城市的碎片。
  • 未來城市發展論壇,獻策杭州未來建設,「城市與未來」未來城市發展...
    論壇由浙江日報社聯合杭州國際城市學研究中心主辦,浙江日報傳媒有限公司、浙江萬科企業集團有限公司承辦,來自浙江日報報業集團、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城市大腦、未來社區產業聯盟代表萬科等相關領導專家以及業內媒體人士,參加並出席了論壇
  • 杭州「城市大腦」 讓城市更加耳聰目明
    擁堵排名從全國第2位降至第35位、市區停車實現「無杆停車場」、酒店30秒可辦理入住、公園20秒即完成入園……在浙江杭州,這簡單普通的一串數字變化的背後,得益於「城市大腦」的建設。何謂「城市大腦」,就是搭載於網際網路,藉助大數據、雲計算等對城市實施全域全程的即時分析和管理。
  • 清華同衡助力城市大腦標準化工作,服務智慧城市建設落地
    近年來,隨著智慧城市和信息化技術的發展,產業環境複雜、標準尚未統一等原因對「城市大腦」發展的影響開始凸顯,如何對「城市大腦」的工作進行規範、引導,標準化是關鍵抓手。在此背景下,「城市大腦專題組」於2020年6月成立,開展城市大腦的標準化編制,根據電標信技函【2020】91號文件,清華同衡任副組長單位。
  • 2020全國兩會關注智慧城市發展 如何讓「城市大腦」更聰明
    一方面,健康碼、防疫地圖、政務服務「網上辦」等功能的推出為復工復產提供了便捷;另一方面,疫情期間,基層社區的很多防控措施仍然依賴於人力,智慧城市並不「智慧」也引發人們的反思。 在後疫情時代,如何藉助數字解決方案和「新基建」來提升治理能力,補足智慧城市建設中基礎設施薄弱、「數據孤島」等現實短板,既是兩會熱議的話題,也是未來智慧城市建設者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
  • 深圳:「最強大腦」塑造「未來之城」
    新華社深圳6月18日電 題:深圳:「最強大腦」塑造「未來之城」新華社記者周科管理人口超2000萬、商事主體337萬戶、各類建築物66萬棟……過去40年,深圳從一個邊陲小鎮,發展成為一座現代化大城市。城市快速擴張,考驗治理能力。深圳通過大數據打造「最強大腦」,構建一圖全面感知、一號走遍深圳、一鍵可知全局、一體運行聯動、一站創新創業、一屏智享生活「六個一」智慧城市空間,實現精細化治理,勾勒出「未來之城」的模樣。
  • 視頻解析|HBO科幻劇集《西部世界》中對未來城市的構建
    FEELFINE比想像 更非凡《西部世界》是由喬納森·諾蘭與麗莎·喬伊夫妻檔聯合開發的未來主義科幻劇集,故事圍繞著一個未來主題樂園展開>《西部世界》第三季中出現了一個「新世界」,觀眾在前兩季中從未見到過但一直知道它的存在,它就是劇集中所構想的未來洛杉磯。
  • 科幻城市?重慶規劃建設5G科學城,生活方式即將大變動!
    想必大家對於科幻電影中的未來城市並不陌生,無需司機操作汽車自動實施跟車、變道、轉彎、避障、接送乘客等,於是乎很多人對於科幻電影中的未來城市充滿了嚮往,但總覺得遙遙無期。「未來城市」也不遠了。近日,重慶高新區城市建設事務中心消息,西部(重慶)科學城智慧交通體系規劃已具雛形,科學城將打造5G車路協同示範路段。未來,這裡有聰明的車、智慧的路和5G的網。此消息一出,可謂是引起眾多網友的期待。
  • 《我的世界》科幻迷狂喜 看過未來城市作品 網友表示該買房了
    人類的未來世界基本上被分為了兩種情況,一種是未來的地球可能就沒有人類文明了。另外一種則是按照現在的科技進步情況來看,人類居住的環境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各種科幻電影中的景象可能就是未來世界的雛形。這種設想在《我的世界》也是很受歡迎的題材,尤其是在對未來世界的塑造,真的是相當有才。
  • 瑞虎7神行版與杭州的私話:「智慧大腦」與「城市大腦」的惺惺相惜
    秋日的西湖,靜若處子,而西湖的美,勝在才氣,古有江南才子,今有智慧城市的理念。最早實現行動支付的是杭州,最早提出「城市大腦」理念的也是杭州。現代杭州,最值得體驗的就是「智能」,前陣子驚豔到留學生們的無人智能酒店成為了杭州的打卡地。
  • 國家信息中心聯合佳都科技發布城市大腦研究報告
    在大會上,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與佳都新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袂發布《城市大腦建設目標選擇、方法與路徑一一城市大腦規劃建設與應用研究報告》,旨在探索智慧城市經濟社會治理新模式,在其內涵和外延業界還未形成統一共識的階段,通過報告向外界傳達雙方對城市大腦的思考與實踐,為地方政府、企業單位開展城市大腦研究建設提供有益工作參考和經驗借鑑,推動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
  • 3年心路總結 王堅揭秘「城市大腦」產生的背後邏輯
    王堅覺得,從這個角度來看,「城市大腦」的出現會推動今天城市想像不到的所有的可能,會有新的發明,就像沒有道路的出現就不會有今天那麼豐富多彩的交通工具。杭州做了什麼?王堅談杭州的方法當全世界還在談信息化的時候,杭州已經明確了一件事情——對城市來講,「城市大腦」是非常重要的基礎設施。王堅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他
  • 石黑曜:在科幻作家眼中,許多中國城市都擁有迷人的超現實感
    他個人風格顯著,把充滿人情味的邊緣人故事和硬核科幻有機結合在一起,這和過往的科幻故事,有著截然不同的審美趣味。石黑曜出書了,雖是意料之中可也有些情理之外,因為業界和民間對他的評價,有些兩極分化。他是近年來科幻文壇備受矚目的新星,2017年和2018年分別以《朝聖》和《仿生屋》斬獲未來科幻大師獎的一等獎和二等獎;在第五屆豆瓣閱讀徵文大賽上,他憑藉《武漢巫婆》榮膺「城市奇幻組」首獎。前陣子在重慶舉行的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他被授予「年度新星」銀獎。可是他的寫作風格和題材,卻和豆瓣閱讀這個平臺有些不兼容,比起一些人氣作者,他的作品評分和閱讀量在平臺上都不算高。
  • 華北工控:打造「城市交通大腦」系統方案,助力城市交管智能化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各城市為實現對城市交通與城市發展的智能化協同,紛紛著手搭建「城市交通大腦」,傳統交通治理模式開始向更為精細化、智慧化方向轉變。01「城市交通大腦」是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等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傳統智能交通體系的衍生與進化。
  • 如何讓城市變「聰明」?他們這樣構建未來「大腦」
    在廣州南沙「首個城市AI圖書館」,系統自動識別圖書類型,機器人小黃車自動運輸、自動精準完成上架。不僅如此,圖書館還可以實現書籍智能推薦和個性化服務,將原有的被動服務轉為主動關懷。 這是廣州雲從科技在智慧城市「小試牛刀」的一個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