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宣告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在新發展階段我們要回答的問題是我們要建設什麼樣的現代化。其中重要一環,就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作為「詩e中國行」美麗江蘇生態環境採風團成員,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監事長楊明森說,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內容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2020年11月8日楊明森在「詩e中國行」美麗江蘇生態環境採風啟動儀式上發言 於汝文 攝
在採風啟動儀式上,楊明森發言表示,自己前一天晚上坐高鐵來到南京,入住南京市江寧區黃龍峴村民宿時已經提前感受到了生態文明建設中的詩意生活。他說,從高鐵站到住地,一路上不時看到大片漆黑。在南京這樣繁華的大都市裡,還能保留一片又一片沒有燈光的地方,抬頭即可仰望星空,簡直是一種奢侈。室外空氣清新,晚上睡覺都捨不得關窗戶。
南京市江寧區黃龍峴村 於汝文 攝
「中國的古典詩詞,很多都是以自然為靈魂、為氣象、為風骨。山水詩的至高境界,是我敬山水、我愛山水、我即山水。人與自然各美其美,美美與共。這與傳統生態文化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眾生平等,形成了呼應。演繹為現代的表達,就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楊明森說。
楊明森(左一)在鹽城東臺條子泥溼地用高倍望遠鏡觀賞候鳥
從南京江寧田園鄉村到江海交匯第一灣——張家港灣,再到鹽城東臺條子泥溼地、健康長江泰州行動指揮中心、泰興虹橋生態廊道等地,一步一景的江蘇給楊明森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接受交匯點記者採訪時表示,江蘇是全國經濟大省,同時也是生態文明建設強省。採風中看到江蘇沿江生態環境保護得非常好,讓人感覺特別欣慰。
張家港香山風景區 於汝文 攝
「長江大保護是一場持久戰,保護長江就是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保護好我們祖國的生態屏障。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生態觀。在今天,仍然是我們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係的基本準則。人與自然應該各美其美,美美與共,講求協調、共生、平衡,實現共同繁榮。生態文明建設最高的境界是文化的認同,我們要建設的生態文明核心要義就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江蘇有悠久的文化歷史,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也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這是在全國都有標誌性意義的。」楊明森說。
古今交融,展現別樣的「長江之美」。「古韻新聲話長江」欄目是「長江大保護·綠色共成長」行動計劃2020年的系列活動之一,每周推出一期。「長江大保護·綠色共成長」行動計劃由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教育廳、共青團江蘇省委、省婦聯、新華報業傳媒集團等共同主辦,江蘇省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省環境科學研究院、交匯點新聞共同承辦,於2019年6月5日正式啟動。該主題活動是以孩子成長為視角,「長江大保護小使者」將持續12年不間斷地進行紀實性記錄,進而反映出長江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過程。
策劃 任松筠 田梅
統籌 孔德信
文字 李爽
視頻 曹陽
剪輯 趙宇
製圖 朱丹清 陶蓉
交匯點「後浪」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