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監事長楊明森:山水詩的至高境界

2020-12-24 交匯點客戶端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宣告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在新發展階段我們要回答的問題是我們要建設什麼樣的現代化。其中重要一環,就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作為「詩e中國行」美麗江蘇生態環境採風團成員,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監事長楊明森說,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內容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2020年11月8日楊明森在「詩e中國行」美麗江蘇生態環境採風啟動儀式上發言 於汝文 攝

在採風啟動儀式上,楊明森發言表示,自己前一天晚上坐高鐵來到南京,入住南京市江寧區黃龍峴村民宿時已經提前感受到了生態文明建設中的詩意生活。他說,從高鐵站到住地,一路上不時看到大片漆黑。在南京這樣繁華的大都市裡,還能保留一片又一片沒有燈光的地方,抬頭即可仰望星空,簡直是一種奢侈。室外空氣清新,晚上睡覺都捨不得關窗戶。

南京市江寧區黃龍峴村 於汝文 攝

「中國的古典詩詞,很多都是以自然為靈魂、為氣象、為風骨。山水詩的至高境界,是我敬山水、我愛山水、我即山水。人與自然各美其美,美美與共。這與傳統生態文化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眾生平等,形成了呼應。演繹為現代的表達,就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楊明森說。

楊明森(左一)在鹽城東臺條子泥溼地用高倍望遠鏡觀賞候鳥

從南京江寧田園鄉村到江海交匯第一灣——張家港灣,再到鹽城東臺條子泥溼地、健康長江泰州行動指揮中心、泰興虹橋生態廊道等地,一步一景的江蘇給楊明森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接受交匯點記者採訪時表示,江蘇是全國經濟大省,同時也是生態文明建設強省。採風中看到江蘇沿江生態環境保護得非常好,讓人感覺特別欣慰。

張家港香山風景區 於汝文 攝

「長江大保護是一場持久戰,保護長江就是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保護好我們祖國的生態屏障。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生態觀。在今天,仍然是我們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係的基本準則。人與自然應該各美其美,美美與共,講求協調、共生、平衡,實現共同繁榮。生態文明建設最高的境界是文化的認同,我們要建設的生態文明核心要義就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江蘇有悠久的文化歷史,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也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這是在全國都有標誌性意義的。」楊明森說。

古今交融,展現別樣的「長江之美」。「古韻新聲話長江」欄目是「長江大保護·綠色共成長」行動計劃2020年的系列活動之一,每周推出一期。「長江大保護·綠色共成長」行動計劃由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教育廳、共青團江蘇省委、省婦聯、新華報業傳媒集團等共同主辦,江蘇省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省環境科學研究院、交匯點新聞共同承辦,於2019年6月5日正式啟動。該主題活動是以孩子成長為視角,「長江大保護小使者」將持續12年不間斷地進行紀實性記錄,進而反映出長江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過程。

策劃 任松筠 田梅

統籌 孔德信

文字 李爽

視頻 曹陽

剪輯 趙宇

製圖 朱丹清 陶蓉

交匯點「後浪」工作室出品

相關焦點

  • 湖南省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召開世界環境日座談會
    6月5日,湖南省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召開世界環境日座談會。紅網時刻6月6日訊(記者 李慧)2020年6月5日是第49個世界環境日,湖南省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在湖南三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召開世界環境日座談會,大家圍繞「關愛自然 從我做起」主題深入探討,為湖南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推進生態強省建設建言獻策。
  • 南陽市生態文明志願者群體——寄情「風花雪月」織夢綠水青山
    陳強,促進會副會長,身為南陽財富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積極支持促進會活動,並在西峽太平鎮財富莊園設立生態文化科普教育基地,普及生態文明知識,傳播生態文明理念。姚全軍,促進會青少年生態教育中心主任,積極推動生態文明進校園、進社區,通過開設青少年生態教育學習基地和評選「綠色好少年、環保小衛士」,培養青少年生態保護意識,從而帶動家庭、推動社會關注和參與生態保護。
  • 臨朐縣生態環保發展促進會舉行成立大會
    在全國上下同心協力貫徹黨中央新時代生態環保戰略方針的大趨勢下,臨朐縣委縣府提出了全縣生態文明發展的戰略。濰坊市生態環境局臨朐分局和衷共濟,文明執法,幾載拼搏,向社會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在這個充滿生機與希望的紅五月,「臨朐縣生態環保發展促進會」成立大會,於5月10日上午在臨朐縣大酒店隆重召開。
  • 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在魯開辦研修班
    原標題: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在魯開辦研修班12月25日至26日,首屆「醫學科研課題設計與論文撰寫指導研修班」在山東泰安舉行。會議由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主辦,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愛醫職業管理工程委員會、北京歐耐特國際文化有限公司、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婦幼保健院承辦。
  • 生態環境部部長:中國生態環保根源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
    中新社北京12月19日電 (記者 陳溯)記者19日從中國生態環境部獲悉,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近日在對中國生態環保情況進行介紹時指出,當前中國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總體上尚未根本緩解,生態環保任重道遠。
  • 印江縣木黃鎮民族小學舉行「中國滋根綠色生態文明學校系列線上...
    印江縣木黃鎮民族小學舉行「中國滋根綠色生態文明學校系列線上課程」培訓 發布時間:2020-09-17 15:08:08      來源:貴州網
  • 第13屆中國能源環境高峰論壇暨《堅持和完善生態 文明制度體系研究...
    《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研究——基於「兩山」理念、生態優先、價值轉化的視角》,被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確定為2020重大項目(項目編號:20LLYJA007;項目周期:2020年12月15日—2023年12月15日)。
  • 謝靈運與謝朓山水詩之比較
    其詩風又因為審美心態、觀覽方式、審美好尚等的差異而各有不同,下面對「大謝」和「小謝」山水詩的不同之處作四個方面的比較:1、從詩歌內容上看謝靈運的山水詩大多數是寫遊山觀景的心得,多寫山水的奇異景色,於山林中而得志,尋找樂趣,謝靈運第一個以成功的創作實踐確立了山水題材的獨立地位,為山水詩展示了無限的發展潛力
  • 國外高度評價新時代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
    「『兩山』理念為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支撐」  正如尼泊爾中國研究中心執行主席巴特拉伊所說:中國生態建設成就獲得廣泛讚譽,這不僅是對中國發展理念的肯定,也寄託著世界人民對全球未來綠色發展的共同願景。
  •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內涵
    要自覺對標2035年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從15年的時間跨度和周期合理確定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歷史方位、戰略謀劃和目標任務,積極探索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實現路徑。黃潤秋指出,當前國內外形勢錯綜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多,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面臨艱巨繁重任務和複雜嚴峻挑戰。
  • 圖書2020|這一年讀過的中國文學研究新著
    全書五大冊、一百多萬字,從五四新文學初創期一直寫到新世紀的研究進展,作者姚玳枚、陳希、吳敏、劉衛國,均為師從黃修己先生、學有所專的中青年學者。其實從《中國新文學史編纂史》及其修訂本,到兩卷本《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史》,再到五卷本的《通史》,黃先生及其領導的學術團隊所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史、學科史的高度也正由此得以不斷確立。
  • 深圳潮人海外經濟促進會舉行2020年「迎中秋·慶國慶」茶話會
    2020年9月20日上午,深圳潮人海外經濟促進會2020年「迎中秋·慶國慶」茶話會在井都人淺海魚仔店順利舉行。商會永遠榮譽會長、榮譽會長、永遠名譽會長、名譽會長、名譽顧問、顧問、名譽理事及理事會成員等近百人參加了此次茶話會。群賢畢至展風採,濟濟一堂謀發展,大家齊聚一堂,共賀雙節,歡度美好時光。
  • 讀書| 王國維 人生的至高境界
    他是近代中國最早運用西方哲學、美學、文學觀點評論中國古典文學的學者,集史學家、文學家、美學家、考古學家、詞學家、金石學家和翻譯理論家於一身,生平著述62種,批校的古籍逾200種。梁啓超贊他「不獨為中國所有而為全世界之所有之學人」,郭沫若則評價他:「留給我們的是他知識的產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樓閣,在幾千年的舊學城壘上,燦然放出了一段異樣的光輝。」
  • 中國傳媒大學舉辦「人民共和國黨報論壇」第十七屆(2020)年會
    年會由中國傳媒大學黨報黨刊研究中心、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和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聯合主辦,傳媒大學教育基金會協辦。「人民共和國黨報論壇」第十七屆年會部分與會人士合影中國傳媒大學黨委書記、校長廖祥忠代表學校致辭,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導師趙嘉鳴和北京日報社黨組書記、社長趙靖雲做開幕式主旨演講。
  • 以首都生態文明教育助力美麗中國建設
    以首都生態文明教育助力美麗中國建設,旨在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及時回應黨和國家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凝聚起新時代生態文明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共識。  首都生態文明教育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京華大地教育領域的生動實踐。
  • 銳意革新、礪行致遠 重慶江湖菜發展促進會年會圓滿舉行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12月16日下午,重慶江湖菜發展促進會年會在重慶市兩江麗景酒店長江廳圓滿舉行。其參會規模之大,創江湖菜行業新高。縱觀世界餐飲大數據,日本有97家上市公司、2000多家百年老店,美國有57家上市公司,而中國作為人口大國,只有十幾家上市餐飲企業。
  •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國生態文明理論和實踐創新 學術年會在...
    參會的各位教授、專家學者就圍繞「後疫情時代的環境倫理學環境哲學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理論和實踐創新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命健康倫理學」、「森林醫養學和大健康實踐案例研究」、「近40年中國生態哲學思想史研究」以及體驗自然與環境美德研究等方面積極發言。
  • 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
    面對全球性危機,中國宣布將進一步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中國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彰顯。中國方案、中國行動,為全球共謀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綠色復甦注入了新動力。保護生態,中國貢獻有目共睹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人類未來,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各國同舟共濟、共同努力。
  • 系統把握生態文明建設若干科學論斷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人民群眾新期待、生態文明建設新實踐,以馬克思主義人與自然觀新的理論境界、開放視野和博大胸懷,就生態文明建設作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提出了一系列事關生態文明建設基本內涵、本質特徵、演變規律、發展動力和歷史使命等的嶄新科學論斷,以生態文明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中國話語體系,全面、系統、深刻回答了當代中國和世界生態文明建設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
  • 北京永定河文化帶協同發展促進會在京成立
    2018年11月18日,北京永定河文化帶協同發展促進會在北京正式成立。在成立儀式上,北京永定河文化帶協同發展促進會法人聯盟主席譚傑、北京市門頭溝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慶兆珅、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黨組書記沈強、浙江麗水商會常務會長曾龍法分别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