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內涵

2020-12-22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敏)12月18日,「美麗中國百人論壇2020年會」的北京舉行,生態環境、經濟、數位技術領域的近百名專業人士相聚年會,跨學科探討美麗中國建設目標與路徑。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說,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到2035年我國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要自覺對標2035年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從15年的時間跨度和周期合理確定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歷史方位、戰略謀劃和目標任務,積極探索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實現路徑。

黃潤秋指出,當前國內外形勢錯綜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多,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面臨艱巨繁重任務和複雜嚴峻挑戰。今年以來,習近平主席兩次宣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提高自主貢獻目標和舉措,我國將面臨比發達國家時間更緊、幅度更大的減排任務,應對氣候變化將成為基本實現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必須跨越的一道重要關口。目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仍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保護與發展長期矛盾和短期問題交織,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總體上尚未根本緩解,生態環境質量與人民群眾的期待、美麗中國建設目標要求還有不小差距,生態環保任重道遠。

黃潤秋強調,應對複雜形勢和挑戰,實現2035美麗中國建設目標,需要我們保持定力、匯聚合力、共同努力。要堅持生態文明,找準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戰略定位、價值坐標,科學制定目標任務、政策措施和保障體系,進一步把準美麗中國建設的方向指引。要堅持新發展理念,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倒逼、引導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進一步厚植美麗中國建設的綠色底色。要堅持科技創新,著力深化生態環境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完善生態環境科技創新體系,支撐生態環境精準治理、科學治理、依法治理,進一步提升美麗中國建設的智慧水平。要堅持試點示範,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創建和典型示範,探索建立不同層級美麗中國樣本。要堅持全民行動,完善美麗中國建設全民行動體系,著力培育生態文明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進一步匯聚美麗中國建設的社會合力。

「美麗中國百人論壇」由生態環境部指導,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等單位共同發起成立。旨在通過召開跨部門、跨學科的學術會議,研究面向2035年及中長期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路徑與生態文明建設任務,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本次年會設置主旨報告和論壇圓桌會兩個交流環節,十餘名院士分別圍繞美麗中國建設重點領域目標和路徑作主旨報告。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作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科學報告
    近日,九三學社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在京舉行科學報告會,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應邀作「道法自然:從應對氣候變化到生物多樣性保護」科學報告。他強調,要深入貫徹生態文明思想,積極探索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共同之道,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黃潤秋表示,全球氣候變化是不爭事實,是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最主要非傳統安全威脅之一,需要各方同舟共濟、攜手應對。我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實現新的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目標與碳中和願景面臨巨大壓力,需要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
  • 堅持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戰略定力 繼續做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
    《巴黎協定》已達成五年,往事還歷歷在目,尤其是2015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上通過協定那激動人心的一幕,我們對會場上各國同事們的掌聲、歡呼和淚水還記憶猶新,我們有幸見證並參與了這一段歷史進程。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外交思想,堅定維護多邊主義,與各方一道落實好《巴黎協定》,堅持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戰略定力,繼續做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
  • 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展現大國擔當
    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展現大國擔當  12月12日,習近平主席將出席氣候雄心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5年前,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通過《巴黎協定》,為2020年後的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明確了方向,開啟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新階段。
  • 生態環境部部長:中國生態環保根源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
    中新社北京12月19日電 (記者 陳溯)記者19日從中國生態環境部獲悉,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近日在對中國生態環保情況進行介紹時指出,當前中國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總體上尚未根本緩解,生態環保任重道遠。
  • 中國能源、環境與氣候變化問題回顧與展望
    本文對中國能源、環境和氣候變化問題的發生、發展和解決方案進行了歷史性的回顧,對能源、環境和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治理的前景進行了展望。【關鍵詞】能源;環境;氣候變化;可持續發展;生態文明建設能源、環境和氣候變化(以下簡稱能源、環境和氣候)問題是伴隨著工業文明的進步而發生和發展的。
  • 金羊網評:以「綠」為底,在應對氣候變化中展現大國擔當
    呵護好「藍色星球」這一全人類共同的家園,中國既是積極倡導者,又是忠實實踐者。5年前,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通過《巴黎協定》,2020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安排,其中最重要的長期目標就是將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1.5至2攝氏度以內,以協定開啟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新階段。進入新階段,打開新徵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我們責無旁貸。
  • ...為底,在應對氣候變化中展現大國擔當 _國內新聞_新聞_湘潭在線
    5年前,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通過《巴黎協定》,2020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安排,其中最重要的長期目標就是將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1.5至2攝氏度以內,以協定開啟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新階段。進入新階段,打開新徵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我們責無旁貸。
  • 為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中國力量(新華社)
    「讓我們繼往開來、並肩前行,助力《巴黎協定》行穩致遠,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習近平主席12日出席氣候雄心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闡釋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主張,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最新舉措,為推動全球氣候治理注入信心和力量。
  • 生態環境部召開9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9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是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是: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我們邀請到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霍傳林副司長,向大家介紹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的進展,以及「美麗海灣」保護與建設的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長期以來,中國海警局大力支持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是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的重要力量。
  • 應對氣候變化 我們在行動(3)
    新華社照片,北京,2020年12月12日(國際·編輯連線)(3)應對氣候變化 我們在行動我們共同生存的地球家園,正面臨氣候變化、海洋汙染、生物多樣性喪失等前所未有的挑戰,對人類可持續發展造成嚴重威脅。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地球,是擺在全人類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世界多地的人們已經紛紛行動起來,通過多種方式為應對氣候變化貢獻力量。這是2020年7月22日拍攝的奧地利維也納市政管理局廢物處理辦公總部(MA48)外景。這座建築的外牆被種植的綠色植物覆蓋,成為了維也納市建設綠色城市、節能減排的「示例樓」。
  • 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
    我們要同心協力,抓緊行動,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全球變暖不會因疫情停下腳步,應對氣候變化一刻也不能鬆懈」……全球性危機亟須加強國際合作和集體行動。習近平主席發出重要倡議,呼籲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攜手應對氣候環境領域挑戰,共同守護地球家園。
  • 世界地球日:2019四川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十大事件發布
    記者從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官微獲悉,省生態環境廳於22日上午發布了2019年全省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10大事件。據了解,2019年,四川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全面落實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初步核算,全省碳強度較2005年下降約70%,為國家提前完成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目標作出重要貢獻。
  • 【地評線】潮評|推進全球氣候治理,共建清潔美麗世界
    12月12日,習近平主席在氣候雄心峰會上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倡議開創合作共贏的氣候治理新局面,形成各盡所能的氣候治理新體系,堅持綠色復甦的氣候治理新思路,並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為共建清潔美麗的世界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危機之一。由於人類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含量大幅升高,溫室效應加劇,地球氣溫逐漸上升。
  • 世界地球日|四川發布2019年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10大事件
    當天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發布了2019年全省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10大事件。據記者了解,2019年,四川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全面落實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初步核算,全省碳強度較2005年下降約70%,為國家提前完成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目標作出重要貢獻。
  • 生態環境部黨組召開會議
    會議還傳達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精神。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列席會議。會上,孫金龍傳達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黃潤秋傳達李克強總理的講話精神。
  • 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人民日報)
    習近平主席發出重要倡議,呼籲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攜手應對氣候環境領域挑戰,共同守護地球家園。面對全球性危機,中國宣布將進一步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中國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彰顯。中國方案、中國行動,為全球共謀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綠色復甦注入了新動力。
  • 四川:世界地球日,四川發布2019年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10大事件
    當天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發布了2019年全省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10大事件。據記者了解,2019年,四川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全面落實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初步核算,全省碳強度較2005年下降約70%,為國家提前完成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目標作出重要貢獻。
  • 中國正穩步推進「三極」環境與氣候變化研究
    中新網北京12月13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所長、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陳發虎院士說,隨著綜合國力提升,中國「第三極」科學研究領域已處於世界領先的主導地位,「三極」環境與氣候變化國際大科學計劃正在穩步推進中。
  • 大連市生態環境局召開會議專題部署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先後寫入黨章、載入憲法,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先後赴浙江、陝西、山西、寧夏等地調研,每一次調研都重點強調生態文明建設。
  • 施懿宸:綠色保險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綜合而言,全球氣候變暖不僅會引發氣溫升高、海平面上升、颶風和暴雨等自然災害,同時也對公眾健康、農業生產、森林撫育、水資源管理、生態系統等產生潛在危害,嚴重威脅經濟與社會的健康發展。據保險信息學院(III)統計,2019年與氣候變化相關的自然災害造成全球近1500億美元經濟損失,保險損失總額達520億美元,致死人數達9000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