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是世界上第一款五代隱形艦載機,也是第一款可以用於出口的外貿版五代機。由於性能優秀、戰鬥能力強悍,來自美國盟友的F-35訂單非常多,未來洛馬公司將至少生產3000架。隨著F-35的陸續交付,美軍以及盟友開始規模化列裝該型戰機。例如,我國周邊國家日本與韓國已經有一批F-35上艦,這些五代機對我國的空防安全造成很大的戰略壓力。
目前,我國海軍擁有2艘航母,艦載機為殲-15。該款戰機最大起飛重量同蘇-33艦載機相當,約為32.5噸。在發動機方面,殲-15裝備了兩臺大推力發動機航程更遠,作戰半徑約為1750公裡。由於噸位大、推力強,殲-15載彈量更高,還能攜帶更多的電子設備,綜合性能上會有一定的優勢。不過,殲-15艦載機受限於航母平臺限制,難以進行滿載起飛,無法將戰鬥力發揮到極致,作戰效率上同F/A-18「超級大黃蜂」比會處弱勢。
更有一點比較重要的是,儘管殲-15性能方面在四代機中處於優勢地位,但相比於F-35,兩者還是存在著一代差距。加上殲-15目前已經停產了,數量並不會繼續增長。因此,未來我國急需一款新型的艦載機。為了抵禦周邊鄰國F-35帶來的壓力,新型艦載機需要具備強大的匿蹤能力,這樣才不會在空戰中被敵優先發現。
早在殲-15誕生後,關於FC-31「鵠鷹」戰機的報導屢見報端。該款艦載機由沈飛打造,專門用來替代殲-15,是下一代航母的主力艦載機。不過,FC-31在試飛後便沒有了音訊,甚至傳出停止研發的消息。據悉,該型戰機之所以不被人們看好,主要是因為其沒有一款性能好的發動機,存在航程短、載彈量小問題。此外,由於FC-31採用的是常規布局,不像殲-20採用的是鴨翼布局,對提升戰機升力與敏捷性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FC-31的戰機性能一直飽受詬病。
其實,除了FC-31外,殲-20上艦的呼聲越來越高。首先,殲-20是一款重型戰機,擁有優秀的匿蹤能力,載彈量多航程遠,具備五代艦載機的性能要求。因此,對於航母下一代艦載機的選擇,從目前的進展程度來看,似乎殲-20要比殲-31要更有優勢。特別是在裝備國產大推力發動機後,殲-20作為五代艦載機的優勢將更加明顯。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