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57「AC型」方案曝光!為何與殲20胞弟,沈飛「雪鴞」相似

2020-12-12 騰訊網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30年河東,30年河西,這是國人對於世事無常的一個簡單概括,而這種事也發生在中國航空業,近幾十年來,中國航空業最亮眼的兩大爭霸,沈飛與成飛交鋒,好戲連臺,最終造出了輕型單發戰鬥機的成飛,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把雙發戰鬥機領導者沈飛推下王座。但兩者的關係仍是相輔相成,期望共同進步。

事實上!成飛最早製造單發殲-7戰鬥機時,沈飛製造雙發殲-8戰鬥機,兩架同樣發動機型號的戰機,成飛在90年代開始製造殲-10戰鬥機時,沈飛製造的殲-11戰鬥機,最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發動機型號一樣,一個是單發,一個是雙發,進入新世紀,誰都想不到,形勢徹底改觀,成飛研製出雙發重型戰鬥機殲-20,沈飛卻走了偏門,搞了一款推力適中的FC-31突擊機,發動機數都是兩架之多,但飛機推力相差了一半,一個是8噸級,一個是12噸級。

雪鴞和威龍,誰贏了誰才有資格叫殲20

就現階段來說,我國現在共有兩種五代機公開亮相(四代五代時有爭議),分別是已正式服役的成飛殲20和試飛成功的沈飛FC31。和殲20一樣,成飛也在研製我國最先進的戰鬥機,綽號「威龍」。實際上!該公司在競標中正是擊敗了沈飛的「雪鴞」,這才獲得了殲20這一官方授權編號,而非像「殲31」那樣由網友「命名」。

談起「雪鴞(xiao)」,和「威龍」一樣,雪鴞也有鴨翼,但整體上都是三翼面布局。三翼平面布局使「雪鴞」的移動能力極強,如風洞實驗顯示其最大可控制仰角可達65度,也使其單憑模型就能贏得國家大獎。整體而言,它就像一架裝有鴨翼的蘇57,但其實際性能卻不如飽受'指責"的蘇57。由於研發思路被俄羅斯的蘇57技術迷住了,它的設計中充斥著仿製的影子。可以稱得上蘇57山寨版。令人閒話頗多。

具體地說,「雪鴞」戰機研製始於1991年,總師是國內航空領軍人物、沈飛601的首席專家李天同志,其代表作是殲8 II全天候戰機和殲11。經過長時間的蘇式戰機改裝工作,李天總師對氣動模式如三翼面布局、雙三角翼等進行了深入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殲14戰鬥機的最初設計。

「雪鴞」戰機的氣動布局在客觀上具有一定的特色,直到零六年,經過研發人員多輪篩選,經過多輪迭代,「雪鴞」出現了雙三角翼型渦流分離襟翼,這種設計在殲8 II上得到驗證,能夠增加飛機的升力;同時也採用了邊條翼,與沈飛擅長的三翼面布局相結合,使「雪鴞」具有良好的機動性,失速迎角可達65度,能夠進入失速機動,達到F22的閾值。

但作為一個5代機,氣動布局僅僅具備超機動性還不夠,還需要具備隱身性和超隱身巡航能力,在這方面,"雪鴞"不能與殲20相比。由於沈飛長期模仿蘇霍伊戰機,與俄羅斯方面的航空交流也很頻繁,獲得了許多俄方的基本試驗數據,包括研製軟體,長久以來自然比較傾向於蘇霍伊的試驗方向。

因此,「雪鴞」的設計思路延續了蘇27和蘇30的特點,更像是俄羅斯五代機蘇57的發展思路:比如兩者都明顯使用了蘇27的氣動布局作為基礎;而且都採用了中心升力體的方式,這可能也與殲11的氣動設計有關,比較熟悉。

但是事物總是有兩面性的,三翼布局同樣給「雪鴞」帶來了巨大的問題,比如隱身性能不能過關,飛控設計極其複雜,而飛控正是該研製單位最大的弱點之一,所以「雪鴞」在競爭中失利是必然的,最終「威龍」勝出。

此外,必須要提到的是,事實上「雪鴞」的出現,確實與俄羅斯有著密切的聯繫,甚至可以說與俄羅斯一架已經擁有原型的戰機有關,那就是蘇37。提到這個名字,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但是軍迷們都知道,上世紀90年代,俄羅斯就推出了一款名為蘇37的三翼面戰鬥機,全身「豹紋」,被稱為「超級側衛」。

事實上,「超側位」蘇-37在技術上確實體現出俄羅斯諸多先進技術,後視鏡雷達,矢量推力發動機,三翼複雜布局,一襲豹紋迷彩色彩,在當時可謂十分高調。不管怎樣,蘇-37最終還是在公眾的視線中隱身了,但是它獨特的三翼布局並沒有隨著它消失,而是多次被我國沈飛5代機的研製作為試驗方案進行試驗。然而,「雪鴞」雖然失敗了,但它仍然是中國的原始物種,代表著中國人的智慧,至少,之前我們是這麼想的,直到俄羅斯五代機的神秘模型被揭露出來。

俄羅斯五代機A模型和C模型

這個A模型似曾相識(上圖是雪鴞戰鬥機)

雪鴞同角度對比在此之前,可靠消息曝光了俄羅斯五代機的一對型號右邊是 C型左 A型C型正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蘇57,眾所周知!蘇-57是俄軍的第五代戰鬥機,在2010年首飛。高度機動與超音速飛行能力的結合,加上現代化機載設備和低雷達可探測性,使得蘇-57在當今乃至未來的防空系統方面都優於同類對手。

左 A型,外形似曾相識,其兩側進氣三翼面布局與「雪鴞」十分相似。俄羅斯5代機 A型主翼當然只是簡單的梯形後掠翼,而「雪鴞」採用的是複雜切尖的雙三角翼,隱身性能要好一些。此外,俄羅斯的五代機 A型鴨翼還具有一定的上反角度,這與殲20有些類似。此外,還給「雪鴞」貼上了標籤,其中還包括此次曝光的俄羅斯五代機 A型,或者說是蘇37的隱身版本。

事實上,俄羅斯五代機在研發時就有很多設計方案,僅米高揚設計局就有十幾個,其中米格1.44就是最著名的代表,蘇霍伊設計局也有S37 「金雕」。但是,不管是1.44米還是「金雕」米,都只是某種單一或多種技術的驗證機,並不被稱為真正的俄羅斯五代機投標計劃。

蘇-57戰鬥機結構拓撲優化數模

而俄羅斯5代機的真正競標項目之一,也是這架三翼飛機。以右 C型為例,它的外形幾乎和現在的蘇57一模一樣,這說明它是一款成熟的產品。類似地,左邊的 A模型也應該是比較成熟的方案,否則就不會一起出現。

然而,即使是外行人,也可以看出,右邊的 C模式,比左邊的 A模式更加協調、先進,也就是說,俄羅斯使用了先進的 C模式,而中國可能使用淘汰的 A模式,也就是說,不管「雪鴞」如何改進,都不可能比蘇57更先進。而且蘇57已經是最差的五代機了,可想而知,「雪鴞」輸得毫無怨言。

此外,就引擎而言目前正在使用的蘇-57戰鬥機的發動機是AL-41F1渦扇發動機,但是AL-41F1發動機並非蘇-57戰鬥機的最終動力,只能作為過渡階段的替代動力系統使用,預計配備AL-41F1發動機的蘇-57戰鬥機僅能生產2-12架。

雪鴞(xiao)

自2021年起,蘇-57 「王牌之心」產品-30發動機便會下線,屆時,蘇-57戰鬥機的第二階段將全部裝備量產型產品-30渦扇發動機,屆時蘇-57也將有一次進化——最終形成蘇-57完整版,外形基本上與上圖和下圖一樣。

從圖中可以看出,完整的蘇-57與目前的蘇-57最顯著的區別在於發動機尾噴口的形狀。蘇-57雙矢量噴口由於光影和角度等因素,其細節看起來並不特別清晰,但其整體形狀仍與F-22相似,與F-22相似。

總的來說,在現階段,俄羅斯軍方也在不斷改進蘇-57的升級,力圖把蘇-57打造成最強大的五代機,為今後六代機的研製奠定基礎。蘇-57是一種多用途戰機,軍方說,它不僅可以用來奪取制空權,還可以對地面和水面目標進行精確打擊。多個系列的內置「智能」飛彈和與戰機配套的炸彈正在開發中。但願我們能夠吸取教訓,更上一層樓。

相關焦點

  • 沈飛呼聲最高的「雪鴞」四代機機動方案為何會被成都「威龍」大翻盤?
    沈飛呼聲最高的「雪鴞」四代機機動方案為何會被成都「威龍」大翻盤? 工程師黃明星 發表於 2018-08-20 10:37:18 殲10B戰鬥機,採用了先進的PESA雷達和航電設備,加強了機身,成為第一款國產空戰轟炸雙重戰鬥機 由於成都所當時主要任務是發展J10戰鬥機,所以,新一代雙發戰鬥機主要由北方所承擔,
  • 專為獵殺F22設計的隱身戰機,曾和殲20一較高下,為何卻慘澹收場
    其實殲-20並不是我國唯一的重型制空隱身戰鬥機,當年沈飛也曾拿出一款戰機與殲-20競爭,最終結果我們也是知道的,那麼為什麼這款戰機會敗給殲-20呢? 殲-20隱身戰鬥機 殲-20戰機是我國第一款隱身戰鬥機,自服役以來收穫了一大批的軍迷,大家對於殲-20的關注度以及喜愛程度在我國各類型裝備中也是名列前茅。
  • 「雪鴞」下馬掩護殲20?致美情報機構誤判,此前預測誤差僅2年
    不過雖然當時國內的確有數個新的戰機研發項目正在展開,但是美方得到的消息也並不準確,首先當時成飛正在負責殲10項目,而美國海軍情報部門放出的想像圖,則非常接近601當時研發的一種中型雙發隱身戰鬥機,這個戰機更像是"雪鴞"的前身。而當時成飛預研參加第四代戰機718工程競標的的殲20,美國情報機構則一無所知。
  • 我國五代戰機可不只有殲-20,還有雪鴞和號稱隱形飛鯊的艦載機
    殲-20採用了先進的設計方案和機身布局,全動雙垂尾、DSI鼓包進氣道和鴨式氣動布局等讓殲-20擁有了非常優異的飛行性能,此外殲-20還擁有較大的彈倉,可以掛載大量的"霹靂"空空飛彈和精確制導炸彈,讓殲-20的攻擊性十分強大。
  • 從敗於成飛殲-20的沈飛落選方案看中國空軍對隱身戰鬥機的技術需求
    傳聞中敗於成飛殲-20的沈飛三操縱面設計方案 中國空軍的殲-20已經裝備部隊了,這是成飛與沈飛競爭的結果最近中國央視報導中播出了沈飛設計方案的影像資料,仔細研究發現這架飛機總體上與殲-20類似,但殲-20鴨翼與主翼相距較遠,是一種「遠耦合」,長邊條近三角翼形,與美國的F-18有些類似,不同的是殲-20的邊條邊緣為直線,而F-18為曲線。
  • 沈飛這一拳終於打出來了:殲-11D黃皮機開始試飛,戰力或超蘇35
    成飛的殲20戰鬥機被「轉正」,沈飛未能在五代機比拼上笑到最後,其研製的五代機殲-31目前依然在持續改進升級,以尋求機會能夠為國效力。從成飛、沈飛兩家五代機的研製來看,成飛固然是一機成名,讓全世界都記住了它的名字。
  • 山寨XQ58A,蘇57忠誠僚機亮相,殲20為何遲遲不見動靜?
    外界猜測,它是為蘇57研製的「忠誠僚機」,除能執行攻擊任務以外,還可以單獨執行情報收集、監視和電子戰任務。「格羅姆」隱身無人機「格羅姆」隱身無人機正面以往,有人說「利劍」和「獵人」B是殲20和蘇57的「忠誠僚機」。
  • 沈飛的FC31跟殲20同為第五代隱身戰機,但命運卻大不相同
    現在網上很多人將FC31戰鬥機稱作殲31,其實這種叫法是不嚴謹的,FC31戰鬥機並未獲得軍方訂單,也非軍方立項研發的產品,更不是參與研發項目競爭的產品,所以該機從未被軍方命名為「殲31」。
  • 俄羅斯蘇57出口北非,單價超過1億美元,中國殲31還有機會?
    在前不久,據俄羅斯媒體報導稱,引援消息人士透露,阿爾及利亞空軍已經決定去採購一批蘇57隱形戰鬥機去裝備本國空軍部隊。第一批進口蘇57戰機的數量大概為14架左右,總金額達到了20億美元。也因為技術和資金方面的原因,屬蘇57隱形戰鬥機在試飛了10年之後才開始慢慢批量生產交付使用,從進度上來看要落後於中國的殲20隱形戰鬥機,但是蘇57隱形戰機卻在動力系統上領先殲20戰機,也算是「大器晚成」。在還沒有大規模裝備俄羅斯空天軍的情況下,蘇57隱形戰機就出口到國際戰機市場上,一方面可以在短時間獲得更多的資金,以便推動俄羅斯六代隱形戰機的研發進度。
  • 蘇57與殲20誰更能勝任
    俄羅斯按5代機標準研發的蘇57(代號T-50),在驗證機經歷了坎坷的道路後,2019年才開始小批量的裝備部隊。蘇57實力究竟如何,它與殲20比較誰更能勝任五代機的殊榮?首先蘇57的機動性能,在保持了先進的氣動外形下,再配合俄羅斯強大的發動機研發和製造能力,為蘇57配備的大推力矢量發動機,實現超機動性能也不是什麼難事。
  • 沈飛為何堅持改進殲11?或缺少空優戰機,殲10太小殲20太少
    對於沈飛來說,也有人調侃其為沈霍伊,畢竟藉由側衛機型,沈飛不斷改進自研出了殲11、殲16和殲15等多種機型,而且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機型大部分在國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成為了三代機的主力,就這點來說其作用並不遜色於殲10和殲20。而在最近的一張圖片中,軍迷們又發現一款疑似新批次的殲11有所改進,那麼沈飛為何如此沉迷改進殲11?
  • 除了成飛殲20,沈飛也為空軍研製隱身戰機,外形為何酷似美軍B2?
    除了成飛裝備的殲20,「共和國長子」沈飛也為空軍研製了一款隱身戰機,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攻擊11無人機。那麼,攻擊11無人機的外形為何酷似美軍的B2轟炸機呢?這就從美軍B2轟炸機的研製開始說起。上世紀70年代,冷戰達到了高潮。
  • 俄媒稱殲-20不再是俄戰機替代品,美媒卻說:蘇-57不比殲-20更好
    據《歐亞時報》12月15日撰寫的一篇題為《Su-57與J-20:誰能在俄羅斯的Su-57超機動與中國的「威猛龍」 J-20之間贏得勝利?》文章。其分析蘇-57與殲-20分別作為中俄最新一代隱身戰機,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如果兩者在戰場上相遇,誰能在這場激烈競爭中取勝?
  • 我軍殲十和殲20都有鴨翼布局,為什麼殲16卻沒有採用?
    殲16是我國航空工業沈飛在殲11BS研製經驗基礎上,廣泛吸收蘇30MKK的使用經驗,通過換裝國產先進航電系統和武器系統研製的一款雙發重型多用途三代半戰機。
  • 美軍曾兩次預測中國四代隱形戰鬥機,但見到殲20,仍然大吃一驚!
    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剛剛引進俄羅斯最先進的蘇-27戰鬥機,國產的殲-8II還被稱作「國產先進殲擊機」,殲-10項目還處於高度保密之時,美國海軍情報辦公室(ONI)就曾在1997年,也就是殲-10首飛前一年「劇透」了中國下一代隱形戰鬥機的消息。
  • 搶在殲20前首飛的蘇-57,竟才入列俄空天軍
    據俄羅斯塔斯社12月25日報導,俄軍首架第五代戰鬥機——蘇-57已正式交付給俄羅斯南部軍區空天軍。這架蘇-57由阿穆爾河畔共青城加加林飛機製造廠生產。從曝光的照片上看,它的機身序列號為51002。此事早有預告。
  • 殲31上艦呼聲越來越高,鶻鷹還要繼續改改改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六代機首飛為時尚早,轟20是轟炸機不是戰鬥機,殲20早已批量服役,綜合分析下來,文中提到的即將在2021年首飛的新一代戰鬥機,很可能是艦載四代機。而中國航空研究院公眾號同時提到這個消息來源於沈飛601所,也就是說主角是FC31鶻鷹改進型的可能性極大,這意味著FC31鶻鷹可能已經成為艦載四代機的唯一人選。
  • 沈飛高調扶正殲31!性能升級造價壓低20%?艦載版或是煙霧彈
    儘管殲-15艦載戰鬥機已被開發成殲-15 D型,但指望這款戰鬥機來對抗五代隱形戰鬥機顯然有點力不從心,所以海軍航空兵迫切需要一款隱形艦載戰鬥機來部署在新型航母的甲板上,以確保與美國海軍航空兵的差距不會越來越大。而首當其衝就是殲31艦載機的建設。此前終於傳來大改的消息。
  • 同樣撐起一片藍天:為何沈飛被稱為沈霍伊,成飛被稱為成洛馬?
    一直以來,關於中國兩家大的飛機製造公司,軍迷們把沈飛公司稱之為「沈霍伊」,成飛公司稱之為「成洛馬」,同樣撐起中國的藍天,為何有兩種稱呼呢。 而成飛因為在發展路線上與洛克希德·馬丁比較相似,發展出了殲-20隱身戰機,也被人戲稱為成洛馬。其原因就是因為長期處於追求與探索高科技發展的路線中。
  • 即使換航發,殲-20也比不上蘇-57?俄羅斯人:印度有見識嗎?
    最近蘇-57和殲-20又被拎出來比較,印度專家更是得出一個驚人結論。據俄羅斯「topwar」援引印度專家曼西耶·阿斯坦汗的話稱,如今蘇-57唯一客戶是俄羅斯國防部,他們訂購了76架這款戰機。雖然飛機有很多問題,但是蘇-57有著難以置信的機動性和運載高超音速飛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