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殲十和殲20都有鴨翼布局,為什麼殲16卻沒有採用?

2020-12-16 騰訊網

殲16是我國航空工業沈飛在殲11BS研製經驗基礎上,廣泛吸收蘇30MKK的使用經驗,通過換裝國產先進航電系統和武器系統研製的一款雙發重型多用途三代半戰機。

殲16目前已經生產超過百架,攻防兼備的殲16是當前人民空軍綜合性能僅次於殲20的骨幹裝備。而殲10、殲20都有鴨翼,某種程度上是因為流派不同。這兩款戰機出自航空工業成飛之手,成飛在殲9項目預研工作中對鴨式布局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鴨式布局和常規布局是成飛、沈飛根據自身技術路線以及對戰機性能綜合權衡的結果,兩者並無高下之別。

說起蘇30系列的布局問題,中、印兩國的道路選擇對比頗有意思。當年經濟窘迫中的俄羅斯航空工業為了活命,把蘇30系列推向國際市場。而與沈飛、成飛在技術路徑上的分道揚鑣相似,同屬蘇霍伊這面大旗下的伊爾庫茨克工廠和共青城工廠分別拿出了三翼面布局和傳統布局,最終演變為印度的蘇30MKI和中國的蘇30MKK。帶鴨翼的三翼面布局是為了解決蘇27系列的固有缺陷---跨音速陷阱,提高了跨音速區間的機動性能。當然,代價就是機體增重和結構更加複雜。

至於三翼面布局和常規布局整體上孰優孰劣,那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側衛在發展到蘇35這個「終極側衛」型號後,通過加強機體結構、使用電傳飛控以及推力矢量技術,重新回歸到傳統布局。而到了第五代戰鬥機蘇57,其可動邊條某種程度上算是三翼面布局的回歸。

那麼,中國戰鬥機隊伍中除了殲10、殲20這對出自成飛之手的鴨式布局戰機之外,還有一種戰機擁有鴨翼,那就是參考蘇33研製而來的我國首款艦載戰鬥機殲15,與蘇30MKI/SM相同的三翼面布局。與蘇30MKI/SM採用三翼面布局是為了提供機動性能的邏輯不同,蘇33/殲15採用鴨翼更多是為了提高低速狀態下的升力性能、增加俯仰控制能力,從而提高艦載起降性能。

相關焦點

  • 隱身不如F22,殲20鴨翼背鍋,安裝渦扇15後,殲20能取消鴨翼嗎?
    實際上鴨翼的存在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low,它的複雜程度遠遠超過了傳統的氣動布局,所帶來的優勢也是無鴨翼戰鬥機無可比擬的,沒有深厚科研能力的國家完全不可能搞定鴨翼布局。實際上目前殲20所使用的渦扇10B發動機最大推力已經達到了14.5噸(F119約16噸),超過了俄羅斯的AL31F,足以滿足殲20現階段的需求,也能夠獲得一定的超音速巡航能力,並沒有太過迫切的換發需求。
  • 殲16單價已經接近殲20了,為何不拋棄殲16,全面生產殲20?
    如果一輛戰機沒有隱身性能,飛到敵方範圍的空域,就等於是故意在裸奔,十分危險,那也就不具備戰術和戰略方面作戰的突然性。我國最新研發的第五代戰機,殲20,不僅是高科技戰機,也是具有隱身性能的先進戰機,在殲20身上下的功夫很多,就比如說,採用了單座雙發、全動雙垂尾、DSI鼓包進氣道、上反鴨翼帶尖拱邊條的鴨式氣動布局。
  • 美國掌握不了的鴨翼布局,卻獨得成飛青睞,看看殲20就知道了?
    作為中國飛機製造的領軍企業,過去幾十年裡成飛公司研製生產的殲-10、殲-20等戰機先後作為我國空軍部隊的主力戰機使用,擅長運用獨特的鴨式布局。近日,成飛又有好消息傳來,新款飛機設計方案出爐,仍舊採用鴨翼布局,並特別申請國家專利。在設計上,針對我國B2型飛翼飛機現存在的高阻比、低升阻係數、低操縱性能差等問題,進行全面改進。
  • 性能僅次於殲20!殲16戰機與印度蘇30戰場相遇,殲16能否獲勝?
    0年前引進俄羅斯蘇30MKK戰機後,中國空軍加快了由國土防空向攻防兼備的戰略轉型,但是在使用過程中發現了一系列問題,像雷達探測能力不足、發動機推力低、全天候作戰相對不足等,為了彌補缺點,沈飛吃透了蘇27、蘇30戰機技術後,發展出了比蘇30更加先進的殲16重型戰機,性能僅次於殲20戰機,未來計劃將全面取代蘇30MKK和殲轟7戰機
  • 俄羅斯版殲16即將到來,比殲16多個鴨翼,航電和精確制飛彈藥仍是弱項
    蘇30SM與蘇30MKI同根同源 在啟動布局上,蘇30SM1與殲16最大的區別在於其使用了三翼面氣動布局,不過區別於傳統鴨翼氣動布局裡鴨翼主要用來提高戰機的「靜不穩定性
  • 在全球五代機當中,為啥其他隱身戰機沒有鴨翼,卻只有殲20擁有?
    在當今世界上,為啥其他隱身戰機都沒有鴨翼。卻只有殲-20擁有?這是為什麼?這是因為殲-20在研發的時候面臨一個心臟病的問題,由於發動機使用的俄羅斯AL-31FN-SER3渦扇發動機,其推力並不能滿足殲-20的動力需求。
  • 印軍前空軍司令:有鴨翼的不是五代機,殲20隱身性能與蘇30相當
    在全球現役的五代機之中,殲-20是唯一同時採用鴨翼和邊條翼氣動布局的機型,也因此被質疑在隱身性能上有缺隱。8月24日,印度退役準將尼丁.薩斯發表文章稱,前印空軍司令南比亞爾表示:「雖然殲-20看起來像F-22「猛禽」戰鬥機,但是因為有鴨翼根本無法隱形。
  • 殲20戰機動力不足,速度卻比蘇57快了一大截,鴨翼發揮關鍵作用
    俄羅斯軍方最近首次公開了蘇57戰機的多角度試飛鏡頭,並透露了蘇57的主要性能指標,根據俄羅斯公開的資料,蘇57戰機的轉場航程達到5500千米、飛行高度達到20000米、續航時間5.8小時,這些數據比蘇27都有較大提高
  • 依舊採用鴨翼布局,性能趕超殲20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現在,戰機的發展越來越好,等級也被分為五代,如今世界各國發展的就是五代機,也是目前最先進的戰機,目前也只有中美俄三國擁有並列裝,其他國家都沒有研製出來,只能購買美國出口的五代機,但高昂的價格也不是每個國家都能購買的。
  • 美國六代機竟是殲-20的抄襲者?殲-20氣動布局雖晚卻引領全球
    這些年有關於殲-20的消息層出不窮,網上到處可見殲-20的高清照片,對於一些看熱鬧的人來說,動力問題成了這些人最為心痛的弊病,但在內行來看,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也不全然都是壞處。細心的人發現,鴨翼布局氣動外形設計是殲-20最出眾的地方,竟然一不留神就被美國給偷學了去。美國某公司已經在網上曝光了六代機的作戰視頻,看上去很熟悉啊,顯然是翻版殲-20,不知這抄襲有沒有付版權費呢。比起F-22,殲-20的氣動設計方案足足晚了20年,在F-22量產型設計被凍結以後才最終敲定。
  • 殲16單價接近殲20,為何不拋棄殲16,全面生產殲20?
    殲-20已經開始試飛服役,成為我國國之重器,作為我軍自己研發的第五代戰鬥機,殲20的飛行速度,遠遠超過俄羅斯的蘇57.從我國官方公布的數據我們可以得到,目前殲20的生產數量超過20架,同時也在不斷改進它的各項系統,成飛對殲-20 的改造從未停止過。
  • 南航變形隱身戰機專利,殲20外掛式鴨翼垂尾為過渡
    專利中所述,未來隱身戰機將採用殲-20相同的基本設計,有同樣的升力體側條翼型,但機翼面積較大,改為菱形平面型,機翼後緣內側嵌有一對上下反角變化的全動尾翼,在飛行中可變身為外傾垂尾、平尾和下反腹鰭。此外,機翼前的鴨翼是可變的設計,與F-14A的扇翼一樣,可作為進氣道兩側的大邊條收入。
  • 成飛新飛機申請專利,飛翼布局好像轟20,還是離不開鴨翼?
    大家都知道,殲10和殲20都是成飛(統稱)研製的先進戰鬥機,它們最為明顯的外形特徵,就是採用了鴨翼,形成了獨特的鴨式布局。而就在最近,成飛又在國家專利局申請了一種新型飛機設計的技術專利,該設計同樣也採用了鴨翼布局。
  • 殲16單價接近五代機殲20,為何不拋棄殲16,全面生產殲20?
    不少人都會對此產生疑問,為什麼 殲20都已經投入使用了,中國還要繼續生產殲16呢?畢竟殲16和殲20這兩種戰機在單價上相差無幾,原因主要在於殲16和殲20在中國空軍中的定位有所差別,殲16雖然在隱身性能上毫無優勢可言,但它的整體作戰能力,在整個亞洲地區也是數一數二的。
  • 帶鴨翼布局的F18戰機風洞吹風,為何美軍戰機不愛採用鴨翼布局?
    當今世界上,帶有鴨翼布局的戰鬥機往往代表著「高性能」,能夠設計出這種戰鬥機的國家寥寥無幾,而我國在殲-10戰鬥機、殲-20戰鬥機上都有應用,可以說在這項技術上已經淬鍊的爐火純青。其它國家如法國的陣風戰鬥機、歐洲的颱風戰鬥機、瑞典的鷹師戰鬥機等,都使用了前緣鴨翼布局,只是各家在技術上略有不同。
  • 不是殲20也不是殲10C?印度最擔心的是殲16,高原作戰力壓蘇30MKI
    首先最令印度擔心的不是五代機殲20,也不是升級過後的殲10C,而是殲16。為何要這麼說呢?因為殲16不管是在規模上還是性價比上,都比前兩款機型有優勢。正所謂,殺雞不如宰牛刀,用殲20和殲10C來對付蘇30MKI,有點大材小用了。反而規模龐大的殲16,用在高原上最為適合不過了。
  • 亞洲區域最先進的戰鬥機——殲20
    在最近幾年,我國國防力量有了質的飛躍,軍事發展迅速。在去年國慶大閱兵中,各種軍事武器的亮相再次刷新了我們的認知。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我國王牌戰機-殲20。 提到殲20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殲20是中航工業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研製的一款單座雙發動機並具備高隱身性、高態勢感知、高機動性等能力的第五代戰鬥機,也是最新一代(歐美舊標準為第四代,新標準以及俄羅斯標準為第五代)雙發重型隱形戰鬥機。
  • 殲8與殲10中間的戰機去哪了?若無當年的殲9,哪有如今殲20的成功
    除了大家十分熟悉的殲-10戰機、殲-20隱身戰機、"梟龍"外貿型戰機和"翼龍"無人機等機型,還有一型採用大三角翼和鴨翼布局、與殲-10很像的雙發重型戰鬥機。這就是在上世紀70年代,由611所研製,但最終下馬的傳奇機型——殲-9。
  • 殲16對陸攻擊性能出色,空戰能力不如殲10C?真當重型機是弱雞
    其中,在過去五年間出現和裝備的殲10C、殲16和殲20隱形戰鬥機更是直接成為了軍迷最熟悉的產品。也因為殲16戰鬥機強大的作戰性能,讓不少軍迷認為應該大規模裝備殲16這款雙發重型戰鬥機,至於殲10C這種單發中型戰機應該少量裝備。只是考慮到軍費開支和採購成本,殲16和殲 10C同時裝備應該是最好的選擇。
  • 殲20曝光3大重點,F35仍有11處缺陷
    (其中一部分屬於發動機的連鎖反應,隨著殲20換裝渦扇15發動機完成試飛,這一連鎖反應後續會改進) 第一,關於殲20採用鴨翼布局的爭議最大,很多軍事網友也參與了關於殲20採用鴨翼布局的討論,認為殲20採用鴨翼會犧牲隱身性能,事實上,在殲20研製之初,由於發動機推力的限制,為了彌補發動機動力不足的現象,殲20採用鴨翼布局,實際上,